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论文_刘宪权,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陆一敏,华东政法大学刑法专业博士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刑法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刑法学,正当防卫,体系,价值论,伤害罪,人工智能,押金。

刑法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宪权,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陆一敏,华东政法大学刑法专业博士生[1](2020)在《刑法学:前沿问题回溯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智能机器人是否可以成为刑事责任主体时,不应仅关注智能机器人与自然人和单位在自然属性上的差别,而应判断其是否具备成为刑事责任主体的必备要件。正当防卫的具体认定标准亟须更为完备的司法解释,具体指导司法实践。司法机关则应当充分发挥指导案例的辅助与借(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20-01-02)

谷立岐[2](2019)在《人工智能的刑法学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更为人类的发展带来各种新的机遇,同时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值得我们考虑。根据人工智能的发展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我国刑法应该保持理性、正确的态度应对其风险问题,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产生的刑事风险方面,在刑法方面更需要严谨的对待。为此,本文就在科学信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人工智能发展出现的安全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刑法学的价值理念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人工智能的刑法学问题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35期)

张志钢[3](2019)在《新中国刑法学70年的变化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刑事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中国的刑事法治建设可以分为叁个历史阶段,即基本无法可依的无刑法典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刑法实施)、1979年刑法典实施时期(1979年刑法实施至1997年刑法生效)、1997年刑法典实施时期((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9-12-05)

张晶[4](2019)在《共享单车“押金池”现象的刑法学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共享单车时支付押金的方式从以前的"一物一押"转变为"一人一押",再到后来,用"一人一押"替代了之前应用的"一用一押",从此押金从传统的担保物权转变成金融产品,但也因此担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非议。事实上,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实践中,应谨遵罪刑法定的原则,打破司法解释的束缚,从更广阔的视角找到最实质性的问题,也就是"存款"的限制价值,从而对国家刑罚权在金融行业的任性与恣意加以约束,开创金融创新的新篇章。(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33期)

吴志辉[5](2019)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刑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刑法学教程(第四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教学是科技创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教学新模式,它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强化了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多元化特征。刑法学作为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系统知识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引进创新性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刑法学教育与传播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刑法(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9年11期)

庄若霄[6](2019)在《关于故意伤害罪司法现状的刑法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故意伤害罪的司法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故意伤害罪的常见司法问题,并对故意伤害罪进行了简要的刑法学解读,希望能有效强化我国的司法氛围,共建和谐社会。(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32期)

王充[7](2019)在《论正当行为的体系定位——以刑法学问题的类型划分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刑法学问题类型划分的视角来看,正当行为的体系定位问题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意义上被讨论。一是在刑法适用过程中如何妥当地将刑法规定的犯罪与正当行为的成立条件适用于具体案件事实的先后判断顺序问题,这是一个刑法问题中的司法技术问题;二是在刑法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如何妥当安排犯罪和正当行为的逻辑关系问题,这是一个纯粹刑法学意义上的解释选择问题。作为司法技术问题,正当行为的成立条件应该在犯罪成立条件之后与具体案件事实进行比对,这个判断的先后顺序与正当行为的理论体系定位无关,无论采用何种理论体系都不会影响判断的结果。作为解释选择问题,正当行为的体系定位取决于学者们如何理论解读刑法规范中的法律要件,不同的理论前见会导致不同的体系定位,各种体系定位之间并无是非对错、优劣高低之分而只有理论前见不同之别。(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蒋兰香[8](2019)在《规范刑法学视野下非法狩猎罪司法解释的基本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运用刑事手段保护"叁有动物"的力度。但是,审判机关对非法狩猎罪的系列判决引发了公众的争执。究其缘由主要在于最高人民法院对于非法狩猎罪的司法解释存在定罪标准太低,背离立法原意越权解释,循环解释以及对主观违法性要素"明知"解释欠缺等。非法狩猎罪司法解释在刑法规范框架内科学、合理地完善,以实现立法的实质正义。具体来说,应当删除现行解释第6条中第2项和第3项,适当提高定罪数量标准,将狩猎数量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结合起来确定定罪的基本标准。当非法狩猎行为没有达到规定数量时,应当增加使用禁用的工具和方法10次以上以及非法狩猎行为被行政处罚过两次以上应当定罪的标准,将"明知"证明要求在解释中予以规定。(本文来源于《法学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9](2019)在《开放视角下的刑法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传统刑法学研究的逐渐成熟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刑事法学研究领域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不断涌现,刑法学不断吸纳其他学科经验研究的知识成果,进一步开拓了刑事法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形成了在刑法之中、在刑法之外和在刑法之上等多领域、多层次共同发展的状态,推动了刑法体系的自我更新。本(本文来源于《政治与法律》期刊2019年11期)

孙广坤[10](2019)在《刑事司法现代化视角下刑法学教学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实现依法治国要求刑事司法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司法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法学教育。高校法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优点,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情景剧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之一,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刑事司法现代化的实现。(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31期)

刑法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更为人类的发展带来各种新的机遇,同时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值得我们考虑。根据人工智能的发展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我国刑法应该保持理性、正确的态度应对其风险问题,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产生的刑事风险方面,在刑法方面更需要严谨的对待。为此,本文就在科学信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人工智能发展出现的安全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刑法学的价值理念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人工智能的刑法学问题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刑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宪权,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陆一敏,华东政法大学刑法专业博士生.刑法学:前沿问题回溯与展望[N].检察日报.2020

[2].谷立岐.人工智能的刑法学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3].张志钢.新中国刑法学70年的变化与展望[N].人民法院报.2019

[4].张晶.共享单车“押金池”现象的刑法学问题探讨[J].法制博览.2019

[5].吴志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刑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刑法学教程(第四版)》[J].新闻爱好者.2019

[6].庄若霄.关于故意伤害罪司法现状的刑法学解读[J].法制博览.2019

[7].王充.论正当行为的体系定位——以刑法学问题的类型划分为视角[J].法学评论.2019

[8].蒋兰香.规范刑法学视野下非法狩猎罪司法解释的基本逻辑[J].法学论坛.2019

[9]..开放视角下的刑法学[J].政治与法律.2019

[10].孙广坤.刑事司法现代化视角下刑法学教学改革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论文知识图

公安专业实习中借助微信开展刑法学刑事政策学与刑法学、犯罪学之...刑事政策学与刑法学、犯罪学之...书奖;任主编之一的《刑法学》和任人物二、中国政法大学学者库(2)人物二、中国政法大学学者库(4)

标签:;  ;  ;  ;  ;  ;  ;  

刑法学论文_刘宪权,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陆一敏,华东政法大学刑法专业博士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