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磷光论文_马廷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致磷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光,主体,材料,红光,器件,机电,空穴。

电致磷光论文文献综述

马廷春[1](2016)在《电致磷光变色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型铱配合物不仅具有高的发光量子效率、良好的光学稳定性、长的发射寿命、大的斯托克斯位移等过渡金属配合物独有的性质,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激发态、离子性以及在极性溶剂甚至水溶液中较好的溶解性,这些独特的性质使其在发光电化学池、化学传感和生物探针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离子型铱配合物的激发态性质,不仅依赖于金属中心、配体结构和抗衡离子,而且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这就使得离子型铱配合物可以用于构筑优异的刺激响应型材料。在本论文中,我们旨在发展具有优异电刺激响应性的离子型磷光铱配合物材料,并研究其在信息记录和存储、信息安全中的潜在应用。具体如下:1.基于离子型铱配合物的配体调控电致磷光变色及其应用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环金属配体、N^N配体为2-吡啶基-苯并咪唑(Pbim H)的离子型铱配合物dFpypyIr NH、dFppyIrNH、mppyIrNH、pqIrNH、tpqIr NH、CzpyIrNH。PbimH中的N-H基团不仅对氟离子有响应,而且对电刺激具有响应,表现出电致磷光变色。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如发射光谱对氟离子的响应性以及电刺激响应性。这一系列配合物表现出配体依赖的氟离子响应性和电刺激响应性,包括发光猝灭、发光蓝移和发光红移,并且这些材料在阴极附近的电致磷光变色性质与对氟离子的响应性保持一致。进一步,我们利用电刺激下dFpypyIr NH阴极猝灭发光的特征,通过简单地改变两种材料的摩尔比或者改变不同的背景发光材料,实现了多彩的电致发光变色现象。利用寿命成像技术实现配合物tpqIrNH的自加密和解密。此外,基于多模式电致发光变色,利用电刺激后的发光和寿命的变化探究了这些材料在多重信息防伪新技术中的潜在应用。2.含多离子铱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致磷光性质的研究在CzpyIrNH的基础上,通过其烷基链末端进一步引入咪唑盐,合成了含有多个阴离子的铱配合物im-CzpyIr NH。配合物im-CzpyIrNH中多离子能够增强对配合物的N-H的诱导作用,使配合物表现出对外界刺激更加灵敏,不仅可以降低电致发光变色的驱动电压,而且可以提高电致发光变色的对比度。在应用方面,基于im-CzpyIrNH优异的电致磷光变色性质,构建了柔性的薄膜信息记录和存储器件。3.含双羟基的离子型铱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致磷光变色性质我们将4,4'-二羟基-2,2'-联吡啶作为N^N配体,设计合成了叁种含双羟基功能团(-OH)的铱配合物dFppyIr OH、ppyIr OH和mppyIrOH,进一步研究这一类配合物对酸碱和电刺激的响应性。由于酚羟基中活泼氢的存在,配合物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这叁种配合物都表现出明显的酸碱响应性,此外配合物mppyIrOH和ppyIrOH还表现出了明显的电刺激响应性。当对其溶液施加电压后,其阳极附近溶液的发射光谱发生红移,并呈现为橙光发射,而阴极附近溶液的发射光谱发生蓝移,并呈现为绿光发射。这一现象与它们分别加入酸碱的结果相一致,表明在阳极附近和加入酸一样,能够稳定配合物的质子化形式,而在阴极附近和加入碱一样,促进配合物的去质子化。(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11-18)

张珍,韩春苗,许辉[2](2016)在《大共轭高能隙电致磷光主体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亟待解决的一个核心科学问题是如何获得高能隙与双极载流子注入/传输能力兼备的主体材料。现已报道的主体材料可分为小分子主体材料、树枝状主体材料和聚合物主体材料。树枝状化合物可实现主客体一体化修饰,具有热稳定性高、载流子传输能力优异和可通过旋涂等溶液加工方式制备器件等优点,但其合成难度相对较大。同时,受限于现有的溶液加工技术,其器件效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聚合物主体材料结构易于修饰,因而易于进行功能性扩展。但其化合物成分的单分散性较弱,因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器件性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就小分子主体材料而言,虽然其化学结构明确、易提纯。但是,小的共轭体系往往功能相对单一,难以体现"多功能合一"的分子设计思想。相对而言,大共轭型小分子主体材料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地组合多功能基团对分子的光电性质进行有目的的细致调节,另一方面可通过恰当的连接方式来抑制共轭扩展和分子内电子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激发态能量损失,从而获得光电性质明确可调的高性能主体材料体系。本文对近年来大共轭型电致磷光主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对分子的设计思想和材料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为今后本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振,甘林,汪静静,柳菲,郑新[3](2016)在《新型有机电致磷光白光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结构为ITO/NPB/TCTA/FIrpic∶TCTA/Ir(MDQ)2(acac)∶TmPyPB/FIrpic∶TmPyPB/TmPyPB/LiF/Al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通过在双蓝光发光层之间插入较薄的红光层Ir(MDQ)2(acac)∶TmPyPB调节载流子、激子在各发光层中的分布,并结合TCTA和TmPyPB对发光层内载流子和激子的有效阻挡作用,混合实现白光发射。研究了红光层在不同厚度、不同掺杂浓度下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发光层厚度为2nm、质量浓度为5%时,结合蓝光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实现了色坐标为(0.333,0.333)、最大发光效率为11.50cd/A的白光发射。(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叶沐阳[4](2016)在《湿法电致磷光器件中醇溶主体和可交联空穴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作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受到了全球广泛的关注。OLEDs具有色域广,对比度高,能耗低等特点,符合未来显示器发展的方向,可用于柔性显示及可穿戴设备的制造。目前许多国际性的大公司都在致力于OLEDs设备的研究,主要适用于电视、手机屏幕。目前OLEDs器件主要是通过真空蒸镀方法制备的,成本比较高也不利于大面积的生产。相比较而言,像旋转涂布这类的湿法制备方法因为对制造环境的要求不像真空蒸镀那样苛刻,所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可以大面积的生产。因此,可湿法制备的OLEDs才是我们应当着重研究的。但到目前为止,湿法制备的OLEDs器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器件效率比较低,而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了两种新颖的高叁线态醇溶双极主体材料9PhCz-BPO和3PhCz-BPO,两个分子具有高叁线态,并且通过在分子结构中引入磷氧基团可以有效的提高它们的醇溶性。主体材料醇溶性的这一特征保证了在PEDOT:PSS和激发层之间插入高叁线态的空穴传输层,保护了叁线态激子。并且磷氧基团具有较高的叁线态(>3.0 eV)和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本文研究了这两个主体材料的热稳定性、电学、光学性质和电致发光性能。(2)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4,4'-双(N-咔唑)-1,1'-联苯(CBP)的可交联空穴传输材料。在传统空穴传输材料CBP的基础上,引入了氯甲基苯乙烯基团,使DV-CDBP分子具有热交联性质,可用于湿法制备OLEDs器件。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都表明,由于DV-CDBP分子的刚性结构,保证了主体材料具有较高的叁线态能级(ET=2.95 eV)。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分子结构对主体材料热力学、光学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由于DV-CDBP分子的电子共轭体系被破坏,提高了叁线态能级,从而有效提高了空穴传输效率。通过DSC测试可知,DV-CDBP的热交联温度大约为180℃,热稳定性能良好。以上研究证明了分子结构的优化对提高可湿法交联空穴传输材料性能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5-15)

解肖鹏[5](2015)在《小分子红光铱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的专利技术发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磷光技术中铱配合物由于具有较强的发光特性、发光波长可调性、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而成为最有应用潜力的电致磷光材料。本文详细介绍了小分子红光铱配合物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5年27期)

林文鹏,刘淑娟,孙会彬,赵强,黄维[6](2014)在《基于铱配合物的电致磷光变色应用于信息存储和安全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刺激诱导的吸收光谱变化或电致变色因其在显示、传感、智能窗口、存储芯片及电子纸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吸引了研究者广泛关注。然而,电致发光变色材料却非常少。在本工作中,我们设计了一类N^N配体含有O-H基的、可发生电致磷光变色的铱配合物。该配合物具有长的磷光寿命,同时其发射波长和寿命依赖于溶液中配合物浓度、酸/碱性和电场。基于这种有趣的电致磷光变色性能,我们构筑了一种信息记录和存储器件,并通过可移动的针电极作为"笔"在准固态薄膜上记录信息。而且,我们选择了一种强发光效率和短发射寿命的荧光染料作为背景干扰来加密所记录的信息。另外,通过时间分辨成像技术(荧光寿命成像和时间门发光成像),将长寿命磷光凸显出来而实现了信息的解密。我们相信这类电致磷光变色材料结合先进的光学成像技术将会为信息存储和安全保护开创一种新的方法 [1-3]。(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期刊2014-08-04)

孙军,张玉祥,赵卫华,张宏科,何海晓[7](2014)在《基于7-(9H-carbazol-9-yl)-N,N-diphenyl-9,9'-spirobi[fluoren]-2-amine主体材料的高效红色电致磷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基于新型骨架7-(9H-carbazol-9-yl)-N,N-diphenyl-9,9'-spirobi[fluoren]-2-amine(CzFA)双极性主体材料的红色电致磷光器件的光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将红色磷光染料iridium(Ⅲ)bis[2-methyldibenzo-(f,h)quinoxaline](acetylacetonate)(Ir(MDQ)2(acac))掺杂到CzFA主体材料中,以其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优良的特性,最大电流效率为27.8 cd/A,最大功率效率为21.8 lm/W,最大功率效率几乎是先前报道的主体材料为CBP器件(13.7 lm/W)的1.6倍。这种咔唑-螺二芴-二胺基团所组成的双极性主体材料对于提升磷光器件的性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孙殿明,任忠杰,李慧慧,闫寿科[8](2013)在《聚硅氧烷电致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采用聚合物主体材料的蓝色磷光发光二级管具有可溶液加工、器件结构简单以及制备大面积柔性平板显示的优点,因此高性能聚合物主体材料的研究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对于理想的蓝色磷光聚合物主体材料而言,最重要的是拥有足够高的叁重态能从而将叁重态激子限制在发光层内并且避免能量由客体到主体的回传。与此同时,主体材料也要有优异的溶解(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3-10-12)

李云飞[9](2013)在《基于Ir(ppy)_3的绿色电致磷光器件性能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磷光染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HOLED: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可以同时捕获电致激发的单线态和叁线态的激子,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有望实现100%,因而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PHOLED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地提高器件发光效率、抑制高电流密度下效率的快速衰减(roll-off)、延长器件的工作寿命。为了提高磷光器件的效率,一方面,要提高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构建平衡的电子与空穴传输系统,降低漏电流,提高激子的形成几率;另一方面,要将具有较长寿命的叁线态激子有效地限制在发光层中。为了实现载流子注入、传输的平衡,也为了将激子有效地限制在发光层中,常需要构建能级结构匹配的有机异质结。但是有机异质结也带来了负面效应,有机异质结界面常常会产生正电荷积累,形成化学不稳定的阳离子,导致器件的劣化;此外,异质结器件高的驱动电压产生高的焦耳热也加速了有机材料的劣化。为了延长器件的寿命,应尽可能减少异质结界面,阻止载流子在界面的积累,降低驱动电压,但又会导致载流子复合几率减少,激子容易扩散到载流子传输层而淬灭。基于此,本文在一个多异质结器件A:ITO/NPB/CBP:Ir(ppy)3/Bphen/Alq3/LiF/Al的基础上,对其载流子传输层及发光层进行优化设计,目的是减少或取消异质结界面仍可以实现载流子传输和复合的有效调控,仍可以将叁线态激子有效地限制在发光层内,从而使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同时得到提高。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选择一种既可以作为激子和空穴阻挡层,又能有效传输电子的有机功能材料,取代Alq3作为电子传输层,消除位于阻挡层和电子传输层间的异质结界面,同时提高电子的传输能力,以改善器件的性能。本文从TPBi/BAlq/Bphen/BCP四种常用的激子阻挡材料中进行筛选,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验探究,最终确定利用Bphen代替Alq3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备了器件B:ITO/NPB/CBP:Ir(ppy)3/Bphen/LiF/Al。经过电子传输层的优化,使器件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其最大亮度为50002cd/m2,获得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25.0cd/A和10.6lm/W。器件的亮度得到了大幅地提升,而效率提升幅度有限。此外,器件的寿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封装之后在恒定电流密度的驱动下,器件初始亮度为500cd/m2时,器件的寿命为340h,而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参考器件A的寿命为76h。(2)在上述器件B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合适的P型CBP传输结构代替NPB作为空穴传输层,消除位于NPB/CBP间的异质结界面,进一步改善器件的性能。本文分别研究了以M003和FeCl3作为掺杂剂,在不同掺杂浓度下,P-CBP体系的空穴传输性能,最终确定以CBP:MoO3(15%)的P型结构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了单异质结器件C:ITO/CBP:MoO3(15%)/CBP/CBP:Ir(ppy)3/Bphen/LiF/Al。器件C进一步消除了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的异质结界面,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器件的空穴传输能力,使器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器件C获得最大亮度为69000cd/m2;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29.2cd/A和17.6lm/W,是参考器件A的1.3倍和1.7倍。在封装的情况下,器件初始亮度为500cd/m2时,器件的寿命为836h,大约为参考器件A寿命的11倍。(3)在器件C的基础上,利用N型掺杂剂对Bphen进行化学修饰,来进一步提高器件的电子传输能力,最终形成以N型Bphen与P型CBP为载流子传输体系的高效、平衡的载流子传输系统,使器件的性能得到更大的提升。本文分别将一些常用的N型掺杂剂Alq3、LiF和CsF掺杂到Bphen中,研究了在不同掺杂浓度下,N-Bphen结构的电子传输能力。实验发现,当Alq3、LiF作为N型掺杂剂时,会使Bphen的传输能力变得更差,而将CsF掺杂在Bphen中,能有效地提高其电子传输性能。特别地,当掺杂浓度为33%时,N-Bphen结构的电子传输与P-CBP (MoO3掺杂浓度为15%)结构的空穴传输能力实现了较完美的匹配。最终利用Bphen:CsF(33%)代替Bphen制备了器件D:ITO/CBP:MoO3(15%)/CBP/CBP:Ir(ppy)3/Bphen:CsF(33%)/LiF/Al。经过电子传输层的优化之后,器件D的载流子传输性能更加平衡,使器件的性能获得了更大幅度地提高,其最大亮度为109004cd/m2;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40.9cd/A和32.1lm/W,是参考器件的1.8倍和3倍。在封装的情况下,器件初始亮度为500cd/m2时,器件的寿命为1184h,约为参考器件寿命的16倍。(4)在单异质结器件C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双发光层和混合主体结构优化发光层来提高器件的性能。首先制备了以CBP和Bphen为主体的双发光层器件E:ITO/CBP:MoO3(15%)/CBP/CBP:Ir(ppy)3(20nm)/Bphen:Ir(ppy)3(10nm)/LiF/Al。器件E获得的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是32.5cd/A和32.7lm/W,器件的寿命长达2196.5h;然后制备了基于CBP和Bphen的混合主体[CBP:Bphen (50%)]结构器件F:ITO/CBP:MoO3(15%)/CBP/[CBP: Bphen]:Ir(ppy)3/Bphen/LiF/Al。器件获得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39.8cd/A和41.6lm/W,器件的寿命达3674h。经过对发光层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器件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顾宇,朱丽萍,金勇,李逸帆,龚少龙[10](2013)在《含吡啶基团的双极主体材料的合成、性能与蓝光电致磷光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啶类衍生物具有较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和较高的叁线态能级,在有机电致发光中一般用来构建电子传输材料或主体材料中的电子传输单元.本文通过将吡啶的2,6位与叁苯胺或N-苯基-咔唑的邻位连接设计合成了两个基于吡啶的双极主体材料DTPAPPy和DCzPPy.它们的叁线态能级分别为2.64和2.70eV.以它们作为主体材料制备的基于Firpic的蓝光磷光器件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15.4和25.3cd/A.(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3年04期)

电致磷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亟待解决的一个核心科学问题是如何获得高能隙与双极载流子注入/传输能力兼备的主体材料。现已报道的主体材料可分为小分子主体材料、树枝状主体材料和聚合物主体材料。树枝状化合物可实现主客体一体化修饰,具有热稳定性高、载流子传输能力优异和可通过旋涂等溶液加工方式制备器件等优点,但其合成难度相对较大。同时,受限于现有的溶液加工技术,其器件效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聚合物主体材料结构易于修饰,因而易于进行功能性扩展。但其化合物成分的单分散性较弱,因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器件性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就小分子主体材料而言,虽然其化学结构明确、易提纯。但是,小的共轭体系往往功能相对单一,难以体现"多功能合一"的分子设计思想。相对而言,大共轭型小分子主体材料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地组合多功能基团对分子的光电性质进行有目的的细致调节,另一方面可通过恰当的连接方式来抑制共轭扩展和分子内电子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激发态能量损失,从而获得光电性质明确可调的高性能主体材料体系。本文对近年来大共轭型电致磷光主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对分子的设计思想和材料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为今后本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致磷光论文参考文献

[1].马廷春.电致磷光变色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

[2].张珍,韩春苗,许辉.大共轭高能隙电致磷光主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

[3].王振,甘林,汪静静,柳菲,郑新.新型有机电致磷光白光器件的研究[J].发光学报.2016

[4].叶沐阳.湿法电致磷光器件中醇溶主体和可交联空穴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

[5].解肖鹏.小分子红光铱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的专利技术发展综述[J].化工管理.2015

[6].林文鹏,刘淑娟,孙会彬,赵强,黄维.基于铱配合物的电致磷光变色应用于信息存储和安全保护[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2014

[7].孙军,张玉祥,赵卫华,张宏科,何海晓.基于7-(9H-carbazol-9-yl)-N,N-diphenyl-9,9'-spirobi[fluoren]-2-amine主体材料的高效红色电致磷光器件[J].发光学报.2014

[8].孙殿明,任忠杰,李慧慧,闫寿科.聚硅氧烷电致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2013

[9].李云飞.基于Ir(ppy)_3的绿色电致磷光器件性能的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10].顾宇,朱丽萍,金勇,李逸帆,龚少龙.含吡啶基团的双极主体材料的合成、性能与蓝光电致磷光器件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3

论文知识图

所涵盖的色温变化白炽灯泡与荧光灯、LED光源以及OLED光...多层有机发光器件结构示意图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能级结构示意图分子内光物理过程的示意图伏安特性及电致发光效率测试示意...

标签:;  ;  ;  ;  ;  ;  ;  

电致磷光论文_马廷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