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通窍活血汤对动物微循环的影响

加味通窍活血汤对动物微循环的影响

一、加味通窍活血汤对动物微循环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徐前,过伟峰[1](2021)在《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通窍活血汤源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主要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是治疗脑外伤的经典方剂。近年来有关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表明,通窍活血汤对脑外伤所致的头痛、癫痫、精神障碍、神经功能损伤等均具有一定的疗效,通窍活血汤及其各组成药物具有拮抗神经元毒性、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痉挛、促进脑微循环等疗效机制。有关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的研究有望为拓展颅脑外伤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石磊,孙漫原[2](2021)在《加味通窍活血汤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加味通窍活血汤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时,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中医医院治疗的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降脂、抗血小板、抗凝、改善脑循环等基础治疗同时使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y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老年人身体移动量表(EM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交感皮肤反应(SSR)、R-R间隔变化(RRIV)和脑氧代谢指标[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脑氧摄取率(CEO2)、脑组织氧分压(PbtO2)],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上肢和下肢、EM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SR潜伏期上肢和下肢检查结果,以及RRIV检测结果休息时RRIV值(R)、呼吸时RRIV值(DB)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jvO2、CEO2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VDO2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bt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44%、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通窍活血汤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疗效明显,可增强运动能力,有利于纠正自主神经紊乱,改善脑氧代谢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张蕾,刘佳丽,蔺琳,李超,李运伦,杨雯晴[3](2021)在《剪切力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抗剪切力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脉管壁的细胞不断受到因血液流动而产生的剪切力的作用,剪切力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位于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内皮细胞对血流剪切力有独特的反应,可以将机械刺激转化为细胞内信号,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进程。内皮功能不仅受生长因子、激素等生化物质的调控,还受到血流剪切力等机械作用力的影响。在生理状态下,剪切力可通过维持内皮细胞稳态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病理剪切力则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在不同的剪切力介导下,可以通过表观遗传学途径或机械敏感性阳离子通道调控内皮功能。因此,有必要了解异常剪切应力如何影响各种信号转导途径以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及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具有不良反应少,多靶点、多重机制发挥作用的特点,因此,越来越得到人们认可。近年来,对流体剪切力介导下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认识也逐步深入。该综述将以内皮功能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剪切力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并通过整理现有文献,首次总结中药抗剪切力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剪切力与内皮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关系及中药的干预效应,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临床治疗和病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张洪涛[4](2021)在《通窍活血汤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通窍活血汤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认知功能及影响患者血液中MDA和SOD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认知功能下降的优势提供临床科学依据。2研究方法选取安徽省中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在患者入院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量表,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对治疗前及治疗后90天的临床及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3研究结果(1)本文以6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认知障碍患者为实验对象,出现病例脱落4例,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32例。(2)治疗组服药后90天NIHSS评分(3.99±0.32)较治疗前(7.15±0.95)明显降低;治疗组服药后90天NIHSS评分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服药后90天MoCA量表评分(23.94±3.01)高于服药前(19.50±3.73);治疗组服药后90天Mo CA量表评分改善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组服药后90天MDA水平(3.11±0.34)低于服药前(7.19±0.68),治疗组服药后90天SOD水平(123.31±5.61)高于服药前(81.99±4.03),治疗组服药后90天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研究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比单纯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认知功能下降能够更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和认知功能;能够更明显的改善病人的氧化应激水平。

陈珂丞[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用药规律及药物用量的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选取关于中医治疗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现代文献,将提取的原始数据录入“TCMISS V2.5”软件,以分析总结中医治疗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用药规律及虫类药的用量,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材料与方法:研究所用文献均来源于2011-2020年发表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库、维普(VIP)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所收录的文献,均关于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中医治疗。经纳入与两次排除筛选之后,提取文献中治疗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采用一人录入,一人核对法,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关联度、熵聚类分析等,得出治疗卒中凝血功能异常的核心用药、组方以及备选新方。结果:1本研究整理得出共147首处方,共涉及中药种类170味次,药物使用总频次为1665味次,使用频次排在前十的单味药为,地龙、川芎、红花、水蛭、当归、黄芪、桃仁、丹参、石菖蒲、甘草。2中医治疗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药物,四气以“温”药居多,“平”、“寒”药位居第二、第三;五味以“苦”味药居多,“甘”、“辛”味药位居第二、第三;归经入“肝经”居多,“心经”、“脾经”位居第二、第三。3中医治疗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处方中,除经方常用药外,常用药对为水蛭-地龙、川芎-水蛭、丹参-红花、川芎-全蝎、地龙-石菖蒲、地龙-全蝎等,核心组方为地龙-水蛭-川芎-全蝎-丹参-石菖蒲。4中医治疗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处方经处理分析后,共演化出12个潜在药物组合,得到候选新方6个:(1)当归-黄芪-川芎-红花-陈皮-胆南星-半夏-天麻-白术;(2)全蝎-僵蚕-地龙-伸筋草;(3)肉苁蓉-巴戟天-肉桂-淫羊藿-枸杞子-路路通;(4)石菖蒲-远志-郁金-厚朴;(5)枳壳-柴胡-桔梗-龙骨-牡丹皮;(6)桂枝-细辛-干姜-茯苓-芥子。5地龙的治疗窗为3~15g,P10~P90为5~15g,常用剂量为15g(40.91%);水蛭的治疗窗为0.5~15g,P10~P90为3~10g,常用剂量为10g(26.47%);全蝎的治疗窗为3~10g,P10~P90为3~7.4g,最常用剂量为6g(34.09%);僵蚕的治疗窗为5~15g,P10~P90为5~12g,最常用剂量为10g(57.14%)。结论:1基于现代文献挖掘中医治疗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药物以活血、通络、祛痰为主;核心药物组合“地龙-水蛭-川芎-全蝎-丹参-石菖蒲”,能豁痰祛瘀,通经活络,通脉醒脑,理论上可作为治疗卒中凝血功能异常的经方基础加味方,基于熵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获得的6组新方组合,以燥湿化痰、息风止痉、温补肝肾、潜阳安神、除烦开窍为主。2虫类药地龙、水蛭、全蝎、僵蚕的使用剂量阈上限均超过药典法定用量上限,虫类药在临床治疗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中超剂量使用已成为一种常态或趋势。3运用“TCMISS”分析治疗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用药规律,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较为系统的分析出核心药物、药物组合、药物用量以及根据熵聚类分析演化出潜在的新方,得到的候选新方,既没有完全背离已知处方,又更好的体现了配伍新思路,有应用价值。

刘雅莉,郭健,孙伟娟,白艳杰,张铭,王磊,冯晓东[6](2020)在《通窍活血汤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通窍活血汤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其在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寻找循证证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中心收治的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入组顺序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量并比较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生命体征与肝肾功能指标,以评估通窍活血汤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与治疗前相比,经过4周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有所提高(MoCA评分实验组分别从16.91±6.13提高至24.07±5.89,对照组从16.73±6.15提高至20.14±6.21;ADL评分实验组从35.16±7.14提高至69.73±9.73,对照组从35.72±9.22提高至51.26±8.46),但实验组提高幅度更加显着,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补虚通窍,疗效显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李霭燕,吴小桃,陈丽华,凌梓韵,黎灿文[7](2020)在《通窍活血汤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患者行通窍活血汤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80例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行通窍活血汤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视觉平均偏差、P100波潜伏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PG、2 h PG、HbA1c水平分别为(5.44±0.46)mmol/L、(6.56±1.04)mmol/L、(5.53±0.18)%,均低于对照组的(5.86±0.61)mmol/L、(7.93±1.12)mmol/L、(6.42±0.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PEDF、VEGF、HIF-1α、视觉平均偏差、P100波潜伏期、RNFL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外增加通窍活血汤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可进一步控制血糖水平,利于视力恢复,有效抗视神经凋亡,发挥保护作用,治疗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王淞[8](2020)在《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搜集、整理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相关资料,追溯其学术思想形成的渊源,总结提炼其治疗内科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方法本文采用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以先生的手稿札记、学术着作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资料为对象,追溯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源流,整理、分析并总结其临证经验,提炼学术思想,撰写研究论文。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生平、治学、临证等方面内容,概括其治学特色,总结了先生对感冒、咳嗽、胸痹、狂证、痴呆、恐惧、泄泻、头痛、胆痹、臌胀、内伤发热、腰痛、痿证等内科疾病的病机治法认识、遣方用药的经验、规律和特色,并提炼升华出先生“三论、两观、两发明”的内科学术思想体系:“三论”,即大气一元论、玄府细络系统论、医易相通论;“两观”,即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胃气为本的治病观;“两发明”,即风药理论的发明、“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张志远先生治学严谨,具有独特的治学门径,德艺双馨,内科临证经验丰富,学术思想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可以概括为以“易”指导、以“气”主宰的“三论、两观、两发明”辨治体系,颇具特色。其治学方法颇具借鉴性;其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实用性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先生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李瑞洁[9](2020)在《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阿司匹林抵抗血瘀质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索加味通窍活血汤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AR血瘀质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缺损和中医体质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至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血瘀质患者一共有60例,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两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相同,对照组予以波立维75mg/d,治疗组给予波立维75mg/d+加味通窍活血汤1剂/d,煎煮2次共取汁600mL,后加入麝香再次煎煮3min,早晚2次分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以武汉市第一医院院内代煎剂的方式发放中药。服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肝肾功能等常规指标,在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对患者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mRS评分以及中医体质量表评分进行评价,采取本组前后对照及组间比较的方法分析相关指标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显着(p<0.01)。治疗组对阿司匹林抵抗改善的疗效全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3)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NIHSS、mRS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NIHSS、mRS评分显着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加显着(p<0.01)。治疗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中医体质量表积分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中医体质量表积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显着(p<0.01)。治疗组对中医体质改善的疗效全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加味通窍活血汤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的AR血瘀质患者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明显,与波立维联合可以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血瘀质患者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中医体质明显改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亦更显着。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血瘀质患者比较安全可靠,可以进一步探索研究其相关机制,进行多层次、多靶点的试验,从而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史航[10](2020)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加味黄芪汤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一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第一节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NAION患者中医证型的分类及不同证型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确诊为NAION的患者167例,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眼别、双眼发病间隔、病程、体重指数等。根据有关NAION危险因素综述分析,收集的既往病史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脑梗死等病史。所有病例都进行视力、视野、辨证分型等分析。结果:NAION患者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之间BCVA、MD、M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0岁及以下与50岁以上人群中医证型构成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0岁及以下人群证型以气滞血瘀为主,50岁以上以气虚血瘀为主。50岁及以下与50岁以上人群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的患病人数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患病人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AION患者有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病史在不同证型的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AION患者伴有不同危险因素对中医证型的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根据既往研究发现,NAION患者以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为基本证型。50岁及以下人群证型以气滞血瘀为主,50岁以上以气虚血瘀为主。单双眼发病对中医证型总体构成比无影响。50岁以上人群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患病人数明显多于50岁及以下人群。单双眼之间不同危险因素的构成无差异。有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病史对不同证型的分布有一定相关性。第二节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特点目的:探讨NAION患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病房的NAION患者20例为观察对象。同时纳入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检查,获得 BOLD-fMRI 大脑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结合眼科视力、视野指标,探讨 NAION患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变化特征。结果:和对照组相比,NAION组BCVA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比,NAION组MS水平下降、MD值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NAION组初级视觉皮层区ALFF降低,右脑岛、额中回区域的ALFF降低;但是NAION组患者大脑皮质的其他脑区存在ALFF增加区域,包括脑桥、舌状回、顶下小叶、中央旁小叶区域。结论:与健康人比较,NAION组初级视觉皮层区、右脑岛、额中回区域功能明显下降,DMN功能障碍,这可能利于NAION的早期诊断。第三节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学特点目的:从血管舒缩因子、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常规相关的炎症指标,以期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发病的血清学特点。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病房的NAION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健康人群30例做对照。观察NAION患者与相匹配健康人群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与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glucose,GLU)、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ION患者NO与ET-1、PGI2与TXA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NAION患者组Hcy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LDL、GLU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NAION患者PLT、MP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NLR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与健康人比较,发现NAION患者Hcy、NLR水平升高。因此Hcy、NLR可能是NAION患者诊断和发病重要的参考指标。研究二加味黄芪汤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Hcy、NLR的影响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汤对NAION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加味黄芪汤对NAION患者Hcy、NLR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病房的NAION患者16例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NAION患者15例做对照。纳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维生素类、神经营养和改善循环等药物);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外予以加味黄芪汤颗粒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两组干预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NLR、Hcy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BCVA、MD、MS 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BCVA、MD、MS 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前后BCVA改善幅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前后MD、MS改善幅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效率(按眼数计)分别为55.56%、68.4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效率虽然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NLR、Hcy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NLR 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Hcy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前后NLR、Hcy改善幅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黄芪汤可明显改善NAION患者的BCVA、MD、MS等指标,视野改善幅度有统计学差异,视力改善幅度无统计学差异。加味黄芪汤可降低NAION患者NLR、Hcy水平,对NAION患者疗效可能与降低NLR、Hcy水平密切相关。

二、加味通窍活血汤对动物微循环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味通窍活血汤对动物微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研究
    1.1 治疗脑外伤后头痛
    1.2 治疗脑外伤后癫痫
    1.3 治疗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2 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的机制研究
    2.1 拮抗神经元毒性
    2.2 抗氧化应激
    2.3 缓解炎性反应
    2.4 抑制脑细胞凋亡
    2.5 改善脑微循环
3 展望

(2)加味通窍活血汤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EM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氧代谢指标比较
    2.5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3 讨 论

(3)剪切力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抗剪切力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剪切力的生理功能
2 剪切力通过改变内皮功能影响AS
    2.1 不同剪切力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2.2 剪切力介导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2.2.1 剪应力介导的DNA甲基化与内皮功能障碍
        2.2.2 剪应力介导的组蛋白去乙酰化在内皮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2.2.3 剪切力介导的微小RNA(mi RNA)与内皮功能障碍
    2.3 剪切力介导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2.3.1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2.3.2 Piezo离子通道
3 中药抗剪切力损伤的研究进展
    3.1 复方在剪切力介导的AS模型中的作用
    3.2 中药提取物在剪切力介导的内皮损伤中的作用
4 展望

(4)通窍活血汤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设计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资料收集
    1.6 资料分析方法
    1.7 技术路线
    1.8 临床诊断标准
第二章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2.2 治疗效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于卒中后认知障碍认识
    3.2 祖国医学对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认识
    3.3 通窍活血汤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
    3.4 MDA、SOD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第四章 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管性痴呆中医药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5)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用药规律及药物用量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通窍活血汤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MoCA评分
        1.4.2 ADL评分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2组MoCA评分和ADL评分比较
    2.3 2组安全性评价
3 讨 论

(7)通窍活血汤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4]
        1.2.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PEDF、VEGF、HIF-1α水平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视觉平均偏差、P100波潜伏期、RNFL水平比较
3 讨论

(8)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生平着作
    1 生平概述
    2 着作介绍
第二部分 治学特色
    1 博览广读、取采众长的治学方法
    2 实事求是、躬行践履的治学理念
    3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 内观自省、倾囊相授的大医胸怀
    5 修身齐德、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
第三部分 内科临证经验
    1 肺系病证
        1.1 感冒
        1.1.1 风寒、风热之辨
        1.1.2 治疗法则
        1.1.3 分型证治
        1.1.4 经验用药
        1.1.5 注意事项
        1.1.6 小结
        1.2 咳嗽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疗法则
        1.2.3 分型证治
        1.2.4 特色用药
        1.2.5 小结
    2 心系病证
        2.1 胸痹
        2.1.1 病因病机
        2.1.2 治疗法则
        2.1.3 分型证治
        2.1.4 小结
        2.2 狂证
        2.2.1 病因病机
        2.2.2 治疗法则
        2.2.3 分型证治
        2.2.4 小结
        2.3 痴呆
        2.3.1 病因病机
        2.3.2 治疗法则
        2.3.3 分型证治
        2.3.4 小结
        2.4 恐惧
        2.4.1 病因病机
        2.4.2 治疗法则
        2.4.3 分型证治
        2.4.4 小结
    3 脾胃病证
        3.1 泄泻
        3.1.1 病因病机
        3.1.2 治疗法则
        3.1.3 分型证治
        3.1.4 临证要点
        3.1.5 小结
    4 肝胆病证
        4.1 臌胀
        4.1.1 病因病机
        4.1.2 治疗法则
        4.1.3 分型证治
        4.1.4 软化肝脾验方
        4.1.5 小结
        4.2 胆痹
        4.2.1 病因病机
        4.2.2 施治法则
        4.2.3 分型证治
        4.2.4 小结
        4.3 内伤头痛
        4.3.1 病因病机
        4.3.2 施治法则
        4.3.3 分型证治
        4.3.4 用药特色
        4.3.5 小结
    5 肾系疾病
        5.1 水肿
        5.1.1 病因病机
        5.1.2 治疗法则
        5.1.3 分型证治
        5.1.4 专药专方
        5.1.5 小结
    6 气血津液疾病
        6.1 内伤发热
        6.1.1 分辨外感内伤
        6.1.2 把握时间规律
        6.1.3 分型证治
        6.1.4 小结
    7 肢体经络病证
        7.1 腰痛
        7.1.1 病因病机
        7.1.2 治疗法则
        7.1.3 分型证治
        7.1.4 小结
        7.2 痿证
        7.2.1 病因病机
        7.2.2 治疗法则
        7.2.3 分型证治
        7.2.4 小结
第四部分 内科学术思想
    1 大气一元论
        1.1 大气一元论的理论渊源
        1.2 大气的形成及生理特点
        1.3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病机发挥
        1.4 调治人身大气为病之用药法则
        1.4.1 斡旋气机,调治气病
        1.4.2 治气当求脏腑之本
        1.4.3 祛除浊毒,以复气利
        1.5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治验举隅
        1.5.1 调胸中大气治胸痹
        1.5.2 调腑中大气治胃肠病
        1.5.3 调经络大气治肢肩背腰痹痛
        1.5.4 调补一身之气改善虚损
        1.5.5 调大气治精神行为病
    2 玄府细络系统论
        2.1 玄府细络系统概述
        2.2 玄府细络系统的微观实质
        2.3 玄府细络系统的生理特点与功能
        2.3.1 玄府细络分布广泛,结构微小
        2.3.2 玄府细络可宣通渗灌气血津液
        2.3.3 玄府细络可通达神机
        2.4 玄府细络系统病理与临床表现
        2.5 玄府细络系统病变的治疗和研究
    3 医易相通论
        3.1 医易相通理论探流
        3.2 易为指导,突出变字
        3.2.1 辨证恒动思维
        3.2.2 方剂灵活化裁
        3.2.3 剂型丰富发展
        3.3 两点论思维方法的实践
        3.3.1 判定病性,一分为二
        3.3.2 处方用药,阴阳兼顾
        3.3.3 亢害承制,确立治法
        3.3.4 病情顽固,杂合以治
    4 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
        4.1 中医时间医学概述
        4.1.1 中医时间医学源流
        4.1.2 人体生理与四时、昼夜关系
        4.1.3 症候变化与四时、昼夜关系
        4.2 中医时间医学指导实践
        4.2.1 明辨病位
        4.2.2 治病于未发
        4.2.3 应时组方选药
        4.2.4 应时服药
        4.2.5 预测病势
    5 胃气为本的治病观
        5.1 “胃气为本观”概说
        5.2 重视胃气与胃津
        5.2.1 胃气是宗气之源
        5.2.2 胃气是生存之本
        5.2.3 胃气为脉之本
        5.2.4 胃津是津液之源
        5.2.5 胃气以通降为和
        5.3 重视胃与他脏联系
        5.4 治胃之法
        5.4.1 慢性胃病重滋养
        5.4.2 他脏之病从胃治
        5.4.3 阴虚津亏滋胃津
        5.4.4 处方用药护胃气
    6 风药理论的发明
        6.1 风药概说
        6.2 风药性能
        6.2.1 风药多味辛
        6.2.2 风药以泻为主
        6.2.3 风药性走
        6.3 风药作用及其配伍方法
        6.3.1 风药治风
        6.3.2 风药治血
        6.3.3 风药治湿
        6.3.4 风药助火
        6.3.5 风药升阳
        6.3.6 风药止痒
        6.3.7 风药通滞
        6.3.8 风药开玄
    7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
        7.1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概说
        7.2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实践探索
        7.2.1 量从症变
        7.2.2 量从人变
        7.2.3 减量间服
        7.2.4 遵古不泥
        7.2.5 精准靶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9)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阿司匹林抵抗血瘀质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及标准
    1.1 临床资料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评价标准
    1.5 病例纳入标准
    1.6 病例排除标准
    1.7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比较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3.3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mRS评分)比较
    3.4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量表积分比较
    3.5 安全性检测
讨论与分析
    1 西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AR的研究
        1.1 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概况
        1.2 AR的产生和机理
    2 中医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及体质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的认识
        2.2 中医体质与AR的相关研究
    3 中医药治疗
        3.1 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
        3.2 通窍活血汤的起源及应用
        3.3 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AR血瘀质患者的立法思想
    4 结果与分析
    5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致谢

(10)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加味黄芪汤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1 系统性疾病
        2 解剖学异常
        3 血清学指标变化
        4 药物或外科手术的影响
        5 遗传因素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
        1 历史沿革
        2 中医药的治疗进展
        3 中医分期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功能磁共振技术在视神经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1 青光眼导致的视神经病
        2 缺血性视神经疾病
        3 视神经炎
        4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5 其他的视神经病变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
        第一节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特点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学特点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加味黄芪汤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Hcy、NLR的影响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加味通窍活血汤对动物微循环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研究进展[J]. 徐前,过伟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12)
  • [2]加味通窍活血汤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效果[J]. 石磊,孙漫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17)
  • [3]剪切力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抗剪切力损伤的研究进展[J]. 张蕾,刘佳丽,蔺琳,李超,李运伦,杨雯晴.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18)
  • [4]通窍活血汤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D]. 张洪涛.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卒中后凝血功能异常的用药规律及药物用量的评估[D]. 陈珂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通窍活血汤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疗效研究[J]. 刘雅莉,郭健,孙伟娟,白艳杰,张铭,王磊,冯晓东.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9)
  • [7]通窍活血汤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分析[J]. 李霭燕,吴小桃,陈丽华,凌梓韵,黎灿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4)
  • [8]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王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阿司匹林抵抗血瘀质患者的临床研究[D]. 李瑞洁.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加味黄芪汤的疗效评价[D]. 史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加味通窍活血汤对动物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