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基层稳定性论文-刘思,华洲连,焦立新,余海,李灿华

底基层稳定性论文-刘思,华洲连,焦立新,余海,李灿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基层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渣,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稳定性

底基层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华洲连,焦立新,余海,李灿华[1](2014)在《半刚性钢渣基层与柔性钢渣基层稳定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制了半刚性钢渣基层和柔性钢渣基层组成设计,得到最佳配比方案。半刚性钢渣基层的最佳配比是1~#钢渣(25-16mm):2~#钢渣(16-10mm):3~#钢渣(10-5mm):4~#钢渣(5-3mm):5~#钢渣(3-0mm)=25%:20%:1 5%:1 0%:30%;柔性基层的最佳配比是将0-4.7 5mm、4.7 5-9.5mm部分使用玄武岩,其余使用钢渣,最佳油石比是3.9%。研究半刚性钢渣基层和柔性钢渣基层的稳定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且优于玄武岩混合料。随着玄武岩集料的增加,混合料的性能越来越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废钢铁》期刊2014年01期)

卢旭平[2](2012)在《提高综合稳定粉性土底基层强度和稳定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S233省道叁垛—江都港区段SJL2标粉性土的CBR承载比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确定了底基层综合稳定土配合比方案,介绍了底基层综合稳定粉性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保证路面底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2年15期)

薛晖[3](2006)在《低液限粉土压实及底基层稳定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子洲至靖边高速公路4个合同段的低液限粉土,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广泛存在的低液限粉土的压实性能及底基层稳定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该地区的低液限粉土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取得了最基本的研究参数。其次,研究了低液限粉土的静力压实和振动压实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从功能转换的角度建立了静力压实和振动压实的数学模型,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差异;基于长期稳定性的考虑,比较了振动压实和静力压实的CBR值,提出了考虑CBR值的低液限粉土的压实标准。最后,通过分析当前常用的路面底基层的稳定土的方案,对该地区的低液限粉土提出了稳定加固方案,分析了加固机理和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6-02-01)

底基层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S233省道叁垛—江都港区段SJL2标粉性土的CBR承载比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确定了底基层综合稳定土配合比方案,介绍了底基层综合稳定粉性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保证路面底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基层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思,华洲连,焦立新,余海,李灿华.半刚性钢渣基层与柔性钢渣基层稳定性能对比研究[J].中国废钢铁.2014

[2].卢旭平.提高综合稳定粉性土底基层强度和稳定性措施[J].山西建筑.2012

[3].薛晖.低液限粉土压实及底基层稳定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6

标签:;  ;  ;  ;  

底基层稳定性论文-刘思,华洲连,焦立新,余海,李灿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