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风管论文和设计-邓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风管,包括由两半壳体扣合而成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包括多孔出风段,多孔出风段通过至少一个分隔壁将筒体结构的出风端分隔成至少两个出风口;所述分隔壁均包括第一分隔块和与第一分隔块间隔设置的第二分隔块,第一分隔块与第二分隔块的同一端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块相连,第一分隔块、第二分隔块和连接块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设置有加强块,加强块与第一分隔块、第二分隔块和连接块均相连;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因半壳体的结构使凹模和凸模在加工和装配过程简单;使仪表盘在运行的时候,仪表盘上的各个零部件得到良好的冷却,提高了仪表盘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本车用风管的出风口的结构强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车用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两半壳体扣合而成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包括多孔出风段,多孔出风段通过至少一个分隔壁将筒体结构的出风端分隔成至少两个出风口;所述分隔壁均包括第一分隔块和与第一分隔块间隔设置的第二分隔块,第一分隔块与第二分隔块的同一端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块相连,第一分隔块、第二分隔块和连接块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设置有加强块,加强块与第一分隔块、第二分隔块和连接块均相连。

设计方案

1.一种车用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两半壳体扣合而成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包括多孔出风段,多孔出风段通过至少一个分隔壁将筒体结构的出风端分隔成至少两个出风口;

所述分隔壁均包括第一分隔块和与第一分隔块间隔设置的第二分隔块,第一分隔块与第二分隔块的同一端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块相连,第一分隔块、第二分隔块和连接块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设置有加强块,加强块与第一分隔块、第二分隔块和连接块均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的两侧均与第一分隔块、第二分隔块和连接块之间均形成有装配空间,且加强块上开有安装孔,加强块远离连接块的侧边上开有安装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出风段为双孔出风段,双孔出风段的两个出风口端部均向外侧翻起形成出风连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用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结构还包括单孔进风段,单孔进风段的进风口端向外侧翻起形成进风连接口,且进风连接口位于两半壳体上均设置有连接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用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结构还包括将单孔进风段和多孔出风段进行连接的连接筒段,连接筒段包括与单孔进风段相连的第一连接筒段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筒段与多孔出风段之间的第二连接筒段,第一连接筒段与第二连接筒段之间形成一个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半壳体通过其扣合面上设置有凸肋和凹槽配合连接而成,凸肋上均布有若干胶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半壳体扣合连接后在筒体结构的外侧壁形成了两定位连接筋组件,每个定位连接筋组件均由两定位连接筋贴合连接而成,每个定位连接筋中部均设置有向其一侧凸出的定位安装段。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风管。

背景技术

仪表台,也称仪表盘,主要用于各种数据和指示灯的显示,来了解汽车的行驶情况和发动机的工作状况,以便正确行驶汽车,提高行车安全。现在的汽车仪表盘其文字部分、刻度线、各标识、指示位置为透光区,其余区域通常采用丝印或喷涂遮光效果好的黑色涂料,在仪表盘后方放置发光器件,通电后,将整个表盘照亮;仪表盘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现在一般采用风冷的方式对其进行降温,主要通过风管将冷风送入仪表盘内对其进行降温处理,使其能够正常的运行。

风管是使用在汽车内的一种胶管,胶管属于汽车零部件配套的基础部件,其单车用量相对稳定,因而汽车胶管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增长速度都依赖于汽车工业的规模和增长速度。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来的快速增长,汽车胶管的国内市场需求也表现出与汽车产业同步快速增长的趋势。

现有的风管大多采用了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而成导致模具的制备和装配麻烦,且风管的出风口采用了单孔,导致车体内的主驾驶或副驾驶处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温度调节,同时风管的出风口结构强度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风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制备和装配麻烦,对仪表盘的冷却不均匀,且风管的出风口结构强度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用风管,包括由两半壳体扣合而成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包括多孔出风段,多孔出风段通过至少一个分隔壁将筒体结构的出风端分隔成至少两个出风口;

所述分隔壁均包括第一分隔块和与第一分隔块间隔设置的第二分隔块,第一分隔块与第二分隔块的同一端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块相连,第一分隔块、第二分隔块和连接块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设置有加强块,加强块与第一分隔块、第二分隔块和连接块均相连。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车用风管采用了由两半壳体扣合而成的筒体结构,先单独制备两半壳体,每个半壳体均由配合的凹模和凸模加工而成,因半壳体的结构使凹模和凸模在加工和装配过程较一体成型的模具简单;

2、通过至少一个分隔壁将筒体结构的出风端分隔成至少两个出风口,使本筒体结构能够使车体内的主驾驶和副驾驶等多处地方同时进行温度调节,提高了车体内的舒适感;

3、采用的分隔壁包括由第一分隔块、第二分隔块、连接块和加强块构成,不仅起到了分隔的作用,而且在出风口处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提高了本车用风管的出风口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或图2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单孔进风段1、多孔出风段2、连接筒段3、第一连接筒段31、第二连接筒段32、分隔壁4、第一分隔块41、第二分隔块42、连接块43、加强块44、装配空间5、安装孔6、安装缺口7、连接凸出8、凸肋9、凹槽10、定位安装段11。

实施例

参考图1~图3所示:一种车用风管,包括由两半壳体扣合而成的筒体结构,筒体结构包括单孔进风段1、多孔出风段2以及将单孔进风段1和多孔出风段2进行连接的连接筒段3,多孔出风段2通过至少一个分隔壁4将筒体结构的出风端分隔成至少两个出风口;分隔壁4均包括第一分隔块41和与第一分隔块41间隔设置的第二分隔块42,第一分隔块41与第二分隔块42的同一端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块43相连,第一分隔块41、第二分隔块42和连接块43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设置有加强块44,加强块44与第一分隔块41、第二分隔块42和连接块43均相连。

采用的两半壳体通过其扣合面上设置有凸肋9和凹槽10配合连接而成,凸肋9上均布有若干胶孔;通过凸肋9和凹槽10的配合完成两半壳体的扣合连接方式,便于筒体结构的安装或拆卸,且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两半壳体扣合连接后在筒体结构的外侧壁形成了两定位连接筋组件,每个定位连接筋组件均由两定位连接筋贴合连接而成,每个定位连接筋中部均设置有向其一侧凸出的定位安装段11;通过定位连接筋的结构设计在将本车用风管安装到车体内的时候,便于安装定位,提高其安装后的稳定性能。

为了提高本车用风管的装配稳定性能,在加强块44的两侧均与第一分隔块41、第二分隔块42和连接块43之间均形成有装配空间5,且加强块44上开有安装孔6,加强块44远离连接块43的侧边上开有安装缺口7;通过装配空间5和安装缺口7对本车用风管在安装的过程中进行安装定位,提高安装后的稳定性能;根据仪表盘的实际需求,采用的多孔出风段2为双孔出风段,双孔出风段的两个出风口端部均向外侧翻起形成出风连接口;单孔进风段1的进风口端向外侧翻起形成进风连接口,且进风连接口位于两半壳体上均设置有连接凸出8;通过进风连接口和出风连接口设计,便于本车用风管进行安装连接,连接凸出8的设计提高了连接后的稳定性能。

采用的连接筒段3包括与单孔进风段1相连的第一连接筒段31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筒段31与多孔出风段2之间的第二连接筒段32,第一连接筒段31与第二连接筒段32之间形成一个钝角;连接筒段3的结构设计不仅起到了连接单孔进风段1和多孔出风段2,而且是根据安装空间的结构来进行设计的,使得本车用风管兼具占用空间小和安装稳定性能高的特点。

本车用风管由EPP材料通过热塑工艺加工而成,使得本产品具有以下的特点:

(1)同等尺寸及厚度且性能一样EPP产品较塑料重量减轻60%;

(2)模具开发费用降低,且模具寿命长;

(3)产品颜色多样,产品皮纹均匀度好,立体感强,美学及触感良好;

(4)安装更换方便;

(5)材料绿色环保,可降解;

(6)产品成型合格率高;

(7)耐化学性强;

(8)热导率低;

(9)低气味及VOC,禁用物质含量低;

(10)改善汽车内部空间声学性能;

(11)表面柔软,可调整控制表面柔软度;

(12)阻燃性能好;

(13)保温绝热能力强,管壁热量损失小;

(14)降噪性能好;

(15)卓越的断热能力可防止管壁结露。

本方案中的“第一”和“第二”仅用于命名上的区别。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一种车用风管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8488.3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1(四川)

授权编号:CN209365835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B60H 1/26

专利分类号:B60H1/26

范畴分类:32B;35C;

申请人:四川力登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四川力登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38500 四川省邻水县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21号

发明人:邓勇

第一发明人:邓勇

当前权利人:四川力登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廖天云

代理机构:50213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车用风管论文和设计-邓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