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仙女木事件论文_肖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仙女木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事件,仙女,沉积物,石笋,粒度,气候,罗布泊。

新仙女木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肖龙[1](2019)在《Hiawatha撞击作用是新仙女木事件的诱因吗?》一文中研究指出Science公布的2018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是在地球北极圈格陵兰岛西北部的Hiawatha冰川下,发现了一个直径约31km的大型撞击坑~([1])(https://vis.sciencemag.org/breakthrough2018/finalists/#cell-development).该项成果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Kj?r为首的国际科学家团队~([1])完成,于2018年11月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该团队利用1997~2016年间的机载雷达测声探测资(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2期)

洪晖[2](2017)在《闽西仙云洞石笋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是指发生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转变的升温过程中北半球的一次急剧降温事件,随着高分辨率地质记录的不断出现,关于YD事件研究的区域差异性日益突出,已有的我国关于该事件的石笋记录主要来自于西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本研究拟选择位于我国受典型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福建省仙云洞石笋,通过高精度230Th定年和高分辨率的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建立新仙女木时期我国东南沿海高分辨率的石笋氧同位素序列。为该时期东亚夏季风记录的空间对比提供记录支持。在此基础上,综合对比其它区域的气候记录,探讨新仙女木事件的驱动机制及东亚季风的演化特征。本研究通过仙云洞XYⅣ-14石笋9个U/Th定年数据、288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 11.01~13.4kaB.P.期间东亚季风演化的δ180时间序列,在(12.93~11.36ka B.P.)时段,δ180平均分辨率可达5.8a。对石笋δ180记录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阶段性认识:(1)XYⅣ-14石笋δ18O记录在YD时期的变化范围为-7.269‰~-5.54‰,总体振幅为1.72‰,YD时期的δ180记录呈现出一个类似于“W”型特征。在YD时期内部,仙云洞石笋δ180记录存在“叁峰两谷”的特征。在12.2 kaBP之后,YD内部表现出季风逐渐增强的过程。(2)石笋XYⅣ-14记录的YD事件的开始时间为12817±40 a B.P.,结束时间为11624±48 a B.P.,在测年误差范围内能够和格陵兰冰芯记录以及亚洲季风区其它的石笋记录较好对应。在仙云洞石笋δ180记录内部存在3个百年尺度的季风回暖事件,分别以 12.57kaB.P.、12.41kaBP 和 11.95kaB.P.为中心。(3)将仙云洞记录与同时期其它冰芯石笋等记录进行对比发现,在千年尺度上仙云洞石笋δ18O记录的季风演变与北高纬气候存在紧密耦合关系,明确了北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对YD突变事件的主导性影响;同时在YD事件内部百年尺度的季风演变上,东亚季风区石笋记录与北高纬记录又存在某些差异性,这说明亚洲季风可能受到北大西洋气候系统以外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北大西洋温盐环流驱动学说似乎难以解释季风记录中的这样缓变趋势。或许,低纬水热重组活动在季风驱动力中的作用应该更加被重视。(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5)

王璐瑶,赵侃,黄伟,张伟宏,邵庆丰[3](2017)在《新仙女木事件内部百年尺度弱季风事件的龙腑宫洞石笋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湖北省神农架龙腑宫洞一支石笋(LFG21)7个U/Th年龄和461组氧、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末次冰消期12.42~10.53 ka B.P.平均分辨率达3 a的亚洲夏季风强度演化序列.LFG21石笋δ~(18)O详细记录了新仙女木事件(YD)期间的季风突变细节,揭示了YD事件内部的不稳定性.在YD事件结构特征和转型模式上,石笋记录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支持北高纬驱动机制以及高低纬之间的气候联系.其中,在~11.71 ka B.P.氧、碳同位素明显正偏,δ~(18)O从-8.6‰快速正偏至-7.9‰,δ~(13)C从-7.4‰快速正偏至-6.0‰,指示YD内部存在百年尺度的弱季风事件,持续时间为~200 a.这些特征与南京葫芦洞石笋δ~(18)O记录H1事件的内部结构和转型特征十分相似,暗示两者很可能受到同一驱动机制的影响.通过高、低纬地质资料的对比研究和波谱分析,本文认为YD内部百年尺度季风突变事件可能与热带大洋水汽输送变化导致的亚洲季风区水文循环异常以及太阳活动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丁晓东,郑立伟,高树基[4](2014)在《新仙女木事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生在12.9~11.6 ka BP的一次北半球气候快速变冷——新仙女木(YD)事件在过去30年来一直是古气候研究的热点。当下由于人类活动引起全球变暖,研究类似的快速气候变化事件及其触发机制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时至今日,科学界对YD事件的发生时间、气候效应、触发机制及其全球性意义依然存在很大争议。对比多个高分辨率记录探讨了YD事件的发生时间及其年代学意义,详细总结了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及低纬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YD事件的记录及其气候效应,重点讨论了YD事件触发机制假说的发展与争议,并结合YD事件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4年10期)

叶黎明,初凤友,葛倩,许冬[5](2013)在《新仙女木末期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南海北部是重要的天然气水合物蕴藏区,ZHS-176、ZHS-174、17940和MD2905孔CaCO3含量记录均表明,11.3~8.0ka B.P.神狐海域存在一次典型的"低钙事件"(CM),该事件具有"快速降低、缓慢升高"不对称的变化结构,CaCO3含量降幅高达9%."低钙事件"期间,底栖有孔虫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和Cibicidoides kullenbergi壳体δ13 C分别负偏了1.4‰和0.7‰,海底有机碳的堆积速率(MAR)也突然升高了1倍.综合分析表明,新仙女木末期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很可能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快速分解,大量甲烷气体从天然气水合物中逸散,氧化后使底层海水快速酸化,从而导致了神狐海域碳酸盐的溶解.底层水团温度上升很可能是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主要触发因素.(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刘殿兵[6](2012)在《新仙女木(YD)事件区域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event,YD事件)为末次冰消期发生的快速降温事件,作为典型突变气候事件,它一直是国际古气候关注热点,其研究的开展促进和深化了科学界对千年尺度突变气候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地质记录涌现,YD事件时空差异性日益突出。对比和认识这些区域之间事件细节结构及转型模式异同有助于甄别其相位关系,探讨不同环境快速重组对高、低纬突变气候事件的响应方式,进而验证早期驱动—响应假说,为其动力学机制建立及未来相似边界条件下气候预测提供基本地质证据和理论模型。本文从YD事件区域响应方式入手,通过总结和对比模拟研究及地质记录,对YD事件已有研究存在的争议进行回顾,提出有待加强的研究区域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2年02期)

张丽蓉,舒强,陈晔,金爱春,何玉春[7](2011)在《新仙女木事件在苏北盆地得胜湖沉积物中的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苏北盆地得胜湖(DS)钻孔沉积岩心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新仙女木事件具有全球性的特征。根据对苏北盆地DS钻孔湖泊沉积物质量磁化率、粒度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的分析,在DS钻孔下部584~512cm深度处,发现这一深度时段内质量磁化率突然降低,中值粒径保持较低水平,Sr的质量分数降低至最小值,w(Rb)/w(Sr)比值快速增大到峰值,各代用指标均一致揭示了12826~11 492CalaB.P.间非常明显的低温干旱期,其降温幅度大,变化迅速。同时,结合已有研究颜家庄(YZ)浅钻分析得出,这次冷事件在时间以及变化特征上与南京葫芦洞以及格陵兰GISP2冰芯记录的末次冰消期中的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指示苏北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与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1年01期)

罗超,彭子成,刘卫国,张兆峰,贺剑峰[8](2008)在《新仙女木事件在罗布泊湖相沉积物中的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罗布泊CK-2钻孔湖相沉积物磁化率、粒度、碳酸盐和有机质含量的测定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我国西北极端干旱区域的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各代用指标均一致揭示了发生在12.8~11.6kaBP间非常明显的低温期,且降温幅度大,变化迅速.这次冷事件在时间坐标以及发生特点上都与格陵兰冰心记录的末次冰消期中的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为新仙女木事件的全球性特征提供了新的证据.这说明在我国新疆的极端干旱区,其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也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主成分分析结果,揭示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西风气候区有别于东南季风气候区的水热配置特点,即冷期湿润,暖期干旱,并提出了该事件信号从北大西洋传送到罗布泊地区的潜在机制.(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赵志军,陈晔,舒强,张茂恒,李才林[9](2007)在《新仙女木事件以来东部冲积平原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位于我国温带-亚热带过渡带的淮河下游冲积平原深约613cm 的钻孔进行 AMS~(14)C 和粒度等多指标分析,建立了江淮平原末次冰消期以来的高分辨率环境演化序列。从粒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钻孔的613-530 cm、530-465 cm、465-412 cm(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李潮流,康世昌[10](2006)在《全球新仙女木事件的恢复及其触发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约发生在12.9~11.6 ka BP的新仙女木事件(YD)在气候突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对其触发时间、触发地点、触发机制以及YD事件是否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并且该事件触发机制的研究对目前全球温度快速升高背景下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也有很大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YD事件恢复的最新研究,分析了该事件在全球不同区域发生时间和强度的异同,目前北半球对该事件的记录比较一致,南半球还有很大分歧.介绍了YD事件的可能触发机制,YD事件的触发除了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终止之外,也可能受到诸如太阳辐射减少和赤道大洋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有待加强的研究区域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06年04期)

新仙女木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是指发生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转变的升温过程中北半球的一次急剧降温事件,随着高分辨率地质记录的不断出现,关于YD事件研究的区域差异性日益突出,已有的我国关于该事件的石笋记录主要来自于西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本研究拟选择位于我国受典型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福建省仙云洞石笋,通过高精度230Th定年和高分辨率的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建立新仙女木时期我国东南沿海高分辨率的石笋氧同位素序列。为该时期东亚夏季风记录的空间对比提供记录支持。在此基础上,综合对比其它区域的气候记录,探讨新仙女木事件的驱动机制及东亚季风的演化特征。本研究通过仙云洞XYⅣ-14石笋9个U/Th定年数据、288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 11.01~13.4kaB.P.期间东亚季风演化的δ180时间序列,在(12.93~11.36ka B.P.)时段,δ180平均分辨率可达5.8a。对石笋δ180记录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阶段性认识:(1)XYⅣ-14石笋δ18O记录在YD时期的变化范围为-7.269‰~-5.54‰,总体振幅为1.72‰,YD时期的δ180记录呈现出一个类似于“W”型特征。在YD时期内部,仙云洞石笋δ180记录存在“叁峰两谷”的特征。在12.2 kaBP之后,YD内部表现出季风逐渐增强的过程。(2)石笋XYⅣ-14记录的YD事件的开始时间为12817±40 a B.P.,结束时间为11624±48 a B.P.,在测年误差范围内能够和格陵兰冰芯记录以及亚洲季风区其它的石笋记录较好对应。在仙云洞石笋δ180记录内部存在3个百年尺度的季风回暖事件,分别以 12.57kaB.P.、12.41kaBP 和 11.95kaB.P.为中心。(3)将仙云洞记录与同时期其它冰芯石笋等记录进行对比发现,在千年尺度上仙云洞石笋δ18O记录的季风演变与北高纬气候存在紧密耦合关系,明确了北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对YD突变事件的主导性影响;同时在YD事件内部百年尺度的季风演变上,东亚季风区石笋记录与北高纬记录又存在某些差异性,这说明亚洲季风可能受到北大西洋气候系统以外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北大西洋温盐环流驱动学说似乎难以解释季风记录中的这样缓变趋势。或许,低纬水热重组活动在季风驱动力中的作用应该更加被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仙女木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肖龙.Hiawatha撞击作用是新仙女木事件的诱因吗?[J].科学通报.2019

[2].洪晖.闽西仙云洞石笋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3].王璐瑶,赵侃,黄伟,张伟宏,邵庆丰.新仙女木事件内部百年尺度弱季风事件的龙腑宫洞石笋记录[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丁晓东,郑立伟,高树基.新仙女木事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4

[5].叶黎明,初凤友,葛倩,许冬.新仙女木末期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事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

[6].刘殿兵.新仙女木(YD)事件区域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新进展[J].地质论评.2012

[7].张丽蓉,舒强,陈晔,金爱春,何玉春.新仙女木事件在苏北盆地得胜湖沉积物中的记录[J].地质科技情报.2011

[8].罗超,彭子成,刘卫国,张兆峰,贺剑峰.新仙女木事件在罗布泊湖相沉积物中的记录[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

[9].赵志军,陈晔,舒强,张茂恒,李才林.新仙女木事件以来东部冲积平原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C].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

[10].李潮流,康世昌.全球新仙女木事件的恢复及其触发机制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6

论文知识图

河西走廊地质剖面及钻孔分布图剖面位置图不同地区新仙女木事件对比一517940孔盐度定量重建结果(侮ngetal....一5日本周边第四纪火山喷发影响的范围7...2 格陵兰冰芯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

标签:;  ;  ;  ;  ;  ;  ;  

新仙女木事件论文_肖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