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摩耐磨多层膜设计及研究进展

减摩耐磨多层膜设计及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

涂层作为一种有效的表面改性技术,具有材料选择范围广、性能可调节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多种工况和结构要求,在零部件的减摩耐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单一涂层分为减摩涂层和耐磨涂层两类。前者采用类石墨层状结构润滑材料制备,用于减小摩擦副的摩擦系数,但磨损率较高;后者则采用陶瓷等高硬材料制备,用于抵抗磨损、保护基体材料,但摩擦系数较大。这两种涂层在使用中都不能同时发挥减摩、耐磨的作用。随着机械、航天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在不能采用传统油润滑的特殊环境中,传统涂层无法同时满足零部件之间较小的摩擦系数和较低的磨损率的要求。而多层膜结合选材和层状结构设计,兼具减摩、耐磨作用,其相关研究为解决材料摩擦学性能不足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可能。构筑多层膜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磁控溅射等手段,在基体材料上制备软硬交替分布的层状结构涂层,单层厚度在微米和纳米级之间。其摩擦学性能取决于自身的结构参数和制备工艺参数,二者通过改变多层膜的结晶状态、力学性能进而影响其摩擦学性能。如何优化结构、工艺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减摩耐磨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控制多层膜的晶粒生长和晶体择优取向;二是提高多层膜的韧性;三是降低多层膜的残余应力。通过优化结构、工艺参数,控制制备过程中的不良因素,强化有利因素,多层膜的摩擦学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研究表明,调整多层膜中的单层膜厚度可以实现内部材料结晶状态的演变及抑制晶体取向的转变。另外,多层膜层状结构产生的大量界面可以在涂层受载产生裂纹时吸收能量,抑制或偏转裂纹扩展,因此可以通过引入高质量层间界面优化其韧性。多层膜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随溅射过程逐渐累积,降低基片偏压是控制残余应力的有效手段;多层膜的层状结构可以打断残余应力的累积,也能从时间效应上控制残余应力。从研究成果来看,影响多层膜摩擦学性能的因素存在最佳值。从实验数据来看,大气环境中干摩擦磨损率可以降至3×10-10mm3/(N·m),并且摩擦系数始终稳定在0.1左右。本文归纳了多层膜的研究现状,主要从设计原则(包括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性能表征和检测手段、近期研究成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指出目前多层膜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多层膜设计原则
  •   1.1 选择合适的材料
  •   1.2 设计调制周期与层数
  •   1.3 控制多层膜的晶粒大小和择优取向
  •   1.4 优化多层膜的韧性
  •   1.5 控制多层膜的残余应力
  •   1.6 提高膜基结合强度
  • 2 性能表征和检测手段
  • 3 减摩耐磨多层膜研究进展
  • 4 结语与展望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郑晓猛,张永振,杜三明,刘建,杨正海,逄显娟

    关键词: 多层膜,力学性能,摩擦学,调制周期,韧性,残余应力

    来源: 材料导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材料科学,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高端轴承摩擦学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730130,U1404504),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62300410091)~~

    分类号: TB383.2

    页码: 444-453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2775K

    下载量: 242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芯法检测核电转子残余应力应用研究[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 [2].车削残余应力方向性实验[J]. 机床与液压 2020(04)
    • [3].关于初始残余应力对薄壁回转件加工变形的影响探究[J]. 内燃机与配件 2020(05)
    • [4].铣削残余应力离散性实验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20(07)
    • [5].多层熔丝增材数值模拟及残余应力控制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20(04)
    • [6].微量润滑系统参数对加工残余应力影响试验[J]. 机床与液压 2020(13)
    • [7].强化研磨微纳加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 2020(10)
    • [8].单球撞击纯钛的宏观和微观残余应力(英文)[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0(10)
    • [9].激光增材制造残余应力研究现状[J]. 表面技术 2019(01)
    • [10].机加工与热处理的连续加工残余应力耦合情况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9(12)
    • [11].第19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17(04)
    • [12].第19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第1轮通知)[J]. 机械工程材料 2017(04)
    • [13].初始残余应力和切削残余应力对薄壁件加工变形的影响[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7(08)
    • [14].不锈钢微量润滑车削残余应力的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15(23)
    • [15].低温微量润滑车削加工残余应力正交试验[J]. 煤矿机械 2016(02)
    • [16].磁应变法残余应力检测试验研究[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6(03)
    • [17].微量润滑对切削加工残余应力的影响[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0)
    • [18].第17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第2轮通知)[J]. 中国表面工程 2013(05)
    • [19].材料残余应力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13(10)
    • [20].基于X射线衍射法的岩石残余应力测量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11)
    • [21].残余应力及其本质探讨[J].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 [22].沉积路径对激光增材制造结构件残余应力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9(12)
    • [23].轴承圈加工残余应力及其径向热变形研究(英文)[J]. 机床与液压 2020(18)
    • [24].7050铝合金淬火残余应力及消减工艺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8(24)
    • [25].分段焊接对内燃机薄板箱体部分残余应力的影响[J]. 内燃机与配件 2019(01)
    • [26].面向7075铝厚板加工变形的初始残余应力释放与再分布模型[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9(01)
    • [27].第20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第3届海峡两岸残余应力技术论坛[J]. 机械工程材料 2019(06)
    • [28].U肋双侧焊的钢桥面板残余应力数值分析[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9(02)
    • [29].冷滚打成形中打入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仿真研究[J]. 机械强度 2019(04)
    • [30].获取残余应力的压痕方法研究[J].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9(02)

    标签:;  ;  ;  ;  ;  ;  

    减摩耐磨多层膜设计及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