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牙山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栖霞牙山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论文摘要

栖霞牙山花岗岩体形成于中生代早白垩世(118 Ma),其岩石类型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岩体中发育大量的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通过对牙山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包体围岩w(SiO2)=65.5%~68.82%,铝饱和度(A/CNK)为0.89~1.03<1.1,为准铝质钙碱性Ⅰ型花岗岩;暗色包体具有较低w(SiO2)值(54.82%~60.89%)、高w(TFe2O3)值(6.11%~8.15%)、高w(MgO)值(3.57%~5.19%)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二者皆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曲线,微量元素蛛网图中二者均表现为富集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大陆地壳的特征。暗色包体与寄主岩石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 Sr/86 Sr)i分别为0.709 29~0.709 58和0.709 21~0.709 71,应为同源岩浆的产物。两阶段Nd模式年龄(T2DM)分为2 291Ma—2 391Ma和2 208Ma—2 353Ma,表明可能是古元古界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Pb同位素特征显示牙山岩体的原始岩浆以下地壳为主,w(Nb)/w(Ta)值介于下地壳与原始地幔之间,表明可能受到幔源物质的影响,包体中大量磷灰石呈针状结晶状态,进一步暗示存在岩浆混合作用。综上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牙山岩体为早白垩世中晚期起源于火山弧环境的壳源特征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存在幔源物质的加入,它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地质背景
  • 2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 3 岩相学特征
  • 4 地球化学特征
  •   4.1 主量元素特征
  •   4.2 微量与稀土元素特征
  •     (1)微量元素
  •     (2)稀土元素
  •   4.3 Sr-Nd-Pb同位素特征
  •     (1) Sr-Nd同位素
  •     (2) Pb同位素
  • 5 讨论
  •   5.1 成因分析
  •     (1)关于寄主岩体岩石特征
  •     (2)关于包体岩石特征
  •     (3)关于成因问题
  •   5.2 构造环境分析
  •     (1)区域对比分析
  •     (2)图解构造环境判别
  • 6 结语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飞飞,韩宗珠,张勇,来志庆,艾丽娜

    关键词: 花岗岩,同位素,暗色包体,岩石成因,山东省

    来源: 地质找矿论丛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605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R2017PD002)联合资助

    分类号: P588.12;P597.3;P534.53

    页码: 393-405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829K

    下载量: 90

    相关论文文献

    • [1].常见的难熔包体矿物学特征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2)
    • [2].O VCVC[J]. 全球商业经典 2016(12)
    • [3].栗军设计作品[J]. 毛纺科技 2020(10)
    • [4].滇西勐养花岗岩体暗色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中国地质 2016(02)
    • [5].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成因研究[J]. 地学前缘 2011(01)
    • [6].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矿物组成及微结构研究[J]. 地学前缘 2011(01)
    • [7].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水及其在包体研究中的意义[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8].同源岩浆不同期次之间混合产生的暗色包体——以北拉萨地块中部晚白垩世桑心日岩体为例[J]. 岩石学报 2019(07)
    • [9].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石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意义[J]. 地学前缘 2011(01)
    • [10].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中包体的演化及闪长质微粒包体的成因[J]. 地质科技情报 2009(02)
    • [11].东天山哈密地区早二叠世花岗岩体及镁铁质包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地质学报 2016(09)
    • [12].空心包体原岩应力测量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 山西建筑 2010(12)
    • [13].北拉萨块体唐江穷果岩体中由同源岩浆不同期次之间混合产生的暗色包体:一种新的暗色包体岩石成因[J]. 地球科学 2020(01)
    • [14].滇西马厂箐岩体及其中深源包体地球化学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S1)
    • [15].空心包体三轴地应力测量系统的升级改造[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01)
    • [16].青藏高原南部地幔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J]. 岩石学报 2008(02)
    • [17].湖南瑶岗仙钨矿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4(03)
    • [18].西秦岭德乌鲁含矿岩体及其包体的岩石学成因和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19(05)
    • [19].新疆图拉尔根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基性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过程[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3(04)
    • [20].南秦岭五龙岩体暗色包体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21].广西米场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分析[J]. 地球学报 2011(03)
    • [22].中天山阿拉塔格环状杂岩体中闪长质包体地球化学与岩浆混合作用[J]. 中国地质 2018(04)
    • [23].华北隆化地区七家南岩体中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发现与成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2)
    • [24].东准噶尔库布苏南岩体中闪长质包体特征及地质意义[J]. 地质科技情报 2009(01)
    • [25].东天山八大石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的特征、锆石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9(04)
    • [26].粤西晚侏罗世花岗质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因及意义:年代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约束[J]. 地球科学 2020(04)
    • [27].东昆仑香加花岗质岩体中镁铁质包体成因:岩相学及地球化学证据[J]. 地球科学 2018(07)
    • [28].内蒙古四子王旗中新世含包体玄武岩的深部地质环境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9(02)
    • [29].青藏高原东南缘中-下地壳地震波各向异性成因——来自云南六合深源包体组构学的约束[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2)
    • [30].广西岑溪地区糯垌岩体中岩石包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 世界地质 2018(03)

    标签:;  ;  ;  ;  ;  

    栖霞牙山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