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检查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腹部超声检查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杨英

云南省镇沅县人民医院66650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对医院在2012年3月~2015年6月接诊的49例各种外伤所致脾脏破裂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均给予腹部超声检查,真性脾破裂41例,中央型脾破裂5例,包膜下脾破裂3例,4例漏诊,其中2例2天后再次复查得以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95.9%,漏诊率4.1%;结论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临床对脾外伤做出及时而明确的诊断,对早期不典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动态监测,并能对保守治疗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追踪评价,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腹部超声检查;临床应用

脾破裂是腹部外伤中最常见的腹腔内脏损伤,其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占20%~40%,开放性损伤中占10%[1]。超声检查可通过仔细观察脏器的边缘回声是否完整连续,形态有无改变,实质内回声有无异常,判断破裂的部位,有无被膜下或实质内血肿,为临床及时有效的救治减少了盲目性。笔者通过对49例外伤所致的脾破裂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超声检查对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9例患者,均为医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接诊的各种外伤所致脾脏破裂的腹部超声检查患者。其中,男41例,女8例,年龄10~81岁,平均37.5岁。以青壮年为主。致伤原因:车祸伤25例,坠落伤10例,跌倒伤14例。

1.2方法

1.2.1仪器:采用Alokaα-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5MHz。

1.2.2观察内容:观察脾脏的大小,形态、包膜的连续性是否完整,有无粗糙及局限性中断;包膜是否随体位改变或者呼吸移动,脾包膜下及周围有无积液或弱回声分布,量多少;观察脾实质内回声是否均匀,回声不均匀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强度;腹盆腔有无积液,积液量多少.

1.2.3检查体位?⑴左肋间斜断面扫查:一般采取右侧卧位或右侧45°角卧位作肋间扫查,控头置于第9~11肋间,适当调整扫查角度,可以获得接近于长轴的脾脏斜断面,可以获得较清晰的声像图,是观察其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最常用断面。因此部位脾脏较接近探头,肌层较薄弱,声衰减较小,且可减少肋骨声影及左下肺内空气的干扰,脾脏图像清晰,利于测量及观察脾内结构。肋间隙较狭窄时,让患者上举左臂,使肋间隙增宽便于观察。另外此断面声束与脾门血管接近平行,可以对脾血管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⑵冠状断面扫查:病情不允许采取上述体位时给予仰卧位进行检查,将探头置于左侧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使声束朝向脊柱,可测量脾脏长径。脾脏不会因体位变动而显著移位,但该体位易受肋骨声影干扰而影响观察;⑶左上腹部横断面扫查:仰卧位,将探头置于前腹壁,相当于第1~2腰椎平面作横断断面扫查,或沿脾脏长轴将探头旋转90°,显示脾门和脾静脉处横断面,测量脾宽径;⑷前倾冠状断面扫查:由上述冠状断面,将探头声束平面向前腹壁慢转动,直至显示脾门和脾门血管断面时冻结,测量脾传统长径和厚径。同时动态观察脾脏与邻近器官如肾、胃和膈的关系,并注意有无胸腔积液、腹水和膈下积液。

2?结果

49例患者,真性脾破裂41例,声像图表现脾脏形态大小正常,脾门旁有团块状低回声2例,是脾蒂撕裂;脾脏体积稍大,形态基本正常,包膜连续性中断,实质局限性增强或减低回声8例;脾脏增大,失去正常形态,包膜连续性中断,断裂的包膜随着患者呼吸在脾周围液体中浮动,脾实质回声增强29例;1例脾脏显示正常而漏诊,是破裂发生在脾内侧,裂口较小;1例是腹腔肠胀气明显,脾脏显示不全而漏诊。41例均显示腹盆腔游离性积液,均经手术证实;中央型脾破裂5例,脾脏外形正常2例,有不同程度的增大3例,4例包膜完整,轮廓清楚,脾实质内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回声增强和减低区,有血肿形成者,脾实质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1例实质内回声均匀而漏诊,2天后再次超声检查,实质内出现局限性不均匀回声后确诊,4例保守治疗,经超声监测已自行吸收,1例行手术切除;包膜下脾破裂3例:2例可见脾脏肿大变形,被膜下有血凝块形成的不均匀弱回声团块,血肿较大时呈月牙状环抱脾实质的局限性无回声区,其间可有细点状回声,脾实质可有凹状压痕[2],1例脾脏无明显异常,2天后超声复查,发现脾脏较前增大,包膜下有条状不均匀弱回声区,提示包膜下脾破裂,3例保守治疗,经超声监测已自行吸收。

3?讨论

根据损伤的范围,脾破裂可分为真性破裂、包膜下破裂和中央破裂3种。临床所见脾破裂,约85%是真性破裂,诊断不及时会延误病情,危机患者生命。超声影像有助于临床对脾外伤做出及时而明确的诊断,协助判断脾外伤的类型和程度,估计腹腔出血量,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协助监测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3],目前超声显像已成为脾脏损伤的首选检查手段。该组腹部外伤病例,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95.9%,漏诊率4.1%。从本组病例分析,有明确外伤史,典型脾区疼痛、腹腔出血征象者诊断一般不难,但对少部分迟发性脾破裂、过度肥胖、腹腔高度肠胀气等情况时,超声诊断困难,易漏诊,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必须熟悉脾脏的解剖生理,多切面、多体位全面扫查脾脏,以便观察到脾脏的各个部分,即使急诊超声检查时未发现明显异常,亦不要过早排除脾破裂,应连续监测,以免漏诊,防止临床误诊误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5-426.

[2]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7-1068

[3]曹海根,王金瑞,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68

[4]洪源有,朱红燕.B超诊断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07年04期.

[5]韩卫民.彩色超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院管理;2007年05期.

标签:;  ;  ;  

腹部超声检查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