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植入“幸福感”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植入“幸福感”

湖北省竹溪县新洲镇中心学校442318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幸福感”是指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和心理体验,包括满足感、快乐感、价值实现感。如今,中学生的幸福感多在电子产品中,对课堂学习缺乏“幸福感”,因此多厌学,不愿意学习,教师只得采取强迫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其结果是师生都没了“幸福感”。如何让学生身心快乐并将幸福感带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呢?

一、“幸福感”教育的必要性

将“幸福感”教育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首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幸福感”教育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本质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本质与新课标的目标是一致的。学校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灵活运用鲜活的时政素材,采取多种途径开展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幸福感”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幸福感”源泉的挖掘、对影响“幸福感”因素的分析、对延伸“幸福感”良策的探究,正确认识“幸福感”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其次,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幸福感”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学生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沐浴着党的关怀,物质生活富裕,生活方式现代,思想观念开放,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有幸福的感觉。但是他们的“幸福感”只停留在感性层面。所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进行系统的“幸福感”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理性思维,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眼光看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再次,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以缓解当前学生厌学的现状。学生心中若对学习存有无快乐、无幸福之感,自然就没有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只有从学生的思想上去植入幸福,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获取了幸福感,自然能有效驱动学习前进的步伐。

二、“幸福感”教育实践三部曲

“幸福感”教育不是单靠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就可以达成教育目标的,而是一个课前体验感悟、课堂探究思考、课后延伸提升的过程。“幸福感”教育实践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准备(感悟体验)。设计一个关于“幸福感”的调查表,在学生中开展调查,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和材料;要求学生写一个发生在自己或自己家人身上的体现幸福生活的真实故事;动员学生走进农村和城镇生活,调查本地区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谈谈对“幸福感”的认识;让学生上网搜寻关于“幸福感”话题的典型材料。这些准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身边的故事、家乡的变化、国家的政策等第一手关于“幸福感”的资料,形成对“幸福感”的感性的、基本的认识,为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课堂教学(探究思考)。教学形式可以是专题探究,也可以是时政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开展“幸福感”教学,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利用多媒体进行“幸福感”时政报道。在获得了众多感性资料的前提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整合课本中与“幸福感”有关的观点和范例资源,设计带有冲突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理性思考,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三步:课后延伸(提升内化)。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最重要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不是要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道理,把学生的脑袋变成知识的储藏器,而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认识、内化情感、践行品德,所以,“幸福感”教育的课后内化践行非常重要。在学生积累了充分的感性材料后,开展后续的“幸福感”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必要。践行与内化是相互依存的,内化是情感的内化,践行是行动的践行。

三、“幸福感”教育注意事项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幸福感”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变干燥课堂为快乐课堂,让学生有幸福的源泉。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幸福,找到快乐,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走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这一困境,从而将学生从电子产品中引入趣味课堂,走进幸福课堂。

二是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经常刷到“幸福感”。课堂可采取故事、生动案例导入,课中可采用辩论赛、游戏方式进行,课后分享幸福,晒出自己的幸福。课堂形式灵活多样,让幸福感在快乐课堂中自然植入。

三是教学必须突破教材和课堂的束缚,让学生多一些幸福进账。树立以教材为依托、以时事资源为载体的教学理念,遵循“生活——教学——生活”的教学逻辑流程,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主动走向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利用丰富多彩的时事资源,扩展学习空间,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落实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完成新课标和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

标签:;  ;  ;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植入“幸福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