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论文_胡露文,张豪杰,火吉翠,黄越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糊精,衍生物,薄荷醇,给药,延胡索,化学,靶向。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胡露文,张豪杰,火吉翠,黄越燕[1](2019)在《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天然活性成分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活性成分作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时存在着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不稳定、刺激性等缺点,环糊精具有特殊的空腔分子结构,可作为理想载体用于包合天然产物,改善药物的体内过程。本文归纳了近年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天然活性产物中的应用研究,对环糊精在抗肿瘤新药研发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11期)

冯建营,白发红,刘秀方,金欣[2](2019)在《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催化有机合成反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研究者们对绿色化学的研究愈加深入。环糊精作为一种天然、绿色的低聚糖,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环糊精具有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刚性较强等缺点,需要对其进行修饰,改善其性质,因此多种环糊精衍生物被合成出来,既保留了环糊精的优点,又克服了其缺点,用于不同的反应中,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综述了近年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包括氢甲酰化、加氢、氧化、偶联、CO_2环加成以及缩合等诸多反应,同时探讨了环糊精以及不同的环糊精衍生物在不同反应中的作用及催化效果,并对环糊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余天龙,王晓霞,马力通,曹斌,张楠[3](2019)在《荧光猝灭法研究泛昔洛韦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水溶液中泛昔洛韦与β-环糊精衍生物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的荧光特性,测定了各个体系的猝灭常数、包合常数、热力学参数等。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衍生物对泛昔洛韦的猝灭作用属于动态猝灭,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包合作用的包合比为1∶1,包合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若热力学参数ΔG<0、ΔH<0,则该包合作用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过程。(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9年07期)

赵芳,杨云汉,赵雪秋,杨俊丽,杨丽[4](2018)在《延胡索乙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物,并对其包合行为和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饱和溶液法制备了延胡索乙素(THP)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和叁甲基-β-环糊精(TM-β-CD)的包合物;采用Job曲线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确定包合物的包合比和稳定常数;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运用分子对接探讨了THP与β-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模式;测定了包合物的水溶性,在模拟人体胃液和肠液环境下进行了稳定性测试。结果 THP与β-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比均为1∶1;分子对接表明,THP从大口端进入并贯穿在β-CD和DM-β-CD的空腔中,THP的2个芳香环分别位于大口端和小口端;而对于HP-β-CD和TM-β-CD来说,THP的2个氮杂环呈"V"字型镶嵌到环糊精的空腔内,且2个芳香环都位于环糊精的大口端。结论 THP与β-CD、HP-β-CD、DM-β-CD和TM-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溶解度从0.30 mg/m L分别提高到了1.60、3.40、9.13、4.02 mg/m L,且其热稳定性及生物环境稳定性都得到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15期)

全勰思[5](2018)在《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催化机理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 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在3个不同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催化机理。第一,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Hartree-Fock(HF)方法研究了苯乙烯和苯硫酚在β-环糊精催化下生成1-苯基-2-(苯基硫烷基)-1-乙醇的反应。能量分析结果表明苯乙烯和苯硫酚分别从β-环糊精的仲羟基端和伯羟基端进入空腔,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结构MB和MC,氢键相互作用能促进包合物的稳定。采用栅格法的静电势电荷(CHELPG)分析了客体分子包合前后的电荷变化。静电势和简缩双描述符初步地分析了客体分子的反应位点。β-CD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明包合后H3和H5化学位移降低移向高场,与实验结果一致。苯乙烯的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表明苯乙烯具有亲电性从而易被进攻发生化学反应。第二,研究表明氨基β-环糊精(per-6-ABCD)在迈克尔加成反应中具有很好的对映选择性和催化性能。采用DFT和HF方法对per-6-ABCD在迈克尔加成反应的催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反式-查尔酮-per-6-ABCD和硝基甲烷-per-6-ABCD包合物最优构型通过能量进行了分析。溶剂效应表明在水溶液中,迈克尔加成反应最容易进行。简缩双描述符初步地分析了反式-查尔酮的反应位点。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自然键轨道(NBO)和非共价键作用(NCI)进行了计算。前线分子轨道及Mulliken电荷表明反式-查尔酮包合后失去电子具有亲电性。反式-查尔酮的13C NMR分析表明反式-查尔酮的碳原子在包合后被活化,其中C28的亲电性增强进一步促进迈克尔加成反应发生。结果表明per-6-ABCD在合成4-硝基-1,3-二苯基-1-丁酮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第叁,实验证明在单(6-磺酸)-β-环糊精(β-CD-S03H)的作用下,酮类与多取代的2-氨基苯甲酰胺的反应生成2,3-二氢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反应速率及产率都显着提高。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 β-CD-S03H催化2-丁酮和2-氨基苯甲酰胺合成2-乙基-2-甲基-2,3-二氢喹唑啉-4(1H)-酮的反应过程,并推测可能的反应机理。能量分析结果显示2-丁酮从β-CD-S03H的磺酸基端进入空腔内部形成稳定的包合物,2-氨基苯甲酰胺从β-CD-S03H的仲羟基端进入空腔形成稳定的包合结构。采用简缩双描述符分析了 2-丁酮和2-氨基苯甲酰胺的反应位点。结合Mulliken电荷、氢键作用、非共价键作用及核磁共振光谱等性质的分析,揭示了主客体包合物的电荷分布及相互作用,从而推测了 β-CD-S03H的催化机理。(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5-01)

易雪峰[6](2018)在《含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网络结构的构筑及其对二苯甲酮的控释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糊精具有腔外亲水、腔内疏水的特性,能够包合疏水性药物分子,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将环糊精引入水凝胶中,以环糊精为结合点,可以解决水凝胶难以负载疏水性药物的问题,因此环糊精水凝胶作为良好的药物载体,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以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在碱性条件下合成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和羟丙基-β-环糊精聚合物(HP-β-CDP),通过酰胺化反应将十八胺(C_(18)NH2)接枝到聚丙烯酸(PAA)上形成链状聚合物C_(18)PAA,并利用CD与C_(18)的包合作用构筑了 β-CDP(或HP-β-CDP)与C_(18)PAA的水凝胶网络结构。利用1HNMR、FT-IR、比色法等对产物的组成和聚合物中CD的含量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得两种环糊精及其聚合物与模型药物二苯甲酮(BZ)的结合常数,通过流变学手段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改性聚合物对水凝胶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β-CD单体、HP-β-CD单体、β-CDP、HP-β-CDP与BZ的包合计量比均是1:1,环糊精聚合物与BZ的结合常数大于相应单体与BZ的结合常数,证明体系黏度的增大阻碍了药物的解包合作用,增加了药物在环糊精空腔的停留时间,且结合常数与环糊精聚合物内环糊精含量无关。流变学研究表明,CD与C_(18)的包合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聚合物复配体系的黏度,当复配体系浓度达到80 mg/mL,可得到完全不流动的水凝胶体系;随着聚合物β-CDP(或HP-β-CDP)、C_(18)PAA质量浓度的提高,复配水凝胶体系黏度增大,但C_(18)PAA本身的疏水缔合作用强于CD与C_(18)的包合作用。将水凝胶体系用于负载药物,研究了水凝胶质量浓度、结合常数、疏水缔合作用、包合作用、环糊精的含量以及羟丙基的引入对药物释放的影响,表明环糊精的引入增大了水凝胶对药物的特异性负载,对药物的释放动力学过程起到了控制释放的目的,水凝胶可以作为BZ等药物的理想载体。(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5)

雷华平,姚杰,张辉,冯纪南[7](2018)在《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薄荷醇的增溶作用及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相容解度法研究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与薄荷醇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考察不同环糊精与薄荷醇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探讨包合过程的机理和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糊精与薄荷醇包合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焓和熵均小于零,说明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较低温有利于形成包合物,与β-环糊精相比,羟丙基-β-环糊精对薄荷醇的包合作用更好,且与薄荷醇形成的包合物的溶解度更大。(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8年01期)

田秉仁,褚慧敏,赵甜,黄青,王志忠[8](2017)在《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各种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包括氧化、还原、取代、加成、光催化反应。最后从有机绿色合成的角度,展望了环糊精在有机合成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7年11期)

卓敏,严忠海,张加慧[9](2017)在《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学应用中的安全性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糊精(CD)是由6~8个D-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物.改性环糊精具有低毒、易修饰等优良性质,并可通过与药物分子形成包合物而提高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改性环糊精不仅能够以其本身或修饰CD的形式充当载体,还可通过聚轮烷、阳离子聚合物或纳米粒等形式构建有效的药物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赋形剂,改性环糊精广泛应用于口服、静脉注射和皮下给药等多种药物剂型,因此,其在人体内代谢及生物安全性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改性环糊精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应用领域、吸收代谢以及毒理学性质的研究进展,并对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两种CD药物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归纳分析,提出了改性环糊精类物质研究的重点与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王小凤,顾艳丽,包保全,张瑜,李瑞娟[10](2017)在《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β-环糊精凭借特殊空腔分子结构以及安全无毒、易于制备的优良性质,在构建靶向药物传递系统中作为理想的药物或基因载体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β-环糊精作为载体在靶向药物治疗癌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对β-环糊精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7年01期)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研究者们对绿色化学的研究愈加深入。环糊精作为一种天然、绿色的低聚糖,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环糊精具有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刚性较强等缺点,需要对其进行修饰,改善其性质,因此多种环糊精衍生物被合成出来,既保留了环糊精的优点,又克服了其缺点,用于不同的反应中,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综述了近年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包括氢甲酰化、加氢、氧化、偶联、CO_2环加成以及缩合等诸多反应,同时探讨了环糊精以及不同的环糊精衍生物在不同反应中的作用及催化效果,并对环糊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胡露文,张豪杰,火吉翠,黄越燕.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天然活性成分中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9

[2].冯建营,白发红,刘秀方,金欣.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催化有机合成反应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9

[3].余天龙,王晓霞,马力通,曹斌,张楠.荧光猝灭法研究泛昔洛韦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9

[4].赵芳,杨云汉,赵雪秋,杨俊丽,杨丽.延胡索乙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行为研究[J].中草药.2018

[5].全勰思.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催化机理的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8

[6].易雪峰.含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网络结构的构筑及其对二苯甲酮的控释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7].雷华平,姚杰,张辉,冯纪南.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薄荷醇的增溶作用及热力学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

[8].田秉仁,褚慧敏,赵甜,黄青,王志忠.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应用化工.2017

[9].卓敏,严忠海,张加慧.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学应用中的安全性综述[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7

[10].王小凤,顾艳丽,包保全,张瑜,李瑞娟.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环糊精包覆量子点和尼罗红之间的能量...环糊精修饰酞着与叶啦组装体中的能量...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红外光谱...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酚酞的络合...用于设计基于环糊精及其衍生物...β-CD与TNS超分子包结模式

标签:;  ;  ;  ;  ;  ;  ;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论文_胡露文,张豪杰,火吉翠,黄越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