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危险源论文-黄西菲

可移动危险源论文-黄西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移动危险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路域系统,宏观安全风险,地理信息系统,基于风险的监管

可移动危险源论文文献综述

黄西菲[1](2019)在《移动危险源视角的路域宏观安全风险分析管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呈上升趋势,给路域监管带来巨大的威胁与挑战。行驶状态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本质上是一种移动式危险源,其事故具有概率低、后果重、风险受体不确定等特点,以“车-路”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风险分析难以满足路域安全监管需求,亟需构建移动式危险源视角下的路域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本文围绕“车-路-环”综合系统下的路域风险分析问题,以实现风险定量评价与预警预控为目标,结合风险管理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路域宏观安全风险概念与影响因素,设计风险评价模型及分析流程,构建风险分级管控模式和策略方法,为路域宏观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因素分析。针对路域系统风险影响因素多且耦合的特点,提出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路域宏观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流程;明确宏观安全风险基本概念与内涵,建立路域系统要素与风险影响因素关系模型;应用丰富图方法完成路域系统要素感知与表述;最后基于根定义与概念模型与构建风险影响因素集合。(2)模型构建。利用ARAMIS方法论与脆弱性思想,解析宏观安全风险逻辑分析模型,定义频率、强度以及脆弱度3项安全状态参数的概念及范畴;设计事故频率和后果强度评价模型;扩展脆弱度参数内涵,制定脆弱度评价模型与方法;集成各参数评价模型,构建路域宏观安全风险数学分析模型及评价流程。(3)模式设计。以路域安全监管需求为导向,建立基于空间分析的风险管控技术流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路域宏观安全风险地图可视化方案;以地理空间主成分分析为基础,设计安全状态参数风险贡献度分析流程,制定异常风险点识别原则;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风险的监管理论,构建路域宏观安全风险管控叁维结构模型,设计风险匹配监管模式与策略方法。(4)实证应用。以北京市界内G4高速、G6高速与G104国道数据为实证应用对象,验证评价模型适应性、风险地图可靠性和管控策略方法科学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张文礼[2](2015)在《小心移动电源成移动危险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电子产品的兴起虽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但受制于其续航能力,在电池效能无法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之前,移动电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各类智能电子产品的标配。 然而,由于产业门槛较低,目前市场上在售移动电源品牌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期刊2015-04-16)

沈佳[3](2014)在《我省开建北斗导航系统监控运营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沈佳)6月5日从省经信委获悉:近日,我省组建成立北斗民用运营管理和服务公司,建设省级北斗导航系统监控运营平台。依托该平台,省市县叁级将逐步实现燃气管道、电厂、出租车、移动危险源等终端的动态监控。 北斗导航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4-06-08)

窦站,蒋军成,张明广,齐敦品,李程[4](2013)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危险源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危险源根据运输方式不同分为道路移动危险源和水路移动危险源。道路移动危险源主要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等,水路移动危险源是指危险化学品运输船舶。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对移动危险源的监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监测系统和建立基于二维码的监测系统,前者对道路与水路移动危险源均适用,后者仅适用于道路移动危险源。理论分析表明利用物联网进行移动危险源的监测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3年08期)

丰国炳,姚国章[5](2013)在《江苏省境内移动危险源的监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应用设计的角度研究了移动危险源如何动态监控,并以江苏省为例给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救援》期刊2013年02期)

周小龙,蒋军成,张明广,孙勇清,叶君乐[6](2012)在《移动危险源事故统计分析及发生规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每年有大量的危险化学品需要运输,这些可移动危险源发生的事故越来越频繁,已严重影响到社会公共安全。收集整理了从2006年1月-2010年10月间的408起移动危险源事故案例,从事故发生的日期、路段、车辆类型、地区、原因、危险物品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移动危险源事故特点,分析事故的内在规律和发生原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2年01期)

马中飞,曹化朋,姚峰[7](2011)在《省内公路可移动危险源的模糊综合安全预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公路可移动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分析了影响公路可移动危险源危险程度的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通过公路可移动危险源模糊预警系统实现了公路可移动危险源的实时综合安全预警。结果表明,此方法考虑危险因素较全面,且可在屏幕实时显示各公路可移动危险源的预警结果,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1年02期)

袁续良[8](2009)在《基于WebGIS的可移动危险源监控与事故应急救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危险化学品通过各种运输工具进行异地运输,尤其以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居多。这些可移动危险源在运输过程中缺少动态的安全监控,事故发生后不能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因此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本文首先阐述了可移动危险源的事故特点,分析了可称动危险源事故的致因理论。并得出结论:加强对可移动危险源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可以有效地预防可移动危险源事故的发生。在可移动危险源的监控方面,首先对监控原理进行了分析,综合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和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对可移动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控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车载终端子系统和可移动危险源动态监控平台子系统的分析和实现,建立了完整的可移动危险源的监控系统。在动态监控实现的基础上,研究了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易发生的泄漏(包括泄漏后的扩散)、火灾和爆炸等事故,给出了几种事故的事故后果模拟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最后,着重探讨了可移动危险源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救援及相关应急预案编制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09-06-01)

许德建,贺耀堂[9](2009)在《车辆一旦异常 系统就呼车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 许德建 贺耀堂) 省移动危险源监控总站连云港分站1月2日透露,我市正式建立移动危险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现安全监管全过程全覆盖,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及时跟踪排查移动危险源(本文来源于《连云港日报》期刊2009-01-05)

高晖[10](2008)在《移动危险源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平台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移动危险源运输监控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并给出了目前危险品运输监控领域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提出构建移动危险源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平台,并给出平台的层次结构、系统组成和主要功能构成。该平台的利用,将有利于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有效提高政府部门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监管水平,规范移动危险源运输市场的发展,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提高危险品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来源于《2008'危险品运输国际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05-01)

可移动危险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智能电子产品的兴起虽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但受制于其续航能力,在电池效能无法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之前,移动电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各类智能电子产品的标配。 然而,由于产业门槛较低,目前市场上在售移动电源品牌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移动危险源论文参考文献

[1].黄西菲.移动危险源视角的路域宏观安全风险分析管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2].张文礼.小心移动电源成移动危险源[N].中国质量报.2015

[3].沈佳.我省开建北斗导航系统监控运营平台[N].山西日报.2014

[4].窦站,蒋军成,张明广,齐敦品,李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危险源监测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

[5].丰国炳,姚国章.江苏省境内移动危险源的监控研究[J].中国应急救援.2013

[6].周小龙,蒋军成,张明广,孙勇清,叶君乐.移动危险源事故统计分析及发生规律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

[7].马中飞,曹化朋,姚峰.省内公路可移动危险源的模糊综合安全预警[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

[8].袁续良.基于WebGIS的可移动危险源监控与事故应急救援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

[9].许德建,贺耀堂.车辆一旦异常系统就呼车主[N].连云港日报.2009

[10].高晖.移动危险源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平台构建[C].2008'危险品运输国际论坛论文集.2008

标签:;  ;  ;  ;  

可移动危险源论文-黄西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