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香庆:试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宋香庆:试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摘 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国党组织体系的基层末梢,以农村基层党建带动脱贫攻坚、党的基层建设优势发展到农村、保护农民根本利益,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调动一切脱贫攻坚的积极因素,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带领广大农村群众破解致富难题,挖掘、吸收各类人才,汇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地位和作用

农村地区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的维护与保障有着重要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发展状况的不平衡,农村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如何解决好农村与城市发展的巨大差异,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亟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1],通过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地区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农村落后地区把握脱贫方向,创新经济发展渠道,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为贫困地区人口致富提供有效保证。

1998年,第二代路虎发现亮相。仍旧是标志性的阶梯式车顶和车顶侧窗,但内在却拥有了超过700处以上的改进和优化。更为豪华的车厢氛围,更为先进、可靠的动力总成以及更为丰富的电子配置让它拥有了崭新的亮点。ACE主动转弯辅助系统、陡坡缓降和牵引力控制系统的首次出现,配合上传统但更有效的差速锁,第二代路虎发现在野外的生存能力变得更强,操作起来也更为简单、方便。

一、逻辑起源: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应有之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否在农村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系到农村各项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贫困人口能否实现共同富裕。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时代赋予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有着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压在人民群众身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以往所受到各项政治压迫不复存在,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性成就。社会条件的变化要求党将发展重点转向了经济建设,一切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满足感为奋斗目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进一步向“富起来,强起来”努力,将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某一方面的现代化,而是整体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这就决定了实现农村地区的整体性脱贫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2]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来解决好农村贫困问题,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开展脱贫攻坚战、帮助经济落后地区人口摆脱贫困生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要求,是忠实履行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的体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在于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这无论对农业经济领域还是对农村社会领域,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农村现代化成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当前重要的工作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抓住这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农村发展脚步,通过开展脱贫工作,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村人民生活质量,从而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地区人民的整体脱贫。

(二)发挥党建在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战的作用是在新时代继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小康社会是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强调其全面性,而不单单只是某些个人或某些地区,这是不断解决贫困问题的过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村地区由于饱受战乱动荡,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经历了长期发展,特别是随着一系列改革探索的不断进行,中国广大乡村地区建设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极大提高。但是,由于国家从全局出发,在整体战略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依然有着较大差距,农村地区的发展仍严重落后于城镇,农村仍长期处于欠发达的状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贫困的问题依然存在。我国主要矛盾解决的关键就在于解决好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解决好农村广大人民发展的不充分。因此,当前奋斗的重点就在于解决好农村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中国共产党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的重点就在于攻克城乡存在的巨大差距和农村发展的不充分,这事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可见,脱贫攻坚为的是人民,特别是农民群众,而坚持党的领导,加强脱贫攻坚的主体队伍建设,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占据着的特殊地位。这就决定了要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然要加强农村地区发展,关注农村贫困人口。开展脱贫攻坚战,真正体现了将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的社会主义本质,这也是脱贫攻坚战不断进行下去的重要动力。

二、价值维度: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呈现

党在农村各个领域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基础,贯彻落实好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在推进农村脱贫的工作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乡关系是城市的必然产物,是广泛存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与互动关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政治经济关系等诸多因素在城市和乡村关系的集中反映。早期的城市空间研究起始于空间的非社会性,如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都侧重于从理论和模型的变量计算中关注城市发展。随着芝加哥学派对城市社会发展和伴生问题的关注,城乡关系才开始成为空间社会学研究的主题。

(一)农村党组织是脱贫攻坚战的领导核心

党和国家政策在农村的宣传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离人民群众最近,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切实贯彻给基层人民群众。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一方面,基层党组织通过将脱贫攻坚的政策传达给人民群众,让人民深刻了解政策内容,有助于农村地区脱贫工作的开展,提升农村地区人民对政策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意愿借助于农村基层组织得到传递。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人民,因此必须聆听好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群众路线,将人民的意愿和呼声如实向上反映。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为人民群众意愿的忠实传递者的作用,畅通党和人民相互联系的渠道,准确有效地执行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政策。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者

3.打好“和谐牌”,提升凝聚力。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落实?“和谐牌”给出答案——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合作”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搭建合作沟通平台,并突出抓好“信息交流、人性化管理、约束激励”这三个机制建设,重点在“意识、质量、成效”等三个环节上做文章,从而让“沟通、信任、尊重、宽容”为核心的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并能付之实践,实现合作宽度、深度的持续拓宽与加深,有效促进和谐发展氛围的形成。

(三)基层党组织是农村脱贫的思想引领

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首先,要坚定基层党员的必胜信心。要求党员不因困难而退缩,不因问题而止步,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准时完成和完成标准不变。其次,整治“四风”净化党组织政治生态,筑牢党员和群众关系。对于党内的优良传统要加以继承,对于党内不正之风要严肃整顿。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全面从严治党同制度建设相结合,从党内组织制度、纪律规范入手,认真贯彻执行党内各项制度,遵守党规党纪。最后,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顿部分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把每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的坚强堡垒。

(四)基层党组织是党和国家与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

首先,明确党在农村社会各个领域的领导地位,有助于推动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保障制定的扶贫政策在基层农村脱贫攻坚得到执行,使农村脱贫攻坚和国家整体现代化的基本发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其次,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能够有效实现对农村脱贫攻坚中包括政府、村民、社会组织在内的管理和监督,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保障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在预期方向上顺畅有序运行。最后,基层党组织能够确保农村脱贫攻坚中的党员和群众站稳政治立场,在面对重大事件和突发情况时,使农村脱贫攻坚治理全过程始终遵循和维护整体利益。将党员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共同富裕打好基础。

②陆游从乾道六年(1170,46岁)闰五月十八日离山阴赴夔州通判,到淳熙五年(1178,54岁)春别蜀东归。期间于乾道八年三月到兴元府,同年十一月二日启程赴成都。实际在梁益时间不足八年。但陆游谈到这段经历,常自云九年或十年,如《遣兴》云“西州落魄九年余”,《新滩舟中作》云“九年行半九州岛地”,《南烹》云“十年流落忆南烹”等等。陆游的梁益地区书写,研究论文颇多,此处不一一列举。

三、现实指向:脱贫攻坚目标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

农村事业的发展需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面强化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切实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的组织力”[4]。村级党组织应在广大农村区域内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构架体系和培育优质的党员队伍。科学的组织体系能够将党和国家的政策全面、高效地贯彻和落实。新形势下,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建构方式,增强党的治理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党组织对农村的整体把控,为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依靠;要结合地区优势、产业特色,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切实利益。其次,提升和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重要决策、重大事项、重要工作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对于村级党组织在农村社会领域缺位、错位、失位等现象要防患于未然。

(一)打好基础,优化组织构建体系

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3]如何优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内容,更好地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为此,必须以农村党组织为中心,切实提升治理能力与水平,整合力量集中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农村经济建设需要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定的基础上,发挥好党组织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堡垒作用,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避免“致富后返贫”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拓宽脱贫致富渠道带动贫困群众发展,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脱贫致富新方式,借助于本地特色资源和优势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带领农民勇于开发新项目、新品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另一方面,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发展绿色农业,通过农业科学技术改善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及时处理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企业,在不污染环境,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实现脱贫攻坚,建成绿色乡村。

(二)牵牢“牛鼻子”,全面加强从严治党

扶贫工作不仅要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还要加强“扶思想”教育,做到“扶贫先扶志”,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予帮助,更好地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帮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可以在广大农村凝聚脱贫共识,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发人民群众的脱贫积极性,打破少数贫困户“等、要、靠”思想,通过自身努力积极致富。其次,培育农村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在脱贫攻坚上坚持正确道路,通过自身努力奋斗获得合法收入,而不是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谋取不法利益。最后,通过开展技术指导、就业培训等文化帮扶,增强人民就业能力,为农村人口就业创业提供相应指导。

2.3 评价指标 疼痛筛查正确率(%)=疼痛筛查正确的例数/筛查总例数×100%;疼痛评估符合率包括疼痛分值评估符合率,疼痛评估频次符合率,疼痛性质、部位评估符合率,爆发痛处理后再评估记录符合率四项内容,符合率(%)=评估符合例数/评估总例数×100%;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健康教育内容知晓例数/评估总例数×100%。

(三)扶贫攻坚也要抓住“关键少数”

一方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扶贫干部的群众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重点选拔政治修养较高、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党员干部,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做到深入群众、树立优良作风,从而建成一支精干、高效、务实领导班子,在农村脱贫攻坚战中成为坚强领导力量。在农村脱贫过程,不只是为人民群众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且也成为党员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对党员队伍要进行严格管理,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以增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要求,对不合格党员开展组织处置工作,依法依规肃清党内不良思想,集中整治那些工作能力不足、作风懒散的人员。只有这样,基层党组织才能获得人民信任,党员才能发挥模范和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村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明确定位,建设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

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转变自身定位,通过提高服务意识,让人民群众有着实际获得感,群众才心甘情愿跟党走,才能执行好党中央的扶贫政策,并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发展。首先,要针对少数基层党员缺失服务观念的现状,培育基层党员的服务群众观念,树立服务群众意识,将各基层党组织责任落实到位,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惠农政策,让广大农民尤其是生活困难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家的关怀,感受到脱贫攻坚战的成效。其次,服务群众前提是充分掌握群众诉求,只有满足好群众服务诉求,才是工作达到了更好的服务效果。要拓宽群众诉求渠道、提升满足诉求的能力,及时根据实际状况调整服务方式。

(五)权责分明,落实扶贫工作责任

各级党组织脱贫工作的有效性的保障需要以明确工作考量为依托。只有对基层党组织脱贫工作进行客观考量,建立健康的问责机制,才将脱贫成果更好地由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共享,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此,要将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评价要求,将地区脱贫致富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和完成效果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体系,借此有效评估各地基层党组织脱贫工作成果,更好地提升基层党员在工作中主动性,树立起良好的基层党组织形象。对于在脱贫工作中出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现象要严肃处理,对于违法乱纪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理,改善工作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克服“虚假式”脱贫,确保扶贫工作有效、脱贫过程顺畅、脱贫成果共享。

结语

通过发挥党建促脱贫的制度优势,可以为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思想、政治和经济引导,进一步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执政基础,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略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党员在脱贫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开展脱贫工作的创造性。要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从而使扶贫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地区整体性脱贫。

参考文献:

[1]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9-01(2).

[2]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8-09-23(1).

[3]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8-08-20(1).

Discussion about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the War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NG Xiang-qing,ZENG Zhao-wang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0,China)

Abstract: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re the end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using rural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to driv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ackling key problems,developing the advantages of party building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rural areas and protecting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farmers,which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party building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the new period.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should mobilize all positive factors to extricate themselves from poverty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ir political and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s,enhance the working ability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lead the broad rural masses in solving the difficult problems of getting rich,excavate and absorb all kinds of talents,and pool their forces to w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Key words:rural areas;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poverty eradication;status and role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9-0041-03

收稿日期:2019-08-19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农村基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14DJ04)

作者简介:宋香庆(1974-),男,江西瑞金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曾昭望(1996-),男,江西铜鼓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柯 黎]

标签:;  ;  ;  ;  ;  ;  ;  ;  ;  ;  ;  ;  ;  

宋香庆:试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