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侵染论文_丁天波,李洁,周雪,张壮,褚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侵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番茄,病毒,辽中,病菌,斑点,细菌性,菜豆。

复合侵染论文文献综述

丁天波,李洁,周雪,张壮,褚栋[1](2019)在《ToCV单独侵染与TYLCV&ToCV复合侵染对烟粉虱寄主适应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80%以上的植物病毒依靠媒介昆虫进行传播,植物病毒亦能够对媒介昆虫的寄主适应性产生影响。本研究以2种重要番茄病毒[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为主体,探讨了ToCV单独侵染和TYLCV&ToCV复合侵染模式下对其共同传播媒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寄主适应性的影响和生理机制。研究结果发现:①烟粉虱以ToCV侵染和TYLCV&ToCV复合侵染番茄植株作为寄主时,其存活率均显着低于健康番茄植株(P<0.05),其中取食TYLCV&ToCV复合侵染番茄的烟粉虱存活率最低;烟粉虱在TYLCV&ToCV复合侵染番茄植株上的产卵量最低,显着低于其在健康番茄植株上的产卵量(P <0.05),是ToCV侵染番茄,烟粉虱在健康番茄植株上产卵量最高。②TYLCV&ToCV复合侵染植株总糖含量低于健康番茄和ToCV侵染番茄植株,并且同ToCV侵染植株之间差异显着(P<0.05)。③经TYLCV&ToCV复合侵染后,番茄植株体内水解氨基酸总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番茄植株,并显着低于ToCV侵染植株(P<0.05);TYLCV&ToCV复合侵染植株体内14种氨基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比例均显着低于ToCV侵染番茄植株(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ToCV单独侵染,TYLCV&ToCV复合侵染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烟粉虱的寄主适应性,而其寄主适应性的降低同番茄植株被病毒侵染后其营养条件的恶化存在一定关系。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植物病毒—媒介昆虫—寄主植物互作理论体系,对重要媒介昆虫烟粉虱及其所传播番茄病毒的科学、有效防控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赵秀香,王春阳,厉彦芳,黄欣阳,吴俊清[2](2019)在《沈阳市番茄褪绿病毒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设施蔬菜产区采集到疑似感染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番茄样品,利用ToCV的特异性引物ToC5/ToC6进行RT-PCR检测,结果从4份病样中检测到ToCV预期大小的特异片段。利用ToC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和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CP基因和HSP70基因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得到ToCV辽中分离物CP基因和HSP70基因全长分别为774bp(GenBank登录号:MF278016)和1665bp(GenBank登录号:MF27801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oCV辽中分离物的CP核苷酸序列与北京ToCV分离物(KC887999)和河北的ToCV分离物(KP217196)的CP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87%;HSP70核苷酸序列与山东ToCV分离物(KC709510)的HSP70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为99.76%。同时该样品利用背靠背引物TY-F/TY-R对TYLCV的DNA-A分子进行全基因序列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得到TYLCV辽中分离物的DNA-A分子全基因长度为2784 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YLCV辽中分离物与山东TYLCV分离物(GU199587)的DNA-A分子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9.64%。从而证实了沈阳市辽中区的番茄受到ToCV与TYLCV复合侵染。(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宋建,薛俊,金凤媚,孙海波,张越[3](2019)在《ToCV和TYLCV复合侵染番茄后部分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褪绿病毒病(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其发病率逐年递增,成为一种新的威胁番茄产业的病毒病害。为了研究复合侵染样品中2种病毒的互作和基因变异情况,对天津番茄产区发生的TYLCV全基因组和ToCV的CP基因和HS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侵染样品进行比对,TYLCV的基因序列在复合侵染的样品中共有6处碱基发生了变异,分别为73位A→C、92位A→G、347位C→T、1 209位C→T、1 618位A→G、2 107位A→T,除73位和92位的变异未在编码区,其余的变异碱基均在ORF框内,其中1 209位为同义突变,其他均发生了错义突变。ToCV的CP基因有1处同义突变,ToCV的HSP基因共有4处碱基变异,其中826位由T→C和1 166位由G→A均为同义突变,1 395位和1 630位均由A→G,为错义突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番茄样品中TYLCV和ToCV病毒积累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间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样品中, TYLCV的拷贝数差异不显着,ToCV的拷贝数在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样品中差异也不显着。在复合侵染的样品中,TYLCV的拷贝数约为ToCV的262~436倍。(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姜珊珊,张眉,吴斌,王升吉,杜振翠[4](2018)在《山东省甘薯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山东省甘薯病毒种类及发生现状,本研究对7个甘薯种植区进行调查及样品采集,通过RT-PCR/PCR技术分析山东省甘薯病毒种类及侵染类型。结果显示,140份甘薯样品中感染甘薯病毒的样品有133份,共检出7种甘薯病毒,其中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检出率最高;由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甘薯样品占77%,单个甘薯样品中最多检出6种病毒,复合侵染组合共33种。表明山东甘薯病毒复合侵染情况严重,是威胁甘薯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张爱红,杨菲,潘阳,孙祥瑞,张尚卿[5](2019)在《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复合侵染及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及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毒。2016~2017年,在河北省18个番茄主产区调查番茄病毒病危害情况,采集262份植株矮化、叶片黄化、褪绿、卷曲的番茄样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016~2017年河北省番茄病毒病发生普遍,所检样品中TYLCV的侵染率为68.66%,其中与ToCV复合侵染率为19.5%;除栾城、滦南、乐亭、永年4地样品暂未检测到ToCV外,其他14个采样点的样品均检测到ToCV,侵染率为19.5%,且全部表现为与TYLCV复合侵染,河北省番茄主产区暂未发现ToCV单独侵染的样品。(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汤亚飞,何自福,佘小漫,李正刚,于琳[6](2018)在《3种双生病毒复合侵染寄主番茄时重组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复合侵染极易发生基因重组和突变,产生致病力更强和寄主范围更广的新病毒或新株系,克服寄主抗性、适应新的生态环境,导致病毒病流行甚至大暴发。本实验室前期研究明确了引起广东省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主要有广东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TYLCGuV)、广东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curl Guangdong virus,ToLCGuV)、台湾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curl Taiwan virus,ToLCTW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4种,且田间存在混合发生或复合侵染。为了了解为害番茄的双生病毒复合侵染后重组突变与演变趋向,通过室内人工混合接种ToLCTWV、TYLCV和ToLCGuV 3种病毒的侵染性克隆获得3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番茄植株,以复合侵染的番茄病株为毒源,在防虫室内利用烟粉虱自然循环传毒,在6个月、30个月时,以症状明显的番茄植株叶片的总DNA为模版,经过RCA扩增,用3种病毒共同单一酶切位点BamHⅠ进行酶切,然后进行克隆和大量测序,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6个月时,仅筛选到缺失突变体6个;30个月,筛选到重组新病毒1个,新株系3个。更进一步对重组新病毒分析,发现是由TYLCV和ToLCGuV两种病毒重组而来,并试验证实重组新病毒具有致病力,种群遗传稳定,可由介体烟粉虱传播,潜在危害性大。本研究证明了ToLCTWV、TYLCV和ToLCGuV 3种病毒复合侵染后导致重组新株系和新病毒产生,而且随时间推移概率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尹跃艳,卢训,李婷婷,李凡,兰梅[7](2018)在《云南番茄褪绿病毒和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复合侵染番茄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是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中病毒种类最多且最具经济毁灭性的病毒属(Martelli et al.,2011)。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是我国重要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番茄是该县主要的反季节种植蔬菜,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该地区番茄受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危害严重。近年来(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康华军,温智浩,袁军海,柴阿丽,许建军[8](2018)在《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与溃疡病复合侵染鉴定及防治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和溃疡病发生严重,且两种病害复合发生,均可在番茄叶片、茎秆、果实上显症,在进行防治时应综合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做到预防为主,发病严重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新疆地处北纬37~47°之间,常年干燥少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加工番茄种植基地,与美国加州、地中海并列为世界叁大番茄酱产区。据新疆统计年鉴记载,2015年新(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8年06期)

尚慧[9](2018)在《马铃薯Y病毒不同株系分离物复合侵染对马铃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作为制约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毒之一,株系分化繁杂。尤其近10年,随着马铃薯产区PVY发病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重组株系相继被发现,其基因组结构极为相似但致病性差异却较大。同时,在很多马铃薯产区,多种PVY株系同时存在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广泛流行的不同PVY株系为材料,研究PVY在马铃薯上是否存在交叉保护现象;研究不同株系处理组合间保护效果的差异以及接种间隔对交叉保护效果的影响;研究交叉保护作用对马铃薯性状的影响。选择广泛存在于黑龙江产区的PVY~(N-Wi)和PVY~(NTN-NW)(SYR-Ⅱ)株系的分离物作为毒源材料,人工接种费乌瑞它和夏坡蒂两种马铃薯材料,利用生物学症状鉴定、透射电镜观察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技术,对试验样品进行相关检测,观察试验处理对马铃薯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1)PVY~(N-Wi)株系单独侵染马铃薯,会出现轻花叶或不出现症状;PVY~(NTN-NW)(SYR-Ⅱ)株系单独侵染马铃薯,会出现重花叶、叶片皱缩、畸形的症状;PVY~(N-Wi)株系和PVY~(NTN-NW)(SYR-Ⅱ)株系同时侵染马铃薯,出现的症状和PVY~(NTN-NW)(SYR-Ⅱ)株系的分离物单独侵染的症状基本相同。PVY~(N-Wi)株系保护侵染15 d及以后,PVY~(NTN-NW)(SYR-Ⅱ)株系分离物挑战侵染,植株仅出现较轻的症状。(2)PVY~(N-Wi)株系单独侵染的细胞轻微变形,PVY~(NTN-NW)(SYR-Ⅱ)株系单独侵染的细胞结构变化较大,叶绿体等细胞器严重变形;PVY~(N-Wi)株系和PVY~(NTN-NW)(SYR-Ⅱ)株系同时侵染,细胞内叶绿体严重变形,出现多泡等次级结构;PVY~(N-Wi)株系保护侵染15 d及以后,PVY~(NTN-NW)(SYR-Ⅱ)株系分离物挑战侵染的细胞内细胞器变化不大。(3)PVY~(N-Wi)株系和PVY~(NTN-NW)(SYR-Ⅱ)株系同时侵染的植株体内病毒总含量高于PVY~(NTN-NW)(SYR-Ⅱ)、PVY~(N-Wi)株系分别单独侵染的植株体内病毒总含量;PVY~(N-Wi)株系与PVY~(NTN-NW)(SYR-Ⅱ)株系间存在交叉保护作用,PVY~(N-Wi)株系保护侵染,时间间隔9 d及以上,PVY~(NTN-NW)(SYR-Ⅱ)株系挑战侵染,仅能检测到PVY~(N-Wi)株系的表达,PVY~(NTN-NW)(SYR-Ⅱ)株系的表达基本无法检测到。(4)不同抗性品种对PVY的侵染反应不同。夏坡蒂会比费乌瑞它产生更严重的生物学症状,细胞结构、细胞器等会产生更明显的变化,且病毒在植株体内的表达会更早的达到峰值,含量也更高。(5)同一株系不同分离物对马铃薯产生的影响不同。PVY~(N-Wi)株系的HLJ-C-44分离物对植株所产生的症状会稍重于HLJ-BDH-2分离物所产生的症状。马铃薯对PVY的侵染存在交叉保护现象,该研究结果对利用交叉保护防治马铃薯Y病毒病,以及利用生物技术选育抗PVY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微,史晓斌,唐鑫,张宇,张德咏[10](2018)在《云南番茄褪绿病毒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大量下部叶片褪绿黄化,顶叶卷曲畸形的番茄植株。将叶片采集带回实验室,采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得到774和400 bp的目标条带,测序比对发现其与To CV的KR184676.1和TYLCV的FJ012359.1序列相似度均为99%,确认这两条带对应的两种病毒分别为To CV和TYLCV,明确该番茄植株被To CV和TYLCV复合侵染。同时发现云南地区有B型和Q型两种烟粉虱存在,且Q型的比例高于B型,二者均可携带To CV和TYLCV。To CV首次在云南省发现,其由沿海向内陆蔓延的过程中与TYLCV的复合侵染已蔓延至西南地区,值得高度重视和警惕。(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复合侵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设施蔬菜产区采集到疑似感染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番茄样品,利用ToCV的特异性引物ToC5/ToC6进行RT-PCR检测,结果从4份病样中检测到ToCV预期大小的特异片段。利用ToC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和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CP基因和HSP70基因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得到ToCV辽中分离物CP基因和HSP70基因全长分别为774bp(GenBank登录号:MF278016)和1665bp(GenBank登录号:MF27801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oCV辽中分离物的CP核苷酸序列与北京ToCV分离物(KC887999)和河北的ToCV分离物(KP217196)的CP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87%;HSP70核苷酸序列与山东ToCV分离物(KC709510)的HSP70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为99.76%。同时该样品利用背靠背引物TY-F/TY-R对TYLCV的DNA-A分子进行全基因序列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得到TYLCV辽中分离物的DNA-A分子全基因长度为2784 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YLCV辽中分离物与山东TYLCV分离物(GU199587)的DNA-A分子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9.64%。从而证实了沈阳市辽中区的番茄受到ToCV与TYLCV复合侵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侵染论文参考文献

[1].丁天波,李洁,周雪,张壮,褚栋.ToCV单独侵染与TYLCV&ToCV复合侵染对烟粉虱寄主适应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分析[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赵秀香,王春阳,厉彦芳,黄欣阳,吴俊清.沈阳市番茄褪绿病毒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

[3].宋建,薛俊,金凤媚,孙海波,张越.ToCV和TYLCV复合侵染番茄后部分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9

[4].姜珊珊,张眉,吴斌,王升吉,杜振翠.山东省甘薯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2018

[5].张爱红,杨菲,潘阳,孙祥瑞,张尚卿.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复合侵染及分布[J].植物病理学报.2019

[6].汤亚飞,何自福,佘小漫,李正刚,于琳.3种双生病毒复合侵染寄主番茄时重组突变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7].尹跃艳,卢训,李婷婷,李凡,兰梅.云南番茄褪绿病毒和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复合侵染番茄的分子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8

[8].康华军,温智浩,袁军海,柴阿丽,许建军.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与溃疡病复合侵染鉴定及防治建议[J].中国蔬菜.2018

[9].尚慧.马铃薯Y病毒不同株系分离物复合侵染对马铃薯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8

[10].刘微,史晓斌,唐鑫,张宇,张德咏.云南番茄褪绿病毒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J].园艺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2-4RSV与TYLCV复合侵染一2遭cymMv及ORsv复合侵染的9001...一4遭cymMv及ORsv复合侵染的322号...马铃薯病毒病症状及电镜观察下的病毒粒...一遭cymMv及oRsv复合侵染的322号...不同侵染葫芦科作物田间症状Fig...

标签:;  ;  ;  ;  ;  ;  ;  

复合侵染论文_丁天波,李洁,周雪,张壮,褚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