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碳酸氢铵论文_钱佳,孙婷婷,徐艺铭,马永刚,孔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效碳酸氢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酸氢铵,长效,水稻,碳铵,机理,粒肥,底肥。

长效碳酸氢铵论文文献综述

钱佳,孙婷婷,徐艺铭,马永刚,孔乐[1](2019)在《长效碳酸氢铵的发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长效碳酸氢铵展开了研究。通过研究长效碳酸氢铵对农作物、土壤以及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它可以使农作物增加产量,对土壤无残留有害物质,而且也具有保护环境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0期)

何永梅,罗光耀[2](2013)在《长效碳酸氢铵在农业生产上de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效碳酸氢铵,又称缓释碳酸氢铵,在碳酸氢铵粒肥表面包上一层钙镁磷肥。在酸性介质中钙镁磷肥与碳酸氢铵粒肥表面起作用,形成灰黑色的磷酸镁铵包膜。这样既阻止了碳酸氢铵的挥发,又控制了氮的释放,延长肥效。包膜物质还能向作物提供磷、镁、钙等营养元素。由于长效碳酸氢铵物理性状的改良,使其便于机械化施肥。一、产品特点1.肥效期长普通碳酸氢铵肥效期约40天,长效碳酸氢铵长达110天。2.利用率高氮素利用率增加30%,比普通碳酸氢铵提高10个百分点,与(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科技》期刊2013年02期)

汪敬恒,徐阳春,郭世伟,沈其荣[3](2013)在《多元素长效碳酸氢铵颗粒肥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豫麦49-198’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研究多元素长效碳酸氢铵(简称碳铵)颗粒肥以及不同氮肥类型(尿素、普通碳铵、多元素碳铵粉肥、有机肥+普通碳铵)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后同一时期,几种氮肥处理小麦旗叶的SPAD值,叶绿素荧光指标中的Fv/Fm、ΦPSⅡ、qP均高于对照(CK),并以尿素(T1)和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T4)处理数值较高。氮肥施用能有效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从而使叶片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延缓了叶片衰老,也以T1和T4处理效果较好。产量结果分析表明,几种氮肥处理均能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比对照增产达1 436.4~1 992.7 kg.hm-2,以T1和T4处理效果最显着,有机肥+普通碳铵(T5)处理居中,普通碳铵(T2)和多元素长效碳铵粉肥(T3)的增产幅度最小。相对纯收入分析结果表明,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处理最高,每公顷达到2 843.1元,尿素处理次之。综上所述,考虑到提高作物产量,缓解土壤酸化现象以及增加农民相对纯收入等因素,推荐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作为研究区域氮肥品种更为适宜。(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李静[4](2008)在《水稻应用长效碳酸氢铵肥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灯塔地区在水稻施肥方面既费工又费力的实际,进行水稻应用长效碳酸氢铵缓释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肥和长效碳酸氢铵于翻地前一次性施用,能够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省工、省力、不但降低成本,而且还有增产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水稻》期刊2008年03期)

董建平本报记者,傅小冰[5](2008)在《检测让假长效碳酸氢铵化肥现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化肥——长效碳酸氢铵。它是在普通农用碳酸氢铵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其物理性状,采用亲铵基吸附分子材料,并以溶液形式添加铵离子稳定剂(化学名称叫双氰铵)等现代缓/控释肥料技术生产的化肥。它继承了传统碳酸氢铵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却能极(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期刊2008-05-07)

李荣华[6](2007)在《开发生产长效碳酸氢铵增强小氮肥企业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碳铵企业陷入了困境首先,从产品本身来讲,碳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含氮量只有17%,氮素利用率低(25%左右),肥效期短(35~45天),(本文来源于《中国农资》期刊2007年10期)

冯元琦[7](2007)在《大力推广新型氮肥——长效碳酸氢铵》一文中研究指出$F编者按:$E$T碳酸氢铵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氮肥,已有长期施用的历史,现在仍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长效碳酸氮铵是碳铵的改性产品,实践证明可以增效增产,特别是可以减排CO_(2)。长效碳铵技术可靠、投资少、建设快、操作简(本文来源于《农资导报》期刊2007-07-31)

冯元琦[8](2007)在《论新型氮肥——长效碳酸氢铵》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碳酸氢铵产品的诞生、沿革及现状;论述了长效碳铵的改性机理、供肥能力、生产工艺、农用效果;揭示了长效碳铵对CO2的减排和固定效应;阐明了开发生产新型氮肥——长效碳酸氢铵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服务农业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化肥设计》期刊2007年03期)

林永群,张敬斐,梅雪华,林敏莉[9](2007)在《稻田施用长效碳酸氢铵试验效果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氢铵是一种速效型的氮化肥。其特点是肥效快,氮素易挥发,利用率低。为此我们从浙江省江山市化工总厂引进了新开发的长效碳酸氢铵化肥,安排在碧湖、渤海、联城和鹤溪等乡镇农技站,开展了多点试验示范。这种新化肥由于变速效性为缓效性,因此大大提高了氮素利用率。现将碧湖镇农技站试验点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各地参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科技》期刊2007年02期)

马丽,田奇宏,刘聪,杨秀山,金利德[10](2006)在《长效碳酸氢铵与叁元复合肥配套施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效碳酸氢铵具有长效、缓释、高效等特点,与叁元复合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增收,且省工、省时。(本文来源于《垦殖与稻作》期刊2006年04期)

长效碳酸氢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效碳酸氢铵,又称缓释碳酸氢铵,在碳酸氢铵粒肥表面包上一层钙镁磷肥。在酸性介质中钙镁磷肥与碳酸氢铵粒肥表面起作用,形成灰黑色的磷酸镁铵包膜。这样既阻止了碳酸氢铵的挥发,又控制了氮的释放,延长肥效。包膜物质还能向作物提供磷、镁、钙等营养元素。由于长效碳酸氢铵物理性状的改良,使其便于机械化施肥。一、产品特点1.肥效期长普通碳酸氢铵肥效期约40天,长效碳酸氢铵长达110天。2.利用率高氮素利用率增加30%,比普通碳酸氢铵提高10个百分点,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效碳酸氢铵论文参考文献

[1].钱佳,孙婷婷,徐艺铭,马永刚,孔乐.长效碳酸氢铵的发展与应用[J].农家参谋.2019

[2].何永梅,罗光耀.长效碳酸氢铵在农业生产上de应用[J].四川农业科技.2013

[3].汪敬恒,徐阳春,郭世伟,沈其荣.多元素长效碳酸氢铵颗粒肥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

[4].李静.水稻应用长效碳酸氢铵肥效试验[J].北方水稻.2008

[5].董建平本报记者,傅小冰.检测让假长效碳酸氢铵化肥现形[N].中国质量报.2008

[6].李荣华.开发生产长效碳酸氢铵增强小氮肥企业活力[J].中国农资.2007

[7].冯元琦.大力推广新型氮肥——长效碳酸氢铵[N].农资导报.2007

[8].冯元琦.论新型氮肥——长效碳酸氢铵[J].化肥设计.2007

[9].林永群,张敬斐,梅雪华,林敏莉.稻田施用长效碳酸氢铵试验效果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

[10].马丽,田奇宏,刘聪,杨秀山,金利德.长效碳酸氢铵与叁元复合肥配套施肥技术研究[J].垦殖与稻作.2006

论文知识图

长效碳酸氢铵生产工艺流程改性碳酸氢铵的淋溶曲线碳酸氢铵标准样品和反应生成物TGA曲线...土壤中水的质量分数剖面图改性碳酸氢铵的淋溶曲线土壤层水分含量剖面图

标签:;  ;  ;  ;  ;  ;  ;  

长效碳酸氢铵论文_钱佳,孙婷婷,徐艺铭,马永刚,孔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