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底板组件和模具论文和设计-贺海彪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底板组件和模具,模具底板组件包括模具底板、行程开关、连接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模具底板具有朝向顶针板的第一表面;模具底板在第一表面下凹形成行程开关放置槽,行程开关放置槽具有第一内壁面,模具底板的外侧面与行程开关放置槽的第一内壁面之间形成护壁,第二螺栓的外径大于第一螺栓的外径;第一螺栓穿过行程开关后锁紧于连接块上,行程开关和连接块均位于行程开关放置槽内,第二螺栓从模具底板外侧穿过插装通孔后锁紧于连接块上。模具包括上述模具底板组件。模具底板加工时取消小孔加工和取消攻螺纹工序,在易于装夹的连接块上加工小螺孔,大大减轻装夹难度和加工难度。

主设计要求

1.模具底板组件,包括模具底板和行程开关,所述模具底板具有朝向顶针板的第一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底板在所述第一表面下凹形成行程开关放置槽,所述行程开关放置槽具有第一内壁面,所述模具底板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内壁面之间形成护壁,所述护壁上设置有插装通孔,所述插装通孔连通于所述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内壁面之间;所述模具底板组件还包括连接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螺栓的外径;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行程开关后锁紧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行程开关和所述连接块均位于所述行程开关放置槽内,所述第二螺栓从所述模具底板外侧穿过所述插装通孔后锁紧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内壁面抵接。

设计方案

1.模具底板组件,包括模具底板和行程开关,所述模具底板具有朝向顶针板的第一表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底板在所述第一表面下凹形成行程开关放置槽,所述行程开关放置槽具有第一内壁面,所述模具底板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内壁面之间形成护壁,所述护壁上设置有插装通孔,所述插装通孔连通于所述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内壁面之间;

所述模具底板组件还包括连接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螺栓的外径;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行程开关后锁紧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行程开关和所述连接块均位于所述行程开关放置槽内,所述第二螺栓从所述模具底板外侧穿过所述插装通孔后锁紧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内壁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开关放置槽具有槽底面,所述槽底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面,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槽底面邻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开关放置槽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面且垂直于所述槽底面的第二内壁面,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内壁面邻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面设置有槽底通孔,所述槽底通孔朝向所述行程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呈方块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还设有引线槽,所述引线槽与所述行程开关放置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开关放置槽具有与所述第二内壁面相对设置的第三内壁面;所述引线槽从所述第三内壁面连通至所述行程开关放置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栓的外径大于或等于7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开关具有摆动触碰件,所述摆动触碰件上设置有触碰滚轮。

10.模具,包括模具底板组件和可相对于所述模具底板组件移动的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上设置有行程开关撞块;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底板组件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底板组件,所述行程开关撞块与所述行程开关配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底板组件和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包括相对固定的模胚和模具底板,顶针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模胚与模具底板之间,顶针板的顶针可伸入模胚中。模具底板上安装行程开关,顶针板上安装行程开关撞块,当顶针板复位运动并到达极限位置时,行程开关撞块碰撞行程开关,从而实现对顶针板的位置检测。

现有的模具存在的问题是,行程开关的锁紧螺栓外径仅有3毫米,即对应在模具底板上加工的螺孔仅有2.6毫米,且螺孔需要朝向垂直于模具底板厚度方向的侧面上加工,模具底板体积大,难以装夹,加工时极易钻断钻头和攻断丝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加工安装的模具底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加工安装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提供的模具底板组件包括模具底板和行程开关,模具底板具有朝向顶针板的第一表面;模具底板在第一表面下凹形成行程开关放置槽,行程开关放置槽具有第一内壁面,模具底板的外侧面与行程开关放置槽的第一内壁面之间形成护壁,护壁上设置有插装通孔,插装通孔连通于外侧面与第一内壁面之间;模具底板组件还包括连接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的外径大于第一螺栓的外径;第一螺栓穿过行程开关后锁紧于连接块上,行程开关和连接块均位于行程开关放置槽内,第二螺栓从模具底板外侧穿过插装通孔后锁紧于连接块上,连接块与第一内壁面抵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进行行程开关的安装时,先将行程开关通过较细的第一螺栓安装至连接块上,然后通过较粗的第二螺栓将连接块锁紧于行程开关放置槽中。此设置取消了在模具底板上加工小螺孔的工序,且减少了在模具底板攻螺纹工序,在易于装夹的连接块上加工小螺孔,大大减轻装夹难度和加工难度,在安装模具底板组件时,仅比现有的模具底板组件增加一道螺栓拧紧工序,安装快捷有效。

进一步的方案是,行程开关放置槽具有槽底面,槽底面垂直于第一内壁面,连接块与槽底面邻接。

由上可见,槽底面对连接块进行定位,降低安装难度,连接稳定性提高。

进一步的方案是,行程开关放置槽具有垂直于第一内壁面且垂直于槽底面的第二内壁面,连接块与第二内壁面邻接。

由上可见,第一内壁面、第二内壁面和槽底面从三个方向对连接块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槽底面设置有槽底通孔,槽底通孔朝向行程开关。

由上可见,槽底通孔的设置便于对行程开关进行维护与调节等。

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块呈方块状。

由上可见,连接块的加工简单,定位方便,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表面还设有引线槽,沿线槽与行程开关放置槽连通。

由上可见,引线槽的设置避免导线外露于模具底板外。

进一步的方案是,行程开关放置槽具有与第二内壁面相对设置的第三内壁面;引线槽从第三内壁面连通至行程开关放置槽。

由上可见,引线槽避开与连接块配合的定位面,防止导线与连接块相互干涉。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螺栓的外径大于或等于7毫米。

由上可见,第二螺栓的外径大于7毫米能进一步降低在模具底板上加工螺孔的难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行程开关具有摆动触碰件,摆动触碰件上设置有触碰滚轮。

由上可见,触碰滚轮用于与行程开关撞块配合。

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提供的模具包括模具底板组件和可相对于模具底板组件移动的顶针板,顶针板上设置有行程开关撞块;模具底板组件采用上述的模具底板组件,行程开关撞块与行程开关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采用上述模具底板组件的模具同样具有易于加工,安装快捷有效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底板组件实施例的第一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底板组件实施例的第二结构分解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为模具的结构分解图。模具包括后模胚3和与后模胚3固定连接的模具底板组件1,模具还包括位于后模胚3与模具底板组件1之间的顶针板21,顶针板21上插装有多根顶针,顶针板21可相对于后模胚3平移,且顶针板21上的顶针伸入后模胚3中。

顶针板21上安装有行程开关撞块22,顶针板21的侧边上设置有沿其移动贯穿的滑槽210,行程开关撞块22上设置有长形孔,第三螺栓23穿过长形孔后锁紧在顶针板21上,行程开关撞块22安装于滑槽中。

模具底板组件1包括模具底板11、行程开关12和连接块13,模具底板11具有朝向顶针板21的第一表面10,模具底板11具有从第一表面10凹陷形成的行程开关放置槽14,行程开关12具有摆动触碰件,摆动触碰件上设置有触碰滚轮122(图2示),行程开关12先预装于连接块13上,连接块13和行程开关12一同安装至行程开关放置槽14中;顶针板21复位滑动且行程开关撞块22碰撞行程开关12的触碰滚轮122使摆动触碰件摆动并触发开关,此时系统判断顶针板21到达复位位置。

结合图1至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底板组件实施例的第一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底板组件实施例的第二结构分解图。行程开关放置槽14设置在靠近模具底板11的外侧面110处,其内周轮廓呈长方形,行程开关放置槽14的底部具有面积各占一半的槽底面14b和槽底通孔142,行程开关放置槽14具有平行于外侧面110的第一内壁面14a和垂直于第一内侧面14a的第二内侧面14c,槽底面14b垂直于第一内壁面14a且垂直于第二内壁面14c。由于行程开关放置槽14靠近外侧面110,模具底板11在第一内壁面14a与外侧面110之间形成护壁111,且护壁111上设置有插装通孔141,插装通孔141连通于外侧面110与第一内壁面14a之间且插装通孔141的轴向垂直于外侧面110。第一表面10还设有引线槽15,沿线槽15与行程开关放置槽14连通,行程开关放置槽14具有与第二内壁面14c相对设置的第三内壁面14d;引线槽15从第三内壁面14d连通至行程开关放置槽14。

行程开关12的主体轮廓大抵呈长方体状,其上一组对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螺栓通孔121;连接块13轮廓呈方块状,连接块13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配合面13a、第二配合面13b和第三配合面13c,且连接块13还具有与第一配合面13a相互平行的第四配合面13d。第一配合面13a上设置有第二螺孔132,第四配合面13d上设置有第一螺孔131,第一螺孔131和第二螺孔132之间轴向相互平行。

模具底板组件1还包括两根第一螺栓161和一根第二螺栓162。先将行程开关12预装至连接块13上。第一螺栓161的外径为3毫米,两根第一螺栓161分别穿过一个行程开关12的螺栓通孔121并锁紧在第四配合面13d的第一螺孔131上。随后将行程开关12与连接块13一同放置到行程开关放置槽14中。

此后进行安装预定位。连接块13上,第一配合面13a与第一内壁面14a邻接,第二抵接面13b支撑于槽底面14b上,第三配合面13c与第二内侧面14c邻接,此时第二螺孔132与护壁111上的插装通孔141对齐且连接块13从三个方向得到定位,随后第二螺栓162从模具底板11外侧插入插装通孔141并与第二螺孔132锁紧配合,第一配合面13a与第一内壁面14a之间抵接,从而完成模具底板组件1的组装。此时行程开关12悬置于槽底通孔142的正对处,此设计便于工作人员对行程开关12进行维修和调整。

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栓162的外径为7毫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用具有更大外径的第二螺栓162。由于模具底板11与增设的连接块13安装连接,连接块13的第二螺孔132可根据适应模具底板11的通孔加工而调整,故可选用更大的第二螺栓162和更大的插装通孔141以降低模具底板11的装夹和钻孔难度,且减少攻螺纹步骤,降低加工难度;在易于装夹的连接块13上加工小螺孔,进一步减轻装夹难度和加工难度,利于加工和安装。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模具底板组件和模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8411.3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32500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29C45/40

专利分类号:B29C45/4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珠海市春生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珠海市春生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50 广东省珠海市南水镇春生路6号

发明人:贺海彪

第一发明人:贺海彪

当前权利人:珠海市春生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国豪

代理机构:44262

代理机构编号: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模具底板组件和模具论文和设计-贺海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