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论文和设计-刘之广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包括:防尘盖、离心盖、配重盖和收集器,防尘盖在对玉米茎秆离心处理前与收集器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用于收集器收集玉米茎秆时防尘,离心盖在对玉米茎秆离心处理时与收集器的第一端口活动连,配重盖与收集器的第二端口密封连接。收集器内部设置有固定层,固定层用于收集玉米茎秆伤流液时固定玉米茎秆。在对玉米茎秆进行收集时,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设置防尘盖,使得收集的玉米茎秆不会受到污染。对其伤流液进行收集时,将防尘盖替换为离心盖,进行离心处理,而且配重盖在离心时可以加水配重,保证了离心处理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最大程度的获取玉米茎秆的伤流液,有利于后期对伤流液检测的精确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尘盖(1)、离心盖(2)、配重盖(3)和收集器(4),所述防尘盖(1)和所述离心盖(2)在对玉米茎秆不同处理阶段分别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所述配重盖(3)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二端口密封连接,所述配重盖(3)用于在对所述玉米茎秆离心处理时配重;其中:所述防尘盖(1)在对玉米茎秆离心处理前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用于所述收集器(4)收集和储存玉米茎秆时防尘,此时所述防尘盖(1)与所述配重盖(3)将所述收集器(4)的两端密封;所述离心盖(2)用于在对所述玉米茎秆离心处理时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此时所述离心盖(2)与所述配重盖(3)将所述收集器(4)的两端密封;所述收集器(4)内部设置有固定层(5),所述固定层(5)用于收集所述玉米茎秆伤流液时固定所述玉米茎秆。

设计方案

1.一种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尘盖(1)、离心盖(2)、配重盖(3)和收集器(4),所述防尘盖(1)和所述离心盖(2)在对玉米茎秆不同处理阶段分别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所述配重盖(3)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二端口密封连接,所述配重盖(3)用于在对所述玉米茎秆离心处理时配重;

其中:所述防尘盖(1)在对玉米茎秆离心处理前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用于所述收集器(4)收集和储存玉米茎秆时防尘,此时所述防尘盖(1)与所述配重盖(3)将所述收集器(4)的两端密封;所述离心盖(2)用于在对所述玉米茎秆离心处理时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此时所述离心盖(2)与所述配重盖(3)将所述收集器(4)的两端密封;所述收集器(4)内部设置有固定层(5),所述固定层(5)用于收集所述玉米茎秆伤流液时固定所述玉米茎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盖(2)包括带孔盖(21)和收集盖(22),当所述离心盖(2)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时,所述带孔盖(21)设置在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收集盖(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5)为硅胶材质的固定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4)为聚碳酸酯材质的收集器,所述收集器(4)的内径为5-1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5)为梯形固定层,所述收集器(4)最小内径处为1-3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为开口端,所述收集器(4)的第二端口为非开口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盖(2)为聚碳酸酯材质的离心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1)为聚丙烯材质的盖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4)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配重盖(3)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配重盖(3)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二端口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防尘盖(1)和所述离心盖(2)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防尘盖(1)和所述离心盖(2)均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螺纹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伤流液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根系不仅是固定植物体,摄取、运输和贮存营养物质,还合成从主要的贮藏产物和可溶性代谢物到生长调节物质等一系列有机化合物。植物吸收的无机盐,有一部分即在根中进行初级同化,转变为有机物并向地上部运输。伤流液是植物伤口的输导组织的汁液,其在根压和蒸腾拉力的作用下通过输导组织由地下向地上运输,植物根系伤流量是根系活力强弱的重要表现,能较好反映植物根系吸收、根系代谢及根系活力的情况,测定伤流液中各种营养物质及活性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可以评价根的吸收能力和合成能力,是根系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

目前玉米伤流液的收集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收集法、吸收法、加压或负压收集法等方法,其中直接收集法和吸收法为较常用的方法,直接吸收法即剪去茎秆后,直接将其插入适合的容器中进行收集;另外吸收法是采用脱脂棉等强吸湿性材料吸收伤流液,吸收完毕后通过挤压、抽滤等方式将伤流液收集到容器中。

但是以往这些方法仍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直接收集法”针对玉米伤流液较多的时期有利,具有局限性;“吸收法”伤流液被吸附到脱脂棉中再挤压出,容易残留脱脂棉,造成污染;“负压\/加压收集法”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的装备比较繁琐,效率低。另外还有诸如微损伤韧皮部收集伤流液的方法等,但仅适用于棉花等双子叶植物,对于像玉米等单子叶植物并不适用。伤流液回收方法多采用挤压法,将吸收有伤流液的脱脂棉放入注射器,人工挤压出液体,该方法劳动强度大、回收率低,耗费时间。因此,设计一种植物伤流液的收集回收装置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包括:防尘盖、离心盖、配重盖和收集器,所述防尘盖和所述离心盖在对玉米茎秆不同处理阶段分别与所述收集器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所述配重盖与所述收集器的第二端口密封连接,所述配重盖用于在对所述玉米茎秆离心处理时配重;其中:所述防尘盖在对玉米茎秆离心处理前与所述收集器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用于所述收集器收集和储存玉米茎秆时防尘,此时所述防尘盖与所述配重盖将所述收集器的两端密封;所述离心盖用于在对所述玉米茎秆离心处理时与所述收集器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此时所述离心盖与所述配重盖将所述收集器的两端密封;所述收集器内部设置有固定层,所述固定层用于收集所述玉米茎秆伤流液时固定所述玉米茎秆。

采用上述实现方式,在对玉米茎秆进行收集时,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设置防尘盖,使得收集的玉米茎秆不会受到污染。对其伤流液进行收集时,将防尘盖替换为离心盖,进行离心处理,而且配重盖在离心时可以加水配重,保证了离心处理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最大程度的获取玉米茎秆的伤流液,有利于后期对伤流液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离心盖包括带孔盖和收集盖,当所述离心盖与所述收集器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时,所述带孔盖设置在所述收集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收集盖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层为硅胶材质的固定层。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集器为聚碳酸酯材质的收集器,所述收集器的内径为5-10cm。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层为梯形固定层,所述收集器最小内径处为1-3cm。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集器的第一端口为开口端,所述收集器的第二端口为非开口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离心盖为聚碳酸酯材质的离心盖。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尘盖为聚丙烯材质的盖体。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集器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配重盖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配重盖与所述收集器的第二端口螺纹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集器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防尘盖和所述离心盖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防尘盖和所述离心盖均与所述收集器的第一端口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防尘盖和配重盖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离心盖和配重盖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孔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各生育期玉米茎秆直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传统的吸收法测定结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使用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的测定结果示意图;

图1-6中符号表示为:

1-防尘盖,2-离心盖,21-带孔盖,22-收集盖,3-配重盖,4-收集器,5-固定层,6-脱脂棉,P-常规磷酸二铵处理,CP-包膜磷酸二铵处理,P+PGR-包膜磷酸二铵配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防尘盖和配重盖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离心盖和配重盖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包括防尘盖1、离心盖2、配重盖3和收集器4,所述防尘盖1和所述离心盖2在对玉米茎秆不同处理阶段分别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所述配重盖3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二端口密封连接,所述配重盖3用于在对所述玉米茎秆离心处理时配重。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器4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配重盖3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配重盖3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二端口螺纹连接。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防尘盖1和所述离心盖2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防尘盖1和所述离心盖2均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螺纹连接。

在对玉米茎秆进行收集时,所述防尘盖1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用于所述收集器4收集和储存玉米茎秆时防尘,此时所述防尘盖1与所述配重盖3将所述收集器4的两端密封,用于携带、储存玉米茎秆时防尘。进一步地,在进行玉米茎秆收集前,在收集器4内塞入脱脂棉6,所述防尘盖1为聚丙烯材质的盖体。

玉米茎秆收集完毕后,需要进行离心处理时,将防尘盖1取下,如图2所示,替换为离心盖2,离心盖2在对所述玉米茎秆离心处理时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此时所述离心盖2与所述配重盖3将所述收集器4的两端密封。所述离心盖2包括带孔盖21和收集盖22,当所述离心盖2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时,所述带孔盖21设置在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收集盖22之间。如图3所示,带孔盖2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带孔盖21用于在对玉米茎秆离心处理时产生的一些渣屑进行过滤,防止渣屑跟随玉米茎秆伤流液进入到收集盖22中。

本实施中,在所述收集器4内部设置有硅胶材质的固定层5,所述固定层5用于收集所述玉米茎秆伤流液时固定所述玉米茎秆。所述收集器4为聚碳酸酯材质的收集器,所述收集器4的内径为5-10cm,所述固定层5为梯形固定层,所述收集器4最小内径处为1-3cm。如图4所示,玉米茎秆从拔节期到乳熟期的茎秆执行介于1cm到4cm之间,因此上述收集器4和收集器4内梯形固定层5的设计,使得收集器4适用于不同时期的玉米茎秆。

而且本实施例中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为开口端,方便用于装入玉米茎秆和手机玉米茎秆伤流液。因为收集器的第二端为与配重盖连接的,便于离心式加水调平,保证离心时的稳定性,因此所述收集器4的第二端口为非开口端,且所述离心盖2为聚碳酸酯材质的离心盖。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包括:防尘盖1、离心盖2、配重盖3和收集器4,所述防尘盖1和所述离心盖2在对玉米茎秆不同处理阶段分别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所述配重盖3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二端口密封连接,所述配重盖3用于在对所述玉米茎秆离心处理时配重。其中:所述防尘盖1在对玉米茎秆离心处理前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接,用于所述收集器4收集和储存玉米茎秆时防尘,此时所述防尘盖1与所述配重盖3将所述收集器4的两端密封;所述离心盖2用于在对所述玉米茎秆离心处理时与所述收集器4的第一端口活动连,此时所述离心盖2与所述配重盖3将所述收集器4的两端密封;所述收集器4内部设置有固定层5,所述固定层5用于收集所述玉米茎秆伤流液时固定所述玉米茎秆。在对玉米茎秆进行收集时,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设置防尘盖1,使得收集的玉米茎秆不会受到污染。对其伤流液进行收集时,将防尘盖1替换为离心盖2,进行离心处理,而且配重盖3在离心时可以加水配重,保证了离心处理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最大程度的获取玉米茎秆的伤流液,有利于后期对伤流液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使用方法的实施例。参见图5,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S101,收集玉米茎秆之前,将将干净脱脂棉10-20g塞入收集器4,将防尘盖1盖好称重并记录。

S102,将待采集伤流液的玉米茎秆离地10-15cm部位使用剪枝剪横向剪切断,使用超纯水对切口及周围进行清洗。

S103,立即将伤流液收集装置收集器4的第一端直接套入茎秆切断部位,卡在硅胶固定层5上,密封处理,收集12小时(晚6:00-次日早6:00)。

S104,将所述收集器4取下,将防尘盖1盖再次盖好后取回。

S105,将带有防尘盖1的收集器称重记录后换离心盖2。

S106,取配重盖3,加水调重后上机离心。

S107,取下离心盖2中的孔盖21,将防尘盖1盖至盛有伤流液的收集盖22上,保存待测。

如图6和图7所示,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较传统方法可显著提高玉米拔节期和乳熟期伤流液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来替代,本实用新型仅结合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2973.4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640058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G01N 1/28

专利分类号:G01N1/28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山东农业大学

第一申请人:山东农业大学

申请人地址: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发明人:刘之广;陈琪;贾继文;盛艳萍;于小晶;高永祥;李泽丽;刘可欣;曲兆鸣;周文涛;朱琳琳;朱文帅

第一发明人:刘之广

当前权利人:山东农业大学

代理人:李茜

代理机构:37240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玉米茎秆伤流液收集装置论文和设计-刘之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