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内输液论文_梁小丽,张雪,张红,姜尔娜,吕香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内输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患者,毛细血管,针头,危重症,研究进展,休克,烧伤。

骨内输液论文文献综述

梁小丽,张雪,张红,姜尔娜,吕香丽[1](2019)在《儿童骨内输液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因意外伤害等原因易出现需要急救的突发情况,这时快速建立血管通路进行复苏救治尤为重要。骨内输液以其安全、可靠及快速建立等优势在儿童急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利用骨髓腔内丰富的血管网络将药物和液体输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紧急输液技术。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使用骨内输液于儿童危急状况下的急救中,但是国内发展相对缓慢且滞后,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儿童骨内输液的相关研究,旨在引起国内医院及医学院校对该技术的关注与重视,为国内能够在儿童急救中推广骨内输液技术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0期)

蒋慧,王芳,胡兴录,张丹,姜颖[2](2015)在《骨内输液的临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内输液已在国外急救中广泛使用,国内发展相对滞后,本文拟介绍骨内输液的临床应用进展,旨在引起国内对骨内输液技术的关注,为骨内输液在国内的实践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5年01期)

赵云飞,黄淦,禹宝庆[3](2014)在《骨内输液及其在院前现场救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院前救治中,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对于外周静脉塌陷的患者及婴幼儿十分困难。作为替代途径,骨内输液技术由于建立所需时间短,安全可靠,容易掌握,在国外院前救治中的作用日益显着,已被广泛应用。相比之下,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骨内输液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主要局限于儿科,因此有必要回顾近几十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以及创新,以引起国内对骨内输液技术的关注,发现其应用于国内现场救治的价值。本综述从原理、安全性、部位及效率方面详细介绍了骨内输液技术,列举了国外主流的骨内输液设备,探讨了骨内输液技术应用于国内院前救治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张剑峰,梁俊雄,梁俊杰,吕博文,刘华耀[4](2013)在《骨内输液在危重症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骨内输液在危重症院前急救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危重症院前急救输液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危重症院前急救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困难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4例以骨髓穿剌针建立骨内通道输液给药和对照组(B组)23例以头皮针建立外周静脉通道输液给药,其他救治措施两组均不受限制。观察比较两组建立输液通道耗时、输液速度、输液后血压恢复时间。结果建立输液通道耗时A组(2.4±0.9)min,B组(8.6±2.1)min,A组明显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输液速度A组(12.7±3.6)mL/min,B组(4.5±2.3)mL/min,A组明显快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液后血压恢复时间A组(13.5±3.8)min,B组(23.3±3.9)min,A组明显快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结论在危重症院前急救中,骨内输液是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替代方法,迅速、安全、有效、输液速度快符合急救要求,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3年18期)

孙志华[5](2012)在《采取骨内输液术抢救大面积烧伤休克成功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多数临床急救过程中,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是抢救的关键,但一些危重症病人因各种原因建立静脉通路比较困难,如呼吸心跳骤停、严重烧伤、失血性休克、重度脱水等重度患者,由于静脉塌陷而无法常规建立急救通道,不能及时应用抢救药物,贻误抢救时机,导致抢救失败。因此,学会建立替代输液途径至关重要,骨内输液术就是其一,被国内外急救组织广泛采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2年16期)

王宗华,陈陵,任辉,李向红,刘迎春[6](2012)在《骨内输液术临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骨内输液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现状、骨内输液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护理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2年05期)

付晓丽,陈彩霞,许萌,付菁菁[7](2008)在《猝死患者骨内输液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危重患者抢救中,建立可靠的血管通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而猝死患者,血压迅速下降,外周循环差,血管通路常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骨髓途径进行给药是抢救的关键[1]。我们自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应用骨内输液技术抢救猝死患者6例,均获穿刺成(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08年01期)

赵红,赵成鹏,王雅[8](2006)在《骨内输液复苏在婴幼儿休克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内输液复苏在婴幼儿休克抢救中的应用。方法216例休克患儿,其中男165例,女41例,年龄31 d~3岁,平均7.2月。随机分为中心静脉置管组(PICCG)和骨内输液组(OIOG),两组均根据医嘱调节输液压力,控制输液速度,到休克彻底纠正为止。结果PICCG成功建立输液通道87例(87/108),OIOG 95例(95/108)复苏通道建立后均能达到医嘱要求的输液速度和通道给药;PICCG通道建立时间15±5.6 min,IOIG通道建立时间95±33 s;PICCG出现并发症8例(8/87),IOIG出现并发症6例(6/95)。结论骨内输液复苏是婴幼儿休克抢救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安全、方便、高效、实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06年12期)

郑国庆,王和富[9](2004)在《骨内输液——输液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输液困难的危重病人,国内曾开展过静脉切开置管输液、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等方法,有可取之处,也有其缺点,一是损失一条静脉;二是可能误穿锁骨下动脉,有时出现渗漏肿胀,还有刺破胸膜的危险。   2004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第一期,刊登了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本文来源于《大众卫生报》期刊2004/09/01)

于有贵,赵婷,商允逸,戚成栋,徐长辉[10](2004)在《骨内输液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临床急救中 ,常遇呼吸心跳骤停、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重度脱水、婴幼儿患者 ,由于静脉塌陷而无法常规建立急救通道 ,不能及时应用抢救药物 ,贻误抢救时机 ,导致抢救失败。如何及时有效地建立急救输液通道 ,是临床急救工作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自 2 0 0(本文来源于《中国急救医学》期刊2004年03期)

骨内输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骨内输液已在国外急救中广泛使用,国内发展相对滞后,本文拟介绍骨内输液的临床应用进展,旨在引起国内对骨内输液技术的关注,为骨内输液在国内的实践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内输液论文参考文献

[1].梁小丽,张雪,张红,姜尔娜,吕香丽.儿童骨内输液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蒋慧,王芳,胡兴录,张丹,姜颖.骨内输液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5

[3].赵云飞,黄淦,禹宝庆.骨内输液及其在院前现场救治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4

[4].张剑峰,梁俊雄,梁俊杰,吕博文,刘华耀.骨内输液在危重症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

[5].孙志华.采取骨内输液术抢救大面积烧伤休克成功一例[J].中国卫生产业.2012

[6].王宗华,陈陵,任辉,李向红,刘迎春.骨内输液术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2

[7].付晓丽,陈彩霞,许萌,付菁菁.猝死患者骨内输液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8

[8].赵红,赵成鹏,王雅.骨内输液复苏在婴幼儿休克抢救中的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

[9].郑国庆,王和富.骨内输液——输液新途径[N].大众卫生报.2004

[10].于有贵,赵婷,商允逸,戚成栋,徐长辉.骨内输液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4

论文知识图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诊治8例

标签:;  ;  ;  ;  ;  ;  ;  

骨内输液论文_梁小丽,张雪,张红,姜尔娜,吕香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