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块西部差异性旋转的构造意义:青藏高原东南缘白垩纪红层古地磁学新证据

川滇地块西部差异性旋转的构造意义:青藏高原东南缘白垩纪红层古地磁学新证据

论文摘要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青藏高原内部及其周缘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复杂构造变形区的复合构造使得古地磁的数据解释究竟代表区域的构造旋转还是只能反映局部的构造变形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采集川滇地块西缘渔泡江断裂东侧三岔河地区白垩纪红层古地磁样品,揭示采样区差异性旋转并探讨川滇地块西部自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规律.前人的地质调查表明川滇地块渔泡江断裂东侧上白垩统赵家店组地层发育倾伏褶皱.三岔河剖面以三岔河镇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三岔河南段剖面高温剩磁分量平均方向在倾斜校正后Ds=29.3°,Is=45.7°,ks=54.3,α95=6.6°,倾伏地层产状校正后Ds=30.6°,Is=46.6°,ks=69.3,α95=5.8°;而三岔河北侧剖面高温剩磁分量平均方向在倾斜校正后Ds=350.4°,Is=42.1°,ks=69.4,α95=9.2°,倾伏地层产状校正后Ds=347.4°,Is=41.9°,ks=96.6,α95=7.8°;两组高温剩磁分量均通过了褶皱检验,表明其获得于褶皱形成之前.相对于东亚稳定区80Ma古地磁极,三岔河南侧剖面发生了20.5°±4.8°的顺时针构造旋转量,与楚雄盆地核部之间不存在差异性旋转;但三岔河镇以北剖面却发生了22.7°±6.6°的逆时针旋转.综合分析川滇地块内部的古地磁数据表明自中新世以来川滇地块南部楚雄盆地经历了约20°的顺时针构造旋转,而三岔河镇北侧经历了约20°逆时针旋转.进一步分析表明三岔河北侧剖面相对于南侧剖面经历了约40°的逆时针旋转,可能由于研究区的滑脱构造导致岩石薄弱层拆离滑脱所引起.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背景及采样
  • 2 岩石磁学实验
  • 3 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
  • 4 样品系统热退磁数据分析
  • 4 讨论
  •   4.1 研究区构造几何形态及变形特征
  •   4.2 磁化率各向异性值对剩磁方向的影响
  •   4.3 采点相关性分析及聚类统计分析
  •   4.4 区域构造演化过程
  •     4.4.1 构造叠加和改造
  •     4.4.2 局部倾伏褶皱变形
  • 5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恒,杨振宇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块,古地磁,构造旋转,白垩系

    来源: 地球物理学报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192,41572183,41702223),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268)资助

    分类号: P318.44;P534.53

    页码: 1789-1808

    总页数: 20

    文件大小: 1406K

    下载量: 174

    相关论文文献

    • [1].抗战时期西南“省际互助缉私”述论——以川滇黔三省为考察中心[J]. 青海民族研究 2019(03)
    • [2].川滇老汉[J]. 艺术品鉴 2019(08)
    • [3].云变表情生(外一篇)[J]. 神剑 2017(01)
    • [4].山果[J]. 人民周刊 2016(23)
    • [5].山果[J]. 金秋 2017(07)
    • [6].山果[J]. 高中生 2017(28)
    • [7].川滇古镇[J]. 词刊 2013(07)
    • [8].一衣带水 川滇感同身受[J]. 青年与社会 2008(06)
    • [9].中国西南藏区脱贫后的持续反贫困对策研究——以川滇藏连片贫困区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9)
    • [10].论川滇黔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与开发建设[J]. 学术探索 2015(07)
    • [11].川滇藏茶马古道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 西藏科技 2013(10)
    • [12].川滇古陶瓷鉴定浅识[J]. 收藏界 2012(02)
    • [13].川滇古陶瓷鉴定研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1(11)
    • [14].走进川滇藏[J]. 中国报道 2008(01)
    • [15].南行漫记——川滇万里走单骑[J]. 宁夏画报(生活版) 2017(01)
    • [16].川南游击纵队血战川滇黔[J]. 中国西部 2015(25)
    • [17].不朽的红色记忆——研究和宣传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历史意义重大[J]. 中国西部 2015(25)
    • [18].抗战时期修筑川滇铁路的意义及其艰难历程[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9].民国川滇铁路史略[J]. 昆明学院学报 2014(05)
    • [20].川滇连片特困藏区农村扶贫可利用生态资源研究[J]. 四川林勘设计 2015(04)
    • [21].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康健医疗中心的深度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06)
    • [22].新时期川滇连片特困藏区扶贫路径研究——基于空间贫困视角的分析[J]. 决策咨询 2016(03)
    • [23].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可行性研究及战略构想[J]. 思想战线 2011(S1)
    • [24].澄江生物群中的卵形川滇虫(英文)[J]. 古生物学报 2008(03)
    • [25].汶川8级大地震对川滇菱形区域内次级块体的运动影响分析[J]. 测绘通报 2017(01)
    • [26].构建川滇黔14市(州)媒体发展联盟的探索与思考[J]. 新闻窗 2017(01)
    • [27].川滇之间(二首)[J]. 星星(上旬刊) 2014(02)
    • [28].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川滇黔地区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16)
    • [29].川滇陶器的文化交融[J]. 收藏界 2012(11)
    • [30].泸州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经济增长极路径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3)

    标签:;  ;  ;  ;  ;  

    川滇地块西部差异性旋转的构造意义:青藏高原东南缘白垩纪红层古地磁学新证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