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遥感器论文_王振仁,刘宝瑞,王华新,张克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学成像遥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遥感,光学,空间,移相器,干涉仪,光轴,视场。

光学成像遥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仁,刘宝瑞,王华新,张克[1](2015)在《遥感器真空成像叁维光学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往的遥感器真空成像试验中,光学检测装置每次装配完毕只能完成单一状态下的光学测试,且建立成像试验所需工况的周期较长。文章设计研制了一种叁维光学检测装置,使用该装置可实现中小口径相机在空间环境模拟装置内的光电综合性能检测。试验人员可在空间环境模拟容器外对该装置进行平移、旋转和俯仰的精确调整,完成对单台或多台相机全视场的精确测试。试验验证了该装置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刘晓,易维宁,乔延利,崔文煜[2](2014)在《基于低空遥感系统的星载光学遥感器成像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星载光学遥感器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遥感器成像过程能够评估遥感系统设计可行性,并预测遥感器成像能力。针对高分辨率星载光学遥感器成像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低空遥感系统的成像仿真方法。以低空宽视场和多光谱图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图像分类、分类拟合等方法生成低空多光谱宽视场仿真图像,采用经验线性法进行反射率反演,结合星载光学遥感器空间分辨率、MTF、光谱响应等特性以及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得到遥感器入瞳处辐亮度仿真图像。将QuickBird卫星作为仿真对象,开展成像仿真实验,并评价仿真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仿真图像与卫星图像保持较高相似程度。(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郑君,张孝弘,张凤芹,张占东[3](2013)在《空间光学遥感器地面外景成像实验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景成像实验是空间光学遥感器系统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更真实更直观地表现成像效果。本文从实验方案、实验效果、实验的影响因素等叁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空间光学遥感器地面外景成像实验情况:首先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成像实现方案;其次在实验中测试并对比两种方案的实际成像效果;根据多种条件下的实验成像测试结果,详细分析了决定外景成像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0-20)

樊学武,赵惠,易红伟[4](2013)在《光学遥感器成像品质的主被动提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相机是基于卫星平台实现远距离遥感成像的重要光学遥感器,其成像品质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首先,由于平台本身在姿态稳定度和指向控制精度方面存在不足,飞轮转动、制冷剂及推进剂的喷溅、天体引力、振动噪声等均会带来高、低频振动,从而使空间相机在推扫成像中出现非正常的像移、光轴抖动,导致运动模糊和离焦模糊。其次,分辨率要求的提高会导致系统口径的增大或者采用拼接方式获得等效的大口径,然而无论是单一大口径系统或者拼接镜系统,其光机结构的状态对平台工况比较敏感。光机结构状态的变化可以间接的由系统出瞳波像差反应出来,并使波像差偏离理想值,导致无法实现衍射受限成像,引起成像品质的降低。因此,该文针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围绕提高空间光学相机在轨成像品质所应该采取的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建议,对于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器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2013年03期)

李浩洋,刘兆军,徐彭梅[5](2012)在《平台颤振对空间光学遥感器成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光学遥感器在轨工作期间,会受到平台振动源的影响,从而对成像质量产生影响。振动源使遥感器在积分时间内产生颤振,导致在成像过程中发生像移,使图像模糊。讨论了颤振对光学遥感器成像的影响。以低频正弦振动为例通过数值方法推导了颤振引起像移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颤振对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影响公式。仿真结果表明,颤振对空间光学遥感器成像质量影响很大,应在设计中加以考虑。(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2年01期)

胡君,王栋,孙天宇[6](2010)在《现代航天光学成像遥感器的应用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当前航天光学成像遥感器在对地、对天观测的多个领域的应用现状,给出了国外着名高分辨率商业卫星的性能指标,归纳了在轨和即将发射的太空望远镜的工作参数,展望了以更高的地面分辨率、更宽的地面覆盖和更高成像质量为目标的高性能光学遥感器的发展方向。依托大型光学成像平台的模块化技术和天地一体化设计为代表的综合性光学遥感器,阐述了实现自动识别和在轨参数自动调整的智能型光学成像遥感器的可行性、环境条件和技术要求。总结了目前在航天光学成像遥感器设计中大口径、主动光学波前探测和在轨智能处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实现难题,提出了可实现的研究思路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期刊2010年06期)

李浩洋,刘兆军,徐彭梅[7](2010)在《平台颤振对空间光学遥感器成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光学遥感器平台在轨运行期间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产生颤振。本文讨论了颤振对光学遥感器成像的影响,给出了颤振引起的像移和对调制传函MTF的影响。通过对实例的计算分析,表明颤振对空间光学遥感器成像质量影响很大,应在设计中加以考虑。(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3)

巩盾[8](2010)在《温度对遥感器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间对地遥感领域中,对遥感图片地面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需要达到或接近衍射极限。对于衍射极限系统,微小的扰动就会对成像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空间环境中,温度成为了影响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主要影响源,对均匀温度水平及各种温差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予以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温控指标要求,对航天器有效载荷的热控及热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过各种方案的比较,选择离轴叁反射系统完成光学设计,分析了光学系统的理论成像质量,并推导出反射镜面形误差要求。对各元件材料进行合理匹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光学系统各反射镜材料,采用像面位移小的材料组合。介绍了网络节点法和有限元法,选择了适用于离轴叁反射系统非圆形镜面的Zernike多项式拟合方法,计算得出Zernike系数,实现了有限元分析与光学设计的软件接口。描述了空间遥感器光学系统的温度场分布,利用有限元模型计算各种温差下的反射镜变形,将Zernike系数代入CODE V软件分析光学系统在各种温差影响下的成像质量,并参考遥感器技术参数制定温控指标。对相机进行两次热光学试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和温控指标的合理性,并得到了空间遥感器光学系统在14℃~21℃范围内传函均满足系统技术参数要求的试验结果,证明了主动热控的有效性。利用试验数据拟合出最佳像面位置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对各温度场下的像面位置做出预判。(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0-04-05)

魏鹏[9](2010)在《自适应光学合成孔径成像遥感器中光纤压电陶瓷移相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光学综合孔径成像技术(Optical Synthesis Aperture Imaging)发展迅速,它是用多个小孔径系统通过光学手段合成大孔径系统来实现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光学综合孔径成像技术使得整套成像系统趋于小型化、轻型化,因此,它是地基和天基大型望远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除此之外,综合孔径成像技术在激光传输、显微成像和叁维成像等成像领域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自适应光学综合孔径成像遥感器系统中,环境或载体平台振动等因素会引起综合孔径阵列中各子孔径相位误差,从而引起图像质量变差。因此,提高成像质量需对相位误差进行实时测量与校正,光纤压电陶瓷移相器可满足这些要求。本文首先介绍光学综合孔径成像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由光学综合孔径成像遥感器系统提高成像质量引出用光纤压电陶瓷移相器实时校正相位误差。着重阐述了光纤压电陶瓷移相器的相位调制原理,自行制作光纤压电陶瓷移相器实验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1310nm近红外波段的光纤型Michelson干涉校准系统对光纤压电陶瓷移相器进行校准。为了提高系统信号的稳定性和信噪比,对系统进行优化,通过校准系统得出干涉信号,提取相位信息,得出相位校准关系式。针对Michelson干涉仪具有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问题,基于相位压缩原理构建了光纤型Sagnac微分干涉仪来对移相器进行校准,得出相位校准关系式。结合光纤压电陶瓷移相器相位调制原理,对比两干涉仪校准结果接近,证明校准结果是正确的,可以运用在自适应光学综合孔径成像遥感器中进行实时相位校正,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0-01-01)

顾有林,韩帮春[10](2008)在《快鸟数据在光学遥感器成像仿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早期光学遥感成像模拟软件基于地面图像或机载航空图像的情况,提出针对高分辨率快鸟图像进行航天光学遥感器成像仿真的方法。基于高分辨率快鸟图像,采用ISODATA法进行非监督分类,得到土地分类专题图,通过地物光谱数据库进行反射率转换,从而获得地面反射率图像;利用大气辐射传输软件MODTRAN对其进行大气修正,结合卫星遥感器辐射定标系数,最终得到卫星遥感器输出图像。通过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快鸟进行光学遥感器成像仿真为伪装效果检验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8年22期)

光学成像遥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星载光学遥感器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遥感器成像过程能够评估遥感系统设计可行性,并预测遥感器成像能力。针对高分辨率星载光学遥感器成像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低空遥感系统的成像仿真方法。以低空宽视场和多光谱图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图像分类、分类拟合等方法生成低空多光谱宽视场仿真图像,采用经验线性法进行反射率反演,结合星载光学遥感器空间分辨率、MTF、光谱响应等特性以及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得到遥感器入瞳处辐亮度仿真图像。将QuickBird卫星作为仿真对象,开展成像仿真实验,并评价仿真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仿真图像与卫星图像保持较高相似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学成像遥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仁,刘宝瑞,王华新,张克.遥感器真空成像叁维光学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5

[2].刘晓,易维宁,乔延利,崔文煜.基于低空遥感系统的星载光学遥感器成像仿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

[3].郑君,张孝弘,张凤芹,张占东.空间光学遥感器地面外景成像实验的分析研究[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3

[4].樊学武,赵惠,易红伟.光学遥感器成像品质的主被动提升技术[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3

[5].李浩洋,刘兆军,徐彭梅.平台颤振对空间光学遥感器成像质量的影响[J].计算机仿真.2012

[6].胡君,王栋,孙天宇.现代航天光学成像遥感器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10

[7].李浩洋,刘兆军,徐彭梅.平台颤振对空间光学遥感器成像质量的影响[C].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2010

[8].巩盾.温度对遥感器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

[9].魏鹏.自适应光学合成孔径成像遥感器中光纤压电陶瓷移相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10].顾有林,韩帮春.快鸟数据在光学遥感器成像仿真中的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2008

论文知识图

热控系统组成时域上的输出模拟平台颤振信号光学遥感器主动热控时光学遥感器对鉴别率板的成...地面反射率图像高低温工况平衡状态温度测点曲线

标签:;  ;  ;  ;  ;  ;  ;  

光学成像遥感器论文_王振仁,刘宝瑞,王华新,张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