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生物反应器论文_杨培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定化生物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反应器,脂肪,化生,自生,微生物,技术,氰化物。

固定化生物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杨培[1](2018)在《包埋固定化好氧反硝化菌和新型生物反应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好氧反硝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废水脱氮技术因具有实现真正同步硝化反硝化,简化传统脱氮工艺流程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菌种易流失且难以成为优势菌的缺陷。本文利用包埋固定化技术,对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来的好氧反硝化菌进行包埋处理,制备成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小球(IMB),考察其好氧反硝化性能,并探究工艺参数对IMB进行好氧反硝化反应的影响。此外,还设计了一种新型耦合式多级气升式内循环叁相流化床反应器,用于IMB好氧反硝化反应,初步探究该反应器的可行性。从天津大港生物池的活性污泥样品中成功分离出两株具有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性能的菌株,分别记为AD-2和AD-5。经过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AD-2是施氏假单胞菌,菌株AD-5是假单胞菌属MLB12。AD-2和AD-5具有优良的好氧反硝化和异养硝化性能。对硝酸盐氮的好氧生物降解率均达到95%以上,而亚硝氮的积累量分别为0.013 mg/L、0.0 mg/L。AD-2和AD-5对氨氮的降解率均在50%以上,亚硝氮的积累量接近于零,硝酸盐氮积累量也相对较低。好氧反硝化菌经包埋处理生成颗粒状IMB后,仍具有较好的对硝酸盐氮的反硝化性能。在相同的菌投加量下,IMB好氧反硝化性能明显弱于悬浮态菌,且还有部分亚硝氮积累。探究工艺参数对IMB进行好氧反硝化反应的影响,其适宜的工艺条件为:C/N为9、丁二酸钠或蔗糖作为碳源、初始硝酸盐氮浓度为300 mg/L、固液比为0.1。设计了一种结合了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和生物推流式反应器两者优点的新型耦合式多级气升式内循环叁相流化床反应器。通过初探性运行试验,证明所设计的新型反应器具有稳定运行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郭冀峰,张承铭,黄宇华,付少杰,崔倩倩[2](2016)在《固定化微生物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固定微生物小球添加到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构建固定化微生物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并用于来处理生活污水。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包埋的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投加量为25%,在筛孔48μm不锈钢网与人造丝网组合膜组件的运行下,可使污染物的COD、NH_3-N及TN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0%、98%和80%以上。动态膜能在基质膜表面很快形成且能稳定存在,且清洗后恢复较快,原子力显微镜显示,凝胶层的厚度在850μm。该工艺有望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闫倩云,李玲玲,丛方地,刘海臣,周学永[3](2015)在《固定化脂肪酶生物反应器催化合成乙酸正己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非水相酶促合成食品添加剂乙酸正己酯的效率,以羧甲基纤维素为稳定剂,通过物理吸附,将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固定在锥形瓶内壁上,制备成简易的生物反应器,并研究了其用于催化合成乙酸正己酯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中,加入己醇与乙酸乙烯酯的混合液,并在37℃、150r/min下摇动,反应即开始;反应液倒出,则反应停止,无需过滤。反应7h,相对于酶粉,反应器中的固定化酶,可使反应转化率提高7倍,48h后,转化率达99%。经10次循环催化、共10d与有机相的接触,仍保留有52%的转酯活性;同样条件下,不添加羧甲基纤维素的固定化酶,仅有12.8%的活性。可见,这种反应器操作方便,能有效提高酶的非水活性和稳定性,适于催化非水相反应。(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09期)

张毅宏,王春辉,吕建国[4](2014)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膜生物反应器膜的清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IMO-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膜污染进行了酸洗、碱洗及酸洗加次氯酸钠清洗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酸洗加次氯酸钠清洗后,膜的通量可以烣复到原通量的94%,达到清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清洗世界》期刊2014年07期)

顾询[5](2014)在《复合式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处理氰化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氰化物有剧毒,但因氰基(CN-)的强络合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产生大量含氰废水。在中性或偏酸性条件下氰化物会以氢氰酸形式存在,其沸点仅有26℃,极易挥发,因此处理含氰废水时应关注气相污染。本论文采用生物法进行氰无害化处理,通过构建复合式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探讨同时去除液相、气相氰化物的可行性,为氰污染的生物处理工艺提供一些新策略。根据前期研究成果,以天然材料玉米芯为固定化载体,考察其对氰化物吸附的相关性质。结果显示吸附率在初始2h内较快后趋缓,7h达到平衡,吸附率为29.3%。高温灭菌处理使得玉米芯吸附氰的速率变慢,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变长,但平衡吸附率与未灭菌玉米芯相差不大。随用量的增加,玉米芯对氰的总吸附率增大,但单位质量玉米芯的吸附量趋于相等。相同吸附条件下,初始氰浓度越高,玉米芯对氰的吸附速率越大。高pH值有利于玉米芯吸附氰,pH值为8、9、10时平衡吸附率分别为29.6%、43.8%和56.1%。在传统填充床反应器的基础上结合生物过滤器构建4.5L复合式固定化细胞反应器,在传统填充床反应器中,容积负荷为200mg/L-d时氰化物去除率达到99%,当氰负荷增大时,处理效果不理想,增加通气有气相氰挥发。在复合反应器中,对于高浓度氰化物也有良好降解效果,当进口氰浓度为高达450mg/L和650mg/L时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时去除率能达到98%以上,且排出气体中未检出氰化物。以200mg/L氰液为进口废水,进行复合反应器的连续运行,去除率基本维持在95%至98%。运行45天后氰去除率仍能达到90%以上。当进水氰浓度提高至627mg/L,此时仍达到92.3%的去除率,说明该复合反应器可耐一定的负荷冲击。(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4-02-01)

冀颐之,龚平,赵有玺,王群群,谭天伟[6](2012)在《卧式生物反应器固定化少根根霉发酵生产脂肪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氨酯为固定化载体,采用6 L卧式生物反应器进行少根根霉脂肪酶的发酵研究。考察了固定化面积、通气量、转速、装液量等参数对脂肪酶生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发酵条件为:聚氨酯固定床为载体,通气量5 L/min、转速40 r/min、装液量3.5 L。在此条件下,研究了分批发酵代谢规律,获得了最高脂肪酶酶活95 U/mL,单位时间产率2021 U/(h·L)。重复批次发酵,重复3批次,获得平均酶活95 U/mL,最高酶活可达110 LU/mL,单位时间产率3476 U/(h·L),是批次反应的1.72倍。试验证明以聚氨酯固定床为载体的少根根霉菌体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率。(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2年06期)

靖丹枫,贾仁勇,白新征,夏四清[7](2012)在《固定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抗生素污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细菌固定化技术包埋活性污泥浓缩液,并利用A/O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抗生素生活污水,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在抗生素存在条件下降解有机物及氮素的性能,并对土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的去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模拟抗生素污水的COD、TOC、NH4+-N、TN及土霉素浓度分别为325~413、101.35~206.10、15.51~24.54、15.00~25.30和0.17~0.47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6、12和24 h的条件下,系统的出水平均COD、TOC、NH4+-N和TN分别维持在50、20、1和3 mg/L以下,对土霉素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4%、72%和75%;研究还发现固定化膜生物反应器对进水中氨氮的波动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可以延缓膜污染,正确调整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工序可以在提高水处理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水环境中的抗生素药物含量。(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万晓洁[8](2012)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及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处理间苯二腈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间苯二腈(IPN)是生产杀菌剂农药——百菌清的重要中间体。IPN废水中常含有高浓度的有机腈类、酰胺、氨氮等,具有水质成分复杂、可生化性较差等特点。采用载体固定高效菌可以减少微生物在反应器中的流失,同时增强系统抵抗水质变化及有毒物质冲击的能力,所以选择合适的固定化载体尤为重要。本研究试图利用高效复合菌群及固定化技术处理难以治理的IPN废水。构建由四株降解IPN的高效菌组成的复合菌群,对比了吸附法和包埋固定化该复合菌群后对IPN废水的降解效果。并且采用了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以对IPN废水的降解进行了进一步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包埋和吸附材料对高效菌群在降解IPN废水过程中的物理稳定性、IPN降解能力、氨氮降解能力来确定最佳的固定化载体。经过实验证明,以陶粒作为载体的吸附固定法的降解效果及载体稳定性优于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等作为包埋材料的包埋固定法,固定化陶粒在5h内对IPN的降解率达到95.5%;在包埋法中以PVA-SA凝胶包埋高效菌群的稳定性最高。采用陶粒作为填料构建的IBAF对IPN的降解实验表明,当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时,IBAF对IPN的最大耐受浓度为190~200mg/L;在保证IPN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稳定的情况下,该滤池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h时的最高进水IPN浓度为160mg/L。与采用陶粒作为填料,活性污泥挂膜的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的处理结果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其在葡萄糖共基质的作用下对IPN的最大耐受浓度为55mg/L,对IPN的降解率为60%左右。对比结果表明,IBAF的IPN处理能力明显优于生物接触氧化滤池。在IBAF的挂膜期间氨氮的去除率较低,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滤池开始产生硝化作用。在IPN浓度从100mg/L提高到190mg/L的过程中,氨氮的去除率大幅提高;滤池的硝化能力由于HRT的缩短而减弱,当稳定HRT为10h时,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8±9.78%。同时考察IBAF内的的碳化异养菌和硝化自养菌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IPN的主要降解区域在滤池的0~0.3m的高度段,随着进水IPN浓度的升高,降解区域有上移的趋势;氨氮的主要降解区域在滤池的0.15~0.45m的高度段,随着进水IPN浓度的升高,降解区域有下移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2-01-01)

陈鹏程,黄小军,徐志康[9](2011)在《纳米纤维膜固定化酶生物反应器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具有催化功能的酶固定于具有分离功能的膜材料上构建酶-膜反应器,可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反应过程中催化与分离的同步进行。因此酶-膜生物反应器受到生物化工学家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生物反应器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本文通过静电(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姜达海[10](2011)在《磁性载体在固定化酶及连续式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各种有关磁性载体和固定化酶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果。Fe_3O_4纳米颗粒因其优异的磁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为学者们广泛研究的磁性载体之一。磁性载体固定化酶即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酶固定在磁性载体上,使其既可以保持较高的酶活性又便于回收和重复利用。介孔硅材料和磁性纳米颗粒的结合,即磁性介孔硅载体,可以通过对其表面改性而引入多种反应功能基团使其成为优良的载体。它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负载更多的目标分子或颗粒,同时也便于回收和重复利用。海藻酸钙凝胶颗粒与磁性纳米颗粒结合,即磁性海藻酸钙凝胶微球载体,通过包埋法可以将生物大分子、酶甚至完整的微生物包埋到凝胶微球中使其固定化,因为它不需要对酶进行化学修饰且反应条件温和,很少改变酶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磁性介孔硅固定化酶和磁性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固定化酶的制备,最后对适用于磁性催化剂的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研究。首先分别用微波法和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Fe_3O_4纳米颗粒,在比较优劣后分别用于制备磁性介孔硅载体和磁性海藻酸钙凝胶微球载体。利用APTES对磁性介孔硅载体表面进行修饰,然后用偶联剂PDC将其与碱性蛋白酶偶联,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其酶活回收率为15.1%。对磁性海藻酸钙凝胶微球载体,在制备时直接将碱性蛋白酶包埋在其中,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其酶活回收率为54 %。最后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磁性纳米催化剂的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具有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的优点,且对不同的工艺有较高的适应性,为磁性催化剂的连续使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1-01)

固定化生物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固定微生物小球添加到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构建固定化微生物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并用于来处理生活污水。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包埋的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投加量为25%,在筛孔48μm不锈钢网与人造丝网组合膜组件的运行下,可使污染物的COD、NH_3-N及TN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0%、98%和80%以上。动态膜能在基质膜表面很快形成且能稳定存在,且清洗后恢复较快,原子力显微镜显示,凝胶层的厚度在850μm。该工艺有望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定化生物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杨培.包埋固定化好氧反硝化菌和新型生物反应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2].郭冀峰,张承铭,黄宇华,付少杰,崔倩倩.固定化微生物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6

[3].闫倩云,李玲玲,丛方地,刘海臣,周学永.固定化脂肪酶生物反应器催化合成乙酸正己酯[J].食品工业科技.2015

[4].张毅宏,王春辉,吕建国.微生物固定化技术—膜生物反应器膜的清洗研究[J].清洗世界.2014

[5].顾询.复合式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处理氰化物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4

[6].冀颐之,龚平,赵有玺,王群群,谭天伟.卧式生物反应器固定化少根根霉发酵生产脂肪酶[J].工业微生物.2012

[7].靖丹枫,贾仁勇,白新征,夏四清.固定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抗生素污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2

[8].万晓洁.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及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处理间苯二腈废水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9].陈鹏程,黄小军,徐志康.纳米纤维膜固定化酶生物反应器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10].姜达海.磁性载体在固定化酶及连续式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苹果酸-乙醇转化的途径Fig.1-2Possib...不同时间孢子萌发情况图纤维床固定化生物反应器装置固定化生物反应器示意图固定化生物反应器挂膜时连续培...固定化生物反应器装置

标签:;  ;  ;  ;  ;  ;  ;  

固定化生物反应器论文_杨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