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理性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性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理性,经济学,规范性,陕甘宁边区,边际,经济学家,亚当。

理性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英团[1](2019)在《触摸“理性人”的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学并不枯燥深奥,也从来不曾脱离生活。”经济学家梁小民先生堪称最不务正业的“杂家”——看书“胡思乱想”,思考“天马行空”,研究“白话连篇”。他还最擅长以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述经济学常识。寓言、武侠、历史,甚至各种段子,都被他信手拈来,用经济学视(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9-11-08)

付亚超[2](2019)在《理性人标准在知识产权法中的规范性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人标准(Rational Person Standard)的应用首先是在美国和英国的侵权法中,其作用是评估人们履行责任的行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法律事务领域的理性人标准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并且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更具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讨论知识产权法中理性人标准的规范性应用。(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6期)

陈嘉鸿[3](2019)在《走出迷茫的理性人——论自由与内容规范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意向性的规范主义认为一切有内容的意向状态都是规则遵循的,因此自由与内容规范性是否相容成为规范主义必须回应的问题。康德和布兰顿从概念之间的划分与联结入手证明了规则对于语义的优先性,并且通过把"规则"置换为"形式"的方法,得出了关于自由与内容规范性的强相容论结论。但是他们只考察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如果把"作为备选能力的自由"也考虑进来,那么弱相容论比强相容论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杨海燕[4](2019)在《繁华背后的隐忧——制度、文化与理性人冲击下的青少年创新教育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青少年创新教育项目已得到广泛开展,项目成果也获得积极宣传,但项目背后的实施困境却不被关注。以一项国家级青少年创新教育项目为例,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路径,探索出一个解释实施困境的"制度—文化—行为"模型,发现制度冲突、文化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组织行为选择是困境产生的深层原因。在制度上,教育制度和创新教育项目之间存在二元合法性冲突,前者产生的强大作用力会抵消后者作用力;在文化上,激烈的高考竞争使得科举以来的应试文化得以延续,强大的应试文化使相关群体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认同心理;在行为上,个体和组织都会依据所处的制度和文化做出基于利益的理性行为选择,同时组织的行为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此外,根据设计的"制度、文化—组织行为"二维坐标系,发现创新教育项目设想的实施情形很难存在,由当下的"现实情形"转向"理想情形"仍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吕小康,武迪,隋晓阳,汪新建,程婕婷[5](2018)在《从“理性人”到“行为人”:公共政策研究的行为科学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行为经济学对"理性人"假设的质疑以及决策心理学领域的证据积累,公共政策研究愈加关注现实状态中的民众心理与行为规律。此类行为科学化的公共政策研究与实践注重以满意度、信任感等体现公共利益与主观体验的心理学指标来判断公共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利用相应的心理效应与技术以提升公共管理质量、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借鉴英国的行为洞察团队、美国的社会与行为科学团队等实体机构的运作经验,进一步明晰行为公共政策研究的学科内涵,组建实体智库、并立足中国国情展开针对性研究,是推进今后我国行为公共政策研究及其实践的可行方向。(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12期)

韦佳佳[6](2018)在《“理性人假设”的人性根基——浅析科斯对斯密悖论的反驳》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人假设"的合法性,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经济哲学学术界的争论焦点。科斯在《亚当·斯密论人性》一文中,基于"成本"的视角肯定了道德因素对市场体系运行的作用,并对"斯密悖论"作出了反驳和解构,指出了人类"利己""利他"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实际上存在着"自爱"这一非理性的、却更具人性化的共同根基,从而维护了斯密立场的一致性。本文尝试对科斯这篇文章的观点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18期)

张雨新,付建成[7](2018)在《代理人与理性人: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中的工作组——以佳县木头峪群众“县城请愿”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通过后,各解放区派遣工作组到乡村开展土改运动。石达康在佳县店区五乡木头峪村按照中央新的土改政策,展开了对地主轰轰烈烈的斗争。当中共十二月会议决定土改纠偏后,石达康并未认识到原来的"左"倾错误,鼓动木头峪群众到县城请愿。本文通过分析木头峪群众县城请愿这一反常事件,认为土改工作组是中共在农村的代理人,而个别工作组干部因个人利益关系,并非一贯是中共政策的坚定贯彻者,理性人的身份导致石达康为了保护自己而发生鼓动群众请愿事件。(本文来源于《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2018年04期)

海舟[8](2018)在《理性人是认识经济规律的一个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要:经济学上“理性人假设”的实质就是对“人”进行抽象,是指为了经济学分析、解释、推导的需要,对具体人的特点进行抽象,并根据这种抽象分析其决策和行为,是认识经济规律的重要工具。既不是否定传统道德的利他价值,更不是倡导自利观念。在一个公(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8-08-21)

赵珂稹[9](2018)在《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所有集体行为正确吗?》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人"既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东西,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但同时它也是最坏的东西,理性人逻辑下的人和人类社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吉登斯悖论就可以看出基于每一个理性人做出的最优选择,往往会导致两败俱伤,做出错误的集体行动,但是理性人也推动着制度的生成发展、矛盾困境和内在超越。达到帕累托最优就是一个理性人与自然界不断博弈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8年12期)

胡伟强[10](2018)在《理性人标准在知识产权法中的规范性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人标准在法律上的应用最早出现于美国以及英国的侵权法之中,其作用就是对行为人履行应有义务的情况进行判断。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以及演变,理性人标准已经在法律领域之中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其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应用,具有非常突出的积极意义。文章主要研究理性人标准在知识产权法中的规范性适用。(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16期)

理性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性人标准(Rational Person Standard)的应用首先是在美国和英国的侵权法中,其作用是评估人们履行责任的行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法律事务领域的理性人标准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并且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更具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讨论知识产权法中理性人标准的规范性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性人论文参考文献

[1].刘英团.触摸“理性人”的本质[N].检察日报.2019

[2].付亚超.理性人标准在知识产权法中的规范性适用[J].法制博览.2019

[3].陈嘉鸿.走出迷茫的理性人——论自由与内容规范性的关系[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

[4].杨海燕.繁华背后的隐忧——制度、文化与理性人冲击下的青少年创新教育项目[J].北京社会科学.2019

[5].吕小康,武迪,隋晓阳,汪新建,程婕婷.从“理性人”到“行为人”:公共政策研究的行为科学转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8

[6].韦佳佳.“理性人假设”的人性根基——浅析科斯对斯密悖论的反驳[J].现代交际.2018

[7].张雨新,付建成.代理人与理性人: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中的工作组——以佳县木头峪群众“县城请愿”为中心的考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8

[8].海舟.理性人是认识经济规律的一个工具[N].深圳特区报.2018

[9].赵珂稹.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所有集体行为正确吗?[J].山西青年.2018

[10].胡伟强.理性人标准在知识产权法中的规范性适用[J].法制博览.2018

标签:;  ;  ;  ;  ;  ;  ;  

理性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