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程序论文_陈红英,刘顺吉

导读:本文包含了飞行程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程序,终端,机场,管制,空域,虹桥机场,乌兰察布。

飞行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陈红英,刘顺吉[1](2019)在《ICAO和FAA PBN离场飞行程序设计规范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行程序是机场飞行运行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和运行效率。本文以ICAO和FAA飞行程序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内容为依据,深入分析研究了两种规范中对于PBN离场飞行程序的制定原则,比较了两种规范的异同之处,分析了设计飞行程序的各自特点,并得出相关结论,对促进中国民航成为民航强国发展并制定飞行程序设计规范标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民航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羽娟[2](2019)在《内蒙古8个机场完成飞行程序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王羽娟报道:自10月10日零时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外围航路航线调整正式生效。内蒙古机场集团明确时间节点,精细筹划,全力开展了空域及飞行新程序调整工作。当日2时~3时,所涉及的呼和浩特、包头、通辽、赤峰、锡林浩特、二连浩特、乌兰察布和巴彦淖尔(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报》期刊2019-10-16)

李小虎[3](2019)在《基于减噪飞行程序设计的机场噪声敏感区优化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民航的迅猛发展,机场规模不断扩大,机型不断增多,起降架次持续增多,机场周边的噪声污染日益严重,亟需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改进飞行程序改善噪声污染,因其方案制定周期短,应用型强,得到广泛认可。本文通过减噪进离场飞行程序设计,对噪声敏感区进行优化,使用AEDT进行仿真,分别给出了单机型噪声优化与机场整体优化结果,显示用近端减噪离场爬升程序(NADP1)设计、离场偏置、连续下降进近程序(CDA)可以达到明显优化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8期)

肖瑶[4](2019)在《新建民用支线机场正式设计阶段飞行程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巴中机场正式设计飞行程序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详细分析研究西南地区新建民用支线机场正式设计阶段飞行程序设计方法。文中具体分析了巴中机场建设过程中,在飞行程序、空域协调,净空处理,障碍物复核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民航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乐,刘星俞,柳萌,冯祥[5](2019)在《传统飞行程序使用机载“导航模式”方法飞行的越障安全评估及相关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器在经历了数代发展后,逐步形成了以电传及全自动管理为优先的飞行方法和理念。机组更愿意使用机载飞行管理系统(波音FMS,空客FMGS)加载航迹路径,在"导航模式"下生效水平导航管理,耦合自动驾驶飞行。但是,传统飞行程序设计理念,在部分程度上与水平导航耦合自动驾驶飞行的理念并不十分契合,这种差异在越障方面尤其明显。本文探讨一个问题:传统飞行程序设计的越障策略在使用水平导航飞行时的风险点,同时给出解决该风险的措施及建议。(本文来源于《民航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澍葳,李丘[6](2019)在《通航机场空域规划及目视飞行程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航空产业持续高速发展,随着低空空域逐步的开放,通用航空业有望迎来井喷式增长。通用机场的主体是航空器和运营人,飞行活动离不开空域的支持,目前国内对于通航空域使用和目视飞行程序方面相关规范制定相对滞后。本文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通航机场空域设计方法,为通航运营人、业内设计人员和空域管理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刘冰,巩文健[7](2019)在《点融合技术在上海浦东机场进场飞行程序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点融合技术需要建立在雷达监控和引导的基础上实施,可以解决不同方向进场航班流的排序问题,并可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此外,其不仅可以用于航班量大的枢纽机场,也可以结合空域环境等因素应用于其他符合条件的机场,甚至应用于区域管制。未来,随着通信、导航、监视技术不(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报》期刊2019-08-15)

张丰蘩[8](2019)在《中欧民航飞行程序管理研讨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张丰蘩报道:7月24日~25日,中欧民航飞行程序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围绕飞行程序管理规章体系建设、程序优化管理、相关方协作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飞行程序作为终端区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飞行员从事飞行、管制员进行指挥的静态(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报》期刊2019-07-29)

胡青云,张飞桥,周云帆[9](2019)在《飞行程序优化对端净空地形复杂机场容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场容量在民用航空中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一个机场来说,机场容量直接关系到该机场的发展,而在山区端净空地形复杂的机场,其容量会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受到一定的限制。以芒市机场为例,将优化前后的飞行程序以及相对应的机场容量进行比较与分析,利用传统容量评估模型的建立并通过AirTOp进行仿真,验证飞行程序的优化,实现了端净空地形复杂机场容量的大幅度提升。(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范峥,刘庆念,沈屹民[10](2019)在《飞行程序设计中地形接近率与近地告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飞行程序设计符合规范要求,仍会出现近地告警,影响航空器的运行安全。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易触发近地告警的情况,揭示了地形变化率与告警阈值之间的关系。通过概率分析论证,提出尽早建立着陆构型且截获盲降信号的优化建议,降低了因地形变化率过大而触发近地告警的概率,保障航空器运行正常。(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飞行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通讯员王羽娟报道:自10月10日零时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外围航路航线调整正式生效。内蒙古机场集团明确时间节点,精细筹划,全力开展了空域及飞行新程序调整工作。当日2时~3时,所涉及的呼和浩特、包头、通辽、赤峰、锡林浩特、二连浩特、乌兰察布和巴彦淖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飞行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1].陈红英,刘顺吉.ICAO和FAAPBN离场飞行程序设计规范差异研究[J].民航学报.2019

[2].王羽娟.内蒙古8个机场完成飞行程序转换[N].中国民航报.2019

[3].李小虎.基于减噪飞行程序设计的机场噪声敏感区优化仿真[J].科技风.2019

[4].肖瑶.新建民用支线机场正式设计阶段飞行程序研究[J].民航学报.2019

[5].杨乐,刘星俞,柳萌,冯祥.传统飞行程序使用机载“导航模式”方法飞行的越障安全评估及相关建议[J].民航学报.2019

[6].张澍葳,李丘.通航机场空域规划及目视飞行程序研究[J].通讯世界.2019

[7].刘冰,巩文健.点融合技术在上海浦东机场进场飞行程序设计中的应用[N].中国民航报.2019

[8].张丰蘩.中欧民航飞行程序管理研讨会召开[N].中国民航报.2019

[9].胡青云,张飞桥,周云帆.飞行程序优化对端净空地形复杂机场容量的影响[J].航空计算技术.2019

[10].范峥,刘庆念,沈屹民.飞行程序设计中地形接近率与近地告警的关系[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6.16 叁余度光传综合火力/飞行控制仿真...生成的P226离场航迹和保护区5结束语...在仪表飞行程序设计应...飞行程序训练器模拟驾驶环境最小散布飞行程序求取流程飞行程序测试标准流程

标签:;  ;  ;  ;  ;  ;  ;  

飞行程序论文_陈红英,刘顺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