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覆盖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覆盖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被,地表,喀斯特,临汾市,辽阳,模型,径流。

覆盖变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君,杨晓梅,隋立春,康军梅,王志华[1](2019)在《西安市1995—2016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景观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反演了西安市1995—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西安市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对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总体统计结果显示:西安市1995年、2002年、2009年、2016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40%、50.03%、55.97%、59.42%,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中1995—2016年极低覆盖度面积减少了1427.9337 km~2,极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增加了1252.9080 km~2,表明西安市自然生态环境明显转好。分区统计结果显示:南部山区秦岭和渭河洪冲积平原的植被生长保持稳定;沿山丘陵、黄土台塬区植被增长趋势显着;植被退化主要发生在新的建城市区域和主要发展开发区。景观格局分析显示:西安市在此20年间,植被覆盖度的斑块密度和斑块数量呈上升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大,这不仅表明西安市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同时也表明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向不利趋势方向发展。这提醒我们尽管西安市总体植被覆盖度变好,但仍需要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密切关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薛昱晟,汪小钦,张因果[2](2019)在《面向地理国情监测的地表覆盖模糊融合变化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人工判读作业模式难以满足地表覆盖变化检测现势性要求的问题,该文围绕地理国情监测技术设计要求和实际生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国情先验知识的多特征模糊融合变化检测方法。利用地表覆盖像斑边界,根据地理国情监测不同地类的最小面积指标进行多尺度分割,获取同质的对象级像斑;构建像斑的光谱、纹理、形状等差值特征集;基于模糊集理论进行特征的自适应加权融合得到初步变化检测结果,根据技术规则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像斑,获得最终变化区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不同地类变化有效地集成不同特征组合表征变化信息,可充分利用地理国情监测前期成果,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马秀秀,王雅萍,程结海,何湜[3](2019)在《临汾市近2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覆盖度是衡量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标,对分析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汾市1998年、2007年和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通过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临汾市近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2007年和2018年临汾市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92%、58.76%和60.09%,处于递增的态势。在这20年间,极低覆盖度和低覆盖度的植被面积都有减少,而中等覆盖度、高覆盖度和极高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增加。高覆盖度和低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变化最大,高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增加了3 063.14 km~2,约占临汾市总面积的15.21%;低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减少了3 192.38 km~2,约占临汾市总面积的15.85%。说明临汾市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这与该区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以及封禁治理有关。(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11期)

姜涛[4](2019)在《应用转移矩阵分析辽阳矿区的地表覆盖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辽阳地区的地表覆盖变化情况,本文选取辽阳矿区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2009年、2015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及ASTER GDEMV2高程数据为基本数据源,提取NDVI、NDBI、MNDWI、高程值及单波段亮度遥感指数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完成辽阳矿区地表覆盖的分类。对分类结果进行地表覆盖类型数量变化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分析,并对驱动力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树模型适用于辽阳矿区地表覆盖分类,分类精度较高。研究区域土地覆盖类型发生显着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大幅增长,采矿用地大面积减少,植被、水体、裸地面积变化较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矿区生态治理成为该矿区地表覆盖特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来源于《北京测绘》期刊2019年11期)

刘鸿雁,张冲,庞玉艳,王华泽,范旭辉[5](2019)在《玉米秸秆覆盖耕作还田农田地表浸润冻融后变化情况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秸秆覆盖耕作还田技术在农业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吉林省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还未见规模化应用,因此对此项技术的深入研究成为必要。该试验研究了秋季玉米秸秆覆盖耕作还田作业,农田地表浸润冻融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覆盖耕作还田耕地地表浸润冻融后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种床。(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22期)

郭永强,王乃江,褚晓升,李成,罗晓琦[6](2019)在《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分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原因,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采用Landsat Surface Reflectance data(陆地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分析了黄土高原1987~2015年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借助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方法对引起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气候和人为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年均植被覆盖度由1987年的41.78%增加到2015年的53.23%,增速为0.38%/a(P<0.05).其中,1987~1999年年均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不显着(P>0.05);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2000~2015年),年均植被覆盖度显着增加(P<0.05),增速达到0.59%/a.由像元尺度分析,黄土高原72.93%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其中38.31%的区域增加趋势显着(P<0.05).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受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以1987~1999年为基准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2000~2015年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3.77%、76.23%,人类活动为引起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状况,但是城市的扩张使得部分地区的植被覆盖呈显着退化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严登明,翁白莎,宋新山,马骏,杨裕恒[7](2019)在《那曲流域草地覆盖变化对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那曲流域草地覆盖变化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合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设置坡度和雨强等不同情景,研究草地覆盖度变化下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草地覆盖度的增大,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开始产流的时间渐渐延长,草地覆盖度每增20%,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开始产流时间分别延长19.86%和13.36%;随着草地覆盖度增大,对应地表径流累积产流量减少,壤中流累积产流量增加,草地覆盖度每增加20%,地表径流累积产流量减少4.69%,壤中流累积量增加6.66%;雨强、坡度以及草地覆盖度都是影响径流开始时间和径流量的主要因素,但雨强对产流影响的贡献值最大,坡度次之、草地覆盖度最小。(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李招弟,刘中华,冯慧敏,陈伟,王淑敏[8](2019)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黄土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黄土高原表层土壤的温度变化规律,选择裸地、植树区和乔草混合区3种样地进行实地测量,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为期1 a的浅层土壤温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春季5 cm处土壤温度显着低于15,30 cm处,夏季浅层土壤温度在22℃左右,秋冬季土壤深度越深温度越高,秋季土壤每15 cm层间增量在1~2℃,冬季则超过2℃;年度日平均土壤温度从高到低排序为植树区>裸土区>乔草混合区,夏季3个样地土壤温度排序为裸土区>植树区>乔草混合区,冬季则相反;地表覆有植被且植被类型越多则该地区植物生长期越长;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变化规律曲线符合T=alnx+b(4月初至10月底a<1,其他月份a>1)。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的土壤维护、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等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艳英,游扬声,唐云辉,闵凡花[9](2019)在《叁峡库区(重庆段)植被覆盖变化分析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叁峡库区(重庆段)植被及植被变化,利用2000—2015年MODIS 3级归一化植被指数16日合成产品MOD13A1,分析了长江沿线重庆段22区县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叁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线的植被表现为向好趋势,植被生长环境也有所改善,长江沿线东部地区,植被好转尤为明显。(2)距河道越远的区域,植被覆盖和植被环境越好。从行政区划角度看,东部区域植被生态环境最好,其次是中部区域、西部区域,主城区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其余3个区域略显不足。植被好的区县(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值偏大。(3)叁峡大坝完成175 m蓄水后较蓄水前(2000—2003年阶段),远离河道区域,植被指数在春、秋、冬季节呈现增加趋势,夏季植被指数呈减小趋势;近河道区域,植被指数在春季降低、秋季增加,夏、冬季有增有减。由于夏季全河道处于雨季,降雨偏多,河道会长期处于洪峰或高水位过程,河道被淹没的区域扩大;加之叁峡蓄水后,夏秋季节河道上空薄云、碎云等云雾增加,即使夏半年叁峡库区处于放水阶段,夏秋季节植被指数仍略有减小的趋势。冬半年河道基本不会出现高水位,河道内裸露土增加,适于植被生长。冬半年虽然处于蓄水阶段,但植被指数仍有增加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3期)

刘大元,张雪梅,岳跃民,王克林,邹冬生[10](2019)在《基于Geodetector的广西喀斯特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退化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随着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的实施,广西植被已逐渐恢复,石漠化面积扩张趋势已得到控制。深入了解广西植被覆盖演变特征及其主导因素可为新一轮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1982—2015年GIMMS NDVI3g生长季NDVI (the growing season GSN)数据和1982—2016年AVHRR VCF数据,分析广西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气候、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区域尺度植被覆盖变化影响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982—2015年广西植被,尤其是林地面积比例呈增加趋势,裸地面积比例呈减少趋势;广西北部、西北部的植被覆盖显着高于广西中部和东南部经济活动较强的区域;影响植被变化的综合因素主要包括交通通达度、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壤养分等,其中,社会经济条件对植被和裸地空间分异的解释率分别为20.49%和21.27%,其次为交通通达度、气候条件和土壤养分;植被与裸地在空间上呈显着负相关(R=-0.65,P<0.0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植被和裸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覆盖变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人工判读作业模式难以满足地表覆盖变化检测现势性要求的问题,该文围绕地理国情监测技术设计要求和实际生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国情先验知识的多特征模糊融合变化检测方法。利用地表覆盖像斑边界,根据地理国情监测不同地类的最小面积指标进行多尺度分割,获取同质的对象级像斑;构建像斑的光谱、纹理、形状等差值特征集;基于模糊集理论进行特征的自适应加权融合得到初步变化检测结果,根据技术规则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像斑,获得最终变化区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不同地类变化有效地集成不同特征组合表征变化信息,可充分利用地理国情监测前期成果,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覆盖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君,杨晓梅,隋立春,康军梅,王志华.西安市1995—2016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景观格局分析[J].生态科学.2019

[2].薛昱晟,汪小钦,张因果.面向地理国情监测的地表覆盖模糊融合变化检测[J].测绘科学.2019

[3].马秀秀,王雅萍,程结海,何湜.临汾市近2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J].能源与环保.2019

[4].姜涛.应用转移矩阵分析辽阳矿区的地表覆盖变化[J].北京测绘.2019

[5].刘鸿雁,张冲,庞玉艳,王华泽,范旭辉.玉米秸秆覆盖耕作还田农田地表浸润冻融后变化情况初探[J].吉林农业.2019

[6].郭永强,王乃江,褚晓升,李成,罗晓琦.基于GoogleEarthEngine分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原因[J].中国环境科学.2019

[7].严登明,翁白莎,宋新山,马骏,杨裕恒.那曲流域草地覆盖变化对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J].水资源保护.2019

[8].李招弟,刘中华,冯慧敏,陈伟,王淑敏.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黄土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J].山西农业科学.2019

[9].陈艳英,游扬声,唐云辉,闵凡花.叁峡库区(重庆段)植被覆盖变化分析及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9

[10].刘大元,张雪梅,岳跃民,王克林,邹冬生.基于Geodetector的广西喀斯特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

标签:;  ;  ;  ;  ;  ;  ;  

覆盖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