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式节点论文-王先铁,郝际平,王丰平,潘阳,任青青

锚定式节点论文-王先铁,郝际平,王丰平,潘阳,任青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锚定式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柱,锚定式节点,试验研究,抗震性能

锚定式节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先铁,郝际平,王丰平,潘阳,任青青[1](2007)在《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6个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轴压比情况下节点的破坏模式、延性、耗能性能、强度及刚度退化等。试验结果表明,破坏之前节点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延性及耗能能力,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可以用于拉力较小的节点。文中提出了有关的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07年05期)

任青青[2](2007)在《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结合了混凝土与钢材各自的优势,具有强度高、塑性与韧性好、耐火性能好及制作与施工方便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国内对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试验及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节点承载力性能的研究相对滞后,阻碍了其在国内的推广应用。规范推荐的叁种节点形式类型少,且仅提供了一种节点的设计方法,难于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锚定式节点具有制作简单,不影响节点外形等优点,可应用于对节点刚度要求不大的结构中。为促进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与发展,本文对腹板横置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进行了试验与理论研究。对叁个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以研究节点的承载力、破坏模式、延性及耗能性能等,并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轴压比及混凝土强度对节点承载能力的影响。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本文分析了节点的抗弯屈服机制,并基于屈服线理论提出了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出节点的抗弯及抗剪设计公式及构造要求,供实际工程应用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7-05-01)

李娜[3](2007)在《新型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于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火强、抗震性能好及其外表相对规则、连接节点设计及施工方便等优点,在当今世界各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在初期,提供的节点构造类型较为单一,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节点型式,即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其中,T型锚固件腹板竖向放置,焊接在钢管内部与外侧钢梁翼缘垂直。文中对此系列3个节点试件进行试验研究,比较了在不同轴压比下节点的破坏模式、延性、耗能性能、强度及刚度退化等,并通过大型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NSYS9.0对节点进行叁维建模,模拟分析了单调加载时节点的受力性能,较为精确地分析了节点区的应力分布,直观了解各细部情况,并将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得到的骨架曲线进行对比,理论分析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又着重考察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对节点性能的影响。根据本文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对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价,当荷载较小时,节点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达到极限荷载后,柱壁板被撕裂,核心混凝土压碎,力学性能退化较快,可用于拉力较小的中小型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文中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构造要求和施工方法,供相关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7-05-01)

刘飞鹏[4](2005)在《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锚定式刚接节点的承载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混凝土结构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对于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框架节点国内普遍采用外隔板和内隔板的连接形式,构造类型较为单一,特别是对于中小尺寸截面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柱中内隔板只叁边施焊,一边不易焊接,针对此种情况,参照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节点有关连接形式,本文提出中小尺寸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采用T型钢锚定式节点型式,包括T型锚固件腹板竖放和腹板横放(焊接加劲肋提高刚度)两种型式,分别称为Ⅰ型和Ⅱ型锚定式节点。 框架节点的梁端弯矩向节点传递通过锚固件来实现,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考虑大变形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锚固件拔出有限元理论分析模型,对这两种型式的锚定式节点的传力机制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其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T型钢锚固件抗拔承载力设计公式和构造建议。 以实际框架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选取柱梁抗弯刚度接近时的十字形反弯点之间模型,借助有限元程序模拟分析了单调加载下的节点受力性能,较为精确地分析了节点区应力分布,直观地了解各细部受力情况,考察了柱轴压比大小、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锚定式节点设计内容进行了评析,给出按一般设计要求下梁柱节点的构造要求和设计计算公式,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5-05-01)

锚定式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结合了混凝土与钢材各自的优势,具有强度高、塑性与韧性好、耐火性能好及制作与施工方便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国内对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试验及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节点承载力性能的研究相对滞后,阻碍了其在国内的推广应用。规范推荐的叁种节点形式类型少,且仅提供了一种节点的设计方法,难于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锚定式节点具有制作简单,不影响节点外形等优点,可应用于对节点刚度要求不大的结构中。为促进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与发展,本文对腹板横置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进行了试验与理论研究。对叁个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以研究节点的承载力、破坏模式、延性及耗能性能等,并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轴压比及混凝土强度对节点承载能力的影响。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本文分析了节点的抗弯屈服机制,并基于屈服线理论提出了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出节点的抗弯及抗剪设计公式及构造要求,供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锚定式节点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先铁,郝际平,王丰平,潘阳,任青青.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

[2].任青青.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3].李娜.新型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4].刘飞鹏.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锚定式刚接节点的承载力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标签:;  ;  ;  ;  

锚定式节点论文-王先铁,郝际平,王丰平,潘阳,任青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