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16年我国粮食主产区旱灾变化趋势分析

1949—2016年我国粮食主产区旱灾变化趋势分析

论文摘要

采用趋势线法、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法及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对1949—2016年我国粮食主产区旱灾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降低粮食主产区旱灾风险及灾害损失的措施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除江苏省外,干旱发生率均高于60%,干旱受灾率和成灾率的变异系数均在50%以上。2)东北地区各省干旱受灾率和成灾率均呈现增加趋势且通过M-K趋势检验,增加趋势显著;长江流域的湖北和四川省干旱受灾率呈增加趋势,江西和湖南省干旱受灾率呈减少趋势,但均未通过M-K趋势检验,变化趋势不显著;上述长江流域四省干旱成灾率均呈增加趋势,但只有湖北和四川省通过M-K趋势检验,增加趋势显著;黄淮海地区除江苏省干旱受灾率呈微弱线性增加趋势外,其他各省干旱受灾率均呈减少趋势,但只有安徽省通过M-K趋势检验,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黄淮海五省成灾率均呈增加趋势,但只有河北和江苏省通过M-K趋势检验,增加趋势显著。3)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安徽省旱灾受灾率变化突变点为2002年,之后呈减少趋势;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干旱受灾率变化突变点分别为1977、1970、1983和1977年,之后干旱受灾率呈增加趋势;各省区干旱成灾率突变点如下: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为1988、1977、1981和1984年,黄淮海地区的河北和江苏省分别为1961和197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和四川省分别为1986和1975年,各省区干旱成灾率在突变点之后均呈增加趋势。综上,粮食主产区干旱灾害发生率普遍较高且年际变化大,东北地区旱灾影响范围、规模以及致灾程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黄淮海地区的河北和江苏省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和四川省虽然干旱影响范围和规模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但是旱灾的致灾程度却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干旱受灾率显著期普遍发生在2000年后;干旱成灾率增加趋势显著期普遍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2010年前后。

论文目录

  • 1 研究区概况
  •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受灾率和成灾率
  •   2.3 变异系数
  •   2.4 趋势线法
  •   2.5 M-K趋势检验
  •   2.6 M-K突变检验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粮食主产区干旱发生率分析
  •   3.2 粮食主产区干旱灾害年际变化分析
  •   3.3 粮食主产区干旱变化趋势分析
  •     3.3.1 受灾率变化趋势
  •     3.3.2 成灾率变化趋势
  •   3.4 粮食主产区干旱变化趋势突变分析
  •     3.4.1 受灾率变化趋势突变分析
  •     3.4.2 成灾率变化趋势突变分析
  • 4 结 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田志会,李晓雪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旱灾,受灾率,成灾率,趋势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植物保护

    单位: 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3004)

    分类号: S423

    页码: 159-167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3049K

    下载量: 251

    相关论文文献

    • [1].构建粮食主产区和谐农村中新型农民的塑造[J]. 求索 2011(07)
    • [2].粮食主产区粮食银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04)
    • [3].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效果及政策优化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18)
    • [4].粮食主产区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与分析——以黄淮地区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 2014(01)
    • [5].粮食主产区农田基础设施公司化管护模式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农业考古 2009(03)
    • [6].传统农区农地流转的问题与政策建议——以豫东黄淮地区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11)
    • [7].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生产现状及对策建议[J]. 乡村科技 2019(14)
    • [8].邹议江西农民增收路径[J]. 价值工程 2010(11)
    • [9].粮食主产区湖南“粮食银行”的实践与思考——以卫红米业为例[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4(04)
    • [10].主产区农民收入低下的工资性收入症结及其增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2)
    • [11].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的实证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16(11)
    • [12].中西部粮食主产区财政能力建设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3].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贫困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11)
    • [14].中国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总体评价[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9(01)
    • [15].新时期黑龙江省农民种粮增收困境之探析[J]. 乡镇经济 2009(12)
    • [16].区域月降水量周期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节水灌溉 2017(07)
    • [17].河北省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20)
    • [18].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影响因子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 求索 2011(11)
    • [19].粮食主产区县域拉动模式下特色城镇化路径的动力机制分析[J]. 税务与经济 2014(06)
    • [20].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必要性分析——基于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视角[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32)
    • [21].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产业的挑战与机遇[J]. 粮食流通技术 2010(03)
    • [22].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J]. 学习与探索 2013(12)
    • [23].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吉林省为例[J]. 社会科学战线 2010(07)
    • [24].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物流体系的对策——以东北粮食主产区为例[J]. 物流科技 2009(10)
    • [25].1999—2014年山东省粮食生产变化及增产驱动力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03)
    • [26].粮食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利益补偿途径分析——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02-2012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5(02)
    • [27].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02)
    • [28].中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J]. 资源科学 2014(03)
    • [29].粮食主产区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 经济视角(中旬刊) 2014(01)
    • [30].粮食主产区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山东纺织经济 2012(01)

    标签:;  ;  ;  ;  ;  

    1949—2016年我国粮食主产区旱灾变化趋势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