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金属千叶轮抛光机技术领域的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所述导向架的左侧壁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所述导向架的右侧壁前侧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导向架后和主动带轮上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外壁上缠绕有砂带,所述导向架的前方横向设置有若干组结构相同且固定在底板顶部的可调支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座后固定连接有千叶轮盘,所述千叶轮盘的外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叶片,通过砂带对加工件进行初步抛光,可保证打磨后的加工件抛光余量大,同时对可调支座进行调节后可以适应不同直径尺寸的加工件。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装配有导向架(2),所述导向架(2)的左侧壁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主动带轮(4)和从动带轮(5),所述导向架(2)的右侧壁前侧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3),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导向架(2)后和主动带轮(4)上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带轮(4)和从动带轮(5)的外壁上缠绕有砂带(6),所述导向架(2)的前方横向设置有若干组结构相同且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可调支座(7),且所述可调支座(7)上装配有加工件(8),所述底板(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在加工件(8)两侧的支撑座(9),且两组所述支撑座(9)的左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0),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支撑座(9)后固定连接有千叶轮盘(11),所述千叶轮盘(11)的外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叶片(12)。

设计方案

1.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装配有导向架(2),所述导向架(2)的左侧壁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主动带轮(4)和从动带轮(5),所述导向架(2)的右侧壁前侧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3),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导向架(2)后和主动带轮(4)上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带轮(4)和从动带轮(5)的外壁上缠绕有砂带(6),所述导向架(2)的前方横向设置有若干组结构相同且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可调支座(7),且所述可调支座(7)上装配有加工件(8),所述底板(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在加工件(8)两侧的支撑座(9),且两组所述支撑座(9)的左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0),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支撑座(9)后固定连接有千叶轮盘(11),所述千叶轮盘(11)的外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叶片(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座(7)包括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固定座(71),所述固定座(71)的顶部前侧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固定导轮(72),所述固定座(71)的后侧壁上螺接有螺杆(73),所述螺杆(73)的前端贯穿固定座(71)的后侧壁后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固定座(71)的内壁上,所述螺杆(7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盘(74),所述螺杆(73)的外壁上螺接有导向支杆(75),所述导向支杆(75)的底端和固定座(71)的内腔底部滑动装配,所述固定座(71)的顶部开设有导向通道(76),所述导向支杆(75)的顶端贯穿导向通道(76)后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滑动导轮(7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杆(7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且所述固定座(71)的内腔底部开设有和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道(76)开设在导向支杆(75)的正上方,且所述导向通道(76)开设为和导向支杆(75)相配合的开口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座(7)设置为三组结构相同的装置,且三组所述可调支座(7)设置在一条水平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2)和底板(1)进行铰接,且所述导向架(2)的后侧连接有调节手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千叶轮抛光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

背景技术

金属千叶轮抛光机是用来提高金属件表面光洁度和耐磨性能的装置,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用千叶轮抛光机对长金属杆进行抛光时,抛光的余量比较小,为了达到足够的抛光余量,需要进行多次抛光,工序较为复杂,同时同一个千叶轮抛光机无法满足不同尺寸的金属杆的抛光加工,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装配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的左侧壁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所述导向架的右侧壁前侧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导向架后和主动带轮上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外壁上缠绕有砂带,所述导向架的前方横向设置有若干组结构相同且固定在底板顶部的可调支座,且所述可调支座上装配有加工件,所述底板的顶部左侧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在加工件两侧的支撑座,且两组所述支撑座的左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座后固定连接有千叶轮盘,所述千叶轮盘的外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叶片。

优选的,所述可调支座包括固定在底板顶部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前侧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固定导轮,所述固定座的后侧壁上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前端贯穿固定座的后侧壁后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固定座的内壁上,所述螺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盘,所述螺杆的外壁上螺接有导向支杆,所述导向支杆的底端和固定座的内腔底部滑动装配,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导向通道,所述导向支杆的顶端贯穿导向通道后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滑动导轮。

优选的,所述导向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且所述固定座的内腔底部开设有和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滑槽。

优选的,所述导向通道开设在导向支杆的正上方,且所述导向通道开设为和导向支杆相配合的开口通槽。

优选的,所述可调支座设置为三组结构相同的装置,且三组所述可调支座设置在一条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导向架和底板进行铰接,且所述导向架的后侧连接有调节手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砂带对加工件进行初步抛光,可保证打磨后的加工件抛光余量大,通过砂带打磨可以提高加工件的抛光余量,满足抛光余量要求,然后通过对向设置的第二驱动电机带动千叶轮盘上的叶片转动,从而对加工件进行精细抛光,从而保证加工件的外表粗糙度,另外通过调节盘转动螺杆转动,可以带动导向支杆滑动,从而可以调节滑动导轮和固定导轮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直径尺寸的加工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调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导向架、3第一驱动电机、4主动带轮、5从动带轮、6砂带、7可调支座、71固定座、72固定导轮、73螺杆、74调节盘、75导向支杆、76导向通道、77滑动导轮、8加工件、9支撑座、10第二驱动电机、11千叶轮盘、12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装配有导向架2,导向架2的左侧壁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主动带轮4和从动带轮5,导向架2的右侧壁前侧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3,且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导向架2后和主动带轮4上的转轴固定连接,主动带轮4和从动带轮5的外壁上缠绕有砂带6,导向架2的前方横向设置有若干组结构相同且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可调支座7,且可调支座7上装配有加工件8,底板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在加工件8两侧的支撑座9,且两组支撑座9的左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0,第二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支撑座9后固定连接有千叶轮盘11,千叶轮盘11的外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叶片12。

其中,可调支座7包括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固定座71,固定座71的顶部前侧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固定导轮72,固定座71的后侧壁上螺接有螺杆73,螺杆73的前端贯穿固定座71的后侧壁后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固定座71的内壁上,螺杆7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盘74,螺杆73的外壁上螺接有导向支杆75,导向支杆75的底端和固定座71的内腔底部滑动装配,固定座71的顶部开设有导向通道76,导向支杆75的顶端贯穿导向通道76后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滑动导轮77,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在加工不同直径的加工件8时,通过手动调节调节盘74,能够带动螺杆73转动,可以带动导向支杆75沿着导向通道76滑动,从而可以调节滑动导轮77和固定导轮7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对加工件8提供支撑,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直径尺寸的工件;

导向支杆7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且固定座71的内腔底部开设有和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滑槽,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在导向支杆75滑动时具有较好的侧向支撑;

导向通道76开设在导向支杆75的正上方,且导向通道76开设为和导向支杆75相配合的开口通槽;

可调支座7设置为三组结构相同的装置,且三组可调支座7设置在一条水平线上,通过这种设置能够通过可调支座7实现对加工件8的支撑,保证加工件8的直线性;

导向架2和底板1进行铰接,且导向架2的后侧连接有调节手轮,通过这种设置可以通过调节手轮带动导向架2沿着底板1滑动,从而可以调整砂带6和加工件8外壁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加工件8放置到可调支座7上,然后通过外接电源接通第一驱动电机3,可以带动主动带轮4转动,从而通过砂带6带动从动带轮5转动,然后通过调节手轮带动导向架2向加工件8的方向移动,从而通过砂带6对加工件8进行初步抛光,可保证打磨后的加工件8的抛光余量较大,通过砂带6打磨可以提高加工件8的抛光余量,满足抛光余量要求,然后通过外接电源接通对向设置的第二驱动电机10,能够带动千叶轮盘11上的叶片12转动,从而对加工件8进行精细抛光,从而保证加工件8的外表粗糙度,另外在加工不同直径的加工件8时,通过手动调节调节盘74,能够带动螺杆73转动,可以带动导向支杆75沿着导向通道76滑动,从而可以调节滑动导轮77和固定导轮7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对加工件8提供支撑,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直径尺寸的工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6924.2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811973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B24B21/00

专利分类号:B24B21/00;B24B27/00;B24B29/02;B24B47/22;B24B41/06

范畴分类:26F;

申请人:上海添蓝五金拉链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添蓝五金拉链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706 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崧复路1877号

发明人:刘理明

第一发明人:刘理明

当前权利人:上海添蓝五金拉链有限公司

代理人:周云

代理机构:31337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九泽律师事务所 3133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可增大抛光余量型的金属千叶轮抛光机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