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谈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中美建交谈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美建交谈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美,尼克松,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基辛格,卡特,公关。

中美建交谈判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薛鹏程[1](2019)在《邓小平与中美建交最后阶段的谈判》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建交是1978年7—12月间中美双方近半年会谈的结果。在建交谈判的最后阶段,邓小平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邓小平与伍德科克在12月13—15日间的多次会谈,美方同意在《中美建交公报》中增加一条反对霸权主义的条款,双方还就《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废除问题达成了一致。与此同时,邓小平果断决策暂时搁置中美双方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上的争议,排除了公报如期发表的最后障碍,促使中美关系最终实现正常化。(本文来源于《上海党史与党建》期刊2019年09期)

殷宪芳[2](2018)在《公关谈判的评价视角——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为语料》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人际意义的补充与延伸,主要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态度、介入和级差这叁个子系统组成了整个评价理论。作为一个研究语言学的新学术领域,公关语言学主要研究一切在公关实务活动中的自然语言。本文以中美建交时缔结的叁个联合公报为语料,对公关谈判中出现的评价资源进行分析,探究其体现的评价意义与功能,扩展评价理论的研究范围。1引言(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8年23期)

杨建国[3](2018)在《1978年中美建交谈判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年中美建交谈判,经历了多次激烈的博弈与交锋,寻找利益重合点,缩小分歧、搁置难题、最终实现建交,这一动态、复杂且微妙的过程。谈判期间的分歧和斗争,主要集中在建交后美国在台湾存在的性质、建交时美国关于台湾问题的单方面声明、建交后美台间的商务关系等事关台湾最终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上,也就是世界上到底是只有"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的根本性问题。谈判期间双方对于台湾问题采取较为妥善、灵活且明智性的方式进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这有助于后人洞悉建交40年来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尤其是对台军售问题上麻烦与冲突不断的根源与症结所在。(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桂峰[4](2018)在《中美建交谈判中的台湾问题——基于美国解密档案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问题是1978年7-12月中美建交谈判中的关键问题。谈判期间,中美双方围绕美国对台军售、正常化后美国对台声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废除和正常化后美国在台湾的存在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交锋。在美国承诺1979年1月1日与台湾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4个月内撤走在台湾的所有军队和军事设施,以及终止同台湾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基本上遵守了"建交叁原则"的前提下,中国领导人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谈判陷入困境之际,同意暂时搁置争议,从而促成了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虽然在谈判过程中中方做了一定的让步,但从当时中国即将出兵反击越南,联美抗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大转折的背景来看,这些让步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胡新民[5](2018)在《周恩来与中美关系解冻和中日建交谈判》一文中研究指出1970年代上半期是我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解冻中美关系和实现中日建交为标志,使中国很快实现了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交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才使得我国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扩大与世界各国各方面的交往。邓小平指出:"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纪实)》期刊2018年02期)

李传利[6](2012)在《试析中美建交谈判中的“废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废约"问题源自战后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这个条约是在冷战背景下,美国政府不断调整对华政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反应了美国台海政策的演变趋势。中国政府一贯反对美国利用此条约干涉中国内政,要求美国政府必须予以废除。尼克松时期,中美两国高层就"废约"问题进行了最初的交涉。卡特政府采用"按约终止"方式,最终解决了"废约"问题。(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2年09期)

孟红[7](2012)在《中美关系叁份公报出台实录(二)——一波叁折的中美建交谈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卡特任美国总统时期,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建交叁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叁原则,中美建交的障碍得以排除。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宣布了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本文来源于《党史纵览》期刊2012年03期)

徐庆全[8](2010)在《黄华:曾参与中美建交谈判》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华去世当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悼念文章,称黄华是“中国迈向开放时值得尊敬的外交家”。   2010年11月24日,中国资历最老的外交家黄华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追溯黄华的外交经历,称之“资历最老的外交家”他当之无愧:194(本文来源于《民主与法制时报》期刊2010-12-13)

赵学功[9](2009)在《中美建交谈判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尼克松总统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但直到1977年1月福特总统卸任,中美关系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随着美苏缓和的受挫,美国政府决心加快对华关系正常化进程。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1978年12月两国终于就关系正常化达成了协议,从而结束了两国关系长期的不正常状态。(本文来源于《理论视野》期刊2009年08期)

北晚[10](2009)在《中美建交谈判秘闻》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民主党人吉米·卡特1977年1月就任总统,同年8月和次年5月分别派遣国务卿赛勒斯·万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磋商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5月20日,晚春时节,布热津斯基乘专机抵达北京。(本文来源于《山西老年》期刊2009年06期)

中美建交谈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人际意义的补充与延伸,主要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态度、介入和级差这叁个子系统组成了整个评价理论。作为一个研究语言学的新学术领域,公关语言学主要研究一切在公关实务活动中的自然语言。本文以中美建交时缔结的叁个联合公报为语料,对公关谈判中出现的评价资源进行分析,探究其体现的评价意义与功能,扩展评价理论的研究范围。1引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美建交谈判论文参考文献

[1].薛鹏程.邓小平与中美建交最后阶段的谈判[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9

[2].殷宪芳.公关谈判的评价视角——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为语料[J].知识文库.2018

[3].杨建国.1978年中美建交谈判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枣庄学院学报.2018

[4].李桂峰.中美建交谈判中的台湾问题——基于美国解密档案的解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胡新民.周恩来与中美关系解冻和中日建交谈判[J].党史博采(纪实).2018

[6].李传利.试析中美建交谈判中的“废约”问题[J].理论月刊.2012

[7].孟红.中美关系叁份公报出台实录(二)——一波叁折的中美建交谈判[J].党史纵览.2012

[8].徐庆全.黄华:曾参与中美建交谈判[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

[9].赵学功.中美建交谈判的历史考察[J].理论视野.2009

[10].北晚.中美建交谈判秘闻[J].山西老年.2009

标签:;  ;  ;  ;  ;  ;  ;  

中美建交谈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