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探讨

初诊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探讨

金宁雀宣小凤

西安市第八医院710061

摘要:目的了解初诊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2例初诊艾滋病患者,通过有效沟通交流,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同时有针对性的采取积极沟通、药物依从性教育、家属亲情支持、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前相比,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了明显的缓解和改善。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复杂,情绪变化无常,内心世界极其脆弱,如果全社会能给这个特殊群体以宽容、理解和关怀,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护理,就能正确引导患者正视现实,焦虑、恐惧、消极厌世等不良情绪缓解,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学会自我管理,并有利于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人文关怀;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1.一般资料

1.1选取我院2014.4~2015.2收治的132例初诊艾滋病患者,男123例,女9例,年龄19~64岁,平均32.11岁;传播途径:经性传播者96例,其中同性性传播38例、异性性传播58例、注射吸毒传播15人,输血传播8人,其他途径传播13人;职业分布:营销人员23人、司机9人、武警3人、商人33人、公务员8人、外企员工12人、乡镇企业干部9人、退休干部3人、农民工32人。

1.2通过与患者多次沟通交流,分析初诊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2.1焦躁疑虑心理多见于刚刚被确诊为艾滋病的患者身上,他们不相信自己患有艾滋病,因此辗转去往多家医院进行复查,在此过程中就会产生疑虑焦躁的心理问题[1]。

1.2.2恐惧绝望心理这些患者多是一些具有一定知识层次的人,他们对艾滋病知识了解比较多,也知道此病的不可治愈性和致命性,出于求生的欲望而产生的一种恐惧心理,虽然能配合治疗,但由于效果不明显而渐加深恐惧继而绝望。

1.2.3自卑自闭心理自卑是患者最大的心理障碍,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大多患者认为自己患了违反社会伦理而又不光彩的疾病、特别是同性恋患者,怕别人视自己为异类,加之社会公众的“恐艾症”,怕因此遭遇到公众甚至亲人的冷漠、蔑视甚至羞辱,失去正常的亲情、友情。患者多表现为:少言寡语、表情麻木、行动迟缓、与人交谈眼神迷离,遇到熟人躲闪回避等。

1.2.4仇恨与报复心理不是每个患者都有这种心理,一旦患者滋生报复与仇恨心理,将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患者表现为:仇视周围的人和事,烦躁不安、情绪不稳,易激动而产生过激行为。

1.2.5消极厌世心理有些患者一经确诊已进入艾滋病期,出现机会性感染较严重,治疗效果不佳时,无法用理性的方法遏制内心的恐惧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有些人甚至有过自杀的经历。

2.对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

2.1法律、法规要体现对艾滋病人的人文关怀

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病人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涉案、涉毒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病人要依法实行强制隔离,集中管理、治疗;

2.2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要转变单一的以技术治疗和社会管理为中心的模式,更加关注对这一群体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建构健康的心理秩序,保障他们正常生活,以人道主义精神帮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宽容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其高危行为,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2.3社会公众、艾滋病防治工作从业者以及艾滋病感染者的亲人、朋友应怀着敬畏生命之心,对艾滋病携带者、艾滋病人保持宽容、理解和关怀。

3.初诊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3.1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护理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保守医疗秘密,遵循尊重、不伤害、有益、公正、互助、切忌歧视的评价控制和预防艾滋病行动的基本伦理原则[2]。未确诊的患者,出于对患者的尊重和职业道德,确证结果未出之前,不能告知病人和他人抗HIV阳性结果;已确诊的患者,应与主治医生商量后再告知患者,征得病人同意后方可告知其家属。护理人员不可在护士站、病区走廊大声讨论艾滋患者病情,以平常心对待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针对艾滋病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护士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同情之心对待患者,要用真情来安慰患者的心灵,,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巡视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尊重患者意愿,维护患者自尊,允许患者自由表达恐惧、悲伤、悔恨之情,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予以满足。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体贴的问候,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安慰和鼓励,让患者处处感受到护士的关怀,减轻痛苦,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

3.3重视亲情护理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有些家属在得知患者病情后,表现出的愤怒、羞辱、打骂甚至遗弃患者的现象。对此,护士首先要理解家属的心情,积极主动与家属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选择的给其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宣传艾滋病知识,稳定、安抚家属的情绪,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家属的配合,尽力为患者提供帮助,陪伴照顾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满足其内心对亲情的需求,尽最大努力帮患者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3.4同伴教育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行、表现,认真研究其心理,患者入院时要仔细检查其随身所带物品,除换洗衣服,其他物品一律集中保管,对于情绪不稳、抑郁、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不能住单间病房,将其安排与性格开朗、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同住,鼓励他们多交流,向患者讲解心理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让患者主动调节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5药物依从性教育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服药的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规律或不按时服药,产生耐药性的风险就很高,因体内的艾滋病毒在药物水平较低时,会大量复制,良好的依从性可减少耐药的出现,使药物抗病毒作用持久。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医患沟通非常重要,医务人员应把HIV耐药发生的基本机制以及长期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尽可能向患者讲述,让HIV携带者/艾滋病患者知晓自身疾病与其他慢性病不同,一旦HIV发生了耐药突变,这种突变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很快消失,即使短期的漏服药,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因为发生一次新的耐药突变,治疗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3.6劝导性交流艾滋病患者以青壮年为多,他们多愁善感,更需加强心理护理,进行劝说、开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青春期男女性行为活跃,医护人员应强调其改变生活行为方式,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切断HIV传播主渠道,激励患者排除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经性接触、血液和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致死率极高,得了艾滋病后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长期的心理压力就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继发各种机会感染,所以,对病人除了治疗和常规护理外,尤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同人群、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个性、不同社会境况的患者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艾滋病,调整心态,学会自我管理,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并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参考文献

[1]陈素绸,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探析;中国医药指南[J].2013年6月第11卷.第18期.709.

[2]杨存锐,38例疑似与确诊艾滋病的应急护理.求医问药[J].2012年第10卷第6期

通讯作者:*孙明谨

作者:胡海艳,副主任护师,护士长,研究方向:内分泌病的护理。

标签:;  ;  ;  

初诊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