华北地块南缘论文_黄栋,惠倩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华北地块南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华北,地块,同位素,矿床,地层,锆石,霍邱。

华北地块南缘论文文献综述

黄栋,惠倩楠[1](2016)在《华北地块南缘富平奥陶系赵老峪组凝灰岩定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赵老峪剖面的沉凝灰岩大部分为黄绿色,呈层状或块状,发育有微细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偶尔也可以见到粒序层理的出现。赵老峪地区凝灰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60±7.1Ma,确定出该地区火山强烈活动时期为奥陶系,属岛弧环境。(本文来源于《西部资源》期刊2016年05期)

张春雷,查世新,毕治国,宫维莉,夏琼[2](2016)在《华北地块南缘白大山群的层序、时代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等近期对华北地块南缘豫皖交界处出露的一套层序连续完整的白大山群进行了剖面测制,在该套地层的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中、晚奥陶世牙形刺分子Belodina compressa,Panderodus gracilis,Pseudobelodina dispansa(?)以及苔藓虫、海绵骨针、小壳类、古介形类等化石,填补了该地区一直无可靠化石记录的空白。同时依据地层层序特征、岩性组合、生物群面貌、古地理沉积环境,并结合大量灰岩薄片鉴定结果,将白大山群时代划归早古生代。同时,将华北地块南缘界限向北推移至蒋集—龙潭一线,并认为本区牙形刺生物群应属北方型牙形刺地理分区。(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6年04期)

聂政融,王晓霞,柯昌辉,杨阳,吕星球[3](2015)在《华北地块南缘花山、五丈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山复式岩体位于华北地块南缘,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复式岩体中的中细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8±1Ma,此年龄被解释为成岩年龄。该岩体及邻近的五丈山岩体中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特征,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在稀土和微量元素上,富集LREE、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Zr、Hf、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总体上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I-A过渡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表明,花山花岗岩的ε_Hf(t)主要变化于-25.8~-19.6之间,t_DM2为2.81~2.43Ga,显示源区物质以古老的壳源物质为主,有年轻组分的参与。与岩体外围多金属成矿年龄的对比分析发现,外围金、钼矿床与花山复式岩体的年龄一致,比五丈山岩体晚20~25Ma,表明金、钼矿的形成与花山岩体在时空上联系密切,该岩体可能为成矿提供了热源。(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5年08期)

王约,吴桐[4](2015)在《华北地块南缘罗圈组杂砾岩上覆地层的生物地层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地块南缘罗圈组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冰碛成因或冰水混成成因的杂砾岩地层,并认为可与分布于华北地块边缘及其周边的小型或微地块上的其他杂砾岩地层相对比。但因缺乏可靠的化石和同位素年龄值依据,横亘于中国中部的、呈近东西条带状分布的"罗圈冰期"杂砾岩以及其上地层时代存在着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0)

姜航,朱赖民,赵东宏,李宗会,杨忠堂[5](2015)在《南秦岭池沟铜(钼)矿床与华北地块南缘金堆城钼矿床成矿斑岩体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南缘的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与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池沟斑岩—夕卡岩型铜(钼)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都在140 Ma左右,岩体的形成和成矿作用处于侏罗纪—白垩纪挤压—伸展转变期,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秦岭造山带的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通过对这两个矿床的成矿斑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发现:池沟岩体比金堆城岩体偏基性,池沟岩体K2O/Na2O<1,显示出与江西德兴矿集区中生代形成的铜厂和富家坞铜矿成矿斑岩特征一致,而且与北秦岭秋树湾铜(钼)矿床的成矿斑岩体也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金堆城岩体K2O/Na2O>1,与东秦岭钼矿带成矿斑岩体的特征一致(钾大于钠)。池沟岩体为I型花岗岩,而金堆城岩体落在I、A、S型花岗岩区域内,显示成岩物质源区以混合为特点。成矿岩体的Sr-Nd-Hf同位素特征对比显示,金堆城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为古—中元古代的增生地壳,而池沟岩体的岩浆源区则主要为中—新元古代的增生地壳,两个岩体的形成过程中都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加入。(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5年04期)

李双应,稽在飞,王松,程成,郭立翔[6](2014)在《华北地块南缘(霍邱-固始地区)晚石炭世地层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地块南部皖豫交界地区发育一套原认为属于新元古代的地层,在其下段新发现了布尔顿蜓(未定种)(Boultonia?sp.)、床板珊瑚(Tabulata)、光面石燕贝类群等化石和丰富的生物碎屑,如海百合茎骨片、海绵个体碎屑等,以及晚奥陶世似针牙形石(Belodina sp.).含宏体化石组合的地层为晚石炭世,它们属于碎屑流沉积,形成于碳酸盐斜坡沉积环境.牙形石化石可能为碎屑沉积.这一发现重新厘定了该区的地层时代及构造属性,它们属于北淮阳构造带,限定了寿县断裂为大别造山带和华北地块的边界.(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4年09期)

柯昌辉,王晓霞,李金宝,杨阳,齐秋菊[7](2013)在《华北地块南缘黑山-木龙沟地区中酸性岩的锆石U-Pb年龄、岩石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地块南缘黑山-木龙沟地区晚中生代中酸性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山下斜辉石黑云母闪长岩和木龙沟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4±2Ma(2σ,N=16)和151±1Ma(2σ,N=15)。该中酸性岩的A/CNK=0.75~1.04,Na2O+K2O=6.15%~8.42%,K2O/Na2O=0.77~2.29,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在稀土和微量元素上,富集LREE和Rb、Ba、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和Zr、Hf、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负铕异常(δEu=0.85~0.99)。在同位素上,全岩的ISr为0.708676~0.711480,εNd(t)变化于-22~-16.1之间,tDM2为2.25~2.72Ga;锆石的εHf(t)为-27.8~-18.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37~2.96Ga。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这些中酸性岩的源区物质由古老的壳源物质和年轻组分组成,其中以壳源物质为主,可能为太古宙太华群。岩相学和区域地质特征显示,年轻组分可能为幔源组分,岩体可能是由底侵的幔源岩浆与其诱发部分熔融的壳源岩浆混合形成的。(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李厚民,王登红,王晓霞,张长青,李立兴[8](2012)在《华北地块南缘熊耳山早中生代正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华北地块南缘河南熊耳山寨凹正长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7.7±3.6 Ma,为早中生代。该正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高碱和Al,贫Mg、Fe;在微量元素上明显亏损Ba、Sr、P、Ti,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U、Th、Zr、Hf;在稀土元素上具有明显的四组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寨凹正长花岗岩与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北秦岭褶皱带和南秦岭褶皱带早中生代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差异,为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与东秦岭地区其他早中生代侵入体相似,为后碰撞或后造山。(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齐秋菊,王晓霞,柯昌辉,李金宝[9](2012)在《华北地块南缘老牛山杂岩体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锆石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老牛山杂岩体位于华北地块南缘。野外侵入关系和锆石LA-ICP-MSU-Pb定年显示,其由晚叁迭世(印支期)和晚侏罗(燕山期)花岗质岩石组成。印支期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23±1Ma、222±1Ma和214±1Ma;燕山期为中粒-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分别为152±1Ma和146±1Ma。印支期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的SiO2相对含量低、富碱、高铝,为钾玄系列,准铝质Ⅰ型花岗岩;印支期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富硅、碱、高铝、低镁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准铝质-过铝质Ⅰ型花岗岩;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高硅和铝、富碱,低镁的特点,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Ⅰ型花岗岩。组成老牛山杂岩体的花岗岩从早到晚SiO2含量由低变高,MgO、CaO和Na2O由高变低。各期次岩石均表现出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较弱的铕异常。两期花岗质岩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印支期花岗质岩石的全岩εNd(t)为-11.3~-14.87,tDM为1.7~1.9Ga,锆石的εHf(t)为-9.57~-25.11,tDM2为1863~2841Ma;燕山期花岗岩的全岩εNd(t)为-13.32~-16.83,tDM为1.7~1.9Ga,锆石的εHf(t)为-18.28~-24.79,tDM2为2360~2767Ma,表明该杂岩体的源区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可能与太古宙太华群相似,印支期有年轻地幔物质贡献。(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朱赖民,张国伟,郭波,李犇[10](2009)在《华北地块南缘钼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体系及其对成矿动力学背景的示踪》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北地块南缘东秦岭钼矿带的金堆城、东沟、石家湾和叁道庄等钼矿床为例,报道了东秦岭钼矿带成矿流体氦和氩同位素组成,通过氦、氩和铅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来源、演化及其与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碰撞造山过程的耦合关系.华北地块南缘东秦岭钼矿带钼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在1.38~3.64Ra之间,40Ar/36Ar比值为295.68~346.39,指示成矿流体系由不同性质和组成的两个端元流体混合而成,即与壳幔混合成因斑岩体同源的高温深源流体和富含地壳放射成因氦但具有空气氩同位素组成特征的低温大气降水.东秦岭钼矿带矿床铅同位素组成、斑岩体和区域地层岩石含矿性资料共同揭示,矿床成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为下地壳和上地幔混合源.华北地块南缘钼矿床的形成可能与秦岭造山带碰撞造山后的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相伴的壳幔相互作用有关,与钼矿化有关的斑岩属同熔型花岗岩类,而非简单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或S型花岗岩,因此具有深刻的深部和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9年12期)

华北地块南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等近期对华北地块南缘豫皖交界处出露的一套层序连续完整的白大山群进行了剖面测制,在该套地层的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中、晚奥陶世牙形刺分子Belodina compressa,Panderodus gracilis,Pseudobelodina dispansa(?)以及苔藓虫、海绵骨针、小壳类、古介形类等化石,填补了该地区一直无可靠化石记录的空白。同时依据地层层序特征、岩性组合、生物群面貌、古地理沉积环境,并结合大量灰岩薄片鉴定结果,将白大山群时代划归早古生代。同时,将华北地块南缘界限向北推移至蒋集—龙潭一线,并认为本区牙形刺生物群应属北方型牙形刺地理分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北地块南缘论文参考文献

[1].黄栋,惠倩楠.华北地块南缘富平奥陶系赵老峪组凝灰岩定年研究[J].西部资源.2016

[2].张春雷,查世新,毕治国,宫维莉,夏琼.华北地块南缘白大山群的层序、时代及地质意义[J].地学前缘.2016

[3].聂政融,王晓霞,柯昌辉,杨阳,吕星球.华北地块南缘花山、五丈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地质通报.2015

[4].王约,吴桐.华北地块南缘罗圈组杂砾岩上覆地层的生物地层初探[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5].姜航,朱赖民,赵东宏,李宗会,杨忠堂.南秦岭池沟铜(钼)矿床与华北地块南缘金堆城钼矿床成矿斑岩体对比研究[J].矿产勘查.2015

[6].李双应,稽在飞,王松,程成,郭立翔.华北地块南缘(霍邱-固始地区)晚石炭世地层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科学通报.2014

[7].柯昌辉,王晓霞,李金宝,杨阳,齐秋菊.华北地块南缘黑山-木龙沟地区中酸性岩的锆石U-Pb年龄、岩石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J].岩石学报.2013

[8].李厚民,王登红,王晓霞,张长青,李立兴.华北地块南缘熊耳山早中生代正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

[9].齐秋菊,王晓霞,柯昌辉,李金宝.华北地块南缘老牛山杂岩体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锆石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新证据[J].岩石学报.2012

[10].朱赖民,张国伟,郭波,李犇.华北地块南缘钼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体系及其对成矿动力学背景的示踪[J].科学通报.2009

论文知识图

南秦岭各构造—地层小区不同时代细粒...秦巴地区QB-1测线地质剖面及地壳分界...紫阳县水系图华北地块南缘叁门峡市高庙乡石英...华北地块南缘中生代花岗质岩石40...华北地块南缘全面碰撞造山阶段盆...

标签:;  ;  ;  ;  ;  ;  ;  

华北地块南缘论文_黄栋,惠倩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