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包括支撑装置、驱动装置、炉体、旋转装置、顶盖:支撑装置包括主支柱、多根侧支柱、支撑梁、电机支板、含有内炉盘的内立柱;驱动装置包括含有通槽和环状槽的固定座、环状滑轨、减速机、通管;炉体包括含有通孔的外炉壳、多个进出料口;旋转装置包括含有顶口和放置槽旋盘、含有齿盘和滑槽的旋座;顶盖包括含有排风口的盖体。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能够同时多根棒材进行加热;炉内充入惰性气,防止金属氧化。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其特征为:所述加热炉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撑装置(1)、驱动装置(2)、炉体(3)、旋转装置(4)、顶盖(5),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垂直设置的主支柱(13),以及以主支柱(13)为中心圆形阵列分布设置的多根侧支柱(11),侧支柱(11)与主支柱(13)之间水平固定设置有与侧支柱(11)数量相同的支撑梁(12),其中两根相邻的支撑梁(12)之间固定设置有电机支板(14),电机支板(14)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主支柱(13)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小于其外径的内立柱(16),内立柱(16)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大于其外径的圆柱形内炉盘(15),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撑梁(12)上端面上的固定座(21),固定座(21)设置为圆柱形,固定座(21)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通槽(22),使固定座(21)形成筒状结构,固定座(21)上由上端面向下设置有环状槽(23),环状槽(23)的内槽壁与内炉盘(15)的外边缘共曲面,环状槽(23)与内炉盘(15)密封并且固定连接,环状槽(23)的槽底固定设置有环状滑轨(231),位于电机支板(14)上方的固定座(21)上固定设置有与驱动电机旋转轴相连接的减速机(24),固定座(2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环状槽(23)内相连通的通管(25),所述炉体(3)包括密封并且固定设置于固定座(21)的上端面上的桶状外炉壳(31),外炉壳(31)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与环状槽(23)外槽壁共曲面的通孔(32),通孔(32)内插设内立柱(16),并且外炉壳(31)的内底面与内炉盘(15)的上端面齐平,外炉壳(31)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进出料口(33),进出料口(33)凸出于外炉壳(31)外壁而设,进出料口(33)四周的外炉壳(31)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杆(36),进出料口(33)内插设有封门(34),封门(34)的门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固定螺杆(36)共中心轴线的固定孔(341),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与进出料口(33)的下端面齐平的旋盘(41),旋盘(41)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大于内立柱(16)外径的顶口(44),旋盘(41)包括圆盘形的下基座(41-A),下基座(41-A)的上端设置有与其外径相同的上旋盘(41-B),上旋盘(41-B)的上端面上沿其中心轴线圆形阵列分布设置有多条放置槽(411),下基座(41-A)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插设于环状槽(23)内的筒状旋座(42),旋座(42)的下端侧壁上向外固定设置有与减速机(24)输出端相啮合的齿盘(43),旋座(4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滑轨(231)滑动连接的滑槽(45),所述顶盖(5)包括设置于炉体(3)上端的盖体(51),盖体(51)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位于内立柱(16)正上方的排风口(52),盖体(51)包括由炉体(3)上顶口插入炉体(3)内的下盖帽(51-B),下盖帽(51-B)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盖帽(51-A),所述外炉壳(31)的内壁和内立柱(16)上盘绕设置有多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线圈经由外炉壳(31)侧壁穿入、穿出。

设计方案

1.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其特征为:

所述加热炉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撑装置(1)、驱动装置(2)、炉体(3)、旋转装置(4)、顶盖(5),

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垂直设置的主支柱(13),以及以主支柱(13)为中心圆形阵列分布设置的多根侧支柱(11),侧支柱(11)与主支柱(13)之间水平固定设置有与侧支柱(11)数量相同的支撑梁(12),其中两根相邻的支撑梁(12)之间固定设置有电机支板(14),电机支板(14)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主支柱(13)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小于其外径的内立柱(16),内立柱(16)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大于其外径的圆柱形内炉盘(15),

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撑梁(12)上端面上的固定座(21),固定座(21)设置为圆柱形,固定座(21)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通槽(22),使固定座(21)形成筒状结构,固定座(21)上由上端面向下设置有环状槽(23),环状槽(23)的内槽壁与内炉盘(15)的外边缘共曲面,环状槽(23)与内炉盘(15)密封并且固定连接,环状槽(23)的槽底固定设置有环状滑轨(231),位于电机支板(14)上方的固定座(21)上固定设置有与驱动电机旋转轴相连接的减速机(24),固定座(2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环状槽(23)内相连通的通管(25),

所述炉体(3)包括密封并且固定设置于固定座(21)的上端面上的桶状外炉壳(31),外炉壳(31)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与环状槽(23)外槽壁共曲面的通孔(32),通孔(32)内插设内立柱(16),并且外炉壳(31)的内底面与内炉盘(15)的上端面齐平,外炉壳(31)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进出料口(33),进出料口(33)凸出于外炉壳(31)外壁而设,进出料口(33)四周的外炉壳(31)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杆(36),进出料口(33)内插设有封门(34),封门(34)的门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固定螺杆(36)共中心轴线的固定孔(341),

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与进出料口(33)的下端面齐平的旋盘(41),旋盘(41)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大于内立柱(16)外径的顶口(44),旋盘(41)包括圆盘形的下基座(41-A),下基座(41-A)的上端设置有与其外径相同的上旋盘(41-B),上旋盘(41-B)的上端面上沿其中心轴线圆形阵列分布设置有多条放置槽(411),下基座(41-A)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插设于环状槽(23)内的筒状旋座(42),旋座(42)的下端侧壁上向外固定设置有与减速机(24)输出端相啮合的齿盘(43),旋座(4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滑轨(231)滑动连接的滑槽(45),

所述顶盖(5)包括设置于炉体(3)上端的盖体(51),盖体(51)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位于内立柱(16)正上方的排风口(52),盖体(51)包括由炉体(3)上顶口插入炉体(3)内的下盖帽(51-B),下盖帽(51-B)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盖帽(51-A),

所述外炉壳(31)的内壁和内立柱(16)上盘绕设置有多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线圈经由外炉壳(31)侧壁穿入、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出料口(33)下端面上设置有沿其进出方向的曲面,用以方便管材进、出加热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门(34)面向进出料口(33)的一端设置有插设于进出料口(33)内凸起,凸起设置为球状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螺杆(36)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根“L”型支架(37),支架(37)远离进出料口(33)的一端滚动设置有转辊(35),转辊(35)的滚动顶面与进出料口(33)下端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体(3)内部、上旋盘(41-B)、放置槽(411)砌设有氧化铝耐火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槽(411)设置为外侧大内侧小的平直滑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梁(12)上设置有多个穿孔(6),感应线圈由穿孔(6)穿至外炉壳(31)的侧壁附近。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

背景技术

在冶金工业中,加热炉是将金属物料加热到轧制成锻造温度的设备。加热炉的应用已经遍及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热处理、表面处理、建材、电子、材料、轻工、日化、制药等诸多行业和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加热炉的加热方式也得到的长足发展,中频加热炉就是其中的一种。中频加热炉的工作方式为:首先把三相工频(50Hz)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然后通过调频装置,调节直流电的频率(300HZ以上至20K HZ),并通入相应的电容和电感中,由于电感中流过中频交变电流,因此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穿入其中的金属材料会产生涡流,从而起到加热的目的。因此,中频加热炉具有升温速度快,金属氧化损耗少,大大节省了原材料等优点。

目前,常见的中频加热炉皆采用隧道式的炉体,然而,现有的隧道式的中频加热炉在进行棒材加热时,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1、仅能够单根进行加热;

2、炉内为微负压,空气进入后,金属表面容易产生氧化,造成金属物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能够同时多根棒材进行加热;炉内充入惰性气,防止金属氧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撑装置、驱动装置、炉体、旋转装置、顶盖: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主支柱,以及以主支柱为中心圆形阵列分布设置的多根侧支柱,侧支柱与主支柱之间水平固定设置有与侧支柱数量相同的支撑梁,其中两根相邻的支撑梁之间固定设置有电机支板,电机支板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主支柱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小于其外径的内立柱,内立柱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大于其外径的圆柱形内炉盘。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撑梁上端面上的固定座,固定座设置为圆柱形,固定座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通槽,使固定座形成筒状结构,固定座上由上端面向下设置有环状槽,环状槽的内槽壁与内炉盘的外边缘共曲面,环状槽与内炉盘密封并且固定连接,环状槽的槽底固定设置有环状滑轨,位于电机支板上方的固定座上固定设置有与驱动电机旋转轴相连接的减速机,固定座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环状槽内相连通的通管。

所述炉体包括密封并且固定设置于固定座的上端面上的桶状外炉壳,外炉壳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与环状槽外槽壁共曲面的通孔,通孔内插设内立柱,并且外炉壳的内底面与内炉盘的上端面齐平,外炉壳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进出料口,进出料口凸出于外炉壳外壁而设,进出料口四周的外炉壳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杆,进出料口内插设有封门,封门的门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固定螺杆共中心轴线的固定孔。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与进出料口的下端面齐平的旋盘,旋盘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大于内立柱外径的顶口,旋盘包括圆盘形的下基座,下基座的上端设置有与其外径相同的上旋盘,上旋盘的上端面上沿其中心轴线圆形阵列分布设置有多条放置槽,下基座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插设于环状槽内的筒状旋座,旋座的下端侧壁上向外固定设置有与减速机输出端相啮合的齿盘,旋座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槽。

所述顶盖包括设置于炉体上端的盖体,盖体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位于内立柱正上方的排风口,盖体包括由炉体上顶口插入炉体内的下盖帽,下盖帽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盖帽,

所述外炉壳的内壁和内立柱上盘绕设置有多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线圈经由外炉壳侧壁穿入、穿出。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料口下端面上设置有沿其进出方向的曲面,用以方便管材进、出加热炉。

进一步的,所述封门面向进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插设于进出料口内凸起,凸起设置为球状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杆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根“L”型支架,支架远离进出料口的一端滚动设置有转辊,转辊的滚动顶面与进出料口下端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内部、上旋盘、放置槽砌设有氧化铝耐火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槽设置为外侧大内侧小的平直滑道。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多个穿孔,感应线圈由穿孔穿至外炉壳的侧壁附近。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

1、多条放置槽内分别放置相应的棒材,并同时进行加热;多个进出料口灵活配置,能够设置多个进料口和多个出料口,大大提高了产能;

2、惰性气体由通管进入圆形炉体内,使路体内形成正压,防止加热时,棒材表面产生氧化,造成金属物损耗;

3、顶盖能够拆下,方便对炉内进行清理、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介绍,下列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的总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的支撑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的驱动装置正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的炉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的炉体局部放大线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的炉体局部放大线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的旋转装置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的顶盖剖视示意图。

图中:

1、支撑装置,2、驱动装置,3、炉体,4、旋转装置,5、顶盖,6、穿孔,

11、侧支柱,12、支撑梁,13、主支柱,14、电机支板,15、内炉盘,16、内立柱,

21、固定座,22、通槽,23、环状槽,231、滑轨,24、减速机,25、通管,

31、外炉壳,32、通孔,33、进出料口,34、封门,341、固定孔,35、转辊, 36、固定螺杆,37、支架,

41、旋盘,41-A、下基座,41-B、上旋盘,411、放置槽,42、旋座,43、齿盘, 44、顶口,45、滑槽,

51、盖体,51-A、上盖帽,51-B、下盖帽,52、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明确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目的和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实施例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如图1所示,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包括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撑装置1、驱动装置2、炉体3、旋转装置4、顶盖5: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垂直设置的主支柱13,以及以主支柱13为中心圆形阵列分布设置的六根侧支柱11,侧支柱11与主支柱13之间水平固定设置有与侧支柱11数量相同的支撑梁12,其中两根相邻的支撑梁12之间固定设置有电机支板14,电机支板14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主支柱13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小于其外径的内立柱16,内立柱16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大于其外径的圆柱形内炉盘15。

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撑梁12上端面上的固定座21,固定座 21设置为圆柱形,固定座21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通槽22,使固定座21形成筒状结构,固定座21上由上端面向下设置有环状槽23,环状槽23的内槽壁与内炉盘15的外边缘共曲面,环状槽23与内炉盘15密封并且固定连接,环状槽23的槽底固定设置有环状滑轨231,位于电机支板14上方的固定座21上固定设置有与驱动电机旋转轴相连接的减速机24,固定座2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环状槽23内相连通的通管25,通管25与,惰性气体由通管25通入,并由经过环状槽23,充入炉体3内,形成厌氧环境。

如图4所示,所述炉体3包括密封并且固定设置于固定座21的上端面上的桶状外炉壳31,外炉壳31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与环状槽23外槽壁共曲面的通孔32,通孔32内插设内立柱16,并且外炉壳31的内底面与内炉盘15的上端面齐平,如图5所示,外炉壳31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六个进出料口33,进出料口33下端面上设置有沿其进出方向的曲面,用以方便管材进、出加热炉,进出料口33凸出于外炉壳31外壁而设,进出料口33四周的外炉壳31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四个固定螺杆36,如图6所示,固定螺杆36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根“L”型支架37,支架37远离进出料口33的一端滚动设置有转辊35,转辊35的滚动顶面与进出料口33下端面齐平,便于物料的进、出,进出料口33内插设有封门34,封门34 面向进出料口33的一端设置有插设于进出料口33内凸起,凸起设置为球状曲面,封门34的门板上设置有四个与固定螺杆36共中心轴线的固定孔341。

如图7所示,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与进出料口33的下端面齐平的旋盘41,旋盘41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大于内立柱16外径的顶口44,旋盘41包括圆盘形的下基座41-A,下基座41-A的上端设置有与其外径相同的上旋盘41-B,上旋盘41-B的上端面上沿其中心轴线圆形阵列分布设置有多条放置槽411,放置槽411设置为外侧大内侧小的平直滑道,下基座 41-A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插设于环状槽23内的筒状旋座42,旋座42的下端侧壁上向外固定设置有与减速机24输出端相啮合的齿盘43,旋座4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滑轨231滑动连接的滑槽45。

如图8所示,所述顶盖5包括设置于炉体3上端的盖体51,盖体51上沿其中心轴线贯穿设置有位于内立柱16正上方的排风口52,排风口处活动设置有封盖,封盖关闭能够提高炉体3内的保温性,封盖常开能够提高炉体3内的降温效果,盖体51包括由炉体3上顶口插入炉体3内的下盖帽51-B,下盖帽51-B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盖帽51-A,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梁12上设置有多个穿孔6,感应线圈由穿孔6穿至外炉壳31的侧壁附近;所述外炉壳31的内壁和内立柱16上盘绕设置有多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线圈经由外炉壳31侧壁穿入、穿出。

如图4、图7、图8所示,所述炉体3内部、上旋盘41-B、放置槽411砌设有氧化铝耐火材料,用以防止炉体3因高温产生损坏,并保证炉体3内的保温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设计图

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1525.3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726796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F27B14/06

专利分类号:F27B14/06;F27B14/08;F27B14/14

范畴分类:35E;

申请人:山东鹏瑞凿岩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鹏瑞凿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55144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湖南路566号

发明人:马泽会;马元鹏

第一发明人:马泽会

当前权利人:山东鹏瑞凿岩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乏氧中频加热炉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