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自力:孝友传家远——张谷英村古代家训探解之一论文

肖自力:孝友传家远——张谷英村古代家训探解之一论文

摘 要 作为传统美德重要载体的古代家训,是以家族、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村古代家训共21 条,即孝父母、友兄弟、端闺化、择婚姻、睦族姓、正蒙养、存心地、修行检、勤职业、循本分、崇廉节、慎言语、尚节俭、存忍让、恤贫寡、供赋役、戒酗酒、戒健讼、戒多事、戒淫荡、戒贪忌,其下选取了113 条圣贤语录和历史典故,一并载入张氏二修族谱中。本文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对其齐家治家条文进行解读和阐述,赋予其鲜活的时代价值,这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代家训;齐家治家;岳阳县张谷英村

源远流长的祖国家训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块瑰宝。2015 年8 月、2017 年3 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先后在《中国传统家规家训》栏目、《中国家规》(中国方正出版社)一书中,以“耕读继世、孝友传家”为题,推介了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村古代家训。张谷英村的家训,是促使其家族历经28 世,聚族同居历时600 余年,繁衍达数万人,延绵不绝、历久弥新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为躲避明朝严刑滥杀的“恐怖政治”,张氏家族自元末明初迁徙至岳阳县渭洞深山改名隐居,其后在整个明朝直至清朝中期近四百年时间,“虽有残篇,未经笔削”,a 一直没有正式修谱,张氏家训主要是在世代的口头传授中,没有成文。直至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张谷英二修族谱时,张氏云浦、善体、先志、世笔等人合族众议,由十七世孙岁贡生昌燃执笔,对家族逐渐形成的口传家训进行系统提炼整理,编订了成文《张氏家训》,载入二修谱中。这个成文训虽然产生于内外危机日趋严重的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但它是对这个家族400 多年风雨征程中所崇尚的行为规范的总结和追记。全文共21 条,三字为一句,即:孝父母、友兄弟、端闺化、择婚姻、睦族姓、正蒙养、存心地、修行检、勤职业、循本分、崇廉节、慎言语、尚节俭、存忍认、恤贫寡、供赋役、戒酗酒、戒健讼、戒多事、戒淫荡、戒贪忌。张氏家训吸纳了中国古代圣贤丰富的道德资源,采取语录体形式,在21 条下选取了113条圣贤之人语录和历史典故,既有诸子百家警句、又有民间谚语格言,既有倡导性的、又有惩戒性的,涉及到家庭家族、子女教育、道德修养、个人言行、处事方法等诸多方面。其宗旨是“昭示子弟崇励善行”b,齐家修身,“整齐门内,提斯子孙”。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中国传统伦理极力倡导修、齐、治、平的统一,强调家齐是国治、天下平的必要前提,家庭的教育至关重要。家训文化对于家庭建设,特别是家风建设,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家训中涉及到齐家治家的有关条文进行解读,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商品。目前,火力发电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火力发电消耗的是不可再生能源,会排放污染性气体,如SO2、NOx和有机污染物等气体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地球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对电气工程进行节能是必须的[2]。

1 孝父母

【题解】孝是德之本,从在家里奉事父母做起,这是孝的起始。因此,“孝父母”是整个家训的基础和引领。

【原文】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语出南宋理学家罗仲素(别号豫章先生)《罗豫章先生集》。罗仲素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全从天性之爱立论”[3],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天下父母没有一个不爱自己孩子的;二是如果父母真的有不足,毕竟是我们的父母,“儿不嫌母丑”。有哲人说得好,人最大的教养是原谅父母的不完善,这是人最基本的德行。对父母的短处要多包涵、原谅,对过错要帮助其改正,对其教诲应当认真听取、虚心接受。

【原文】礼曰: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

【解读】语出《礼记·檀弓》。啜:吃;菽:豆类。中国古代思想学、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说:“尽管只有豆羹清水、粗茶淡饭,但是对父母尽心侍奉,让他们精神愉快、感觉幸福,这就是对长辈最大的孝敬。”[2]孔子这段话揭示了孝父母的本质要求,子女尽心达到父母尽欢,阐述了一种情感重于物质的孝亲观。当下,年迈的父母主要不是物质的缺乏,而是精神上的寂寞孤独。子女要重在对老人的精神瞻养上,理解、尊重、关心、体贴其精神生活,使其愉悦、开心。特别是外出的儿辈们如何心怀感恩之情,挤出时间,调整心态,常回家看看,多陪伴老人,给予精神上的慰藉,这是耽误不起的责任,唯有孝不能等待。

【原文】罗仲素曰: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4.1 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老师要牢牢抓住主导性这一关键,使手、口和眼神协同指导,各种暗示与激励相互推进,除了口是有声的,其余的暗示方法甚至比语言的力量还要大。

【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礼记》上说:“为人子,身体都是父母给的、不敢自有,财物是‘大家庭’的、不敢私藏。”《礼记》记载的这种“礼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父权制和数世同堂的大家庭集体所有制决定的,这种专制制度和所有制形式不符合现代社会“个人独立之道”[4],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极大地增强了家庭凝聚力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大家庭集体所有、实行供给制的情形下,所有收入都要上交父母,“私藏”会引起大家的矛盾。家训要求族人效法古人,精神上遵从父母意志,财物上不贪求私利。

2 友兄弟

【题解】“友兄弟”是悌所包含的内容,它安排在中华文明的核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维中的孝之后,“孝悌”是仁的基础。

【原文】苏琼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

【解读】语出《北齐书·苏琼传》。南北朝清官能吏苏琼,出任南清河太守时,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夺田地,多年未能断清,他们各自提供的证人竟然有一百多人。苏琼召集乙普明兄弟,当着众人劝告他们说:“天下难以得到的是兄弟,容易寻求的是田地。”[2]假如让你们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你们心里觉得怎么样呢?苏琼动了真情掉下泪来,众人也无不哭泣,乙普明兄弟请求到外面去和解。于是,已分居十年的兄弟又搬到一起居住。族训通过这个故事,劝导族人亲情重于财物、仁义胜过金钱,要珍惜同胞情谊,切莫损伤手足情分。

【原文】程伊川曰:待父母之犬马,必异于己之犬马,独爱父母之子,却轻于己之子,惑亦甚矣。

【 解 读】 语 出《 河 南 程 氏 遗 书》( 卷十八)。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世称伊川先生)说,今天的人们往往只看重父母之爱,而忽视了兄弟之爱,对待父母的犬马,一定比对待自己的犬马要看得重一些。但对待父母的儿子即自己的兄弟却不是这样,对自己的儿子看得重,对父母的儿子看得轻。这种情况很多,真是太糊涂了。程颐认为,父子之爱、兄弟之爱,都是天性,同等重要。

【原文】柳仲涂曰:人家兄弟无不义者,尽因娶妇人入门,异姓相聚,偏爱私藏,以致背戾,男子刚强者,几人能不为妇人言所惑?吾见多矣。

【解读】这段话的意思是,柳仲涂说:“兄弟本来没有不义者,都是因为娶妇入门,各自成家,偏爱私藏,分门立户。男子刚强者,很少能不为妇人之言所惑。妯娌各有其好,故兄弟间仇隙是否产生,其原因全在丈夫。”[2]柳仲涂是北宋名臣,其父和兄长均官至御史。上述言论是旦望之日(即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其父对其弟侄子妇等的集体训诫。柳仲涂将此话写入《家诫》并刻石以训诸子,期望男子带头不做不孝不悌之事,担当起维护兄弟团结的责任。柳氏家族非常看重兄弟友爱,将“和于兄弟”列入忠于君、孝于亲的家训之后,并附诗文“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看生子又兄弟,留于儿孙作样看”。

3 端闺化

【题解】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关系,是以夫妇关系为中心的。端闺化,主要是指严格夫妇尤其是妇人的规矩、礼仪教养。

【原文】《内则》曰:礼始谨于夫妇。为宫室,辩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

【解读】这段话的意思是,《内则》说:“礼仪的首要条件是夫妇之间谨慎和睦。建造宫室,要严格区分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宫殿深邃,宫门重重,门外有阁人把守,后宫有寺人掌管。”男不入内,女不出外。《内则》是《礼记》的一部分,内容为家庭内部父子、男女应遵循的规则。古代乡土社会倡导“男女有别”,践行严格的性别回避,首要的是居住场所的回避,男外而女内,专人把守,进行隔离。这种封建礼教,实际上是先祖们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防止聚族而居的狭小空间内(村落)男女经常交往而日久生情,产生“性的冲动和僭越”[5],这是稳固夫妻关系及家族秩序构建的持续努力。“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稳定的社会。”[6]在现代社会,倡导夫妻之间的忠诚、礼貌、和睦,仍然是家风建设的基础。

治疗中的监测:治疗过程中每2~3个月检查第二性征以及测量身高;首剂3个月末复查GnRH激发试验,如LH激发值在青春前期值则表示剂量合适;此后,对女童只需定期复查基础血清雌二醇(E2)浓度或阴道涂片(成熟指数),男童则复查血清睾酮基础水平以判断性腺轴功能的抑制状况。每6~12个月复查骨龄1次,女童同时复查子宫、卵巢B超。

【原文】曹大家曰: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正在迅猛发展。但是发展与挑战是并存的,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种种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企业的收益成正比关系,即企业的收益越大则面临的风险就越大。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将其危害程度将至最小,企业才能长久稳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相关理论的总结和梳理,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涵义、特征,进一步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的建议。

【原文】孔子曰:妇人伏于他人也,是故无专制主义,有三从之道: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

【解读】语出《大戴礼记·本命第八十》,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妇女依附于男子,因此不能独断专行,应遵循‘三从’的规矩: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随便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抚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此家训虽然深深地打上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男女平等,“三从之道”已成历史,但古代根据乡土社会内外有别(即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的原则,明确了女子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家庭责任,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原文】宋弘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解读】语出《后汉书·宋弘传》。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启用西汉时期的侍中宋弘,并升他为“太中大夫”。刘秀的姐姐守寡并看上了宋弘,刘秀想把姐姐嫁给宋弘,问宋弘对“贵易交,富易妻”的看法。宋弘回答道:“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只好放弃。在贫贱时结交的朋友是最可贵的,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变了而忘记;同自己一起吃糠咽菜过苦日子的妻子,即便再不好,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贵了就抛弃。宋弘忠于曾经患难与共的妻子,绝不喜新厌旧攀附权贵,封建士大夫尚有如此道义、情义、恩义,令人敬佩,也令那些“贵易交,富易妻”的人汗颜。

【原文】书曰: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解读】语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昭的《女诫》,因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四叔为妻,故后世亦称其曹大家。这句话的意思是,生男孩子怕其孱弱,弱不禁风;生女孩子,怕其勇猛彪悍。反映我国古代社会都希望男子勇猛彪悍,女子温柔贤淑。张氏家训将其置于“端闺化”,希冀张家女眷都能以柔为美,温柔贤惠。

【解读】语出《尚书·牧誓》。牝:雌性的;索:尽。这句话的意思是,相传由孔子整理的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上说:“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窃权或干预政事,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史记》(卷四·周本经第四)中,用此语暗示商纣王宠信妲己犹“牝鸣之晨”,而使朝政大坏。“牝鸡司晨”后成为一个成语,认为母鸡“不能打鸣”。张氏家训引用此语,显然带有明显的男权封建纲常思想烙印,但其本意仍然是强调“女子居内”,女子应将主要精力用于对子女的教育和家庭内部的管理,守本分,尽本责,不要僭越,这样家庭才会兴旺,不会衰败。这在当时耕读并举的乡土社会具有某些合理因素,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男子特权被男女平等所取代,张谷英村出现了许多女当家、女能人,主持家务、参与政务,女子和男子一道当家作主带来了村庄的繁荣,“牝鸡鸣晨”已不认为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了。

4 择婚姻

【题解】男女结婚是人类最重要的人伦关系,婚姻之事,家之盛衰攸关。择婚姻是指婚嫁必须慎重。

【原文】文仲子曰:婚姻而论财,夷虏之道也,君子不入其乡。古者男女之族各择德焉,不以财为礼。

【原文】胡文定公曰: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贵相。

【原文】胡安定曰:嫁女必须胜吾家者。胜吾家者,则女之事人,必钦必戒。娶妇必须不若吾家者。不若吾家者,则妇之事舅姑,必执妇道。

【解读】语出《宋元学案·安定学案》。胡安定是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思想家。他治家甚严,尤其重视婚嫁的门第选择,强调夫妇之道。这是他留下的遗训,意思是,嫁女必须嫁到胜过我家的,如果对方胜过我家的话,那么侍奉他人必定敬重谨慎;娶媳妇必须要娶不如我家的,不如我家的话,那么妇人侍奉公婆必会遵守妇道。胡安定的上述观点,代表了北宋士人家族的婚姻取向。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这种取向存在明显偏颇,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男婚女嫁首要的是男女双方是否情感契合。

【原文】司马温公曰:凡议婚姻,当察其婿与女之性行,乃家法何如。勿徒慕其富贵。婿果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日不富贵乎?苟或不肖,今虽富贵,安知异日不贱乎?

【解读】语出司马光《温公书仪》。意思是,北宋司马温公家训说道:“凡是议定婚姻,应当先察看男女双方的品行和他们的家法,应当都弄清楚,不可以只羡慕对方的富贵。如果女婿果然贤能,现在虽然贫贱,怎么知道,来日他不会富贵呢?如果女婿不肖,今天虽然富贵,又怎么知道来日不会贫贱呢?”司马光,世称司马温公,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资治通鉴》。他提出的这一择偶原则,既重人物又重家族背景,是针对当时“婚姻论财,苟慕富贵”的社会弊端,从社会实际出发总结出的经验之谈。

5 睦族姓

【题解】睦族姓,是指和睦、亲近同姓的亲族。

【原文】范希文曰: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然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因无亲疏也。苟推祖宗之意无亲疏,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

【解读】语出范仲淹《范文正公续集·告子弟书》。范希文告诫子弟,住于苏州南部的吴中(古称吴县),这里同宗族的人很多,对我来说固然有亲有疏,但在祖宗看来,都是子孙后代,没有亲疏之分[2]。根据祖宗的看法,既然同是子孙,就没有亲疏之分,那么对饥寒者,我们怎么能不抚恤救济帮助呢?范希文即范仲淹,世称范文正公,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特别是在《岳阳楼记》中所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的情况下,将节省的俸禄购买良田千亩,其经营收入分文不取,成立范氏义庄,设立义学,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对族中子弟实行免费教育。范仲淹由和睦族姓到“忧乐天下”,开创了中国传统美德新境界。

【原文】张公艺九世同居,帝问睦族之道,书百“忍”字以进。

与对照组比较,BV模型组小鼠子宫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不同剂量黄柏碱与加替沙星可减少小鼠子宫组织中NF-κB表达。黄柏碱(10、20、40 mg/kg)与加替沙星均可有效降低小鼠子宫组织中NF-κB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结果见图2。

【解读】典出刘昫《旧鲁书·张公艺传》。唐麟德二年,高宗与武则天慕名过访,问张公艺何能九世同居?公艺答:“老夫自幼接受家训,慈爱宽仁,无殊能,仅诚意待人,一‘忍’字而已。”遂请纸笔,书百“忍”字以进。高宗为之感动,连连称好,并赠绢百端,以表彰他的事迹。张公艺是郓州寿张人,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99 岁,他正德修身,以和治家,家族九辈同居,合家九百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是我国历史上治家有方的典范,其“百忍家风”成为张氏家族历代的传家法宝。

6 正蒙养

【题解】正蒙养,即蒙养以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原文】杜孟训子曰:忠孝吾家之宝,经史吾家之田。

【解读】语出宋谢维新所辑《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杜孟是宋代官员,读书太学,官至尚书。他为人清正,为官清廉,爱护百姓,忠于皇帝,并“严格教育子孙,把忠孝当成传家的法宝,视读书为一生的财富”。“忠孝吾家之宝,经史吾家之田”(经史主要指儒家经典和官修史书),“世称‘宝田’之训”[2]。到后世,杜氏人家遂以“宝田”为家族堂号。

乌其拉图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就宗教思想而言,《波斯古经》显然对《江格尔》曾产生过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启发则是,影响蒙古史诗的外来宗教是否仅限于藏传佛教?在分析蒙古史诗宗教思想中矛盾抵牾的现象时,是否可以无视这种复杂性而得出“非萨满教即佛教”的结论呢?

到了单位,领导吩咐要出门办事,但是这天单位的车都出去了,只好向同事借车。这同事平时大大咧咧,很好说话,也肯帮助人,但等冯一余借车的时候,他的脸色就犹豫起来,拿钥匙给冯一余的时候,是十分不情愿的样子,说,这是我的车哦。语气是加重了的。冯一余想,难道我不知道这是你的车?

【原文】横渠先生曰:教小儿先要安详恭敬,今世学不讲,男女从幼便骄惰坏了。

【解读】语出《经学理窟·学大原》。横渠先生说:“教育要从小儿开始,先教育安详恭敬,即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如今不讲家庭教育,男男女女从小便娇惯坏了。”[2]横渠先生即张载,他是北宋大儒,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思想在历史上很有影响。他很早就提出胎教,“幼儿教之,长而学之”,注意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天性,从小培养良好习惯和道德行为,长大继续学习,使之强化,最终造就有用之才。

在谈及中国的句子中,《报告》多次使用现在进行时态进行描写,反复强调中国正在不断发展、扩张自己的实力,将处于时间轴末端的未发生事件趋近为当前正在进行的事件,营造出中国这一“威胁”正不断靠近指示中心(美国听众)的趋势。通过这种策略,可以强化美国采用相应抵制措施的紧迫性,也为其找到了合理依据,从而使其抵制中国的政策合法化。

【原文】邹鲁谚语: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解读】语出《汉书·韦贤传》。邹鲁(古代孟子的故乡邹国和孔子的故乡鲁国的并称,借指孔孟之乡)大儒韦贤有四个儿子,除一子留鲁守祖墓外,长子为高寝令,次子官至东海太守,少子官至丞相。韦贤说:“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唯一经。”后作谚语留传。意思是,给子孙留下满筐的金子,不如教他们学好一部经书。指知识胜过金钱,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原文】陈省华妻曰:不求金玉富,但愿子孙贤。

【解读】语出司马光《四令祠堂记》。陈省华任北宋谏议大夫,其妻冯氏,封燕国夫人。陈省华夫妇不祈求获得多少金玉财宝和奢华的享乐,而是期愿子孙后代多成圣贤之人。自古权贵之子多玩世不恭和纨绔无用,但陈家教子严而有方。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都中了状元,加上孙女婿也是状元,陈省华也是进士出身,故称一门四进士、陈门四状元。儿子分别任宰相、丞相、节度使等。一家人都是显贵,陈省华却让妻子每天带着儿媳妇下厨做饭。他说:“官职越高越要严以律己,才能取信于民。”陈省华妻子也是节俭为本,不许诸子奢华浪费,就是高官归来的儿子如有不对的地方,她还是要施以杖击。

【原文】蒲宗孟诫子孙曰:寒可无衣,饥可无食,读书一日不可失。

【原文】周是修曰:教人子弟,孝弟力田。

【解读】语出《蒲左丞集》。北宋尚书左丞蒲宗孟告诫子孙说:“寒冷了可以没有衣服,饥饿了可以没有饮食,但读书一天都不可缺少。”蒲宗孟爱好读书,善读并学问很高。读书、穿衣、吃饭谁最重要?蒲将书摆在第一位,足见读书的功能之大矣。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斋。”从养生的角度讲,读书可以养心、养体、养性、养德、养趣。一本好书读之如沐春风,如饮醇酒,如寒暖衣,读后思接千载,悄焉动容,心旷神怡。

里帕对《象形文字》的依赖,学者麦格拉斯(Elizabeth McGrath)认为,原因是作者“瓦莱里亚诺习惯性地,不仅仅为拟人形象提供的是大量从别处采撷的人物形象及其随附属像,而且,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对其他人的象征符号的有用的解释和先例”。《象形文字》所具备的学术性和全面性,体现在书中每条寓意释义时一一列出其借鉴的图像手册目录与索引,这一点对于里帕参考而言非常便利。当然里帕也存在不少误读,如“和平”(Peace)的形象等。㉒此外,不止瓦莱里亚诺,里帕也采纳了尼德兰南部的扬·贝肯(Jan Becan,1518~1572年)的象形文字作品,此书出版恰在里帕《图像学》问世之前。㉓

【解读】语出《明史列传·周是修》。明洪武末,周是修授霍邱县训导,太祖皇帝召问他在家做什么?他回答说:“教人子弟,孝弟力田。”太祖很高兴升他为周府奉祀正,后又升纪善入翰林撰修。49 岁那年京城失守,他本着忠臣不事二君的理念,自缢于尊经阁。周是修学富五车,著作甚丰。世人称其“节足以励世,文足以传后”。“孝弟”,也为孝悌,这里是指教育人家子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文帝十二年(前168)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孝悌力田”体现了张谷英村“孝友传家、耕读继世”的传统家风。

【原文】朱子曰,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解读】语出朱熹《朱子家训》。朱子即朱熹,宋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代表人物,儒家集大成者。其《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标准。朱子说,子孙虽然愚钝,可是经书不可不读,是必须熟读的。这是朱子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子孙的期待。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使每个人具有各异的特性和特质,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书是必须读的。当然,我们并不是按图索骥地去拜读那些圣人之言的朗朗辞句,我们今天需要的是深刻引申圣人之言修身厚德的告诫喻意。厚德是自修的,学海是无边的,科技是无限的。想想朱子这句简短的格言,对我们国家、家族和个人的意义何在呢?难道这不是对我们未来未雨绸缪的提醒吗?

7 尚节俭

【题解】节俭,指的是生活俭省,有节制,而不浪费。尚,尊崇、注重。崇尚节俭,乃美德之本。

自执业医师考试改革以来,我校相关部门组织各科室进行了考试前的巡讲式辅导。因为第一阶段的考试是在实习之前,即见习时进行,学生已经进驻了各教学医院,相关专业的老师只能到各个医院轮转式巡讲。由于时间紧迫,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收到最佳复习效果,备好课是关键。而组织学并未单列在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里,更增大了巡讲的难度,为此,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每道模拟题是否有和组织学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筛选出所有与组织学相关的题目,以此为例去拓展,不仅让学生学会、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方法,遇到问题时会自己分析并解决,做到举一反三,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读】语出隋·王通《文仲子·侍君篇》。文仲子说:“决定婚姻时,讲究财产,那是不开化的恶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赞成这种作法的。古时候的家族,男婚女嫁选择对象各以道德品行为标准,不拿财产来作为礼物。”文仲子(道号)即王通,隋朝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甚至认为“婚而论财,究也,夫妇之道丧”,是说婚嫁之事如讲究财礼多少,最终会使夫妇之道丧失殆尽,差不多成为买卖关系。只讲财礼多少不讲道德情感,最后导致败德蠹家、夫妻反目、骨肉分离。文仲子重德轻财的择偶观,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解读】胡文定公即胡安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朱熹《小学外篇》嘉言第五(77)载:胡文定公曰:“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贵相。”接着胡文定提出了孟子的看法:“孟子谓堂高数仞,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不为。学者须先除去此等,常自激昂,便不得坠堕。”并列举诸葛孔明作为典范,“常爱诸葛孔明,当汉末,躬耕南阳不求闻达。后来虽应刘先生之聘,宰割山河,三分天下,身都将相,手握重兵,亦何求不得,何欲不遂,乃与后主言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廪有余粟,库有余财,以负陛下。乃卒,果如其言。如此辈人,可谓大丈夫矣。”胡文定公告诉后人,人要淡泊功名富贵,视为浮云,这样才不至于“坠堕”,志于道德,以俭养德,不追逐名利,才能成为圣贤之徒。

【原文】张文节公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解读】语出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训俭示康》。张文节官至北宋宰相,中国古代廉史中著名代表人物。《训俭示康》载:张文节担任宰相时,自己及家人享受如同从前当汉阳节度判官时一样。有人讥讽他装俭朴,亲近的人劝他做些改变。张文节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享锦衣玉食,何患不能?故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长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这段话的意思是,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穿绸挂缎,膏粱鱼肉,怕什么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耻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很困难了。像我现在这样高的俸禄难道能一直拥有?身躯难道就能一直活着?如果我有一天罢官或死去,情况和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哪里能无论我做官还是罢官、活着还是死去,家里的生活情况都永远如一天不变呢?司马光称赞张文节公是大贤者的深谋远虑,平常之人是比不上的。张文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名言,凝聚着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修身齐家的宝贵经验。唐代李商隐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永远长鸣的警钟。

【原文】柳玭曰:高侍郎兄弟三人,俱居清列,非速客不二羹胾,夕食龁蒲苑匏而已。

【解读】语出柳玭《柳氏叙训》。这句话的意思是,柳玭说,我以前居住过的地方有位叫高公先的侍郎,他们兄弟三人官都做得不小,但非请客不动肉荤,晚饭仅吃萝卜、葫芦,所以多人做官,家族长久显赫融和。(羹胾:大块的肉。龁蒲、苑匏:指萝卜、葫芦瓜。)柳玭出身于唐朝后期高官世家,其祖父柳公绰(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曾当过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父亲柳壁担任过谏议大夫,他本人也官至御史大夫。柳家虽世代为官,但以治家严谨闻名于世。柳玭的《戒子弟书》是名门子弟的座右铭,《柳氏叙训》也是教育子弟有名的古籍,其中记载:其祖父柳公绰入仕之初,任县尉,当时正值荒年,柳公绰每顿饭都不超过一碗。其祖母曾将苦参、黄连、熊胆做成丸药,让儿子晚上读书时含在口里以驱除睡意。张氏家训利用柳玭列举的事例教育族人过俭朴、勤奋的生活,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

【原文】孟献子囚其子七日为不俭也,敬姜逐其子五日为不恭也。

【解读】典出《国语鲁语》。春秋中期,鲁国大夫季文子担任两代国君的国相(辅助国君的人),妾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不吃精饲料。有个叫仲孙它的人进谏,说:“人们一定认为季文子是一位吝啬的人,并且也不能替国增添光彩。”季文子说:“我也很愿意这样做,然而我看见老百姓,那些吃粗粮和穿破衣服的父兄还很多,因此我不敢那样做。那些父老乡亲们吃粗粮穿破衣服,我却把我的妾和马打扮得漂漂亮亮,辅佐国君的人恐怕不应该这样做吧?况且我听说以道德荣显作为国家的光荣,没有听说过以妾和马的华丽作为国家的光荣的。”季文子将这一切告诉了进谏人仲孙它的父亲孟献子。孟献子即仲孙蔑,是鲁国大夫,屡使于诸侯各国,居事节俭。孟献子认为其子不节俭,将其禁闭了七天。敬姜是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世称贤母,其教子的事迹在古代多为流传。她的《论劳逸》是春秋战国时期家训的代表作。一天,公父文伯在宴请南宫敬叔的酒席上,尊露堵父为上宾,但进献他吃的鳖却比其它客人的要小些,有失宾礼,露堵父非常生气,退席而去,说:“等鳖长大以后,我再来吃吧!”敬姜听说这事后怒责其子,责怪他不恭敬客人,惹客人生气,将公父文伯从家里撵走。过了五天,鲁国大夫们前来说情,方同意其子回家。张氏家训用这一典故,教育族人对自己要从简朴素,不可奢侈;对客人要客气礼貌,不可吝啬得罪。

【原文】黄孔昭曰:积粟于丰年乃可济饥。

【解读】语出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小窗幽记》。明代著名政治家、官员黄孔昭原文重点是讲人才:“国家用才,犹农家积粟,粟积于丰年,乃可济灾;才储于平时,乃可以济用。”张氏家训摘录其中关于“积粟”的内容,在丰年的时候多储备一些粮食的话,那么饥年的时候就不会挨饿。其目的是提醒族人勤俭节约持家,“常将有日思无日”,居安思危,“积谷防饥”。

在学生当中,我还算是比较喜欢读书的一个——我指的是那些课外书。我搞不清楚我为什么那样如醉如痴地迷恋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不是书中的那种同样的心境引起了我的共鸣呢?只是,这些书经常被同一寝室的同学撕去上厕所。我的书大都是残缺的,惨不忍睹的,我的精神世界也总是处在不完整的状态之中。

8 恤贫寡

【题解】恤贫寡,就是要扶贫济困,救济孤儿寡母和有困难的残疾人。

对工作面6个重点支架工作阻力进行统计,来压时6个支架平均工作阻力p=13 595 kN,均方差σ=2 145 kN,工作面来压前支架工作阻力pO=6 792 kN,工作面实测来压时顶板下沉量Δhi=600 mm(实测正常来压期间顶板下沉量约为600 mm),根据压架时基本顶自由沉降至最低位态时工作面最大下沉量ΔhA=1 394 mm。

【原文】马援曰:凡殖贷财产,贵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

【解读】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意思是,东汉著名军事家马援发财后,将钱财全部分给亲朋好友,说:“凡经商得来的财产,贵在施舍救济贫民或灾民,否则只是‘守钱奴’罢了。”“守钱奴”是讥讽财富多而吝啬的人。

【原文】孙叔敖母曰:有阴德者必有善报,德集百祥,仁除百殃。

老樟树下还是要路过的,路过时他很少会做停留。樟树下依然会有笑声和一些浮躁的气息,但现在的周小羽不太关心了。

【解读】典出《文章帝君阴骘文详注》。春秋时期楚国孙叔敖,幼时见两头蛇,因传闻见两头蛇口者必死,他担心其它人再见到也会死,便将蛇杀而埋之。回家之后恐自己弃母而死,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后说:“毋忧,尔恐人见而死,是尔之一心在爱民也。我闻有阴德者,必有善报,德集百善,仁除百殃。尔必兴于楚。”孙叔敖长大后,果然当上了楚令尹,也就是宰相。孙叔敖母亲话的意思是,你不要担心,你恐怕别人见这蛇后死去,就把这蛇杀后埋了,这是你一心爱人爱百姓。我听别人说,如果积阴德的人,必有好的报应。有德的人需要积累许多的善行,仁德的人就能消除许多的灾难,你必定会在楚国发迹的。阴德就是为善不为人知,就是无所求的成就好事。孙叔敖把蛇埋掉免除他人的祸殃,是善良的阴德,其母用善恶报应的朴素道理启发孩子的爱心,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前程。张氏家训用孙叔敖“埋蛇享宰相之荣”的典故,激励族人行善积德,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

【原文】林景旸曰:与其为无益以求冥福,不若为有益以济生人。

【解读】语出清丹徒生王豫撰《蕉窗日记》(卷一)。明朝人林景旸,人称林囧卿。囧卿,即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冥福,迷信谓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林囧卿喜好救济生活贫困的人。他这句话的意思是,烧香拜佛以追求人死去后在阴间的幸福,这是枉然的、没有任何好处的。与其作这样的无益的事,不如做点真正有益处的事,救济、帮扶活着的贫困的人。常言道:“与其烧香求福,不如为善积德。”古人云:“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

【原文】枚乘曰: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解读】语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这句话的意思是,西汉辞赋家枚乘说:“积累德行,平常觉察不到好处,到一定时候就会声望显赫;违背义理,平常觉察不到坏处,到一定时候就会身败名裂。”指善恶凶吉都是由自身行为积累而成。积善成德,必有余庆;积恶成祸,必有余殃。这里主要是鼓励人们要多行慈善之事,帮助、救济别人,不要做损害他人的坏事。

9 供赋役

【题解】供赋役,就是主动缴纳、完成国家法定制度规定的赋税劳役。

【原文】罗公诫子曰:架上有书须教子,囊中无米且输官。

【解读】《铁塘罗氏·先贤传记》(现聚居于湖南祁东石株桥乡罗氏宗族买家山隐居后建“永慕堂”,号“铁塘罗氏”)载:“可初公号至矣,太守永谐公季子也,幼聪颖博学,善属文。于事鲜失,于物亦无忤。端重矜庄有长者风。洪武辛末举明经行修儒士,甘隐不起,与再初兄有同心焉。年六十寿终。卒时素纸以诗以遗子,内有曰:架上有书须教子,囊中无米且输官。即易箦(更换床席,指人将死)之日,且留心于家国犹若此,则生之自矢可知也。”罗公遗言的意思是,要教育子孙后代,读书识理,忠于国家。就是家里成无米之炊了,也要想方设法先把国家赋税完成。“输”,即输送给国家。

【原文】巴民歌曰:日出而耕,日入而归,吏不到门,夜不掩扉。

【解读】语出《巴中县志·官迹》。意思是,四川省东部流传的民歌云:太阳升起来就起床出去劳动,太阳下山就回家休息。追讨赋税的官吏从不上门,夜里睡觉也不用关门。这是四川巴中地区描写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生活及赞颂太平盛世的民歌。张氏家训用这个民歌教育族人踊跃缴纳、完成赋税,不落后于人,过勤朴、稳定、舒心的太平盛世生活。

【原文】鄙谚曰:筑了墙,完了粮,半夜敲门心不妨。

【解读】鄙谚,即俗语,古代对赋税催讨处罚很严。如果妄意拖欠,就可能被处罚受刑。因此,民间流传的俗语云:家里打好围墙交完了赋税,不怕人偷盗,也不怕官吏上门催缴甚至抓人。就是半夜敲门,也不心慌。即所谓:“不欠官钱,何等自在!”

10 结束语

通过对张谷英村古代家训齐家治家条文的解读,不难看到,由于形成和发展于古代封建乡土社会,家训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宗法制度观念的烙印,如男尊女卑、因果报应等。但作为这个家族基本价值观的反映,它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传统美德的光辉。家训贯穿着以道德训诫为中心的主线,虽然没有家庭财产、家庭事务的具体管理及睦亲齐家的具体训导,但从整体上来说,它融合了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在齐家方面的诸多要求,反映了张氏家族的齐家治家之道。一是孝字当头。把孝悌作为仁爱之基和齐家之首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爱家庭、爱家族,进而推广到爱社会、爱国家。二是以和为贵。把和为贵作为兴家兴业之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忍耐宽裕,处事方圆。三是耕读为本。把耕读作为生存之基和教化之道,勤耕苦读,自强不息,爱岗敬业,知书明理。四是崇儒重教。把学问和读书人视为珍宝,崇尚知识,以学为先,蒙养以正,视书为宝。五是隆礼重义。把礼和义作为家族成员立身处事的必备条件和行为原则,文明礼貌,恭逊谦让,重义轻利,遵纪守法。六是崇尚勤俭。把勤劳节俭作为家庭必备美德予以坚持和发扬,居安思危,克勤克俭,甘于淡泊,戒奢戒贪。张谷英村古代家训通过一代代族人润物细无声地言传身教,逐渐落实到人伦日用中并开花结果,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染力的“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张氏家风。张谷英村古代家训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体现,它所反映的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精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头活水的一股清泉。我们批判地继承、发扬这一极具特色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地理解这些家训,赋予其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和意义,“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7],对于解决当前家庭建设和教育中的有关现实问题,特别是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家庭文明建设,以家教促家风,从而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一定的推动作用。

11 注释

a 《张氏族谱》(一修).序言,5 页.

b 《张氏族谱》(七修).卷首文章,137 页.

12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

[2]湖南岳阳张谷英村:耕读继世孝友传家[EB/OL].(2015-08-11)[2019-01-06].http://www.ccdi.gov.cn/yaowen/201508/t20150810_137430.html.

[3]傅承洲.《水浒》忠义思想的纵向考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88.

[4]蒋文祥.陈独秀与五四运动[EB/OL].(2015-04-15)[2019-01-06].https://wenku.baidu.com/view/1b0d08e70975f46527d3e1a1.

[5]张未然.《红楼梦》家族规范中“男女有别”[N].人民法院报,2018-07-23.

[6]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三联书店,2013:5.

[7]潘婧瑶.习近平谈文物保护工作的三句箴言[EB/OL].(2016-04-13)[2019-01-06].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413/c1001-28273470-3.html?id_8n8eu.

An Ancient Family Instruction in Zhang Guying Countryside: Being Filial is the Essence for Continuity of a Clan

XIAO Zi-li HU Hai-lin CHEN Gang
(Yu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ueyang, Hunan 414000)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raditional virtue, ancient family instruction is a form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amily. Zhang Guying Countryside in Yueyang, Hunan Province, well-known as the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 of country and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mous village, have 21 ancient family instructions, such as filial piety, fraternity, choice of marriage, good family relationship, well cultivation, heart-to-heart interaction,self-inspection, diligence, upholding the integrity and essence, etc. with another 133 quotations of sages and historical allusions written into Zhang's family archives together. Based o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and", elaborates the provisions of his family , and injects a fresh and alive value of the age,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civiliza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ancient family instruction; governance of family; Zhang Guying countryside in Yueyang County

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38X(2019)01-0034-09

收稿日期:2019-01-06

基金项目:岳阳市科技局2012 年一般资助项目“张谷英民俗文化研究”(岳市财企指(20125 号)。

作者简介:肖自力(1955-),男,湖南岳阳人。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通讯作者:胡海林(1973-),男,湖南临湘人,副研究员,新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高职教育。

(责任编校:李进)

标签:;  ;  ;  ;  ;  ;  ;  ;  ;  ;  ;  ;  ;  

肖自力:孝友传家远——张谷英村古代家训探解之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