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丹机双向辐射加热装置论文和设计-张叶彬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丹机双向辐射加热装置,它包括红丹炉体,在所述红丹炉体内侧设有红丹锅,在所述红丹锅四周围绕有设有硅酸铝棉保温层,在所述红丹锅上方设有上加热管组,在所述红丹锅下方筋板处设有下加热管组,在所述红丹锅和上加热管组中间设有供氧管组,所述上加热管组包括六组上加热管。本实用新型由原先单向加热改成双向加热,大大减少红丹粉生产周期,提高红丹粉产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红丹机双向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红丹炉体(1),在所述红丹炉体(1)内侧设有红丹锅(2),在所述红丹锅(2)四周围绕有设有硅酸铝棉保温层(3),在所述红丹锅(2)上方设有上加热管组(4),在所述红丹锅(2)下方筋板处设有下加热管组(5),在所述红丹锅(2)和上加热管组(4)中间设有供氧管组(6),所述上加热管组(4)包括六组上加热管,分为上加热管Ⅰ(7)、上加热管Ⅱ(8)、上加热管Ⅲ(9)、上加热管Ⅳ(10)、上加热管Ⅴ(11)、上加热管Ⅵ(12),它们组成圆形,所述上加热管Ⅰ(7)、上加热管Ⅱ(8)、上加热管Ⅲ(9)星形连接,所述上加热管Ⅰ(7)紧靠硅酸铝棉保温层(3)设置,所述上加热管Ⅱ(8)设在上加热管Ⅰ(7)内侧,所述上加热管Ⅲ(9)设在加热管Ⅱ(8)内侧,三者形成扇形,所述下加热管组(5)包括六组下加热管,分为下加热管Ⅰ(13)、下加热管Ⅱ(14)、下加热管Ⅲ(15)、下加热管Ⅳ(16)、下加热管Ⅴ(17)、下加热管Ⅵ(18),它们组成C形,所述下加热管Ⅰ(13)、下加热管Ⅱ(14)、下加热管Ⅲ(15)星形连接,所述下加热管Ⅰ(13)和下加热管Ⅱ(14)紧靠硅酸铝棉保温层(3)设置,所述下加热管Ⅲ(15)设在下加热管Ⅱ(14)内侧。

设计方案

1.一种红丹机双向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红丹炉体(1),在所述红丹炉体(1)内侧设有红丹锅(2),在所述红丹锅(2)四周围绕有设有硅酸铝棉保温层(3),在所述红丹锅(2)上方设有上加热管组(4),在所述红丹锅(2)下方筋板处设有下加热管组(5),在所述红丹锅(2)和上加热管组(4)中间设有供氧管组(6),所述上加热管组(4)包括六组上加热管,分为上加热管Ⅰ(7)、上加热管Ⅱ(8)、上加热管Ⅲ(9)、上加热管Ⅳ(10)、上加热管Ⅴ(11)、上加热管Ⅵ(12),它们组成圆形,所述上加热管Ⅰ(7)、上加热管Ⅱ(8)、上加热管Ⅲ(9)星形连接,所述上加热管Ⅰ(7)紧靠硅酸铝棉保温层(3)设置,所述上加热管Ⅱ(8)设在上加热管Ⅰ(7)内侧,所述上加热管Ⅲ(9)设在加热管Ⅱ(8)内侧,三者形成扇形,所述下加热管组(5)包括六组下加热管,分为下加热管Ⅰ(13)、下加热管Ⅱ(14)、下加热管Ⅲ(15)、下加热管Ⅳ(16)、下加热管Ⅴ(17)、下加热管Ⅵ(18),它们组成C形,所述下加热管Ⅰ(13)、下加热管Ⅱ(14)、下加热管Ⅲ(15)星形连接,所述下加热管Ⅰ(13)和下加热管Ⅱ(14)紧靠硅酸铝棉保温层(3)设置,所述下加热管Ⅲ(15)设在下加热管Ⅱ(14)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丹机双向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管Ⅳ(10)、上加热管Ⅴ(11)、上加热管Ⅵ(12)的连接方式和上加热管Ⅰ(7)、上加热管Ⅱ(8)、上加热管Ⅲ(9)的连接方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丹机双向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管Ⅳ(16)、下加热管Ⅴ(17)、下加热管Ⅵ(18)的连接方式和下加热管Ⅰ(13)、下加热管Ⅱ(14)、下加热管Ⅲ(15)的连接方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丹机双向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管组(6)包括一根总供氧管和五根分管,所述分管均匀分布在红丹炉体(1)四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丹粉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丹粉生产过程中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红丹Pb3O4又称铅丹、光明丹,具有重要的工业用途与医学用途。因为红丹有很强的防腐能力,因此常用作防锈颜料,也用作陶瓷的釉料、搪瓷的着色剂。红丹也可用于治疗疱疹、痱子等。

目前红丹炉所采用的加热方式主要是在红丹锅底部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热量经过红丹锅传递到上方的铅粉层,铅粉再和输进去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铅。因发生反应的铅粉主要分布在上层铅粉,因此从锅底传上来的热量比较缓慢使得红丹粉生成周期太长,并且如果加热温度过高也会导致四氧化三铅重新反应变成一氧化铅(黄丹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由原先单向加热改成双向加热,大大减少红丹粉生产周期,提高红丹粉产量的红丹机双向辐射加热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红丹机双向辐射加热装置,它包括红丹炉体,在所述红丹炉体内侧设有红丹锅,在所述红丹锅四周围绕有设有硅酸铝棉保温层,在所述红丹锅上方设有上加热管组,在所述红丹锅下方筋板处设有下加热管组,在所述红丹锅和上加热管组中间设有供氧管组,所述上加热管组包括六组上加热管,分为上加热管Ⅰ、上加热管Ⅱ、上加热管Ⅲ、上加热管Ⅳ、上加热管Ⅴ、上加热管Ⅵ,它们组成圆形,所述上加热管Ⅰ、上加热管Ⅱ、上加热管Ⅲ星形连接,所述上加热管Ⅰ紧靠硅酸铝棉保温层设置,所述上加热管Ⅱ设在上加热管Ⅰ内侧,所述上加热管Ⅲ设在加热管Ⅱ内侧,三者形成扇形,所述下加热管组包括六组下加热管,分为下加热管Ⅰ、下加热管Ⅱ、下加热管Ⅲ、下加热管Ⅳ、下加热管Ⅴ、下加热管Ⅵ,它们组成C形,所述下加热管Ⅰ、下加热管Ⅱ、下加热管Ⅲ星形连接,所述下加热管Ⅰ和下加热管Ⅱ紧靠硅酸铝棉保温层设置,所述下加热管Ⅲ设在下加热管Ⅱ内侧。

所述上加热管Ⅳ、上加热管Ⅴ、上加热管Ⅵ的连接方式和上加热管Ⅰ、上加热管Ⅱ、上加热管Ⅲ的连接方式相同。

所述下加热管Ⅳ、下加热管Ⅴ、下加热管Ⅵ的连接方式和下加热管Ⅰ、下加热管Ⅱ、下加热管Ⅲ的连接方式相同。

所述供氧管组包括一根总供氧管和五根分管,所述分管均匀分布在红丹炉体四周。

加热管星形连接:是将三根加热管一端都接在一起。

所述上加热管组包括6组加热管。每组加热管功率为9KW,其中左边3组使用星形接法连接在一起,右边3组使用星形接法连接在一起。上加热管总共为54KW,均匀分布在红丹锅的上方直接产生热量给上层铅粉。

所述下加热组包括6组电加热管。每组加热管功率为9KW,由8根小电加热管串联而成。6组加热管分为两个星形接法连接,共54KW,均匀分布在红丹锅下方筋板处,为整个红丹锅以及红丹锅内的铅粉提供一个稳定温度的环境。

所述供氧管组包括1根总供氧管以及5根分管。分管均匀分布在红丹炉体四周,周期性向炉体内部提供压缩空气来增大内部氧气含量。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红丹锅安装在红丹炉体内部,上加热管组安装在红丹锅上方,热量从上方向下传输,下加热管组安装在红丹锅下方筋板处,热量从下方向上传输,供氧装置安装在红丹锅和上加热管组中间,为锅内提供所需的氧气,由原先的单向加热改成双向加热,在加热开始时先同时打开上下加热管,使锅内温度达到铅粉生成红丹粉所需要的温度,该种加热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红丹粉的生产周期,从而提高红丹粉的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分布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加热管组分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加热管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红丹机双向辐射加热装置,它包括红丹炉体1,在所述红丹炉体1内侧设有红丹锅2,它是盛放铅粉以及加工后的红丹粉的主要容器,在所述红丹锅2四周围绕有设有硅酸铝棉保温层3,在所述红丹锅2上方设有上加热管组4,在所述红丹锅2下方筋板处设有下加热管组5,在所述红丹锅2和上加热管组4中间设有供氧管组6,所述上加热管组4包括六组上加热管,分为上加热管Ⅰ7、上加热管Ⅱ8、上加热管Ⅲ9、上加热管Ⅳ10、上加热管Ⅴ11、上加热管Ⅵ12,它们组成圆形,所述上加热管Ⅰ7、上加热管Ⅱ8、上加热管Ⅲ9星形连接,所述上加热管Ⅰ7紧靠硅酸铝棉保温层3设置,所述上加热管Ⅱ8设在上加热管Ⅰ7内侧,所述上加热管Ⅲ9设在加热管Ⅱ8内侧,三者形成扇形,所述下加热管组5包括六组下加热管,分为下加热管Ⅰ13、下加热管Ⅱ14、下加热管Ⅲ15、下加热管Ⅳ16、下加热管Ⅴ17、下加热管Ⅵ18,它们组成C形,所述下加热管Ⅰ13、下加热管Ⅱ14、下加热管Ⅲ15星形连接,所述下加热管Ⅰ13和下加热管Ⅱ14紧靠硅酸铝棉保温层3设置,所述下加热管Ⅲ15设在下加热管Ⅱ14内侧,所述上加热管Ⅳ10、上加热管Ⅴ11、上加热管Ⅵ12的连接方式和上加热管Ⅰ7、上加热管Ⅱ8、上加热管Ⅲ9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下加热管Ⅳ16、下加热管Ⅴ17、下加热管Ⅵ18的连接方式和下加热管Ⅰ13、下加热管Ⅱ14、下加热管Ⅲ15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供氧管组6包括一根总供氧管和五根分管,所述分管均匀分布在红丹炉体1四周。本实用新型红丹锅安装在红丹炉体内部,上加热管组安装在红丹锅上方,热量从上方向下传输,下加热管组安装在红丹锅下方筋板处,热量从下方向上传输,供氧装置安装在红丹锅和上加热管组中间,为锅内提供所需的氧气,由原先的单向加热改成双向加热,在加热开始时先同时打开上下加热管,使锅内温度达到铅粉生成红丹粉所需要的温度,在到达温度后通过电气调节部分调节下加热管组的启动和停止来保持红丹锅内铅粉的温度,上加热持续开启为表层铅粉提供所需热量来生成红丹粉,该种加热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红丹粉的生产周期,从而提高红丹粉的产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设计图

一种红丹机双向辐射加热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0975.6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88689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F27B 17/00

专利分类号:F27B17/00;F27D11/00

范畴分类:35E;

申请人:江苏三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三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三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1300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经济开发区三先路9号

发明人:张叶彬;惠军

第一发明人:张叶彬

当前权利人:江苏三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三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杜振军

代理机构:32218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红丹机双向辐射加热装置论文和设计-张叶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