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流变行为论文_黄元春,李明,马存强,肖政兵,刘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流变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聚乙烯,合金,结晶,高密度,缠结,分子。

动态流变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黄元春,李明,马存强,肖政兵,刘宇[1](2019)在《基于动态再结晶软化效应的CuCrZr和35CrMo高温流变行为本构模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对金属流变行为的影响,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对CuCrZr合金和35CrMo钢进行了高温压缩实验。通过观察热变形后样品的金相组织,证明了样品在热变形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且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增大。以应力-位错密度的关系为理论依据,定义了由动态再结晶所引起的净软化作用η。η与Z参数之间呈三次递减关系。计算得到的CuCrZr合金和35CrMo钢的最大η值分别为21.9%和29.8%。基于所提出的动态再结晶软化效应,构建了两种合金的高温流动行为本构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定义和求解。所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所得的数据高度吻合。(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6期)

陈喜红,范才河,胡泽艺,阳建君,高文理[2](2018)在《热压缩过程中Al-9Mg-1.1Li-0.5Mn合金的流变应力和动态再结晶行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喷射成形Al-9Mg-1.1Li-0.5Mn合金挤压坯进行等温热压缩实验,研究该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450°C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利用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表征合金热压缩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变形参数对Al-9Mg-1.1Li-0.5Mn合金热压缩过程中流变应力和组织演变有非常显着的影响,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升高,峰值应力和稳态流变应力增加,合金中的位错和亚结构数量增多;反之,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大角度晶界面积变大,晶界呈锯齿状,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合金的组织呈纤维状,合金在稳态变形阶段的主要软化机制为动态回复;可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函数关系来描述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其变形激活能为184.2538 kJ/mol;热加图表明,喷射成形Al-9Mg-1.1Li-0.5Mn合金挤压坯最合适的加工温度范围为380~450°C,最佳应变速率范围为0.01~0.1 s~(-1)。(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12期)

高凌雁,王群涛,郭锐,王日辉,许平[3](2018)在《聚乙烯的动态流变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动态流变测试研究了角频率、黏度、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损耗因子等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与聚乙烯分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交点模量(G_x)对应的频率越低,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越大;G_x的纵向位置越低,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越宽;宽分布可以使聚乙烯剪切变稀行为更加明显,但不能排除长支链的影响;通过动态黏度-虚数黏度曲线和损耗因子随角频率的变化可以判断树脂结构中是否含有长支链。(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8年04期)

王忠辉,辛勇[4](2018)在《剪切历史和玻璃纤维含量对PC-GF复合材料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注塑和流变实验研究了不同注射速度和不同玻璃纤维含量的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PC-GF)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低注射速度下,剪切使材料的内部网络结构更稳定,模量和黏度均有上升的趋势;在高注射速度下剪切使玻璃纤维发生断裂而无法形成网络导致模量和黏度下降明显。少量的玻璃纤维可以降低分子链间的黏合性,降低本身黏度较高的PC材料的黏度,而当含量较高时(大于12%),玻璃纤维自身易形成网络结构,限制分子链运动使模量和黏度上升。(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林宇[5](2018)在《基于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研究含氟助剂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链的解缠结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简称UHMWPE)为基材,添加不同的含氟助剂(PPA),分别采用转矩流变仪、拉伸流变仪两种不同的动态加工成型方式挤出成型改性UHMWPE。通过流变学、热分析等测试与模型建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改性UHMWPE的熔体模量、粘度,熔融焓、结晶温度、熔融温度等行为进行分析,研究PPA对UHMWPE分子链解缠结的机制及不同流场对UHMWPE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的PPA对UHMWPE的流动性影响不同,其中P990促进UHMWPE熔体粘度降低,改善UHMWPE的流动性;而P960则会增加UHMWPE粘度,抑制UHMWPE流动。其次,拉伸流变仪挤出的UHMWPE/PPA体系的模量、黏度值均高于转矩流变仪挤出的UHMWPE/PPA体系;剪切流场和拉伸流场制备的UHMWPE/PPA体系的熔点(Tm)和结晶温度(Tc)相差不大。再者转矩流变仪中制备的PPA添加量为0.2 wt%的UHMWPE/PPA体系的结晶温度Tc最低,结晶度最高。这说明在剪切流场中,少量的PPA作为内润滑剂可降低UHMWPE储能模量和粘度,增加UHMWPE分子链的运动能力,促进分子链解缠结,增加其结晶度,过量的PPA易从熔体内部迁移到熔体表面,使UHMWPE/PPA体系发生相分离。(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0)

荆磊[6](2017)在《双相钛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动态组织演变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合金材料得益于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优异的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化学工业以及生物医疗器材领域,其中双相钛合金是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类钛合金。由于大部分双相钛合金零部件需经热加工的方式来生产,因此研究双相钛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动态组织演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两种典型双相钛合金(TC4、TC11)的热变形流变行为和动态组织演变规律,掌握了双相钛合金中α和β两相在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热变形机制,并将研究结果成功用于TC4钛合金摩擦焊接接头组织模拟及分析。对不同条件下两相热变形软化机制的研究表明,单一β相热变形时的软化机制主要为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变形初期的动态回复会使流变曲线呈现不连续屈服特征。当等轴α相主导热变形时,热变形软化机制受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影响。热变形温度远低于β转变点且应变速率较高(?=70 s~(-1))时,热变形软化机制为α相的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热变形温度临近β转变点时,热变形软化机制为α→β动态相变,相变特征受应变速率影响:应变速率较低(?=10 s~(-1))时,α→β动态相变主要沿相界位错发生,α相在热变形后仍保持等轴状;应变速率较高(?=70 s~(-1))时,α→β动态相变沿α相内部平行分布的穿晶位错发生,等轴α相会转变为α+β板条;当应变速率更高时(?=350 s~(-1)),等轴α相会在动态相变作用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转变为β相。而且,发现α→β动态相变行为会对冷却相变产生影响,在TC11钛合金热变形后的最终组织中发现了α''相,认为其是新β相在冷却相变过程中的产物。此外,TC4钛合金热压剪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显示出多极、多相、多尺度的特征。对α→β动态相变机制进行了研究,在等轴α相内发现了较小的新α板条结构,等轴α相将最终转变为α+β板条。此外,在已发生动态相变的等轴α相极图上,只能观察到R型{10-11}<11-20>和R1型{11-22}<11-23>织构,变形开始时等轴α相内主要的T型{10-10}<11-20>织构在动态相变过程中完全消失,结合EBSD显微组织图,进一步证实了位错分解引起α→β动态相变的机制。采用“压剪试样”进行钛合金热变形组织物理模拟研究,基于TC4钛合金压剪热变形与线性摩擦焊接接头组织和织构的相似性,证实实际摩擦焊接过程中组织演变的热力条件。此外,基于上述动态相变机制,讨论了TC4钛合金搅拌摩擦焊焊核组织的演变机制。(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12-01)

赵松美,王长全,王净,师建军,秦亚伟[7](2017)在《交联EPR的动态流变及蠕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聚合一步法合成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EPR),并加入1,9-癸二烯(DD)使EPR形成交联结构。通过小振幅震荡剪切流变的方法研究了交联程度不同的EPR的动态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DD含量的增加,EPR的交联程度增大,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随之增加,黏度逐渐增大,并出现明显的末端平台。随交联程度的增大,EPR的应变逐渐减低,弹性逐渐增加,自身的抗蠕变能力逐渐增强。交联程度高的EPR的抗蠕变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疲劳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拓宽EPR的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7年11期)

石优,杨斌,陆华阳,夏茹,曹明[8](2017)在《石墨烯纳米片填充HDPE/PEG相变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石墨烯纳米片填充高密度聚乙烯/聚乙二醇(HDPE/PEG)相变复合材料,采用旋转流变仪表征了相变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性能,研究发现少量石墨烯纳米片加入有助于改善HDPE/PEG共混物的相容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区(处于HDPE结晶温度范围)石墨烯纳米片可以促进复合相变材料中HDPE的结晶;而在较低温区(处于PEG结晶温度范围)复合材料中的PEG因受空间限制(此时HDPE呈固态),其结晶过程受到抑制。(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10期)

刘晶如,沈鹏,俞强[9](2017)在《HDPE热氧老化过程中结构转变的动态流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研究了4种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热氧老化与动态黏弹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相对分子质量及支化度相近时,HDPE的抗热氧老化能力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密切相关,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越宽,在高温下越容易发生热氧老化;动态频率扫描时,随着热氧老化时间的延长,HDPE的储能模量明显增加,储能模量随角频率的变化曲线在低频区出现平台特征,且内耗(tgδ)随角频率的变化曲线在特定角频率下会出现峰值;动态时间扫描时,相对黏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温度越高,热氧老化现象越明显;复合抗氧剂的加入能有效抑制HDPE热氧交联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17年05期)

王群涛,高凌雁,郭锐,王日辉,王雪梅[10](2017)在《管材专用耐热聚乙烯的动态流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两种管材专用耐热聚乙烯(PERT,分别记作PE-1和PE-2)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动态流变可用于分析管材专用PERT的部分结构,表征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规律与凝胶渗透色谱法一致;PE-1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高于PE-2;PE-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角频率较低时的损耗系数较小,加工性能好;根据动态流变数据建立的Cole-Cole曲线显示,两种管材专用PERT的结构均为线型且不含有长支链。(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7年04期)

动态流变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喷射成形Al-9Mg-1.1Li-0.5Mn合金挤压坯进行等温热压缩实验,研究该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450°C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利用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表征合金热压缩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变形参数对Al-9Mg-1.1Li-0.5Mn合金热压缩过程中流变应力和组织演变有非常显着的影响,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升高,峰值应力和稳态流变应力增加,合金中的位错和亚结构数量增多;反之,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大角度晶界面积变大,晶界呈锯齿状,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合金的组织呈纤维状,合金在稳态变形阶段的主要软化机制为动态回复;可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函数关系来描述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其变形激活能为184.2538 kJ/mol;热加图表明,喷射成形Al-9Mg-1.1Li-0.5Mn合金挤压坯最合适的加工温度范围为380~450°C,最佳应变速率范围为0.01~0.1 s~(-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流变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黄元春,李明,马存强,肖政兵,刘宇.基于动态再结晶软化效应的CuCrZr和35CrMo高温流变行为本构模型(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2].陈喜红,范才河,胡泽艺,阳建君,高文理.热压缩过程中Al-9Mg-1.1Li-0.5Mn合金的流变应力和动态再结晶行为(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3].高凌雁,王群涛,郭锐,王日辉,许平.聚乙烯的动态流变行为分析[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8

[4].王忠辉,辛勇.剪切历史和玻璃纤维含量对PC-GF复合材料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J].塑料工业.2018

[5].林宇.基于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研究含氟助剂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链的解缠结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6].荆磊.双相钛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动态组织演变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7

[7].赵松美,王长全,王净,师建军,秦亚伟.交联EPR的动态流变及蠕变行为[J].石油化工.2017

[8].石优,杨斌,陆华阳,夏茹,曹明.石墨烯纳米片填充HDPE/PEG相变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

[9].刘晶如,沈鹏,俞强.HDPE热氧老化过程中结构转变的动态流变行为[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7

[10].王群涛,高凌雁,郭锐,王日辉,王雪梅.管材专用耐热聚乙烯的动态流变行为[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7

论文知识图

苯并恶嗪BZ-B的固化反应机理不同温度的时间扫描曲线不同PBAT含量PLA/PBAT/SF和PLA/PBAT...不同SF含量PLA/PBAT/SF和PLA/PBAT/S...动态流变行为测试中不同EGMA含...8g/100mL 大米淀粉糊的动态流变行为

标签:;  ;  ;  ;  ;  ;  ;  

动态流变行为论文_黄元春,李明,马存强,肖政兵,刘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