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性合成试验论文_倪思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工业性合成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成气,甲烷,烯烃,天然气,工业,大连,中试。

工业性合成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成功完成工业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近日在陕西榆林进行了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的工业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催化剂性能和反应过程的多项重要参数超过设计指标,总体性能优于实验室水平。该技术基于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莲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取得的"合成气高选择性转化制低碳烯烃" OX-ZEO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高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19年11期)

倪思洁[2](2019)在《叁年,这项成果走出“Science”走进工厂》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春天,中国科学院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包信和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们介绍了一项新成果——“合成气转化高选择性制低碳烯烃”(OX-ZEO)。3年后,2019年9月19(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9-20)

崔龙,李菁,赵胤,吕建辉,李正[3](2018)在《β分子筛的放大合成及其苯液相烷基化合成乙苯工业侧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m~3高压反应釜中试放大合成了100kgβ分子筛,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比表面积(BET)等一系列表征测试,并与进口β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合成的β分子筛原粉经过550℃焙烧脱除模板剂、离子交换、加入黏结剂,进行成型后处理制成催化剂,在工业侧线装置上进行了苯和乙烯液相烷基化合成乙苯的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苯/烯摩尔比、不同进料方式、不同温度条件对β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6072h的工业侧线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乙烯转化率达到100%,乙苯选择性大于95.6%,催化性能稳定,可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8年06期)

汤俊丽,丁万友,刘学武,梅长松,左玉帮[4](2016)在《3000Nm3/dSNG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工业装置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煤气化甲烷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工业示范"课题叁"合成气完全甲烷化成套工艺技术开发"(2009AA050903)为依托,采用自主研发的预还原态甲烷化催化剂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绝热四段全串并联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工艺技术方案,按照工业化标准在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现场建设了一套3000Nm~3/d SNG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工业装置,并连续稳定运行超过4000小时。在煤基合成气工业气源条件下,考察了温度、压力、模数、循环比、运行负荷等工艺运行条件对甲烷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工艺操作参数调整及优化运行,提高了产品气质量。结果表明:大唐化工研究院开发的预还原态甲烷化催化剂活性高、性能稳定,CO转化率高于99%,整个运行周期内床层热点位置无明显移动;开发的绝热四段全串并联甲烷化工艺成熟可靠,具有较好的工业适用性。在模数波动范围2.9-3.1,系统压力波动范围2.4-2.8Mpa,装置运行负荷60-110%的条件下,产品气质量合格经第叁方检测:CH_4,96.48%;H_2,1.39%;CO_2,0.52%;N_2,1.61%;高位热值36.07 MJ/m~3,达到国家天然气一类产品指标。(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8 煤化工精细化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9-24)

汤俊丽,丁万友,刘学武,梅长松,左玉帮[5](2015)在《3000Nm3/d SNG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工业装置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煤气化甲烷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工业示范"课题叁"合成气完全甲烷化成套工艺技术开发"(2009AA050903)为依托,采用自主研发的预还原态甲烷化催化剂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绝热四段全串并联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工艺技术方案,按照工业化标准在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现场建设了一套3000Nm3/d SNG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工业装置,并连续稳定运行超过4000小时。在煤基合成气工业气源条件下,考察了温度、压力、模数、循环比、运行负荷等工艺运行条件对甲烷化反应的(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17)

[6](2015)在《合成气甲烷化技术工业模型试验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专家对新疆广汇新能源公司承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参与实施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合成气甲烷化技术工业模型试验"进行了技术验收。该课题组从理论上提出了甲烷化反应过程的工艺参数以及反应器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完全甲烷化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开发出完全甲烷化工艺控制方案,在新疆(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5年06期)

[7](2015)在《合成气甲烷化技术工业模型试验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专家对新疆广汇新能源公司承担、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参与实施的"合成气甲烷化技术工业模型试验"进行了技术验收。"合成气甲烷化技术工业模型试验"课题,属于国家863计划项目"煤气化甲烷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中的五个课题之一,2010年启动实施。该课题组通过对甲烷化催化剂的热力学、动力学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甲烷化反应过程的工艺参数以及反应器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完全甲烷化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提出合理的甲烷化工艺流程,开(本文来源于《煤化工》期刊2015年01期)

夏国富[8](2014)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费-托合成油加氢提质技术工业试验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自主开发的费-托合成油加氢提质成套技术,在河南油田精蜡厂3kt/a工业装置上应用,成功生产出超高黏度优质基础油和高滴熔点的特种蜡等高附加值产品。费-托合成技术是世界各大能源公司密切关注的替代能源技术,对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技术储备、中国石化战略性新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与矿物质油相比,费-托合成油具有碳链长、不含芳烃和硫氮等特点,是生产优质高黏(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4年08期)

钟春彬[9](2011)在《双频合成振动压实工业样机性能试验与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频合成振动压实过程中,任一瞬时有两个不同频率的激振力同时作用于被压实材料,可使更多具有不同固有频率的材料颗粒处于共振状态,减小相互间的摩擦与内聚力,为压实创造有利的条件。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有效地提高压实效率,改善压实质量。论文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双频合成振动压实工业样机,并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法数值分析,对该样机压实性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双频合成振动压路机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提出考虑土壤塑性变形的压路机—土壤相互作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与经典线性模型相比,非线性模型更接近压路机工作实际。借助该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双频合成振动试验样机压实过程中振动轮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土壤参数对振动轮运动和振动轮与土壤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规律。同时指出压路机—土壤耦合系统固有频率并不固定不变,而是和激振力幅值有关,该系统幅频特性中出现超谐波共振和次谐波共振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在理论分析和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双频合成振动压实工业样机合理的振动参数,并通过对柳工20吨单钢轮压路机技术改造,研制出双频合成振动压实工业样机。完成双频合成振动压实工业样机与同吨位柳工常规CLG620型单频压路机对比试验,测定并比较了两机振动参数、起振停振性能及压实性能。对比试验表明,双频合成振动压实工业样机振动参数达到设计要求,振幅沿振动轮轴向分布均匀。高幅起振时两机压力冲击相当,低幅起振时双频工业样机压力峰值略高,但高幅和低幅停振时,双频工业样机液压系统低压腔最高压力较对比试验用单频压路机低约5%,显示出该工业样机停振过程更为柔和。相对于试验用单频压路机,双频工业样机对上层土壤压实效果略差,平均压实度为91%,比单频试验机平均压实度93%稍低;下层二者相当,平均压实度均为83%;而对中层土壤的压实,双频工业样机平均压实度达到86.8%,而单频试验机为83%,表现出双频合成振动对中下层土壤的压实有更大的优越性。建立了双频合成振动压实工业样机压实过程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压实过程土壤中竖向应力、塑性应变、表面下沉量以及振动轮与土壤的接触压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压实过程中上述各参数的分布和变化特点,并深入分析了压路机工作振幅、行走速度及土壤参数对其影响规律,为双频压路机的改进设计与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1-11-01)

杜霞茹,李楠,张洪涛,李君,刘金刚[10](2011)在《焦炉煤气合成天然气工业侧线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焦炉煤气合成天然气全流程工业侧线试验,试验规模为焦炉煤气150m3/h,甲烷化工段试验历经1000h,试验结果表明,M-849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甲烷化活性和选择性,并具有多次开停车后稳定性良好、耐短期超温的优良性能。采用补入水蒸汽、反应气不循环的二段绝热甲烷化工艺运行平稳、操作简单,出口气体组成达到设计指标。(本文来源于《燃料与化工》期刊2011年05期)

工业性合成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6年春天,中国科学院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包信和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们介绍了一项新成果——“合成气转化高选择性制低碳烯烃”(OX-ZEO)。3年后,2019年9月1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业性合成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成功完成工业试验[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

[2].倪思洁.叁年,这项成果走出“Science”走进工厂[N].中国科学报.2019

[3].崔龙,李菁,赵胤,吕建辉,李正.β分子筛的放大合成及其苯液相烷基化合成乙苯工业侧线试验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8

[4].汤俊丽,丁万友,刘学武,梅长松,左玉帮.3000Nm3/dSNG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工业装置试验研究[C].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8煤化工精细化发展论坛论文集.2016

[5].汤俊丽,丁万友,刘学武,梅长松,左玉帮.3000Nm3/dSNG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工业装置试验研究[C].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2015

[6]..合成气甲烷化技术工业模型试验通过验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5

[7]..合成气甲烷化技术工业模型试验通过验收[J].煤化工.2015

[8].夏国富.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费-托合成油加氢提质技术工业试验成功[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4

[9].钟春彬.双频合成振动压实工业样机性能试验与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1

[10].杜霞茹,李楠,张洪涛,李君,刘金刚.焦炉煤气合成天然气工业侧线试验[J].燃料与化工.2011

论文知识图

内加后EFME的HPLC图的HPLC图立体四热源炉合成的碳化硅结晶筒照片科研工作2002年我校承担的自治区级及以上科...2003年北京地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二...2003年北京地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二...

标签:;  ;  ;  ;  ;  ;  ;  

工业性合成试验论文_倪思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