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学论文_杜咪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治,文学,文学革命,移风易俗,文艺理论,文学性,文化。

政治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杜咪[1](2019)在《诗与政治——文学的自律与他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范式大体经历了叁次转型,分别是从开国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文学工具论、钱中文与童庆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新时期的发展文化政治诗学。通过这叁种文艺理论范式的比较阐述可以发现,中国文论是随着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共同发展的,而文化政治诗学,正是最符合社会主义中国当下语境的文论范式。(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7期)

乔·洛卡德,吉利安·桑德尔,史鹏路[2](2018)在《民族叙述与收录政治:文学选集在美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文学教学中,文学选集是占据中心地位并被广泛使用的材料。本文对1836年至今在美国出版的美国文学选集做了历史梳理,将文学选集视作一种文类进行理论化考察,探讨了美国文学选集通过收录和排除在文学经典化和构建民族身份方面的功用。(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常威[3](2018)在《心学、政治、文学的张力与融摄——李绂文学观的维度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深厚的阳明学修养,"平生志伊尹"的政治期许,以及因地域因缘从而对江西欧、曾、王等古文大家及其重文主张的追慕,兼之丰富的文学实践以及深刻的文章体悟,李绂的文学观融摄于心学、政治与文学之间。李绂在阳明学扫清成圣障碍及尤重躬行有得的思想支撑下,打通了道统与治统的隔阂,并由此建构了"文——道——治"的话语体系,实现了文道与治道的融合。其"立言须兼德与功求之"的思想反映了作为政治家的李绂在文论上的事功倾向。其"诗文,心之所发见"的立论则带上了鲜明的心学色彩。受阳明学考据传统及清初考证学的影响,李绂多以考据入文章。作为心学家的李绂在文章体认与创作上,反而突破了理学与心学的范囿,进而站在文学本位思考文章内容、体式、技巧诸方面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汪政,晓华[4](2017)在《由反腐文学说到政治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江苏文坛来说,今年的两部作品不能不说,一部是着名作家周梅森的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一部是青年作家丁捷的长篇纪实文学《追问》。这两部作品都是热销书,一直高居各种图书排行榜。从现在文学评论界的题材分类来说,它们都属于"反腐文学"。顾名思义,反腐文学就是以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作斗争作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这种文学其实每个时代、每个国(本文来源于《太湖》期刊2017年05期)

何启良[5](2015)在《政治文学记忆的精神重访——读《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讽的精神重访每逢农历新年,新加坡都从中国各省份请来许多展览或文艺节目表演。这一次从湖南邀请来诸多节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关于毛泽东事迹的大型戏剧,也有有关韶山的展览资料,毛泽东像在新加坡的商城大展风姿。我都去看了,是好奇,也是一种休闲活动吧,心里感到非常感慨。曾经拒绝做"第叁个中国"的新加坡,如今完全摆脱了20世纪60年代复杂的"中国"情结,当年人民行动党对中国共产党的顾虑,以及在岛内的反共和反左倾向,也似乎消失了。这个情结的消逝,更明显地反映在南洋理工大学开办的"市(本文来源于《国际汉学》期刊2015年04期)

方爱武[6](2015)在《论台湾当代政治文学史料的生成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意识形态化是台湾当代文学发展之初史料生成的重要特色,集中体现在主流文艺政策措施的密集制定与传播、书刊查禁的疯狂实施以及作家文学事件的大量制造之上,对作家的创作及其后续的台湾文学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复杂影响。梳理与研究台湾当代政治文学史料,有助于我们多维度地评判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与发展特质,从而形成对于台湾当代文学以及台湾当代作家丰富而立体的认识与评价。(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15年02期)

马强[7](2015)在《唐代士大夫在开州的政治、文学及意义——以唐开州刺史韦处厚、唐次、崔泰之为考察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开州地处偏僻,为唐朝中央贬官逐臣的重要的流放地之一,这反而使这一"蕞尔下州"与唐代一大批着名的政治、文化人物发生"交集",结下"良缘",并对开州文化地位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唐代流贬开州的士大夫们并没有在这里颓废消沉,而是移风易俗,兴修水利,改善民生,并且创作出了不少富于思想与艺术价值的诗赋作品。他们在艰难忧患中体现了士大夫们可贵的富于儒家政治使命感的政治节操和卓越风范,也为开州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华章,并在渝东北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里,我们将主要考察唐代韦处厚、唐次、崔泰之等几任刺史贬谪开州的背景及其在开州的政治实践及其诗歌创作等。(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刘锋杰[8](2014)在《为什么重新研究文学与政治?——《文学政治学的创构》导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与政治关系是百年文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它的不同理解与实践,造成了百年文学的跌宕起伏与悲欢离合。鉴于历史的原因,这个命题曾经过度依赖权威进行论证,从而限制了研究的视域,不能深入理解这种关系的复杂性;尤其是不能建立审美性的理解维度,从而导致文学的全面政治化,阻碍了文学的创造性发展。重新研究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勾勒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史,认识文学性质的独特性,提出"文学想象政治"核心命题,创构文学政治学,将会促进文学与政治的结合,既推动文学的发展,也推动政治的发展,并且有助于理解当代文学创作对于政治的介入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吴学术》期刊2014年06期)

高文惠[9](2014)在《恩古吉的政治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恩古吉的文学观以政治诉求为首要目标。他希望文学能够直接干预社会现实,促动社会变革,影响历史进程。他赋予文学的政治使命主要从文化对抗和生活斗争两个向度展开,前者指向欧洲文化,后者指向肯尼亚的现实政治。(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朱达[10](2014)在《新闻与政治、文学的融合之美——梁衡“红色散文”系列作品读后感悟》一文中研究指出梁衡长期工作在新闻领域,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集记者、作家、学者和官员多重身份于一身;他的"红色散文"系列作品"题材涉及之广,体裁运用之活,主题开掘之深,理论分析之透",很少有人能与之媲美。有着一般作者没有的高远见的思维优势,文学界如此评价他的散文:"风掣电闪如一声春雷,荡涤阴霾,震撼人心……"最近通读梁衡的"红色(本文来源于《军事记者》期刊2014年08期)

政治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美国文学教学中,文学选集是占据中心地位并被广泛使用的材料。本文对1836年至今在美国出版的美国文学选集做了历史梳理,将文学选集视作一种文类进行理论化考察,探讨了美国文学选集通过收录和排除在文学经典化和构建民族身份方面的功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杜咪.诗与政治——文学的自律与他律[J].美与时代(下).2019

[2].乔·洛卡德,吉利安·桑德尔,史鹏路.民族叙述与收录政治:文学选集在美国[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8

[3].常威.心学、政治、文学的张力与融摄——李绂文学观的维度建构[J].文艺理论研究.2018

[4].汪政,晓华.由反腐文学说到政治文学[J].太湖.2017

[5].何启良.政治文学记忆的精神重访——读《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J].国际汉学.2015

[6].方爱武.论台湾当代政治文学史料的生成及其影响[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

[7].马强.唐代士大夫在开州的政治、文学及意义——以唐开州刺史韦处厚、唐次、崔泰之为考察对象[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

[8].刘锋杰.为什么重新研究文学与政治?——《文学政治学的创构》导论[J].东吴学术.2014

[9].高文惠.恩古吉的政治文学观[J].德州学院学报.2014

[10].朱达.新闻与政治、文学的融合之美——梁衡“红色散文”系列作品读后感悟[J].军事记者.2014

论文知识图

师范教育教学计划(5)师范教育教学计划(6)师范教育教学计划(7)师范教育教学计划(4)师范教育教学计划(8)师范教育教学计划(1)

标签:;  ;  ;  ;  ;  ;  ;  

政治文学论文_杜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