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抑制效果分析

小建中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抑制效果分析

(长沙医学院2014级本科中医3班湖南长沙410219)

【摘要】目的:探讨小建中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抑制效果及HP相关性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只小鼠用幽门螺杆菌混悬液给小鼠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小建中汤药物治疗,并设立氨苄西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胃黏膜的病理改变情况及HP感染转阴率。结果:小建中汤组和氨苄西林对照组的HP转阴率分别为80.00%和85.0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切片观察可见氨苄西林对照组及各治疗组HP转阴小鼠的胃黏膜结构完整,上皮细胞无坏死及脱落;腺体结构完整,黏膜下层无增生、水肿、无充血和炎细胞浸润。结论:小建中汤具有保护小鼠胃粘膜、改善胃粘膜炎细胞浸润,抑制HP感染,提高HP转阴率的功效;而且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及开发。

【关键词】小建中汤;幽门螺杆菌;抑菌效果;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消化道感染疾病中感染率最高的一种革兰阴性致病菌,其感染与人体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等疾病的发生都有密切关系。根除HP感染可以降低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的发病率[1]。小建中汤来源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剂,临床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流感等,笔者应用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健康昆种小白鼠60只(体重20-25g),雌雄各半(购自湖南省动物实验中心);氨苄西林胶囊0.25mg/片*盒;中药饮片;Hp菌株由长沙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提供;灌胃针50支,灌胃器10支;CD4、CD8试剂盒;尿素酶试剂;显微镜(由长沙医学院病理机能教研室提供)。

1.2方法

1.1模型制备

对实验的60只小白鼠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灌胃造模(实验小白鼠在灌胃之前24小时禁食、灌胃之前4小时禁水,灌胃后4小时禁食禁水),先对小白鼠进行3天的广谱抗生素的灌胃,使其杀灭小白鼠消化道其他细菌,再行Hp混悬液灌胃,灌胃后进一步观察小白鼠的生命活动体征并记录,根据收集到的体征作为判断小白鼠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参考因素,连续灌胃2周后进行尿激酶实验检测,阳性则为合格;未成功者进行再次灌胃,直到在正常情况下感染成功。动物造模后将感染成功的动物模型分组并编号。

1.2动物分组及处理方法

将成功造模的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小建中汤实验组、氨苄西林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各20只,试验期间饲养环境及喂养方式均一致。给药方式为灌胃,每组灌胃药物按原方比例配成,分别水煎2次,合并2次水煎液,过滤并浓缩制成1g/ml的生药药液,并高压高温灭菌后密封冷藏。灌胃剂量分别为:小建中汤药8.80g/㎏/d;氨苄西林对照组剂量为0.15g/㎏/d;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以上药物均是购于湖南省药材公司,药物用量按照《伤寒论》原方剂量和《古今中药剂量换算的考证》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灌胃时保证小鼠灌胃方式及量基本一致,灌胃前及灌胃后禁食禁水2小时,连续灌胃15天。在灌胃结束后对各组小鼠进行尿激酶实验测定,观察各组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转阴率。

1.3标本切片的制作

在小鼠末次灌胃结束后,动物禁食不禁水12h,心脏采血并处死动物后进行解剖,完整取下胃,并将胃中食物残渣清除干净,用生理盐水冲洗胃壁,放入4%的多聚甲醛中固定,固定24h后,梯度脱水,透明石蜡包埋。标本石蜡包埋冷冻12h后用石蜡切片机做连续冠状切片,厚度为4-5μm,贴于明胶载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1.4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单向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HP感染转阴率比较

各组小鼠灌胃结束后,对各组小鼠进行尿激酶测定,并统计各组转阴例数和计算各组转阴率。结果如下:实验组的HP转阴率为85.00%,氨苄西林对照组的HP转阴率为90.00%,空白对照组无一例小鼠转阴。各组数据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HP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诱因,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毒力强,感染率偏高,临床治疗较难根除。目前西医对HP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抗生素疗法为主,并且临床疗效可靠。但是,长期的抗生素治疗也存在很多弊端,如药物不良反应强,可导致患者胃肠道菌群失调,停药后容易复发;再加上近年来耐药菌群的迅速增加,抗生素疗法在临床上的疗效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正由于这诸多原因,很多研究者也正在逐渐开阔研究根除HP的新思路,而中医药在根除HP方面的优势也逐渐突显出来了。中医则认为,HP谓之邪气,是邪气侵犯人体才导致发病,是因正气不足。HP的侵袭部位主要在胃,脾胃之间互为表里,表里相和;所以,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HP感染的基础[3]。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方剂组成为饴糖(30g)、桂枝(9g)、芍药(18g)、生姜(9g)、大枣(6枚)、炙甘草(6g)。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桂枝、生姜温脾散寒;白芍、炙甘草、饴糖、大枣缓急止痛。“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凡梗主中”。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本方是由桂枝加芍药汤,重用饴糖组成,然其理法与桂枝汤有别。本方以饴糖为君,意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虚劳里急证[4]。后世广泛用于各种消化道及其他疾病的治疗。

本次实验结果也表明,小建中汤有保护小鼠胃粘膜、改善胃粘膜炎细胞浸润,抑制HP感染,提高HP转阴率的功效,与抗生素氨苄西林治疗组治疗效果对比,效果肯定且可靠。虽然从数据看,HP的转阴率和对胃黏膜的保护治疗作用不及氨苄西林,但也相差不是很大,疗效很接近氨苄西林对照组了。小建中汤方中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补虚药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小建中汤对Hp相关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优点不仅疗效肯定,主要是他在治疗同时还具有调节脾胃、肠道及机体免疫等功能,而且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总而言之,小建中汤应用于HP感染相关的胃部疾病就有很大开发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当然,目前对它的研究人不够成熟,还应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健琳,范晨,王琦.小建中汤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0):80-82.

[2]周永学,刘茜,王斌.小建中汤抗脾胃虚寒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及环核苷酸水平紊乱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3):151-154.

[3]赵红,杨倩,孙蓉.小建中汤水提组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02):277-279.

[4]沈祥春,陶玲,柏帅.小建中汤抗炎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09):2100-2101.

标签:;  ;  ;  

小建中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抑制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