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综述

情绪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综述

朱静敏;张慧影;李亚伟(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家庄050091)

摘要:本文首先从概念和理论的角度解释了亲社会和情绪;其次,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来阐述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最后,针对情绪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定的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23-01

1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与理论

西方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有研究者开始真正关注同情、分享、助人、合作一类的亲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而我国则是始于80年代末期。

1.1亲社会行为的概念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不同,因而在谈到亲社会行为时,其所指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亲社会行为”一词,是美国学者威斯伯1972年在《社会行为的积极形式考察》一文中首先创设的,它是用来代表所有的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那些对行为者无明显益处,但对接受者有益的行为一一美国《心理学百科全书》。亲社会行为是那些任何以有益于他人为目标的行为。一一俞国良(1999)。对于上面的各种定义,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同点,即亲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亲社会行为可能由利他主义引起。利他主义指关心他人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亲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其行为的目的不仅仅是助人,还有其它企图。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亲社会”是合乎社会道德标准的意思,是与“反社会”,即违反社会道德标准相对的,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由此可推演出“亲社会侵犯”的概念,指的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侵犯行为。

1.2亲社会行为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探讨了亲社会行为如何获得。Rushton在《利他、社会化及社会》中阐述到:与亲社会行为有关的移情、角色扮演及道德准则的内化都可以通过设计好的学习过程而获得和增加。社会交换理论:C.J.Morgan&R.F.Peck,提出了“助人的代价——报偿模式”。认为代价与报偿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助人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得到的报偿超过付出的代价时,助人行为最容易发生。社会行为理论:E.Staub,人们在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动机,其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某种期望。人的动机是潜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激活,人的亲社会价值取向越强,在特定情境中被激活的可能性越大。社会认知理论:B.Latane&J.M.Darley的助人行为模型。在紧急事态发生时,在场的人决定是否要介入,需要经历一个从认知到行为的过程。社会文化规范。S.H.Schwart认为,个人的行为受社会规范支配,个人将利他的社会规范内化形成的道德义务感、社会责任感、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推动个人做出亲社会行为。

2情绪概念及亲社会行为中的情绪效应

2.1情绪的概念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脑的神经机制相互作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此外,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和消失。最后,情绪具有功能性,主要包括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等。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情绪不仅对人的认知活动起到驱动作用,还可以调节认知加工的过程和人的行为。

2.2亲社会行为中的情绪效应由于情绪具有功能性,那么不同的情绪也会对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情绪好的情况下人们会去帮助人,而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降低帮助他人的可能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们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也有助人的表现。

2.2.1积极情绪效应研究者认为,情绪好对助人行为的促进原因有三:其一,物以己喜。在我们情绪好时,即使是炎热的夏日正午,毒辣的阳光,我们也会觉得并不讨厌呢,所谓“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其二,助人行为会帮助我们保持情绪良好。如果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并解决问题的话,会认为自己体现了社会价值,并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2.2.2消极状态释放模型消极状态释放模型Cialdinietal.认为,通过帮助别人,往往能减轻自身的忧伤和苦恼。消极状态释放模型包含三个基本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激发一个人实施助人行为的消极状态能够由多方面引发。可以是一个人伤害另一个人之后的内疚;也可以是观察到另外一个人不幸后的悲伤;还可以是与受助者无关的他人而来的悲伤或内疚等。第二个假设,助人是一种消除负性情绪的有效方式。根据消极状态释放模型,如果在助人之前,潜在的助人者的情绪得到了调整,那么此时的情绪就不再能激发其去助人。第三个假设是,消极情绪对助人行为的激发是有条件的,仅仅当人们相信他们的善行能提高其情绪水平时,他们才会实施亲社会行为。

助人表现中的积极情绪效应和消极状释放模型所支持的事实似乎是矛盾的。Roeshnna等人用实验对这种不一致的现象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悲哀和快乐的臆想影响实验参与者的心境。

3研究现状的思考

近年来,反社会行为屡见不鲜,给社会发展和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主要是从消极、积极情绪两个方面进行,而对于具体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那些情绪因素促进或降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消极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更为复杂,目前没有定论。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64-366.

[2]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第五次印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45-369.

[3]Batson.ProsocialMotivation:WhydoweHelpOthers?AdvancedSocialPsychology.1995.PP.333-381.

[4]GintisHerbert,BowlesSamueletal.ExplainingaltruisticbehaviorinhumanEvolutionandHumanBehavior:2003.May153-172.

标签:;  ;  ;  

情绪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