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现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刘凤录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第一中学076150

摘要:发现法,亦称解决问题法,是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过程,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

关键词:观察阅读讨论总结

发现法,亦称解决问题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教学论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所提出来的,是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的过程,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其一般步骤是:一是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三是树立假说;四是协助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助于下断语的资料;五是组织审查资料。

根据发现法的基本步骤,结合教材的内容,我在“叶”一节中,采取了如下做法:课前,为学生收集丰富的观察材料,并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课堂练习作为提纲,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个发现阶段,让学生观察、阅读、讨论、总结。

一、课前准备

课前注重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精心备课

作为教师来说,必须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充分熟悉本节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有关知识内容,并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2.材料准备

实物有野外采集到的植物叶:梨叶、丁香叶、莴苣叶、紫荆叶、桃叶、小麦叶、松叶、向日葵叶、白菜叶、杨枝、玉米叶、柳叶。

标本:自己所制作的棉叶、银杏的腊叶标本。

3.设计课堂练习

结合教材内容,并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一系列课堂练习,为学生设疑。

4.布置预习

通知学生下节课老师将带领他们观察常见的植物,区分叶的类型并了解其有关特点,希望大家在课前认真预习,以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5.分组

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以便教学。

二、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把实物、标本以及练习题分发给每个小组。要求每组学生都要以课堂练习为调查观察的线索,认真仔细地观察手中的实物和标本。在观察的过程中,同组成员可以讨论。同时,教师要巡视并加以指导。

二十分钟后,以组为单位,根据课堂练习进行阅读、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练习题。

再过十五分钟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第一、二组的学生回答“观察叶的组成”的练习题;第三、四组的学生回答“观察叶形”的练习题。同学们纷纷举手,而且正确率相当高。

最后,问题归结为:叶形是否可作为鉴别植物的依据?教师利用最后五分钟让同学们继续观察,并向同学们提出疑问:杨、柳枝上的所有叶片其形状是否相同?同学们观察后说:杨枝上的所有叶片其形状基本上是一样的;柳枝上的所有叶片其形状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杨枝和柳枝的叶片形状却截然不同。教师最后总结:对同一植物而言,叶片的形状是有一定规律的,故在植物分类学上常作为鉴别植物的依据。

实践证明,发现法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实验力和创造力。但是,发现法在教学中也有其局限性(如费时较多),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会导致拖堂,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下面是课堂教学过程:

1.观察叶的组成

2.观察叶型

3.观察叶脉

附答案:

1.观察叶的组成:③,②,②④,③④,①②。

2.观察叶形②,②,③,①,③,②,①②③。

3.观察叶脉①,①③,②,①③,①②③。

标签:;  ;  ;  

浅谈发现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