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己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壬基酚,壬基环己醇,催化加氢,Mn
环己醇论文文献综述
王钘,钱俊峰,孙中华,孙富安,谢京燕[1](2019)在《壬基酚催化加氢制备壬基环己醇催化剂及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Mn改性Ru基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壬基酚加氢反应中,考察了助剂Mn对Ru/TiO_2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通过BET、XPS、NH_3-TPD、H_2-TPD、SEM表征手段分析了Mn的作用。结果表明,Mn的加入改变了Ru的电子特性,增强了吸氢能力和酸性中心数,提高了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180℃、反应压力为4 MPa、反应时间为6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转化率为99. 53%,选择性为99. 73%。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活性未降低,具有较好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雷海洪[2](2019)在《环己醇气相脱氢合成环己酮催化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己醇本身属于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_6H_(12)O,虽然在常温常压下属于一种无色的粘稠液体。但是运用环己醇为原料则可以自制铜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气相催化的原理来制备环已酮,并在反应的过程中逐步研究反应的温度、液体温度和物料配比等诸多因素,最终探讨各种因素对合成反应所造成的影响。当反应的温度被控制在220~240℃之间时,特定条件下的环已醇转化率可以达到95%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1期)
孙进超[3](2019)在《催化精馏生产环己醇基础数据测定及工艺过程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己醇是一种化工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环己烯水合法生产环己醇生产工艺技术已经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由于环己烯和水之间互溶度低,反应受化学平衡限制,存在环己烯转化率低的缺点。因此,本文利用向体系中加入助溶剂异佛尔酮的催化精馏技术以克服该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BCF-1型汽-液相平衡釜分别测定了叁元体系环己烯+环己醇+异佛尔酮和四元体系环己烯+水+环己醇+异佛尔酮混合物在500 kPa下的汽液平衡数据。使用NRTL,Wilson和UNIQUAC叁种活度系数模型关联水-环己烯,水-环己醇,水-异佛尔酮,环己烯-环己醇,环己烯-异佛尔酮和环己醇-异佛尔酮,得到二元交互作用参数。(2)在带搅拌的间歇反应釜中研究环己烯水合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环己烯水合反应的影响。采用拟均相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其反应动力学方程。(3)采用化工计算软件Aspen Plus,基于平衡级模型,运用已经得到的热力学数据和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加入助溶剂的环己烯催化精馏过程模拟流程。采用内径为32 mm的不锈钢催化精馏塔,测定塔内温度分布和产品浓度分布,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校核。最后通过模拟考查各工艺参数对催化精馏塔内环己烯转化率和产品纯度的影响,确定催化精馏合成环己醇的较佳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6-05)
刘云轩[4](2019)在《酸改性HZSM-5催化环己烯水合制备环己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己醇是生产己内酰胺、己二酸、聚酰胺等有机产品的重要中间体。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环己烷氧化法、苯酚加氢法、环己烯水合等方法,但目前大部分工业生产环己醇采用环己烷氧化法。该方法虽然技术比较成熟,但仍存在环己烷单程转化率低、醇酮选择性不高以及安全和环保等缺点。随着绿色化工的兴起与发展,环己烯水合法制备环己醇越来越受研究者们的关注。由于该反应是在水相中进行,且环己烯在水中的溶解度低、催化剂活性不高等原因,水合反应转化率较低,环己醇的收率不高。因此,亟待发展一种新的水合工艺,提高这一过程的效率。本文针对现有的水合HZSM-5(Si/Al=38)分子筛催化剂进行改性,探索了新的水合工艺条件,提高了环己烯转化率和环己醇的收率。具体研究结论如下:本文首先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分子筛以及一些酸性催化剂对环己烯水合反应的影响,发现水热稳定性较好的HZSM-5对该反应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硅铝比的HZSM-5对水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铝比为38的HZSM-5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接着以硅铝比为38的HZSM-5为催化剂,探索最优反应条件,并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考察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的最优反应条件是:温度130℃,反应时间3 h,反应压力0.5 MPa,催化剂用量20%,烯水比2:5(v:v),转速900 rpm,此时环己烯的转化率为9.0%,环己醇的选择性为99.5%,且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XRD、SEM、BET、Py-FTIR、NH_3-TPD、FT-IR、TG-DTG等表征手段揭示了HZSM-5的微观结构特征,同时还推导了可能的水合反应机理。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此过程的反应效率,对催化性能较好的HZSM-5(Si/Al=38)进行改性,重点考察了不同酸及酸浓度对分子筛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HNO_3改性后的催化剂效果较好;同时,采用HNO_3对不同类型的分子筛以及不同硅铝比的HZSM-5进行改性对比,发现硅铝比为38的HZSM-5展示了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并进一步考察了改性条件(如HNO_3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等)对HZSM-5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HZSM-5展示了较好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4 h,烯水体积比为2:5,催化剂用量20%,转速900 rpm,反应压力为0.5 MPa的条件下,环己烯的转化率可达12.2%,环己醇的选择性接近100%,且催化剂稳定性好。并通过XRD、SEM、BET、Py-FTIR、NH_3-TPD、FT-IR、TG-DTG等一系列表征,证实了硝酸改性后的HZSM-5微观结构基本保持完整。该法提高了环己醇收率,对于实现以苯为原料合成己内酰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26)
贾尚坤[5](2019)在《愈创木酚液相催化加氢制备环己醇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作为木质纤维素中的叁大组分之一,其含量仅次于纤维素且能量占比较高。目前主要通过快速热解的方式使木质素转化为生物油液体燃料而加以利用。生物油中含有很多高含氧量的酚类衍生物,开发与利用木质素酚类衍生物制备高价值化学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愈创木酚作为最典型的木质素酚类衍生物之一,以其为原料经加氢脱氧反应制备环己醇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对木质素加氢解聚过程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研发了一种Ru-Co/TiO_2-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愈创木酚加氢脱氧性能的研究。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Al摩尔比的TiO_2-Al_2O_3复合载体。然后采用浸渍-热分解法制备得到一系列不同Ru和Co负载量的Ru-Co/TiO_2-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且在应用于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中发现,在愈创木酚的转化率高于99%的反应条件下,金属助剂Co的加入以及复合载体的利用可有效增加目标组分主产物环己醇的选择性。最优催化剂为5Ru-5Co/TiO_2-Al_2O_3(Ti/Al=1/1.6),且其在反应温度为200℃、氢压为2MPa以及反应时间为210min的条件下,愈创木酚转化率为99.69%,主产物环己醇的选择性为81.73%,同时催化剂循环使用五次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通过XRD、BET、XPS、H_2-TPR、FT-IR、TEM等分析表征来探究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降低催化剂的经济成本,我们采用尿素共沉淀法合成一系列不同Ni和Fe配比的Ni-Fe/Mg/Al催化剂用于催化愈创木酚的加氢脱氧反应。研究表明,金属Ni和Fe的配比以及溶剂的选择对催化愈创木酚的加氢活性以及主产物环己醇的选择性影响较大,适量的加入过渡金属Fe可以有效地提高主产物环己醇的选择性。最优催化剂为8Ni-4Fe/Mg/Al,且其在反应温度为200℃、氢压为4MPa以及反应时间为480min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愈创木酚转化率为99.49%,环己醇的选择性为82.7%。循环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未发生明显相变且活性金属组分Ni和Fe含量基本未流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XPS、H_2-TPR、TEM等分析表征表明,金属Ni和Fe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以及活性组分的良好分散性是促进环己醇选择性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25)
李继宁[6](2019)在《环己醇装置产能放大工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加氢催化剂性能的提升,环己烯产能有了较大的提升,受水合反应系统制约,装置前后最大产能不匹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投入较少的资金,对原有的装置和设备进行挖潜扩容,技术更新,是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09期)
刘益林,向炳森,刘炎云,晏小红[7](2019)在《有机化学实验环己醇制备环己烯的绿色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了以无水叁氯化铁作催化剂,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的绿色化研究,得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环己醇20.0 g (0.20 mol),催化剂用量为环己醇物质的量的10%,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产率可达76%,纯度高达96%。(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任琮琳,孟新宇,胡益涛,方云,钱飞[8](2019)在《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NPEO_(10))的替代是一个顺应环境和法规的需求问题,而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NCEO_n)的结构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n)高度相似,原料来源一致,有可能作为其替代品。系统考察和比较了NCEO_n和NPEO_(10)的应用性能,以期在NCEO_n的构效关系方面,为提供NPEO_(10)的环境友好型替代品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NCEO_7具有与NPEO_(10)最为接近的乳化和润湿性能,且对橄榄油、液体石蜡和二甲基硅油具有较NPEO_(10)略好的乳化能力,有望替代NPEO_(10)作为乳化剂应用于农药、制药和石油等领域中。(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王麦见,魏新军,陈天天,阮晨蕾,邵国斌[9](2019)在《环己醇苯加氢闪蒸系统优化技改》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环己醇生产过程中苯加氢系统闪蒸罐在高负荷工况下出现管线、塔板和调节阀堵塞的现状,采用增加脱氧高纯水水量,溶解加氢催化剂硫酸锌;提高脱氧高纯水添加泵的出口压力,保证高纯水能够添加到闪蒸罐;设计DCS控制系统等措施,使苯加氢反应器在高负荷运行时,闪蒸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装置产能。(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李迎春,张乐,阮晨蕾,张海永,王留栓[10](2019)在《环己醇废气中的氢与氯碱副产氢回用系统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温分离、变温吸附工艺和干燥精滤装置,将环己醇加氢反应系统外排尾气中的氢气和氯碱副产氢气回收,并结合苯精制装置的氢源现状,设计了氢气回用系统、氢气干燥精滤装置、氢气压力调节控制系统和苯精制装置补氢自动控制系统,增加了苯精制加氢单元的补充氢气源,减少了有效资源损失,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环己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己醇本身属于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_6H_(12)O,虽然在常温常压下属于一种无色的粘稠液体。但是运用环己醇为原料则可以自制铜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气相催化的原理来制备环已酮,并在反应的过程中逐步研究反应的温度、液体温度和物料配比等诸多因素,最终探讨各种因素对合成反应所造成的影响。当反应的温度被控制在220~240℃之间时,特定条件下的环已醇转化率可以达到95%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己醇论文参考文献
[1].王钘,钱俊峰,孙中华,孙富安,谢京燕.壬基酚催化加氢制备壬基环己醇催化剂及工艺研究[J].现代化工.2019
[2].雷海洪.环己醇气相脱氢合成环己酮催化工艺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3].孙进超.催化精馏生产环己醇基础数据测定及工艺过程优化[D].烟台大学.2019
[4].刘云轩.酸改性HZSM-5催化环己烯水合制备环己醇研究[D].湘潭大学.2019
[5].贾尚坤.愈创木酚液相催化加氢制备环己醇的反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9
[6].李继宁.环己醇装置产能放大工艺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7].刘益林,向炳森,刘炎云,晏小红.有机化学实验环己醇制备环己烯的绿色化研究[J].山东化工.2019
[8].任琮琳,孟新宇,胡益涛,方云,钱飞.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9
[9].王麦见,魏新军,陈天天,阮晨蕾,邵国斌.环己醇苯加氢闪蒸系统优化技改[J].河南化工.2019
[10].李迎春,张乐,阮晨蕾,张海永,王留栓.环己醇废气中的氢与氯碱副产氢回用系统优化设计[J].河南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