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论文_张蕊

导读:本文包含了布哈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哈林,斯大林,世界经济,帝国主义,思想,阶级斗争,列宁。

布哈林论文文献综述

张蕊[1](2019)在《布哈林意识形态思想探要》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哈林作为俄共(布)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创造性地提出了"意识形态性劳动"概念,拓展了意识形态概念的思考维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纵观布哈林意识形态思想,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劳动理论、物化理论以及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其主要理论渊源;意识形态概念与特征论、属性与存在论是其主要内容。不断进行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心理是布哈林意识形态思想的重要当代启示。(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7期)

张映勤[2](2019)在《书生布哈林》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哈林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阴险奸佞的小人,"文革"期间,曾经一度风靡全国的前苏联影片《列宁在一九一八》中,这个长着尖尖下巴、矮个子的苏共理论家被描绘成令人憎恶的杀害领袖的间接凶手。列宁在和他争吵之后,驱车赶到莫斯科米黑尔索那工厂做演讲,当保安人员得到暗杀列宁的情报赶来营救的时候,是布哈林故意指错了方向,使列宁遭到了社会革命党的女杀手卡普兰的枪击。这一细节后来被证实是完全虚构的,历史常常被别有用心的人所篡改,但是它留(本文来源于《海燕》期刊2019年05期)

董小帆[3](2019)在《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1888年10月9日—1938年3月14日)是前苏联着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学家、革命家和经济学家,是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领导人之一,也是苏联共产党史上唯一当选过科学院院士的国家领导人。他丰富并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经济思想,继承并发展了列宁提出的一系列苏联社会经济建设理论。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与列宁在最低纲领与“民族自决”等问题上存在差异,也与斯大林在冷战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是以世界经济的整体为视角,在通过对帝国主义时期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资本民族化和国家化趋势进行解读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帝国主义时期的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并且梳理出了苏联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方法和策略。布哈林对世界经济体系发展动力、体系的深层结构及其特征的思考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且对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模式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该理论对帝国主义战争叁大经济根源以及不可调和矛盾的分析则绝对化了。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从世界经济的整体性出发,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并探讨了该理论的当代价值。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及意义,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研究的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了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形成背景。布哈林在分析马克思与其他同时代理论家关于资本主义与世界经济的基础上,对当时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自己对于帝国主义时代的世界经济理论。第叁部分,阐述了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着重探讨了布哈林对世界经济的界定、形成,以及对世界经济基本特征的总结,梳理了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分析了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的主要特征,以及布哈林对资本主义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如果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等理论。第四部分,总结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以及对世界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总结其理论在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方面的理论缺失,并结合当代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对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意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在当代的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蒋涵聪[4](2018)在《试论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的当代教育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的重心是站在世界经济的整体角度,通过对帝国主义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的资本民族化趋势和资本国家化趋势进行解读和分析,概括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并且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中包括各种应对全球化的方法和策略,最重要的是世界经济理论为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非常有实际的借鉴价值。因此,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并且从世界经济的整体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述其和对当代的教育价值。(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8年14期)

施雯[5](2018)在《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哈林的帝国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布哈林的《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一书是其帝国主义理论的思想结晶。布哈林的个人命运曾一度使得他的理论被忽略,人们知道更多的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创立的帝国主义理论。本文旨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布哈林个人着作为基础,结合历史发展和现实变迁系统阐述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及其理论的实践价值。根据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还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系本文第一章。本部分认为,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及俄国国内形势严峻,是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帝国主义的相关论述以及同时代理论家对帝国主义的研究成果,对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厚影响。以《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初步形成时期和不断发展成熟时期两个阶段。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逻辑起点。第二部分,系本文第二章,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部分从布哈林关于帝国主义的内涵、产生原因以及命运叁个层面,梳理和总结了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布哈林认为,帝国主义是金融资本的征服政策,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定历史发展阶段。布哈林从考察世界经济入手研究帝国主义,由于世界经济的形成和深入发展,世界经济体系的两大发展趋势资本国际化和资本民族化的矛盾运动不断加剧,帝国主义必然由此得以产生,这是帝国主义的生成动因。而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发展,全世界范围的矛盾斗争也在不断深化,帝国主义也必将走向崩溃,布哈林预测了帝国主义的未来发展情况。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逻辑中项。第叁部分,系本文第叁章。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体系既相互并存,又相互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和平发展时期。本文认为,当前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现象。布哈林的帝国主义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本质,清醒把握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势,有助于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新帝国主义的本质,也要了解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新特征,保持对新帝国主义的警惕意识,又要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以推动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不断前进。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逻辑终点。(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8-06-06)

廖鹏辉,王永贵[6](2018)在《评布哈林对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哈林作为俄共(布)理论家肯定性地评述和继承了列宁"文化建设是党和苏维埃工作重心"的思想,并提出文化建设问题是当时的中心问题之一。他对列宁关于"两个划时代的主要任务"的思想做了符合原意的、恰当的概括和阐释,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布哈林在阐释列宁思想时,认为真正坚持用列宁主义指导文化建设,要实事求是,不能拘泥于个别论断。布哈林对列宁思想的阐释启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要充分认清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建设既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将其归结为现成的药方,要吸收外来文明成果,要辨明价值性可为和工具性可为的区别,同时要不忘本来,以我为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许兆波[7](2018)在《布哈林平衡论哲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哈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其思想理论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当代国内外学界对布哈林的哲学思想研究相比于其他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研究却还很少。就所知道的研究,也大都集中在对其经济思想的探索与研究,鲜有就其本人所独有的哲学理论进行深层次角度的发掘与探究。本文就针对这一情况,在汲取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布哈林平衡论的哲学思想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发掘。平衡论是布哈林众多哲学思想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平衡论思想是贯穿于其所着作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的主线与内核,该书充分凸显了布哈林在哲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深厚理论功底与造诣。研究其平衡论哲学思想不仅能够全方位把握其平衡论哲学思想,理清其平衡论哲学思想中的精髓与不足,更能够从理论深处充分认识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提供理论上的价值参考与借鉴。本文分为五章,就布哈林平衡论的哲学思想展开研究与探求。第一章详细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当前学界研究现状;第二章论述布哈林平衡论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第叁章着重从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两个方面论证其平衡论的哲学思想;第四章在深入细致的对其哲学思想的研究中找出其平衡论哲学思想的特点与局限;最后一章总结其平衡论的理论历史价值和在新时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价值。(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裴文霞[8](2018)在《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有着重大影响。他不只是新经济政策的宣传者和正确的解释者,而且是积极的总结者和继承者,同时,还阐述了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正确地开展阶级斗争。(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8年08期)

刘旺旺,俞良早[9](2018)在《斯大林与布哈林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斯大林和布哈林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不同,双方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争论。斯大林从政治统治的角度认为粮食收购危机是由于农村资产阶级的破坏,强调通过建设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来消灭农村富农,强调以重工业为龙头,通过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方式加快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布哈林则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认为粮食收购危机的根源在于国家政策的错误,强调从俄国落后社会主义的国情出发,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保持国民经济各部分的综合平衡协调发展。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场争论对于当前中国沿着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镜鉴启迪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蒋帅一[10](2017)在《布哈林经济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哈林是苏联"党的最宝贵和最大的理论家",他的思想理论中的经济哲学思想极大地丰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时苏联经济政策的拟定和经济建设发挥了极大效用,也对其后的关于经济后进国家如何实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今朝钻研布哈林经济哲学理论对周全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思想以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发挥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7年13期)

布哈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布哈林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阴险奸佞的小人,"文革"期间,曾经一度风靡全国的前苏联影片《列宁在一九一八》中,这个长着尖尖下巴、矮个子的苏共理论家被描绘成令人憎恶的杀害领袖的间接凶手。列宁在和他争吵之后,驱车赶到莫斯科米黑尔索那工厂做演讲,当保安人员得到暗杀列宁的情报赶来营救的时候,是布哈林故意指错了方向,使列宁遭到了社会革命党的女杀手卡普兰的枪击。这一细节后来被证实是完全虚构的,历史常常被别有用心的人所篡改,但是它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布哈林论文参考文献

[1].张蕊.布哈林意识形态思想探要[J].学理论.2019

[2].张映勤.书生布哈林[J].海燕.2019

[3].董小帆.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蒋涵聪.试论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的当代教育价值[J].经贸实践.2018

[5].施雯.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

[6].廖鹏辉,王永贵.评布哈林对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阐释[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许兆波.布哈林平衡论哲学思想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8].裴文霞.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8

[9].刘旺旺,俞良早.斯大林与布哈林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10].蒋帅一.布哈林经济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改革与开放.2017

论文知识图

布哈林咨杀肠大朴.这样.布哈林的家人翻住座上的圣母子和诸圣)拉斐尔论坛美术鹭...斯大林《里母开天少鲁本斯,主要的原因就是沃...王亚瑾

标签:;  ;  ;  ;  ;  ;  ;  

布哈林论文_张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