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分析

40例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分析

陈建辉

四川省武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6384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5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划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27眼)治疗术式为传统超声乳化手术,观察组(26眼)为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30.0%,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明显,视力恢复情况优良,可改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高度近视;白内障

高度近视为现代眼科常见疾病,通常出现视网膜脱落、青光眼以及白内障等并发症,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且近年来居高不下,中老年人群为高发人群,且白内障作为眼病的一种会导致患者使命。目前多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可有效根除,为临床公认效果最优的术式。然而由于高度近视患者比较特殊,因此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式比单发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治疗难度更大也更复杂,需采用改良手术法。本文为详细探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现选取患者40例(53眼)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53眼)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划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27眼)治疗术式为传统超声乳化手术,观察组(26眼)为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8,年龄为53至77岁,平均(65.2±13.5)岁;晶体核硬度分级:12例为III级,5例为IV级,3例为V级。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3:7,年龄为52至79岁,平均(66.4±13.9)岁;晶体核硬度分级:11例为III级,6例为IV级,3例为V级。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观察组行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即作切口于11点区域透明角膜,控制长度约为3mm,辅助切口操作于3点区域角膜缘,环形撕囊处理后对超声乳化机予以适当调整,控制流量为26ml/min,控制能量为30%,稳定最大阻塞负压为400mmHg。超声乳化机劈核辅助,分解核为数块后分取部分硬核,并将等量黏弹剂注入前房区域,结合残余硬核具体特征将主切口适当扩大。处理残余硬核时用齿镊将其取出,将皮质注吸,最后在患眼置入人工晶体,即可完成手术。对照组行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对比两组并发症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1.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开展组间比较;用标准差()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开展组间比较,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术后1例出现并发症,为眼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发生率为5.0%;对照组6例,2例为部分晶状体核脱入,1例为眼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3例为角膜水肿,发生率为30.0%,对比差异明显(P<0.05,X2=5.20)。

2.2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状况对比见表2。

表2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状况对比(,mm2)

组别术后7d术后90d

对照组(n=20)2514.7±124.82201.9±121.5

观察组(n=20)2678.9±131.32507.4±129.4

t31.7453.63

P>0.05

3讨论

临床常规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术式为超声乳化手术,但是在术中超声应用时间长,且超声能量较多,因此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且为不可逆,致使囊袋破裂,脱入晶体核,导致角膜水肿或黄斑水肿等并发症[1]。相较于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优势在于综合超乳手术与小切口手术的优势,因此效果优良。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主要为依据晶体核硬度考虑囊袋与悬韧带情况,用超声乳化术打碎核,划分晶体核为两块或若干小块,用圈套器或镊子取出,可最大限度减少超声能量损伤角膜内皮程度[2],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该手术具备微创优势,即使患者为大硬核白内障,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需要较少能量,因此可防止或减少角膜内皮受损,避免术后出现较多并发症,可降低术后角膜失代偿风险,将手术时间大量缩短,避免视疲劳将晶体后囊膜损伤,恢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而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时还需注重以下要点[3]:①有较深前房,稳定性较差,会导致玻璃体前移,牵拉网膜;②操作时间比较长,易损伤脆弱悬韧带;③核与后囊之间存在较少皮质,劈核后核边缘会导致后囊破裂;④确保超声能量充足。本组对照组行常规超声乳化手术,观察组行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30.0%,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7d为(2678.9±131.3)mm2,术后90d为(2507.4±129.4)mm2,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杨新岩研究结果相近[4]。

综上所述,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明显,视力恢复情况优良,可改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红振,努尔艳?依布拉西,杨红梅等.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5(8):123-123,124.

[2]史天禹.80例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6(6):33-34.

[3]陈荣华.100例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25(18):3944-3945.

[4]杨新岩,王坤.使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8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03(34):146-147.

标签:;  ;  ;  

40例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