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论文

张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论文

摘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教育,是确保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并得以成长成才的必要路径,为此,学校需要着重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学校育人工作成效。本文依托问卷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现状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成效提升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培育;践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会议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引导力的发挥,做好十九大会议报告对我国高校党组织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指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现状,努力践行意见要求。在这里我们以问卷调查、文献理论研究两种方式,对我市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情况展开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力的强化,使大学在自我约束、学习、工作等方面都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要求为准则。

一、调查现状

(一)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有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总体不足。虽然有一些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以及主要内容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但仍有大多数学生表示不能完全记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不了解其内涵等。具体来看,在接受调查的100名学生当中,虽然有56%的学生表明自己有着十分明确的价值观,但仍有24%的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模糊的情况,且20%的学生表示对价值观不清楚。在调查问卷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组成内容一题中,有将近四成的学生表示只有模糊印象不能具体回答出来,有三成的学生能回答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内容,但后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很少能够回答出来。另外还有三成的学生回答不出关于这一观念的任何内容,对于这一思想观念存在思维空白的情况。这一调查充分说明了目前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知程度上存在缺陷的现实情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要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积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紧迫感,积极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程度有限

在开展问卷调查以及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存在“知行不一”以及“执行矛盾”的情况。在调查问卷关于人的一生应怎样度过一题的问答中,有将近四成的学生选择应“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发展”,有三成的学生表示“应珍惜时光,努力享受生活”,有两成的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规划存在迷茫的认识,只有一成的学生明确提出要“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而努力”。虽然无论哪种选择都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但具体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上,大学生群体则整体显示不足。此外,在问及到“当遭遇不公正待遇时你会怎样做”时,也很少有学生会表示将会“挺身而出,积极捍卫自身权益”。这同样表明大学生对于这一观念的践行程度不足。无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不一”还是“执行矛盾”,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身上的内化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不利于学生正确三观思想以及良好品质的养成。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去除了传统技术中的一些弊端,具有节能减排、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成本的优点,更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中存在着材料乱用和预制构件种类单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了阻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实施和发展。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深人贯彻多元化技术理念,促进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路径

(一)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作用

思政课堂是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容、深化对其内涵认识的主要场所,为此我们要认识到,做好思政课堂教学工作,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成效的重要基础。从教学要素来看,思政课堂教学的优化,要求学校以及教学工作者能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学校需要做好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不仅要求学校能够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训等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而且要求学校能够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如通过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对教师职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促使教师在自主提升方面保持动力;其次,教学工作者需要推动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技术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技术的创新,能够为学生学习带来新的体验,也能够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良好支撑,为此,教学工作者需要强化自身学习、科研意识,提升自身学习、科研能力,将思政教育领域中前沿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成效的提升构建保障;最后,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成效不高的情况,我们的教师要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如故事引入、案例介绍等,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的趣味性,以此来减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枯燥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二)优化培育与践行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在学生价值观养成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学校需要重视对育人环境进行优化,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供良好支撑。具体而言,首先,学校有必要构建思想行为评价机制。这一机制的构建不仅能够对学生思想行为素养进行考核,而且也可以在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中发挥导向作用,即促使学生能够依照评价指标开展自我完善,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高度认同;其次,学校有必要充分挖掘校内育人资源。即在做好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学校需要重视挖掘校史、校训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等校园媒体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围绕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开展各类具有鲜明主题的文化宣传活动,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撑与舆论环境;最后,学校有必要做好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工作。优化网络环境、开发网络资源、发挥网络平台育人功能,对于提升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需要建立网络育人平台,对校园网、数字图书馆等育人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在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中形成合力。

这学期我们学了角的度量,在做练习题时我碰到了一道判断题:用放大镜去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度数会变大吗?我脑子里首先想到放大镜看东西会放大,那角应该也会放大。

(三)推动实践活动的多元化发展

在做好理论教育、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还需要将目标聚焦于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上,从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促使学生基于理论知识丰富自身体验。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践行机会与践行渠道,学校需要推动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学校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实践活动。如学校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组织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并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挖掘优秀典型,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对诚信、友善等内容做出深入理解,并对这些内容产生践行意愿;另一方面,学校需要重视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学生深入社会并感受社会文化的主要方式,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社区、农村等机构和地区开展生产劳动实践或者志愿服务,从而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与信心。另外,高校需要重视做好社会志愿服务宣传、搭建社会志愿服务平台,从而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工作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与践行度都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学校有必要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程在理论教学中的主阵地作用,并在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环境的基础上,推动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为育人成效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作者也希望能够借助此研究和探讨来在社会各界引起人们对于在高校中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更多的研究学者可以广泛的参与到本课题的研讨中来,为高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更具科学意义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确保高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吴实丞.发挥党校干训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科技经济导刊,2017(07):239.

[2]刘娟.基层党校引导党员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与路径[J].党史博采(理论),2016(09):26-27.

[3]包春艳.浅谈基层党校教师应如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才智,2016(03):92.

[4]李彩云.党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J].发展,2015(12):98.

*2018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项目(课题编号:SJZKT1806)。

中图分类号:D64;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31-0056-02

作者简介:张于(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学。

标签:;  ;  ;  ;  ;  ;  ;  ;  ;  ;  ;  ;  

张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