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恶性淋巴瘤论文_刘淑芳,张青山,金仲品

导读:本文包含了鼻咽恶性淋巴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鼻咽,淋巴瘤,恶性淋巴瘤,鼻腔,鼻咽癌,扁桃体,鼻甲。

鼻咽恶性淋巴瘤论文文献综述

刘淑芳,张青山,金仲品[1](2009)在《鼻腔、鼻咽部恶性淋巴瘤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DR-1)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在鼻腔、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7例鼻腔、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P-gp表达情况,并与患者的初诊与复诊、原发部位、病理类型、免疫组化分型等不同组织中P-gp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P-gp表达阳性的是复诊患者87.5%(7/ 8)、鼻咽部患者70.0%(7/10),与初诊患者34.5%(10/29)、鼻腔部患者37.0%(10/27)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gp阳性表达患者耐药率88.2%(15/17),与P-gp阴性表达患者耐药率10.0%(2/20)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P-gp阳性表达对预测耐药及临床医师选药、制定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09年11期)

楼正才[2](2007)在《鼻、咽恶性淋巴瘤误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鼻腔恶性淋巴瘤长期误诊鼻部外伤伴感染1例患者,男,59岁,因“外伤后鼻塞、脓痂伴外鼻红肿6月”来本院就诊,6月前患者不慎被拖拉机发动机手柄击伤鼻部,当时有鼻腔出血,外鼻肿胀,鼻腔血痂,在当地医院就诊,X线示鼻骨骨折不明显,拟“鼻外伤”予以活血化淤等处理(本文来源于《实用肿瘤学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杨金维,徐素珍[3](2007)在《鼻咽恶性淋巴瘤误诊鼻咽癌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鼻咽癌与恶性淋巴瘤是治疗和预后均不相同的两种肿瘤,病理活检虽然能区别绝大多数鼻咽癌和恶性淋巴瘤,但其中一些分化差的癌,尤其是小细胞未分化癌,很难与恶性淋巴瘤区别。所以对光镜形态学诊断鼻咽未分化癌需特别慎重,及时做免疫组化,以排除恶性淋巴瘤。两种疾病对(本文来源于《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7-09-01)

朱欠元,袁祖均[4](2006)在《鼻腔和鼻咽恶性淋巴瘤诊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一步认识鼻腔和鼻咽恶性淋巴瘤,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8例鼻腔和鼻咽恶性淋巴瘤患者,14例行放疗加化疗,4例行单纯化疗。结果12例病情缓解,6例病情有所控制。结论恶性淋巴瘤表现复杂,组织学检查易出现假阴性,常被误诊误治,确诊须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尽早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期刊2006年07期)

蔡晓菁,朱欠元[5](2005)在《鼻咽部恶性淋巴瘤误诊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瘤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与鼻咽癌相似,在病理诊断上,因部分病理形态与鼻咽癌相近,易引起混淆,极易引起误诊。现报道2例误诊病例,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减少误诊的措施,以吸取经验教训。1病例介绍例1女,45岁。因发现右侧(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11期)

张晓芳,张继万[6](2005)在《鼻咽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0例误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淋巴瘤是常见的结外淋巴瘤 ,由于病变局限 ,常被疏忽 ,但进展型往往在短时间恶化而死亡[1] 。本病起病隐蔽 ,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而不具特异性 ,易被误诊为鼻咽部常见感染性疾病。我科 1989~ 1999年共收治鼻咽部恶性淋巴瘤 2 0(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05年01期)

周吉成,程鹏,赖永榕[7](2004)在《首发于鼻咽喉部的恶性淋巴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首发于鼻咽喉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至2002年收治的56例首发于鼻咽喉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8.2%的鼻腔淋巴瘤及77.8%的鼻咽部恶性淋巴瘤表现为鼻塞,64.7%的扁桃体淋巴瘤表现为咽痛。56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88.9%的鼻腔恶性淋巴瘤和83.3%的鼻咽部恶性淋巴瘤来源于T细胞,78.6%的扁桃体恶性淋巴瘤来源于B细胞,接受规则放疗及化疗的患者84.6%生存2年以上。结论:鼻咽喉部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几乎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鼻腔及鼻咽部恶性淋巴瘤主要为T细胞淋巴瘤,扁桃体恶性淋巴瘤主要为B细胞淋巴瘤,放疗及化疗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4-11-01)

周吉成,程鹏,蔡正文,赵卫华,赖永榕[8](2004)在《鼻咽喉部的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鼻咽喉部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鼻咽喉部恶性淋巴瘤共56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共收治鼻咽部喉部恶性淋巴瘤56例(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5期)

林川,贾钰铭,周铁军[9](2004)在《鼻咽部恶性淋巴瘤误诊为鼻咽癌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2岁,左耳听力下降、涕血2个月,头痛及颈部包块10天。CT显示鼻咽左后壁软组织增厚、左侧咽隐窝变浅,左上颈深部淋巴结肿大。纵隔、腹膜后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肝脾未发现异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8×109/L。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鼻咽部低分化鳞癌。经DF方案化疗和放射治疗(鼻咽部肿瘤剂量DT7000cGy/35 Fx/49d,颈部包块剂量DT 6800cGy/34Fx/48d),患(本文来源于《四川肿瘤防治》期刊2004年01期)

周晓,王伟,邱元正,汪安兰,李赞[10](2004)在《鼻咽恶性淋巴瘤43例误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鼻咽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 ,探讨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90至 2 0 0 2年间住院治疗的 12 0例鼻咽恶性淋巴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 0例鼻咽恶性淋巴瘤中有 4 3例误诊 ,误诊率高达 35 .8%。结论 鼻咽恶性淋巴瘤易发生临床误诊和病理误诊 ,全面掌握鼻咽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特点、重视鼻咽的检查和活检、注意影像学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免疫组化等是减少鼻咽恶性淋巴瘤误诊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鼻咽恶性淋巴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鼻腔恶性淋巴瘤长期误诊鼻部外伤伴感染1例患者,男,59岁,因“外伤后鼻塞、脓痂伴外鼻红肿6月”来本院就诊,6月前患者不慎被拖拉机发动机手柄击伤鼻部,当时有鼻腔出血,外鼻肿胀,鼻腔血痂,在当地医院就诊,X线示鼻骨骨折不明显,拟“鼻外伤”予以活血化淤等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鼻咽恶性淋巴瘤论文参考文献

[1].刘淑芳,张青山,金仲品.鼻腔、鼻咽部恶性淋巴瘤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房.2009

[2].楼正才.鼻、咽恶性淋巴瘤误诊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

[3].杨金维,徐素珍.鼻咽恶性淋巴瘤误诊鼻咽癌1例[C].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

[4].朱欠元,袁祖均.鼻腔和鼻咽恶性淋巴瘤诊治体会[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

[5].蔡晓菁,朱欠元.鼻咽部恶性淋巴瘤误诊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5

[6].张晓芳,张继万.鼻咽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0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5

[7].周吉成,程鹏,赖永榕.首发于鼻咽喉部的恶性淋巴瘤[C].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

[8].周吉成,程鹏,蔡正文,赵卫华,赖永榕.鼻咽喉部的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9].林川,贾钰铭,周铁军.鼻咽部恶性淋巴瘤误诊为鼻咽癌1例[J].四川肿瘤防治.2004

[10].周晓,王伟,邱元正,汪安兰,李赞.鼻咽恶性淋巴瘤43例误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4

论文知识图

~2004年中山市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世标...61280例病人年龄别分布图:例头颈部.’f、曰.发病年故分布情况-2012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典型鼻咽淋巴瘤患者18F-FDGPET/CT影像特...典型鼻咽其他型淋巴瘤患者18F-FDGPET/C...

标签:;  ;  ;  ;  ;  ;  ;  

鼻咽恶性淋巴瘤论文_刘淑芳,张青山,金仲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