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论文和设计-黄灵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公开了一种利用单侧夹持固定,配合电气元件安装板,对数据传输线的接出端口进行固定的临时性数据传输连接结构。能够适用不同尺寸传输线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偏转夹板和固定夹板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上套至有扭转弹簧,偏转夹板、固定夹板上分别置有用于连接的支撑架,偏转夹板的一端分叉形成两个夹持臂,所述两个夹持臂相互平行,所述夹持部的端部向内折弯90°,所述折弯位置的内侧壁上置有胶垫,偏转夹板的另一端置有按压防滑槽,所述夹持宽度为两个夹持臂外轮廓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固定夹板一端同样由两个夹持臂组合而成,且和偏转夹板上的夹持臂一一对应。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由偏转夹板、扭转弹簧、连接轴、固定夹板、支撑架、卡线扣、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组成,偏转夹板和固定夹板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上套至有扭转弹簧,偏转夹板、固定夹板上分别置有用于连接的支撑架,偏转夹板的一端分叉形成两个夹持臂,所述两个夹持臂相互平行,所述夹持臂的端部向内折弯90°,所述折弯位置的内侧壁上置有胶垫,偏转夹板的另一端置有按压防滑槽,所述固定夹板一端同样由两个夹持臂组合而成,且和偏转夹板上的夹持臂一一对应,所述固定夹板上的夹持臂端部向外折弯90°,形成前限位板,两个后限位板对应置于固定夹板的夹持臂上,且和前限位板相对应,固定夹板的另一端置有卡线扣,所述卡线扣位于固定夹板外侧,所述卡线扣两两相对分布。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由偏转夹板、扭转弹簧、连接轴、固定夹板、支撑架、卡线扣、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组成,偏转夹板和固定夹板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上套至有扭转弹簧,偏转夹板、固定夹板上分别置有用于连接的支撑架,偏转夹板的一端分叉形成两个夹持臂,所述两个夹持臂相互平行,所述夹持臂的端部向内折弯90°,所述折弯位置的内侧壁上置有胶垫,偏转夹板的另一端置有按压防滑槽,所述固定夹板一端同样由两个夹持臂组合而成,且和偏转夹板上的夹持臂一一对应,所述固定夹板上的夹持臂端部向外折弯90°,形成前限位板,两个后限位板对应置于固定夹板的夹持臂上,且和前限位板相对应,固定夹板的另一端置有卡线扣,所述卡线扣位于固定夹板外侧,所述卡线扣两两相对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夹板上两个夹持臂夹持宽度为偏转夹板另一端宽度的3-4倍,所述夹持宽度为两个夹持臂外轮廓边缘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板上的夹持臂延伸长度小于偏转夹板的延伸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限位板的高度大于前限位板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间的各个面上置有硅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扣两两相对分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涉及一种在电气工程测试过程中,对测试元件的信号传输线进行临时接出的数据传输连接加固结构,属于电气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单侧夹持固定,配合电气元件安装板,对数据传输线的接出端口进行固定的临时性数据传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子电气进行数据结构或传输过程中,需要通过数据传输线进行连接,进而进行信号的传输,目前在进行电气元件的功能测试、信号输出时,需要将工作信号临时性的接出,以便检测使用,但在进行连接时,由于连接方式简陋,连接固定的稳定性差,不能够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连接位置进行加固,使得数据传输的稳定流畅,现有的一些连接都采用卡扣结构,利用卡扣进行连接,在操作过程中,对其拉扯会使得其和连接点位置分离,进行影响检测,且采用卡扣需要在电气元件上对应的设置有卡槽结构,但电气元件结构简单精密,且尺寸小,上述结构增加了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提供了一种利用单侧夹持固定,配合电气元件安装板,对数据传输线的接出端口进行固定的临时性数据传输连接结构。能够适用不同尺寸传输线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由偏转夹板、扭转弹簧、连接轴、固定夹板、支撑架、卡线扣、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组成,偏转夹板和固定夹板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上套至有扭转弹簧,偏转夹板、固定夹板上分别置有用于连接的支撑架,偏转夹板的一端分叉形成两个夹持臂,所述两个夹持臂相互平行,所述夹持臂的端部向内折弯90°,所述折弯位置的内侧壁上置有胶垫,偏转夹板的另一端置有按压防滑槽,所述偏转夹板上两个夹持臂夹持宽度为偏转夹板另一端宽度的3-4倍,所述夹持宽度为两个夹持臂外轮廓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固定夹板一端同样由两个夹持臂组合而成,且和偏转夹板上的夹持臂一一对应,所述固定夹板上的夹持臂延伸长度小于偏转夹板的延伸长度,所述固定夹板上的夹持臂端部向外折弯90°,形成前限位板,两个后限位板对应置于固定夹板的夹持臂上,且和前限位板相对应,所述后限位板的高度大于前限位板的高度,所述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间的各个面上置有硅胶垫,固定夹板的另一端置有卡线扣,所述卡线扣位于固定夹板外侧,所述卡线扣两两相对分布。

有益效果。

一、能够适用不同尺寸传输线的连接。

二、安装准确性高,数据传输稳定。

三、扭转弹簧紧固夹持,固定牢靠。

四、边缘夹持固定,对电气元件损伤小。

五、结构简单,易于使用收纳。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其仅仅显示了非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的立体拆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固定夹板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偏转夹板(1),扭转弹簧(2),连接轴(3),固定夹板(4),支撑架(5),卡线扣(6),前限位板(7),后限位板(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是这样实现的,由偏转夹板(1)、扭转弹簧(2)、连接轴(3)、固定夹板(4)、支撑架(5)、卡线扣(6)、前限位板(7)和后限位板(8)组成,偏转夹板(1)和固定夹板(4)通过连接轴(3)连接,连接轴(3)上套至有扭转弹簧(2),偏转夹板(1)、固定夹板(4)上分别置有用于连接的支撑架(5),偏转夹板(1)的一端分叉形成两个夹持臂,所述两个夹持臂相互平行,所述夹持臂的端部向内折弯90°,所述折弯位置的内侧壁上置有胶垫,偏转夹板(1)的另一端置有按压防滑槽,所述偏转夹板(1)上两个夹持臂夹持宽度为偏转夹板(1)另一端宽度的3-4倍,所述夹持宽度为两个夹持臂外轮廓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固定夹板(4)一端同样由两个夹持臂组合而成,且和偏转夹板(1)上的夹持臂一一对应,所述固定夹板(4)上的夹持臂延伸长度小于偏转夹板(1)的延伸长度,所述固定夹板(4)上的夹持臂端部向外折弯90°,形成前限位板(7),两个后限位板(8)对应置于固定夹板(4)的夹持臂上,且和前限位板(7)相对应,所述后限位板(8)的高度大于前限位板(7)的高度,所述前限位板(7)和后限位板(8)间的各个面上置有硅胶垫,固定夹板(4)的另一端置有卡线扣(6),所述卡线扣(6)位于固定夹板(4)外侧,所述卡线扣(6)两两相对分布。

文字提及的“内”“内侧”“外”“外侧”均以支撑架(5)所在侧为“内”,另一侧相对为“外”。

使用时,将电气元件或者数据传到元件卡置在前限位板(7)和后限位板(8)之间,通过前限位板(7)和后限位板(8)对其进行固定,使得其和固定夹板(4)连接,而后通过按压偏转夹板(1)上的按压槽,使得偏转搅拌沿着偏转轴进行旋转,待偏转夹板(1)上的折弯臂完全打开后,将数据传输接头和电气元件进行贴合,然后松开按压槽,偏转夹板(1)复位,从侧壁进行夹持卡扣,使得接头和电气元件卡合,通过翻转夹板上弯曲位置和电气元件背面贴合,固定夹板(4)从电气元件正面进行支托,形成固定连接,然后将外接的传输线通过卡线扣(6)进行卡扣,在进行拉扯时,传输线直接拉动固定夹板(4),并使得电气元件和接头同时移动偏转,避免了受拉分离,在不使用时,将偏转夹板(1)进行偏转张开,从电气元件上取下,然后在将接头取下,通过两个夹持臂进行夹持固定贴合,稳定性更好,且利用边缘作为基准,连接准确性高;

所述偏转夹板(1)的一端分叉形成两个夹持臂,能够多点进行夹持固定,提高夹持固定的稳定性;

所述两个夹持臂相互平行,能够和固定夹板(4)上的夹持臂形成支撑;

所述折弯位置的内侧壁上置有胶垫,增加摩擦,保护电气元件同时进行绝缘;

所述偏转夹板(1)上两个夹持臂夹持宽度为偏转夹板(1)另一端宽度的3-4倍,能够增加夹持的有效宽度;

达到利用单侧夹持固定,配合电气元件安装板,对数据传输线的接出端口进行固定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设计图

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7808.0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133701U

授权时间:20190719

主分类号:H01R 4/48

专利分类号:H01R4/48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黄灵钟

第一申请人:黄灵钟

申请人地址:405229 重庆市梁平县大观镇安乐村街道五单元7号

发明人:黄灵钟

第一发明人:黄灵钟

当前权利人:黄灵钟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连接结构论文和设计-黄灵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