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中HIV的危险性和预防研究

血液检验中HIV的危险性和预防研究

(江苏发士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中HIV的危险性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60例血液检验科检验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HIV检验中的危险性因素,结合分析结果并予以相关预防管理措施,统计预防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预防管理措施实施后,HIV各类危险性因素所占比例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率为13.3%,显著低于实施前73.3%,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加强血液学检验因素的预防管理,是减少与规避职业伤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血液检验;HIV;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217-02

血液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检验血液过程中可能会与危险性的血液相接触,血液内有较多传播载体及病原体,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最为常见,为维护检验人员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性,加强防控医源性感染有很大现实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公司2016年4月-2018年4月血液检验科在职的60例工作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工作者知情参与,工作年限均>2年,排除不能坚持完成本次研究者。年龄23~45岁,其中男7例,女53例;体重45~69㎏。2017.4之前针对HIV危险性因素未给予预防管理措施,2017.5以后实施预防管理办法。

1.2方法

2017年4月前未给予预防管理措施。2017年5月结合HIV的危险因素及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推行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2.1建设感染控制组:检验科与业务科主任共同承担血液检验科感染防治管理工作的责任,监督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1.2.2完善感染预防的有关体制:依照操作规范认真落实,加强对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及技术的教育,协助他们树立安全防控意识,降低职业损伤发生的风险。

1.2.3保证血液检验相关用品的安全性、清洁度,运用真空采血系统与相关配套用品,尽量减少工作者与血样直接接触的情况。

1.2.4针头、刀片等对皮肤造成损伤,易造成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诱发感染。携带HIV的针头不经意刺伤皮肤后,HIV的感染的概率为0~0.9%。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工作者必须假设全部血样均有感染性,认真落实保护措施,不可存有侥幸心理。若检验者手部皮肤破损或皮疹时,需佩戴乳胶手套或双层手套,在工作结束后离开检验室时,需认真消毒防护用品后,再摘除,依照GB19489-2004相关要求进行洗手,在感应水龙头下用肥皂洗手,用酒精擦手。在采集血样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遵照生物安全的要求,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

1.2.5血样检验过程中,若发生职业暴露现象,应及时处理。如果是黏膜暴露应快速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数次清洗;不小心让皮肤和血液等污染物相触及,应即刻用肥皂与清水冲洗;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刺伤,则需轻轻挤压伤口处,尽量将破损处血液挤出,用肥皂与清水清洗伤口,使用70%乙醇、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擦拭伤口消毒,并包扎伤口,佩戴手套。

1.2.6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消毒和管理是维护生物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在实验室清洁状况下,才可保证血液检验工作顺利、安全进行。应依照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遵照先消毒后清洁的顺序。

1.3观察指标

记录预防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危险性因素所占比例及职业暴露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预防管理措施实施后,HIV各类危险性因素所占比例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实施后,工作人员职业暴露8名,占13.3%;实施前,职业暴露者44名,占7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预防管理措施实施前后HIV危险性因素暴露情况[n(%)]

3.讨论

血液是很多病毒性传染病的载体,其中HIV对人员生命健康水平产生的威胁很大。血液检验人员和HIV阳性血样接触后,易诱发感染,且血源性HIV感染在检验人员职业性HIV感染中所占比例最大。

有资料记载[2],目前全球艾滋病患者约有3000万,对血液检测人员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故此在开展血液检验工作期间,应给予生物安全高度重视,这是对社会安全与个人健康责任的有效方法之一。

人体黏膜组织相对脆弱,并临近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若血液检验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皮肤黏膜与待检血样相接触,则会增加职业感染的发生率,并且皮肤破损、溃疡等长时间和带有HIV血浆或血液相接触也会诱发感染。故此,在临床检验中,应采取相关防范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从主观上降低危险因素发生的风险,建设健全实验室相关管理体制、全面贯彻落实实验室及相关仪器的消毒清洁工作等。

综上,加强血液学检验因素的预防管理,是减少及规避职业伤害,促进职业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敏,鲁雁秋,李奇穗,等.重庆地区123例静脉注射吸毒的HIV/HCV共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9,17(06):525-528.

[2]温丰榕,陈清.医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8,4(06):436-438.

课题:社会发展--面上项目:艾滋病病毒耐药突变多重ARMS-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开发(课题编号:BE2016729)

标签:;  ;  ;  

血液检验中HIV的危险性和预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