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视角论诗歌隐喻的翻译

从认知视角论诗歌隐喻的翻译

韩春晖

(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诗歌作为文学重要的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诗歌不断地被译者们所翻译和传播,在诗歌中,诗人们常常运用隐喻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关键词]认知视角诗歌隐喻翻译概念整合理论语言学

[作者简介]韩春晖(1975-),女,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5-0089-02

一、诗歌隐喻的概述

著名诗人奥尔特加•卡赛特曾经说过“诗歌就是隐喻”。诗人从读者的常用语境中获取一些熟悉的事物,用一些优美的语言从新角度来对其进行讲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实读者对事物的认识。而隐喻所具备的认知功效正好符合“诗言志”的需求。由于在诗歌中蕴含着隐喻,因而诗歌又被人们叫做“隐喻式语言”。诗歌隐喻的特点主要如下:第一,创造性,诗歌隐喻的基础和核心就是创造性,诗人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具有丰富的联想能力,并通过个人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来创作诗歌,成为一种隐喻表述。第二,模糊性,诗歌隐喻的模糊性是指诗歌隐喻的意义对语境的依靠性,同时在诗歌中,诗歌语言比较含蓄,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表达的是一件事,而隐喻的却是另一件事情。第三,连贯性,在话语组成部分中,连贯性能够使话语内容的前后一致,具有很好的衔接性,而诗歌的隐喻也是如此,不然就会出现“伪连贯”的现象。

诗歌隐喻为读者认识事物提供了一种新角度和新方法,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诗歌隐喻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认知功能,诗歌利用各种隐喻方法,通过具象的东西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概念,加深读者人生的理解。第二,构建功能,诗歌隐喻的构建功能主要是根据诗歌隐喻的连贯性特点所提出的,诗人通过将主题隐喻进行扩展,紧紧围绕诗歌的主题来展开隐喻,促使诗歌能够更好地衔接在一起从而构建语篇。第三,审美功能,诗歌隐喻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对事物的表述,同时还要为读者提供一种审美体验,通过诗歌丰富的言语,来表现诗歌的意境模糊美,体现诗歌的审美价值,增强读者的审美感受。第四,社会功能,在诗歌言语上通过委婉和礼貌的表达方式,揭示出诗歌的隐喻意义,起到一种暗示效果。

诗歌隐喻通常情况下在非传统应用中采用常规隐喻,这些应用主要包括:第一,常规隐喻的扩大使用:第二,在扩大意象图式时常采用特殊的例子;第三,对常规隐喻的局限质疑;第四,通过非常规的隐喻合成手段,将一些常规的隐喻合成在一起从而构建一个复杂隐喻。通过对这些隐喻的解读,理解诗歌的意义,其中在生成的过程中,概念整合理论是对诗歌隐喻认识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概念整合理论的概述

概念整合理论这一概念是由Fauconier为代表的一群学者所发起的,Fauconier认为,概念整合其实就是一种基础的心理运作,而这种心理运作会产生一种抽象概念和新的思维,有利于记忆,同时还能对松散的思维进行有效地控制。在概念整合理论中,隐喻现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在概念整合中就包含了对隐喻的理解和生成,由此可以看出,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优于传统理论。

三、在诗歌隐喻的翻译中对概念整合理论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将语言能力看作是人认知能力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认知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体验。

隐喻作为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诗歌的时候,译者本人不仅是诗歌隐喻的解读者,同时也是隐喻的建构者,简而言之,就是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将诗歌的隐喻进行再现,其翻译过程也是诗歌再创造的过程。但是要注意在翻译中,是不能随意进行创作的,必须要促使原文与译文的隐喻意义一致。

从概念整合理论进行翻译时,其翻译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整合过程(拆解和整合),其中这两个整合过程都是独立的,译者根据原文本解读和整合,运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原文本的概念意义。例如译者在翻译诗歌中的句子时,首先译者得先读完全文,根据诗歌全文的意义由译者自己用语言整合,将原文的句子拆解并解释原句,努力对原文进行重构,力图表现出作者的原文意义。由于诗歌的隐喻概念具备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文化的限制,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两种不同属性的文化。对此,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要在目标语中找到与原文相似或者对等的语言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其中第一个输入空间中就包括了第一次整合中所产生的语言表述,在第二个输入空间中也包含了目标语的相关语言隐喻概念,从而整合两个输入空间,形成最后的语言隐喻表达。

为了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概念整合理论在诗歌隐喻翻译中的应用,本文以《浮雕宝石》中一小节诗歌为例进行阐述,当译者在翻译这首诗歌隐喻时,首先得明确这篇诗歌讲述的是什么,诗歌中的浮雕宝石属于隐喻性还是文学性,诗人通过浮雕宝石隐喻出情人之间各自的记忆,利用一件艺术品来体现诗人的情感,而这种体现主要来自于mindisentity的基础上所展现出的一种意象图式。诗人通过悬崖、灯塔、船以及海湾等具体的事物来构建离别的场景,从而隐喻出情人分别后各自的怀念。对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将其概念进行整合,其诗歌隐喻的翻译过程主要如下:第一,拓展原文与译文的对应关系,在诗歌隐喻翻译过程中,构建一个原文与译文关系的对应表,根据这些对应关系使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义。第二,加强细节的描述,诗歌隐喻通常情况下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思维,比如mindisentity,在诗歌隐喻中根本没有进行具体的描述,也就是人们在运用mindisentity这一思维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诗歌。诗人通过对海边场景的详细、独特和具体的描述,根据这些细节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第三,将多个隐喻整合,即将诗歌中的各种隐喻整合到一个隐喻中来,从而建立一个复杂、和谐的隐喻框架,促使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诗歌原文的隐喻意义表达出来。第四,对常规隐喻的质疑,在我们的思维中存在很多常规隐喻,久而久之,这些常规隐喻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样很容易导致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译文缺乏更深层次的隐喻。对此,译者在翻译诗歌隐喻的过程中,对常规隐喻要敢于提出质疑,为其思维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促使译文能够更好地展现原文的隐喻意义。

很多人在阅读翻译作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雾里看花的现象,对诗歌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和深入。对此,译者在翻译诗歌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诗歌隐喻的理解,在原文上进行再创造,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现代隐喻的一些理论观点,整合翻译和隐喻这两种思维活动,从而提高诗歌隐喻翻译工作的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隐喻不仅是诗歌的本质,同时还是诗歌的基础,从认知视角看,隐喻属于一种思维方式。由于诗歌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模糊性等,要想彻底的理解诗歌,必须要理解诗歌言语的隐喻性。同时在诗歌隐喻翻译中不能将其简单地认为是基本概念的转换,要从诗歌隐喻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结合诗歌原文作者所采用的隐喻手段,来分析诗歌的隐喻意义,从而加深读者对诗歌的理解,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鉴赏视角,真正实现与诗人之间的对话。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远芳.从认知视角论诗歌隐喻的翻译[D].2011.

2.郭凤霞.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论诗性隐喻翻译的两个世界忠实再现[D].2008.

3.王淼.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唐诗隐喻翻译的研究[D].2007.

4.丁礼明.隐喻认知视野下劳伦斯诗歌的实证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26(5).

5.邓宇.图式理论与中西诗歌中生死概念隐喻研究[D].2010.

6.徐萍.诗歌隐喻的创新思维与当代诗教[J].大家,2010,(6).

7.基本概念隐喻与诗歌隐喻——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诗歌隐喻的解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

8.牛惠君.语用学视角下的诗歌隐喻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启示[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8).

(责任编辑:周奇)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2522326,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社科科研启动支持计划项目,编号2010W-M16,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研项目,编号201168。)

TheTranslationofMetaphorinPoemsfromCognitivePerspective

HanChunhui

Abstract:Asoneimportantformofliterature,poemisofuniqueliteraturevalue.Withthe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poems,inwhichthepoetsfrequentlyapplymetaphoricallanguagetoexpresstheiremotions,havebeenwidelyspreadandtranslatedtoanotherculture.Thispaperfocusesonthetranslationofmetaphorsinpoemsfromcognitiveperspective.

Keywords:cognitiveperspective;metaphorinpoems;translation;Conceptualintegrationtheory;linguistics

标签:;  ;  ;  

从认知视角论诗歌隐喻的翻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