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离合器管路系统中的减震器论文和设计-陆国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合器管路系统中的减震器。增加了连接在离合器主缸和工作缸之间的一个减震器;减震器包括减震壳体、压片、弹簧和容腔总成,减震壳体为T形结构,减震壳体上部为水平两端,水平两端开有水平连通管道,减震壳体下部为中间分支端,中间分支端开有螺纹孔;容腔总成包括封盖、环形垫圈、垫片、密封圈和腔体,腔体上端设有中心凸台,中心凸台连接到中间分支端螺纹孔中;腔体下端开口与水平连通管道相通;腔体开口的下端面设有内凸缘,使得开口内形成内凹孔。本实用新型能在离合器正常工作过程中,减少离合器踏板振动,增加驾驶员舒适感,提高整车舒适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离合器管路系统中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在离合器主缸和工作缸的管路系统中增加一个减震器,减震器连接在离合器主缸和工作缸之间;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减震壳体(4)、压片(2)、弹簧(3)和容腔总成(5),减震壳体(4)为T形结构,减震壳体(4)上部为水平两端(A),水平两端在减震壳体(4)自身内部之间开有水平连通管道,减震壳体(4)下部为中间分支端(B),中间分支端开有螺纹孔,容腔总成(5)经内部管道与水平连通管道的中间连接相通,螺纹孔上安装有容腔总成(5);水平连通管道的一端内向外依次安装有弹簧(3)和压片(2);所述的容腔总成(5)包括封盖(6)、环形垫圈(7)、垫片(8)、密封圈(9)和腔体(10),腔体(10)上端设有中心凸台,中心凸台通过螺纹连接到减震壳体(4)中间分支端螺纹孔中;中心凸台端面开有连通孔,腔体(10)下端开口,开口上端与中心凸台端面的连通孔同轴相通,中心凸台端面的连通孔经减震壳体(4)中间分支端的螺纹孔与水平连通管道相通;腔体(10)开口的下端面设有内凸缘,使得开口内形成内凹孔,内凹孔为阶梯孔结构,内凹孔内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密封圈(9)、垫片(8)、环形垫圈(7)和封盖(6)。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离合器管路系统中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在离合器主缸和工作缸的管路系统中增加一个减震器,减震器连接在离合器主缸和工作缸之间;

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减震壳体(4)、压片(2)、弹簧(3)和容腔总成(5),减震壳体(4)为T形结构,减震壳体(4)上部为水平两端(A),水平两端在减震壳体(4)自身内部之间开有水平连通管道,减震壳体(4)下部为中间分支端(B),中间分支端开有螺纹孔,容腔总成(5)经内部管道与水平连通管道的中间连接相通,螺纹孔上安装有容腔总成(5);水平连通管道的一端内向外依次安装有弹簧(3)和压片(2);

所述的容腔总成(5)包括封盖(6)、环形垫圈(7)、垫片(8)、密封圈(9)和腔体(10),腔体(10)上端设有中心凸台,中心凸台通过螺纹连接到减震壳体(4)中间分支端螺纹孔中;中心凸台端面开有连通孔,腔体(10)下端开口,开口上端与中心凸台端面的连通孔同轴相通,中心凸台端面的连通孔经减震壳体(4)中间分支端的螺纹孔与水平连通管道相通;腔体(10)开口的下端面设有内凸缘,使得开口内形成内凹孔,内凹孔为阶梯孔结构,内凹孔内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密封圈(9)、垫片(8)、环形垫圈(7)和封盖(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离合器管路系统中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片(2)间隙配合地安装在水平连通管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离合器管路系统中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3)直径小于压片(2)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离合器管路系统中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上部的水平两端(A)均连接油路接头,并在水平两端(A)端部安装有卡簧(1),油路接头插装到端口内后用卡簧(1)进行轴向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离合器管路系统中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片和减震壳体采用塑料材质,弹簧采用碳素钢丝材质,密封圈采用橡胶材质,垫片采用不锈钢材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液压系统的器件设计,尤其是涉及了一种用于离合器管路系统中的减震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顾客对车辆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离合器主缸和工作缸的连接方式是采用硬管直接相连,在使用过程中,当驾驶员频繁踩离合器踏板时,踏板力通过硬管的油液传递到离合器,离合器并反方向反馈到踏板面上,造成驾驶员感觉踏板面抖动。这种抖动严重影响了驾驶员的舒适感,降低了驾驶员对离合器系统的满意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离合器管路系统中的减震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在离合器主缸和工作缸的管路系统中增加一个减震器,减震器连接在离合器主缸和工作缸之间。

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减震壳体、压片、弹簧和容腔总成,减震壳体为T形结构,减震壳体上部为水平两端,水平两端在减震壳体自身内部之间开有水平连通管道,减震壳体下部为中间分支端,中间分支端开有螺纹孔,容腔总成经内部管道与水平连通管道的中间连接相通,螺纹孔上安装有容腔总成;水平连通管道的一端内向外依次安装有弹簧和压片。

所述的容腔总成包括封盖、环形垫圈、垫片、密封圈和腔体,腔体上端设有中心凸台,中心凸台通过螺纹连接到减震壳体中间分支端螺纹孔中;中心凸台端面开有连通孔,腔体下端开口,开口上端与中心凸台端面的连通孔同轴相通,中心凸台端面的连通孔经减震壳体中间分支端的螺纹孔与水平连通管道相通;腔体开口的下端面设有内凸缘,使得开口内形成内凹孔,内凹孔为阶梯孔结构,内凹孔内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密封圈、垫片、环形垫圈和封盖。

所述的垫片间隙配合地安装在水平连通管道中。

所述的弹簧的直径小于垫片的外径。

所述的减震器上部的水平两端均连接油路接头,并在水平两端端部安装有卡簧,油路接头插装到端口内后用卡簧进行轴向限位。

所述的垫片和减震壳体采用塑料材质,弹簧采用碳素钢丝材质,密封圈采用橡胶材质,垫片采用不锈钢材质。

当离合膜片弹簧反馈力经离合器工作缸通过油液传递到减震器,一方面,水平连通管道中的一端装有垫片和弹簧,当制动液冲击垫片并压缩弹簧时,由于弹簧的阻滞作用,制动液流速会被降低,即起到减少液体传输抖动的目的。

另一方面,容腔总成采用螺纹连接,固定在壳体上,油液通过减震器下端容腔总成5,使其中的垫片8产生弹性变形,吸收油液一部分的冲击力,从而降低液体传输抖动,达到减震目的。

在这两种方式共同作用下,减震效果比单一的减震器更加显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在离合器正常工作过程中,减少离合器踏板振动,增加驾驶员舒适感,提高整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形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容腔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中:卡簧1、压片2、弹簧3、减震壳体4、容腔总成5、封盖6、环形垫圈7、垫片8、密封圈9、腔体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在离合器主缸和工作缸的管路系统中增加一个减震器,减震器连接在离合器主缸和工作缸之间。本发明减震器装有垫片和弹簧的一端通过管路系统与工作缸连接,同样地,减震器另一端通过管路系统与离合器主缸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减震器包括减震壳体4、压片2、弹簧3、和容腔总成5,减震壳体4为T形结构,减震壳体4上部为水平两端A,水平两端在减震壳体4自身内部之间开有水平连通管道,减震壳体4下部为中间分支端B,中间分支端开有螺纹孔,容腔总成5经内部管道与水平连通管道的中间连接相通,螺纹孔上安装有容腔总成7;水平连通管道的一端内向外依次安装有弹簧3和压片2。

如图3所示,容腔总成5包括封盖6、环形垫圈7、垫片8、密封圈9和腔体10,腔体10上端设有中心凸台,中心凸台设有用于连接到减震壳体4中间分支端螺纹孔的外螺纹,中心凸台通过螺纹连接到减震壳体4中间分支端螺纹孔中;中心凸台端面开有连通孔,腔体10下端开口,开口上端与中心凸台端面的连通孔同轴相通,中心凸台端面的连通孔经减震壳体4中间分支端的螺纹孔与水平连通管道相通;腔体10开口的下端面设有内凸缘,使得开口内形成内凹孔,内凹孔为阶梯孔结构,内凹孔内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密封圈9、垫片8、环形垫圈7和封盖6,封盖6连接到内凸缘的内台阶面上,密封圈9连接到内凹孔的台阶端面上。

压片2间隙配合地安装在水平连通管道中,弹簧3的直径小于压片2的外径。

装有压片2和弹簧3的水平连通管道插装出油接头,另一水平连通管道端插装进油接头,并在水平两端A端部安装有卡簧1,油路接头插装到端口内后用卡簧1进行轴向限位,卡簧1穿过水平两端A侧壁的通槽后伸入到水平连通管道内并连接油路接头形成限位。

垫片和减震壳体采用塑料材质,弹簧采用碳素钢丝材质,密封圈采用橡胶材质,垫片采用不锈钢材质。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工作过程如下:

当离合膜片弹簧反馈力经离合器工作缸通过油液传递到减震器,一方面,水平连通管道中的一端装有垫片和弹簧,当制动液冲击垫片并压缩弹簧时,由于弹簧的阻滞作用,制动液流速会被降低,即起到减少液体传输抖动的目的。

另一方面,油液流入减震器下端容腔总成5中,液压力作用于垫片8上,会引起垫片8产生弹性变形,在垫片8变形和恢复的过程中,会吸收一部分冲击力,降低了冲击力的大小,进而起到减震的作用。此外,密封圈9不仅起到密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减震的作用。

设计图

一种用于离合器管路系统中的减震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7488.X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856608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F16L55/05

专利分类号:F16L55/05;F16D48/02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1203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亚太路1399号

发明人:陆国明;倪海洋;姚鑫;许乐乐;王石雄

第一发明人:陆国明

当前权利人: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林超

代理机构:33200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  ;  

一种用于离合器管路系统中的减震器论文和设计-陆国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