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动断层论文_王万合,李林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活动断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断层,文昌市,霍山,普格县,漳县,斜拉桥,岷县。

地震活动断层论文文献综述

王万合,李林元[1](2019)在《华南地区活动断层地震探测方法——以深圳活动断层探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断层探测对于整个区域规划、抗震设防及减轻地震发生时对各种设施的破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华南地区经济发达,地震活动性较复杂,活动断层发育特征与华北、西北地区差别较大,第四系覆盖层薄,下伏基岩多为花岗岩地层,水网发育,以往常规地震方法探测活动断层难以获得较好的资料。为解决华南地区多因素影响下的活动断层探测问题,以深圳活动断层为研究基础,采用陆域高分辨率横波方法和水域高频纵波方法联合地震探测,实现了对深圳市活动断层的探测和地层的精细划分,探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揭露情况吻合较好。该技术可为华南地区活动断层探测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S1期)

陈作仁,林淑冰,林志彬[2](2019)在《地震前后闽赣跨断层群体活动的量化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震前后闽赣跨断层群体活动的量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5期)

曹志磊,周琼,葛计划,孙军,隆爱军[3](2019)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霍山窗”断层活动特征与地震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霍山窗"区域的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运用断层形变累积率及年滑动速率比方法计算各测线近20 a的观测数据,研究区域内断层活动及能量积累的整体空间演化特征,梳理各测点所跨断裂带的断层形变特征及变化过程,从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的角度探讨断层活动特征与安徽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断层形变累积率总体高于"霍山窗"区域,震前存在高值聚集、区域分界、高密度低值梯度带等特征,显示震前的应力积累背景;2)安徽地区断层活动明显受郯庐断裂带整体活动的影响,区域性差异和阶段性变化显着;3)断层形变的年滑动速率比异常对地震活动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主要表现为震前2个月~1 a的高值异常及多个测点的群体性异常等特征,随着震级的增大,异常分布范围和变化幅度均有所增大。(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吕澜清[4](2019)在《活动断层分段性对地震滑坡的影响——以龙门山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活动断层所控制的地震滑坡的分布、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有助于活动断层发育区的防灾减灾、工程选址等一系列人类工程活动的开展[1-2]。本文收集了诸多活动断裂带上的地震滑坡的实例,对比分析了附近滑坡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处于映秀—北川断裂带错列、转折和末端等部位的5个锁固段,在地震发生时形成5个次级震源,产生巨大的地震场地加速度;②5个锁固段的陡峭地势为滑坡的发生埋下了隐患;③由于受到强烈构造活动作用的影响,区内发育多条次级断裂、褶皱,且岩层陡倾,岩体破碎,为滑坡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四川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2期)

张璇,张元生,田秀丰,汤倩,徐溶[5](2019)在《基于红外遥感资料的断层活动变化特征研究——以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断层活动与地表热环境紧密相关,同时发挥着把热异常和地震联系起来的承载作用。大多数强烈地震前都存在突出的热红外异常现象(徐秀登等,1991;陈梅花等,2003;邓志辉等,2003;康春丽等,2003),且可以利用有效的提取方法进行判定和识别(张元生等,2011;荆凤等,2013;张璇等,2013;郭晓等,2013)。地震热红外异常形态在震中区大多表现出与发震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特征,(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4-13)

李淑华[6](2019)在《国内首座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特大桥建成通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3月18日,国内首座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特大桥——海南海文大桥(原名铺前大桥)建成通车,文昌到海口车程将由原来1小时30分钟缩短至20分钟,海口、文昌两地居民实现了憧憬已久的跨越。海文大桥是海南省第四座,也是海南省内最长、桥塔最高的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线路全长约5.6公里,其中跨海大桥长约(本文来源于《施工企业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7](2019)在《国内首座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特大桥——海南海文大桥建成通车》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3月18日,国内首座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特大桥——海南海文大桥(原名铺前大桥)建成通车,文昌到海口车程将由原来1 h 30 min缩短至20 min,海口、文昌两地居民实现了憧憬已久的跨越。海文大桥是海南省第四座,也是海南省内最长、桥塔最高的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线路全长约5.6 km,其中跨海大桥长约3.96 km,主桥长460 m,塔高151.8 m,全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作为国内第一个采用全过程咨询服务的大型桥梁工程,海文大桥由中交集团所属中咨集团采用PMC模式进行全过程咨询管理,中交集团所属振华重工、二航局、一公局集团、水规院、公规院、二公院、广航局7家单位参建。(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06期)

邵长春,潘彤彤,张璐[8](2018)在《铺前大桥主桥昨日顺利合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海口11月3日讯(记者邵长春 通讯员潘彤彤 张璐)11月3日上午,我国首座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的跨海桥梁——海南铺前大桥主桥顺利合龙。据悉,铺前大桥预计将于今年底明年初完工通车,通车后将被正式命名为海文大桥。铺前大桥位于海南岛东北端东寨港出海口(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8-11-04)

张淑花,张波[9](2018)在《四川普格县地震地质调查与活动断层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普格县活动断层及新构造作为则木河断裂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普格县城区规划重点考虑的活动构造,通过初步分析该断层带的基本地质特征、活动性,为该区防震减灾规划及分析该断裂潜在地震危害性奠定了基础。通过遥感解译、地质测量、隐伏段电法、地球化学勘探等手段,综合地震地质调查、活动断层调查研究成果,编制工作区活动断层分布图,研究新构造展布及运动特征,分析新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步分析其稳定性、危险性及危害性。(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8年10期)

焦尚斌[10](2018)在《天津市宁河活动断层浅层地震勘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介绍了天津市宁河跨断层场地进行浅层地震勘察来获取断层信息,确定场地跨断层情况,进而完善跨断层场地的基础资料,为地区强震中长期危险地点及震情的短临判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地震活动断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地震前后闽赣跨断层群体活动的量化指标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活动断层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万合,李林元.华南地区活动断层地震探测方法——以深圳活动断层探测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

[2].陈作仁,林淑冰,林志彬.地震前后闽赣跨断层群体活动的量化指标[J].科学技术创新.2019

[3].曹志磊,周琼,葛计划,孙军,隆爱军.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霍山窗”断层活动特征与地震关联性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4].吕澜清.活动断层分段性对地震滑坡的影响——以龙门山地区为例[J].四川有色金属.2019

[5].张璇,张元生,田秀丰,汤倩,徐溶.基于红外遥感资料的断层活动变化特征研究——以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例[C].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摘要集.2019

[6].李淑华.国内首座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特大桥建成通车[J].施工企业管理.2019

[7]..国内首座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特大桥——海南海文大桥建成通车[J].建筑技术开发.2019

[8].邵长春,潘彤彤,张璐.铺前大桥主桥昨日顺利合龙[N].海南日报.2018

[9].张淑花,张波.四川普格县地震地质调查与活动断层分布特征[J].矿产勘查.2018

[10].焦尚斌.天津市宁河活动断层浅层地震勘察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18

论文知识图

岳家山高台地顶部堆积物层理发生倾斜青藏高原隆起和龙门山山前孕育的变形...龙门山地区构造与水系格式关系图(左图...雅德乡邓达村探槽北东壁素描图级联破裂模式(根据WG1995修改)本文研究内容

标签:;  ;  ;  ;  ;  ;  ;  

地震活动断层论文_王万合,李林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