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论文和设计-王国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涉及古建修复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绞线和通过绞线串联的至少三个夹持组件,绞线的两端设有调节组件,绞线围绕呈闭环后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闭环周长,每个夹持组件连接有一个支柱。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古建修复过程中拆卸原有支撑结构影响建筑稳定性的问题,能够提高修复过程中古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绞线和通过绞线串联的至少三个夹持组件(2),绞线的两端设有调节组件,绞线围绕呈闭环后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闭环周长,每个夹持组件(2)连接有一个支柱(1)。

设计方案

1.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绞线和通过绞线串联的至少三个夹持组件(2),绞线的两端设有调节组件,绞线围绕呈闭环后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闭环周长,每个夹持组件(2)连接有一个支柱(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与支柱(1)连接的底板(21)和固定在底板(21)一面的防滑垫(22),底板(21)背离防滑垫(22)的一面设有供绞线穿过的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包括三片长条状的安装部,三片安装部通过防滑垫(22)柔性连接,穿孔位于中间一个安装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为钢绞线(3),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设于钢绞线(3)一端的锚环和夹片(41),钢绞线(3)的另一端能够穿过锚环并与夹片(41)固定张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与底板(21)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固定有一个耳板(212),耳板(212)上设有穿孔,支柱(1)的一端设有一对夹板(112),夹板(112)上设有过孔,过孔中连接有销轴,销轴穿过穿孔并相对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远离底板(21)的一端连接有楔形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远离底板(21)的一端固设有稳定板(111),稳定板(111)设有供固定部穿过的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包括至少两根螺纹连接的不锈钢管。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22)为橡胶垫。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由榫卯连接,典型的即为梁端做成榫头形式,柱身做成卯口形式,这种连接节点具有刚柔并济的作用,结合我国古建筑木结构体系自身,具有良好的抗弯能力和耗能能力。然而由于外界因素作用(地震、台风、环境温湿度等)和木材自身缺陷等原因,在榫卯节点部位发生挤压变形后,榫和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残余变形,这就使得榫卯节点逐渐变得松动、榫和卯之间空隙加大,更甚者出现局部拔榫、节点松脱等现象。因此需要对损坏较重的古建筑进行修复。

古建筑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将旧的结构件取下并用新的结构件替换,由于有些结构件为承重件,如支撑柱,在更换时原有结构失去支撑容易造成古建筑稳定性降低,影响古建筑修复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能够提高修复过程中古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包括绞线和通过绞线串联的至少三个夹持组件,绞线的两端设有调节组件,绞线围绕呈闭环后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闭环周长,每个夹持组件连接有一个支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绞线围绕在古建筑待修复柱子的外侧,使得夹持组件与柱子贴合,然后通过调节组件将绞线束紧固定,把支柱固定在地面上将柱子上部支撑。将柱子下半部腐朽部位切除后,支撑装置对柱子起到支撑效果,防止古建筑结构下沉,将新的替换柱子固定在原柱子下部,安装完毕并将连接处涂漆后,通过调节组件松开绞线拆下支撑装置即可。由于绞线为柔性,可以对不同直径的古建筑柱子进行支撑,应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与支柱连接的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一面的防滑垫,底板背离防滑垫的一面设有供绞线穿过的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绞线穿过底板上的穿孔,使得底板能够沿着绞线移动,当绞线围绕在不同直径的柱子上时,可以移动底板使得底板均匀分布,支柱对底板支撑受力均匀,防滑垫能够提高底板与古建筑的柱子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支撑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包括三片长条状的安装部,三片安装部通过防滑垫柔性连接,穿孔位于中间一个安装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部的宽度减小,安装部与古建筑的柱子之间贴合性更紧密,提高底板与柱子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绞线为钢绞线,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设于钢绞线一端的锚环和夹片,钢绞线的另一端能够穿过锚环并与夹片固定张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绞线的一端穿过锚环和夹片后,可以使用工具进行张紧,锚环和夹片为常用的零件,制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柱与底板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部件不使用时可以拆卸,便于存放和携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固定有一个耳板,耳板上设有穿孔,支柱的一端设有一对夹板,夹板上设有过孔,过孔中连接有销轴,销轴穿过穿孔并相对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下销轴,底板与支柱分离,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底板与支柱铰接,能够调节支柱的支撑角度,提高支撑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柱远离底板的一端连接有楔形固定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楔形固定部能够插入到地面中,防止支柱底部滑动,提高支撑装置的支撑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柱远离底板的一端固设有稳定板,稳定板设有供固定部穿过的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板增加了支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固定部穿过安装孔固定到地面下方并将支柱限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柱包括至少两根螺纹连接的不锈钢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柱的长度可以调节,能够支撑在古建筑的柱子不同高度,满足不同的修复需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耐磨性好,延长防滑垫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修复过程中,支撑装置对柱子起到支撑效果,防止古建筑结构下沉,提高修复过程中古建的结构稳定性;

2.绞线长度可以调节,可以对不同直径的古建筑柱子进行支撑,应用范围广;

3.夹持组件能够添加和更换,以便在使用中出现磨损后可以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实际应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凸显夹持组件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显示古建筑修复过程中状态在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支柱;11、连接杆;111、稳定板;112、夹板;12、连接管;2、夹持组件;21、底板;211、连接环;212、耳板;22、防滑垫;3、钢绞线;4、锚具;41、夹片;5、古建支撑柱;6、古建屋顶;7、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三根支柱1和连接在支柱1一端的夹持组件2,夹持组件2之间通过钢绞线3连接,钢绞线3的端部通过锚具4固定。古建屋顶6通过古建支撑柱5支撑于地基7上方,使用时,将钢绞线3围绕在待修复的古建支撑柱5的上部,使得夹持组件2贴合古建支撑柱5表面,通过锚具4将钢绞线3束紧使得夹持组件2紧固在古建支撑柱5上,然后将三根支柱1远离夹持组件2的一端固定在地基7上,三根支柱1倾斜设置,从而将古建支撑柱5固定支撑,这样对古建支撑柱5下部进行修复时古建屋顶6仍能够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参考图1和图2,支柱1包括多根连接杆11和用于连接相邻两个连接杆11的连接管12,连接杆11和连接管12均可以采用钢管,具有较高的强度,以起到足够的支撑能力。此处连接杆11为两个,连接管12为一个,靠近地基7的一个连接杆11端部固定有稳定板111,稳定板111上开设有安装孔。

参考图2,夹持组件2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21和防滑垫22,底板21可以采用钢板制作,防滑垫22可以采用橡胶制作,防滑垫22与底板21之间最好通过螺钉固定,提高防滑垫22与底板21的连接关系。每块底板21包括三块条状的安装部,中间的安装部一端固设有连接环211和另一端固设有耳板212。在连接杆11的端部固设有一对平行的夹板112,耳板212能够插入到两个夹板112之间,耳板212与夹板112上均设有通孔,通孔中穿设有销轴,耳板212与夹板112之间通过销轴铰接。

参考图2和图3,钢绞线3穿过底板21上的连接环211,钢绞线3的一端与锚具4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根据需要,可以向钢绞线3中安装穿设夹持组件2,以便当夹持组件2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后更换维护。

锚具4包括与其中一个底板21固定连接的锚环和设置在锚环上的一对夹片41,钢绞线3的一端与锚环固定连接,在锚环上靠近钢绞线3的固定端设有锥形的通孔,两个夹片41对开设置安放于通孔中,钢绞线3的自由端能够穿过通孔并被锁固。通过调节钢绞线3穿过锚具4的长度,能够调节钢绞线3围成圆周的直径,适应不同的古建支撑柱5并改变钢绞线3作用于夹持组件2的压力,增加摩擦力。

该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根据古建支撑柱5的直径确定钢绞线3的长度以及连接在钢绞线3上的夹持组件2的数量,钢绞线3的长度大于古建支撑柱5的圆周长度15-20cm。古建支撑柱5的直径≤30cm时,夹持组件2的数量为3个;当古建支撑柱5的直径在30cm-50cm时,夹持组件2的数量为4个,依次类推,直径每增加20cm多一个夹持组件2。

然后确定待修复的古建支撑柱5的截断位置,将钢绞线3连同夹持组件2围绕在截断位置上方15-25cm位置,将钢绞线3的自由端穿过锚具4后用工具拉紧,把每个夹持组件2连接的支柱1安装在地基7上,并用楔形的固定柱穿过稳定板111的安装孔,防止支柱1相对滑动,提高支撑稳固性。

将古建支撑柱5的下部截断更换新的木质支撑柱,更换完毕后,松开钢绞线3使得夹持组件2与古建支撑柱5分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5575.0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457428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E04G 23/02

专利分类号:E04G23/02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北京擎屹古建筑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擎屹古建筑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1299 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新平北路甲65号

发明人:王国印;王国江

第一发明人:王国印

当前权利人:北京擎屹古建筑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古建筑修复临时加固支撑装置论文和设计-王国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